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直视!古代踢足球的政要们,踢球好竟能升大官?
我国古代存在三项球类活动:分别是蹴鞠、击鞠(马球)以及步打(捶丸)。 我们可以继续将时间向远古回溯,循着中华文明的脉络,去发掘被历史掩埋的足球渊源。
一、汉代——建有最高“逼格”的球场
汉高祖刘邦是个铁杆蹴鞠爱好者,不仅喜欢观看比赛,也经常亲自参与踢球活动。为了满足这位皇帝的爱好,西汉皇宫内部特意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专用场地,称之为“鞠城”,据信这是那个时代设施最为完善的蹴鞠竞技场所。
汉武帝刘彻是个十分热衷的蹴鞠爱好者,大汉军队在征战中俘获了一个擅长这项运动的胡人,难道咱们中国人踢球就比不上外国人吗,从汉代起就有了这种说法,刘彻便命他在众人面前展示踢球的本领,自己还亲自参与其中,一同玩乐。
当年汉军征伐匈奴时,每到一处都会设置鞠场,以此作为操练军队的手段,汉武帝更是把踢球当作锻炼兵士的方式。由此可见,领导层对足球的喜爱对这项运动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早在汉代就已经显现出来。
二、宋代——中国足球水平迅速上升
谈及足球,宋徽宗是绕不开的人物。施耐庵在《水浒全传》里,刻画了这位皇帝沉迷于踢球。宋徽宗因此提拔了高俅,此人因踢球而成名,最终官至太尉。可见迎合上司喜好是多么关键,倘若如今公务员考试加入足球项目,中国足球水平定会大幅提高。
《挥塵后录》提及王明清亦载有高俅因蹴鞠而成名,此为相互佐证,足见高俅确已无法奔跑。
宋人的《中山诗话》中另有一个记述,涉及一位因踢球而晋升官职者,此人名叫柳三复,他正是柳永(柳三变)的兄长。柳三复身为秀才,球技十分出色,然而仕途一直不顺利,数年之内未能获得官职。他了解到宰相丁谓爱好蹴鞠,打算通过这个爱好谋求官职,却缺乏钱财贿赂丁谓的守门人以便见到他,于是便天天在丁谓府邸球场的墙外等候,那是一座拥有私人球场的豪华宅邸。某日,丁谓踢的球飞过了墙,柳三复捡到球,高兴地抱着准备送还,守门人只好放他进去。(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还没有实行多球制)
关键时刻终究来临了!柳三复拜见丁谓时,将手中的球抛向空中,一边下跪,一边用肩背头顶着球,球始终没有落地(堪称街头足球高手!)。丁谓目睹此景,忍不住放声大笑。柳三复也在这大笑声中得到了一个微小的官职。(读书人向来多可悲,既有华美文章,又甘愿阿谀奉承,奴性深入骨髓,代代相传至今。)
历史文献表明,宋代蹴鞠已具备商业规模,京城设有众多“踢球茶肆”与“角球铺子”。《蹴鞠图谱》中提及,当时涌现出不少专业生产球体的手工作坊,其中具备商标的商品球类达二十四款,而《蹴鞠谱》所录则多达四十一款。
宋代出现了专门以踢球技艺为生的足球表演者,这些人依靠踢球技术谋生。文献中提到,北宋时期的汴梁城和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在皇宫举办的宴会上表演踢球的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知名人士;而在民间街头表演踢球的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艺人。这些人可以看作是宋代宫廷足球队和民间足球队的球员。
自上而下的促进,让蹴鞠在宋代达到鼎盛,成为增强体质、消遣娱乐、联络感情、谋求官职的重要途径。
本文原载“政知局”(微信号),原作者授权放牛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