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足球生意经:投资回报成最重要考量标准?
足球和恒大,抑或说足球和许家印,究竟是怎样的牵连?刚接手恒大时,许家印在回应“是否热爱足球”的问题上直言,成为俱乐部老板,并非非得天天关注足球比赛。他还表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承担对广州足球的义务,完全没有把“收获”放在心上。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看出,许家印根本不是足球爱好者;足球联赛已经实现职业化,跟社会责任扯不上关系。对于许而言,广州足球的运作完全是一桩商业投资行为。事实上,恒大俱乐部的实际管理者—董事长刘永灼,同时担任恒大集团主管投资事务的副总裁。商界人士最关心的,始终是投资究竟能带来多少收益。中国的特殊市场条件确实会导致收益呈现多样化形态,明确的收益体现为直接的经济利益,诸如品牌声誉的增强、商业利润的提升;而潜在的利益则可能涉及政治身份、社会身份的改善等等。
若纯粹为履行社会义务,我们便不会在亚冠主场的门票费用设定上,见到如此娴熟的商业手段,每进行一场赛事,票价便呈逐级递增之势,最终在决赛时达到八千元之巅。商人的精明之处,市场的运作方式,在此刻昭然若揭。
市场机制与团体活动本就应当这样,许家印的行为无需指责。他投入大量资金,自然期望能够慢慢收回成本,或许还能获利。恒大某些看似违背市场规律的行动,其实意图非常清晰。例如,向客场支持者的观众免费发放门票,虽然看起来不合常规,但开销并不高,能够快速吸引关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客场比赛的胜负率。
目前尚难断定许家印投资足球后,对拓展房地产业务具体有哪些助益,例如是否更便利获取土地资源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恒大足球带来的宣传效果非常显著。早些时候,作为一家源自广东的房地产企业,其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并不高。如今,恒大的品牌响誉全国,而许多广东以外地区的人们,主要是借助足球活动了解到恒大这个名称。更明显的是,恒大对足球方面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恒大地产的销售额和盈利也是稳步上升。
经济收益虽然关键,但这显然并非许家印最看重的目标。促使他决定投资足球的,是他精准的政治洞察力。2009年,中国足坛在声势浩大的“打黑行动”中人心惶惶,显得毫无投资前景。然而许家印却察觉到,严厉整治的深层含义,是国家决心整顿中国足球、增强“国家软实力”,这便是机遇所在。过去,有不少商人选择投资中国的足球俱乐部,然而获得成功的寥寥无几。许家印认为,既然决定从事足球事业,就必须追求卓越,这样才有投资的意义,否则就应该放弃。在他的看法中,在中国及亚洲足球整体水平不高的背景下,只要愿意投入足够资源,在俱乐部层面,短期内完全有可能取得显著成效。资历比许家印深厚的足球界前辈王健林,在大连足球领域功成身退之后,近些年也开始涉足中国足球领域,不过他的方式是冠名中超赛事,同时资助国家代表队。实际情况是,至少未来十年,国家代表队很难取得显著进步,除非接纳外籍球员,但在中国这种民族情感强烈的国度,这种举措的可行性非常小。
通过非同寻常且周密规划的巨额投入,赢得国内联赛的最高荣誉,为广州及广东带来荣誉,许家印已经实现,省级领导亲临天河体育场观赛,证实其获得认可,投资已获得预期成效,再往前一步,夺取亚洲冠军联赛的桂冠,为国家增添光彩,许家印已非常接近目标。
许家印极力让他的俱乐部足球队与“中国”产生联系:球员和教练的俱乐部夹克袖口,缝有“中国足球”字样;亚冠赛事中,球队展示的口号是感谢“中国足球”的支持;还推出了“恒大八条”,规定球员代表国家队比赛受伤,最高能拿到3000万元的“荣誉补偿”。
显而易见,许老板对足球的认知是这样的:中国足球虽然实力有限,但拥有自上而下庞大的爱好者群体,具备其他体育项目无法企及的社会号召力,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一旦将“国家形象”与之联系,中国足球就具备投资意义;倘若投入巨额资金后,足球能在短期内快速取得成效,那么这笔投资就是切实可行的,必定有利可图。
眼下这个经确实念得没有错,许家印是现在的全国政协常委,在中国众多足球俱乐部里,恒大距离真正的职业化最近。
许家印是否会在足球领域浅尝辄止,获得一些利益后就选择离开呢?这是许多人感到忧虑的问题,特别是恒大的支持者。商人的行事准则十分明确,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交易,他们就没有理由终止参与。俱乐部自身确实能够产生盈利,然而这并非其最核心的追求。
【足球政治经济学】专题文章
“中国恒大”:足球政治经济学
绿茵场的政商往事
许家印舞钢前传
土豪,足球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