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 裁判 20年后中国名哨再现世界杯,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11月22日凌晨3时,北京时刻,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的焦点,美国队对决威尔士队那场比赛边线,显现了众多中国球迷熟知的面孔。这位面孔的主人,名叫马宁,是中国人,此番赛事中担任第四官员这一职务。
中国裁判最近一次在世界杯亮相,要数二十年前韩日世界杯的陆俊了。马宁在国内执法时评价两极分化,还因出示红黄牌频繁被称为“卡牌大师”。不过他能够作为中国裁判出席世界杯,这确实体现了国际足联对其专业能力的肯定。
世界杯启动前,《每日邮报》曾经评述马宁,中国裁判马宁没有像卡塔尔世界杯其他裁判那么知名,这位43岁的裁判,在亚洲俱乐部比赛和亚洲杯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卡牌大师”
通过这次世界杯的亮相,许多人首次了解到中国裁判马宁,对于中国足球的熟悉者而言,马宁一直备受关注,经常成为讨论的焦点。
马宁最近一次登上网络热榜,是在今年八月二十一日。那天晚上进行了一场中超比赛,对阵双方是武汉长江和河南嵩山龙门,执裁这场比赛的裁判员就是马宁。
比赛一开始,河南队就丢了两个球,情况非常糟糕。15分钟后,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河南队的外籍球员多拉多,在回防的时候突然猛地加速,跑出很远,直接把背对着他的马宁撞倒在地上。多拉多在冲向马宁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用肘部击打的行为。
马宁被撞倒后重新站稳,起初还以为多拉多是无心撞到。直到VAR发出提示,马宁才明白多拉多的举动是蓄意的,裁判立即出示红牌,将他驱逐离场。
根据现场影像,双方运动员均表现出极大震动与不解,不清楚多拉多为何要对执法者实施攻击动作。球员与裁判发生争执在运动场上屡见不鲜,但如此直接将裁判推倒的情况极为少见。事件发生后,多拉多遭到中国足协的十二个月停赛处分,这一决定在中超联赛历史上属于最严厉的惩戒措施。
马宁是这次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致使多拉多对他怀有如此强烈的怨气?有人推测,这可能和三年前的某个事件有关联。三年前,多拉多在一场比赛中遭到对手球员的恶意踢击,而负责执法那场比赛的裁判正是马宁。
三年之后,多拉多又遇见了马宁,可能是因为对三年前的裁决结果心有不服,于是他采取了这种手段,目的是让马宁无法忘记他,紧接着他便不再参与中超联赛的任何比赛了。
马宁是位裁判,经常因判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他比其他裁判更倾向于出示黄牌,甚至红牌,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名叫“卡牌大师”。
今年11月3日,马宁飞往卡塔尔之前,执裁了最后一轮中超赛事。该场比赛是深圳队与浙江队的对决,并非争夺冠军的关键战,外界普遍认为只是让马宁热身而已。然而出乎意料,马宁依旧是那个马宁,无论什么比赛都不手软,再次成为焦点人物。
这场90分钟的赛事,裁判马宁共出示了10张黄牌以及2张红牌,其中一张红牌直接罚下了深足的主教练沈祥福。比赛进行到第77分钟时,深足一名球员在浙江队禁区外倒地,马宁随即吹停了比赛,准备上前查看情况。然而,他在途中突然改变方向,快速跑向场边,并向沈祥福出示了红牌。
浙江队替补席上的张佳琪,因在单分钟内两次向马宁提出异议,累计领到两张黄牌,最终被驱逐离场。
马宁将老帅沈祥福罚出场
马宁在国内裁判工作中的一次重要事件,涉及2015年“上海德比”的比赛,那场球局引发了不少争议。由于申花队的球员对判罚结果表示强烈不满,马宁裁判连续三次出示红牌,分别针对吕征、柏佳俊以及李建滨。比赛现场,申花队的球迷情绪激动,他们高声指责裁判存在不公,并质疑比赛过程存在作弊行为。
马宁如今以中国裁判身份亮相世界杯赛场,外国媒体在介绍他时总会提及2015年的那场比赛,那场球让他声名鹊起,尽管伴随着诸多非议,但他也因此收获了其他裁判难以企及的知名度。
为执法世界杯准备多年
今年五月,马宁于阿曼亚足联杯赛区履行裁判职责时,获得了国际足联的官方通知。一直以来的忐忑情绪终于得以平息。自从初次获得执法世界杯资格,这位四十三岁的裁判便耐心等待了近九年时光。
二零一一年,马宁获得国际级裁判员资格,二零一三年,他执法了首届U22亚洲杯比赛,同期晋升的裁判员多数进入世界杯决赛圈裁判名单,其中有人担任了二零一八年俄罗斯世界杯裁判工作。
因此自2013年起,马宁便开始为这一时刻蓄力。每当有洲际赛事执法任务时,他都会感到非常吃力。
最近几个月,马宁持续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海南赛区执行裁判任务,该赛区是国内气候条件与卡塔尔最为相似的地区。十月份八日,马宁同曹奕、施翔两位裁判一同飞往卡塔尔。他们随即开始进行密集的赛前准备工作,包括参加国际足联组织的体能测试,分析赛事视频录像,以便掌握本届世界杯的裁判规范。
马宁此前执法亚洲比赛
马宁目前是一名专业裁判,同时担任南京体育学院的教师职务。11月5日这天,马宁和施翔一同前往南京,出席了由江苏省体育局与校方共同组织的出发活动。根据学校发布的新闻内容介绍,马宁是该运动训练学院的教员,而施翔则是该校2010届的硕士结业生
马宁在亚洲足联的采访中,谈及了担任世界杯裁判的机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能给那些怀揣裁判梦想的年轻人带去一些启发。他认为,时机总是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个体。
关于是否继续秉持国内“卡牌大师”的严格作风,马宁在接受北青报的采访中提到,新闻报道的内容似乎都在突出,他经常出示红牌,但实际情况是,在10场比赛里,可能只有一两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他执裁过的中超比赛中,也有整场比赛未曾出示红黄牌的时刻,可惜这些情况往往被忽略了。
他的观点是,世界杯裁判执法的尺度与风格,应当视具体情形而定,如同执法者断案、疗疾者施治、授业者讲学,均需因应不同状况,选用适宜方法。
马宁(左)和施翔(右)
昔日“金哨”变“黑哨”
陆俊是马宁之前首位执法世界杯的中国裁判,2002年6月3日,他担任主裁判,负责判罚克罗地亚与墨西哥之间的比赛。
如今仍能在旧时网络媒体上找到陆俊关于世界杯的私人记录。他赴东京执行美波赛前裁判任务前,曾这样记述心绪:此刻尚未用晚餐,须即刻返回东京,次日还要转赴韩国首尔,最终抵达大田赛场。抵达东京的住处后,收拾行装或许要到凌晨两点。稍作歇息几个小时,翌日清晨就要搭乘航班,看来只能在空中寻得片刻安眠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陆俊进入裁判行业后,事业进展非常顺利。1997年,他离开了大学教职,转型为职业裁判。在执法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前,他已经是国内甲A联赛中备受推崇的裁判。
后来这位裁判因涉及假球事件而被称作不公判官。二零一零年十月五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关于中国足球反赌行动的动态。报道中提到,陆俊、黄俊杰、周伟新三位人士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站在镜头前,陆俊流露了悔过之情,他坦言,凭借如今的位置,已无权对球迷和裁判进行辩解,唯有在反思中,通过自身经历,向他们揭示真相。他希望同行能从他的遭遇中,获得警示,避免重蹈覆辙。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六日,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裁决,认定前足球裁判陆俊触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决定对其判处五年零六个月有期徒刑。
资料参考:北京青年报、上观新闻、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