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特色学校:究竟是怎样靠踢才能真正踢出来?
教育部最新发布公文,经核查2015年至2016年认定的校园足球示范单位建设实况,全国校园足球工作小组办公室作出决定,撤销8个单位示范资格,要求29个示范单位限期纠正问题。
现在,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许多孩子能够参与专门的足球教学,并在专业指导员的带领下进行训练和竞赛。不过,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学校只是把“足球特色”当作吸引生源的手段,或者是为了获取补贴和资金支持的借口,并没有真正重视让孩子踢球这件事。重建设施、忽视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虚报情况、敷衍塞责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有关部门定时进行复核,让足球特色称号有进有出,值得肯定。
以足球为重点的学校,并非仅靠口头宣传就能建立,更不仅仅是校园内张贴一些足球主题的海报,或是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套运动服这些表面功夫。要真正将足球融入实际,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并且具备合适的场地和器材去进行足球活动。这种说法看似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却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开设专项足球课程,需要重新规划当前的教学计划;招募专业足球指导,必须确保有专项财政支持;至于训练场地和赛事对接等,更要求长期努力和体系构建。所有这些物质层面的调整,其核心在于教育理念的革新,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工作者需要清楚,建立足球特色学校,根本目的并非追求这个名头,而是借此推动全面教育、青少年发展和足球人才储备的共赢局面。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只关注成效而忽视过程。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踢球,"足球特色"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而且必定是名副其实。(章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