世界杯G组看点:比利时队纸面实力强,却似鸡同鸭讲?
G组 比利时、突尼斯、巴拿马、英格兰
赛程(北京时间)
6月18日 23:00 比利时 VS 巴拿马
6月19日 02:00 突尼斯 VS 英格兰
6月23日 20:00 比利时 VS 突尼斯
6月24日 20:00 英格兰 VS 巴拿马
6月29日 02:00 英格兰 VS 比利时
6月29日 02:00 巴拿马 VS 突尼斯
在G组,英格兰队并非主力,由于从队伍构成来看,显然人才丰富的比利时队更占优势。
阿扎尔、德布劳内、卢卡库、维特塞尔等球星,确实是比利时足球的杰出代表,他们这一批球员到了该展现实力的时候了,在今年的俄罗斯赛事中,比利时队已经开始憧憬赢得世界杯冠军的那一天。
比利时队近年来人才井喷 图/新华社
比利时国内因历史背景,民族分歧至今未解,导致该国足球队与法国、荷兰等队相似,每逢大赛常出现队内不和现象。因此,他们往往被视为赛前热门,但实际比赛时表现常远逊于外界期待。比利时队自1980年欧洲杯亚军和1986年世界杯四强之后,始终是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参赛队伍,然而却一直未能取得阶段性的显著进展。
一半人听不懂另一半人说的话
比利时队更衣室的状况相当奇特,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你能想到一支队伍里,部分成员完全听不懂其他成员在交流的情况吗?这种情形出现在由同一国球员组成的队伍中。
北方弗拉芒地区的球员多数只会荷兰语,例如后防线上的三位核心球员维尔马伦、维尔通亨、阿尔德维尔德,均来自弗拉芒地区,他们法语能力完全不具备;与此同时,南部瓦隆地区的球员大多只会法语,比如在切尔西效力的球星阿扎尔,以及现在在中超联赛参加比赛的维特塞尔。幸运的是布鲁日东部德语方言区几乎无人能入选国家队,否则比利时队的更衣室将会是三个派系激烈竞争的场所。
语言冲突实则是族群矛盾的一种外在表现,弗拉芒族群与瓦隆族群自比利时国家形成之初便彼此对立。此种对立情绪持续渗透至比利时国家代表队内部,来自弗拉芒地区的运动员与来自瓦隆地区的运动员之间互存芥蒂,即便在竞技场上也难有配合,场外避免产生摩擦已属不易。比利时一位知名足坛教头,曾带领比利时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取得卓越成就的蒂斯,源自弗拉芒大区,他曾经公开表示过,绝对不要征召瓦隆人加入国家队,哪怕他们非常出色。
比利时队在国内联赛中屡创佳绩,但在国际赛事上却屡屡折戟,这种反差现象似乎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每当比利时在大赛中失利,关于其内部矛盾激化的传言就会再次甚嚣尘上,成为舆论焦点。
四年前的南美足球盛典,许多人指责比利时队两位核心中场,速度快如闪电的阿扎尔和控球精湛的德布劳内,指责他们在赛场搭档时缺乏默契,多数时候彼此间不进行配合传球。德布劳内听到这些议论便明白,批评者来自说法语的弗拉芒地区,而阿扎尔则是讲瓦隆语的瓦隆人,现正代表比利时队出战。
阿扎尔和德布劳内两员大将被传有隙历史问题不可能轻易就解决
比利时地处欧洲地理与文化交汇之处,在欧洲悠久历史进程中,目睹了多种族、多文化兴衰更迭。由于这一特殊地位,比利时地域在数百年间,先后经历西班牙、奥地利、法国的统辖,十九世纪初并入荷兰版图。直至一八三零年,才得以建立独立国家。
比利时地处欧洲日尔曼语系和拉丁语系的交界地带,所以国内存在两种语言。讲荷兰语的人多数分布在比利时北部的弗拉芒地区,这个比例大约占全国居民的百分之五十九。而讲法语的人则主要集中在南部瓦隆地区和布鲁塞尔首都地区,这个比例大约占全国居民的百分之四十一。
在文化层面,瓦隆人的个性与法国人相似,都带有随性洒脱的特点;而弗拉芒人的性格则更贴近他们的近邻荷兰人及德国人,他们做事认真,不过也比较节俭。
但经济问题是导致比利时南北双方分歧持续不断的根本因素。早先国家成立时,瓦隆地区的居民数量多于弗拉芒地区。而且法语是当时比利时的通用语种。由于瓦隆地区邻近法国王国,同时工业和矿业也较为兴盛,因此操法语的权贵阶层掌握了政治和经济的主导权。那个时期,弗拉芒族群主要从事种植少量花卉和经营小规模商业的活动,他们渴望进入社会上层,因而必须使用法语交流。瓦隆族群更进一步,提出寻求独立,意图摆脱弗拉芒地区被视为落后农业区的标签。由于承受着这种偏见,两个群体很早就产生了彼此敌视的情绪。
然而,在所谓“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弗拉芒地区的杰出人物开始崭露头角,着力提升荷兰语在比利时的官方地位,最终使其与法语享有同等的官方语言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弗拉芒地区凭借港口优势,经济实现了迅猛增长。自上世纪80年代瓦隆大区的重工业开始下滑以来,弗拉芒大区依靠高科技农业、物流、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迅速超越了其他区域。中央财政开始实施以邻为壑的政策,用弗拉芒大区的税收来弥补瓦隆大区的财政亏空。在经济下行期之后,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现在弗拉芒区也开始寻求独立了。
还有,两次全球性冲突促使瓦隆人与弗拉芒人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矛盾。在首个世界大战期间,讲法语的瓦隆居民纷纷撤离至法兰西领土,而比利时君主阿尔贝始终留在该国仅存的弗拉芒地域之一伊珀尔突出部指挥抵抗。该弗拉芒地区因这场战争遭受了严重的家园损毁。而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拉芒族群作为日耳曼语系居民,广泛倾向于德国方面,希特勒发动攻势后他们立刻选择认输,因此这次遭殃的是瓦隆族群,他们承受了纳粹的残酷镇压。
因此,南北矛盾引发的各种困扰不仅体现在比利时国家足球队上,也渗透到该国社会各个层面。比如,2013年比利时首相迪吕波访华期间,中方承诺将向该国提供两只大熊猫,由南部瓦隆大区的埃诺省布吕热莱特市天堂动物园接收。这一安排随即触发了北部弗拉芒大区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指责迪吕波首相偏袒自己的家乡地区。另有世界小姐竞赛中,比利时参赛者因无法用荷兰语应答引发嘘声的情况。
以孔帕尼和卢卡库等为代表的归化球员是比利时队的催化剂足球或许能成为最有效的融合剂
在俄罗斯,比利时队此次是否还会重蹈旧辙,从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的表现分析,或许昔日的“欧洲红魔”能够齐心协力,取得新的进展。
比利时足协其实早已察觉到民族冲突导致队内矛盾激化。因此历届大赛包括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欧洲杯,都聘请名宿威尔莫茨执掌帅印。由于球员时间有限,尽管国家队由弗拉芒地区球员主导,但威尔莫茨是少数几个能获得瓦隆人认可的教练。加之他夫人是弗拉芒人,这种家世背景确实最符合当选条件。
威尔莫茨掌管球队后,许多瓦隆籍球员依靠个人能力在国家代表队获得了稳定的出场机会,他甚至不再让只会讲荷兰语的维尔马伦继续担任队长职务,而是把队长袖标授予了出生于首都布鲁塞尔双语的曼城后卫孔帕尼,考虑到威尔莫茨在队内的崇高地位,这一调整并没有引发比利时队的负面反应,反而促进了团队内部的凝聚力。
两年前的欧洲杯收场之后,比利时足协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们聘请了一位外籍教练来指导国家队,这位教练就是曾在英超维甘竞技担任主教练职务的西班牙人马丁内斯。
比利时队的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瓦隆与弗拉芒两地的逐步整合,同时移民球员的加盟也贡献卓著。孔帕尼、卢卡库以及本特克等人均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移民后裔,他们源自比利时曾经的殖民地。登贝莱具有马里血统,费莱尼则来自摩洛哥。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球员,实际上充当了瓦隆与弗拉芒之间的桥梁,促使比利时队从过去的二元对立,转变为三方协作的新格局。
正因如此,在本届世界杯预选赛期间,马丁内斯的队伍势不可挡,取得了10场比赛中9场胜利、1场平局的卓越成绩,从而提前确保了参加俄罗斯赛事的资格;倘若在世界杯淘汰赛中,比利时队能够维持当前这种高度的团队凝聚力,那么他们依然是一支非常引人注目的队伍。
主帅马丁内斯坚决弃用纳英戈兰 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