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从颜强辞职创业说起,聊聊体坛走出的那些牛人?

日期: 2025-09-29 08:02:55|浏览: 30|编号: 16260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独家:从颜强辞职创业说起,聊聊体坛走出的那些牛人?

体坛传媒,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体坛周报》,是很多70后、80后的童年读物。在报纸流行的那个时期,体坛从湖南体委的机关刊物,逐渐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国足出线时发行量曾达到单期500万份,还以100万的价格从《足球》杂志引进了李响——体坛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创下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就。这种评价非常恰当,因为最近五年间,传播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印刷品逐渐被四大网络平台所取代,而现在,这些网络平台又面临新兴手机应用的冲击,由纸质媒体时代铸就的辉煌篇章,注定不会被后人重新书写。

从颜强辞职创业说起

昨天,一篇题为《网易副总编辑颜强离职创业:“自由人”上场》的文章在体育圈广泛传播:颜强从传统纸质媒体转向互联网平台,接着又选择辞职开创事业,他个人的职业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当前媒体行业的演变方向,许多媒体从业者于2015年选择了离开原单位自主创业。

多数人或许并不清楚,颜强在体育界最初是以篮球评论员的身份崭露头角的,1998至1999年那个赛季,由于劳资争议,NBA联赛未能如期举行,颜强首次将英文术语“”译为“停摆”,这一译法后来被中文新闻界普遍接受并一直使用到现在,2001年,凭借扎实的英语能力,颜强被《体坛周报》派往英国,出任该报驻英分社的记者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期间,他持续追踪了孙继海、李铁、李玮锋在英国顶级联赛的职业生涯,同时深入研究了英国足球相关产业与体育市场的运作模式。2003年,刚从海外归来的颜强牵头创办了体坛传媒的第二本刊物《全体育》,并出任该刊物的总编。

颜强在驻英期间,采访曼联球星基恩

颜强曾担任篮球评论员,后来成为驻英国足球报道者,接着又担任过综合性体育刊物的负责人,这些经历使他在2006年获得《体坛周报》副社长职位,当时他仅34岁。

颜强凭借卓越的英语沟通能力以及独特的海外背景,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全球体育行业关系链,涵盖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阿森纳主教练温格等足坛高层,还有众多在欧陆转会圈内活跃的中间人,以及像BBC和泰晤士报这样的国际新闻机构代表,颜强和他们之间都维持着稳固的个人友谊。每当有来自欧洲足球界的知名人士到访国内,在各类接待场合,主办方通常会指定颜强担任主要司仪。

2012年堪称体育界的黄金年份,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颜强便在早春三月做出了抉择,结束了他长达14载的《体坛周报》生涯,转投网易担任副总编辑,执掌体育、娱乐及视频板块。过去他步行上班只需十分钟,如今却要驾车一个钟头。“通勤时间的剧变,似乎也折射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鸿沟。

报纸杂志的投入与门户网站的投入,差距极大。体育频道是四大门户获取流量的重要渠道,这与视频网站争夺赛事版权的情况不同。几年前,四大门户竞争的核心是明星和运动队资源。每当世界杯、奥运会或欧洲杯期间,独家专访便成为四大门户实力较量的体现。巨额投资最先看到的成效是访问量上升,但访问量能否转化为收益就很难说了,广告商所看重的客户是品质高的用户,而体育频道的观众大多是学生——年纪轻、收入不高。不断增加开支却收不到相匹配的利润,不增加开支又没法跟对手较量,这种两难的局面是颜强等众多门户网站负责人都解决不了的。

回想数年前4G网络尚未普及、微信也未出现之时,颜强一直使用黑莓手机,邮件收发便利是他选用该设备的关键因素。如今,黑莓已在中国市场基本退出,配备大屏幕的手机则成为人人必备之物。这一现象揭示了注意力分配模式的深刻转变,随着人们普遍成为低头族,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等众多新兴移动媒体占据了手机显示界面,媒体发展方向十分清晰。

从体坛走出的财经媒体牛人

十五年前临近新千年时,国足成功晋级十强赛,北京赢得奥运主办权,接连发生的体育盛事使体育类报刊成为全国零售量排名前三的读物,在众多报刊摊位上常常供不应求,成为抢手货。和颜强有着相同志向的媒体从业者还有魏寒枫、程建国两位。

魏寒枫如今已基本从体育界销声匿迹,他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各类财经讨论区,这与他现任职务相关——担任《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执行主编职位。早在2001年,魏寒枫在《南方体育》供职期间担任国内足球部主任,当时他被誉为“国内顶尖的编辑”。他当时撰写了一篇篇幅颇长的文章《瞿老大》,直接批评了体坛周报社的社长瞿优远。这一行为却使瞿优远对这位江西奇才留下了深刻印象,接着他以70万“签字费”的惊人价格将魏寒枫招揽到自己的团队中。魏寒枫在体育界获得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尽管他的一些“奇思妙想”引发了不少讨论,但这并不影响他声名远播。2006年4月,魏寒枫加入《体育画报》出任执行主编。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之后,魏寒枫于2008年9月离开了《体育画报》,开始涉足财经新闻领域,先后在《东方企业家》和《彭博商业周刊》任职,这位拥有体育编辑背景的记者,如今在财经媒体行业已经工作了整整七年。

程建国系体坛界人士出身,现为财经网负责人。当下媒体圈频繁提及的“互联网思维”概念,十四年前便由《体坛周报》的程建国率先提出。彼时报纸仍是首要新闻阅读媒介,互联网平台在传媒领域尚无立足之地。可程建国却预先构思为体育界建立网络平台,瞿优远对此并未放在心上,既然你打算做,那就交由你负责,反正除了你也没有第二个人愿意承担,于是程建国开始负责体育界的网络事务,并担任了体坛网的发起人。可能由于个人事业缺乏足够重视,程建国在2006年选择退出体育界,进入财讯传媒集团工作,后来他负责引进了美国知名体育刊物《体育画报》,并创办了该刊物的中文版本。他堪称传统媒体领域最早接触网络技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只是,在他从事体育工作的那个时期,互联网在中国尚未兴盛,因此他未能施展才能。

从体坛走出的体育产业牛人

2000年那会儿,互联网刚刚起步,体坛充当了中国体育界走向国际的排头兵。颜强、滨岩、王勤伯、李绍州、李森等众多驻外足球记者,为体坛开拓了深厚的全球体育信息渠道,可以说,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一个媒体组织或商业机构,能在国际体育信息资源方面超越体坛体系。在此需要提及一位借助体育界资源迅速崛起的人物,他名叫蒋立章。

今年7月17日,有关道博股份斥资8.2亿元全资购入双刃剑体育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双刃剑体育的创始人蒋立章,正是从体育界转行的广告销售人士。2003年,刚从大学毕业的福建籍蒋立章,带着对体育事业的憧憬,加入了体坛周报上海分部,担任体坛品牌下《足球周刊》的广告业务拓展工作。那个时期,《足球周刊》是发行量最广的体育刊物,时常会接到客户打来的电话。某次,蒋立章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个带着浓重福建腔调的中年人,意在投放广告,这个电话事出意料,最终却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蒋立章察觉到家乡福建的许多体育服饰企业都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建设,寻找知名人士做广告宣传并加大广告投入是他们当前最迫切的需求,蒋凭借在体育界的国际人脉,促成柒牌男装聘请葡萄牙足球明星菲戈担任代言人,从此开启了个人体育推广事业。

蒋立章于上海建立了双刃剑体育公司,为鸿星尔克等福建企业对接各国家奥委会,促成它们在NBA、英超赛场进行广告宣传,由此双刃剑在业内逐渐获得认可。今年八月,双刃剑与苏宁、PPTV共同获取了西甲全媒体的中国市场授权,这一举措被外界分析为双刃剑正在全面拓展业务范围,从体育营销转向体育经纪、体育版权以及赛事运营等多个领域。据消息人士透露,蒋立章的身边有一位体育系统资深人士,这位人士在欧洲以及全球体育界都拥有非常深厚的联系。

和蒋立章几乎同时期在体育界从事广告宣传工作的,还有一位:现任飞马资本负责人的孙动先,提及飞马资本,或许许多圈外人士并不了解,但只要看看他的合伙人团队——俞敏洪、江南春、袁岳,就能略知一二。孙动先进入体育行业时,正值印刷媒体发展的鼎盛时期,来自南非的知名媒体集团MIH在那个时刻来到中国,他们当时不仅投资了腾讯,还投资了体坛。孙动先初次涉足资本领域,MIH投资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引入了国际层面的资源以及前沿的媒体运作思路,同时派遣了具备经验的专业人士到体坛实施工作指导。他慢慢对投资展现出热情,2008年着手进行职业转型,2011年又加入了新成立的飞马旅,从而正式踏上了投资人的职业道路。

体育界记者即将前往雅典参加奥运会,在首都机场拍摄了集体照,照片中包含了即将退出体育界的颜强、楼坚、沈知渝、易小荷、高姗姗、冉雄飞,请问能否认出他们?

另外,体育界的记者中也有不少人在体育行业获得了显著成就,例如沈知渝。他曾是体育界驻美国的记者,主要负责报道NBA的比赛情况。2011年,NBA因为劳资问题导致赛事暂停,当时沈知渝正在担任湖人队的跟队记者。他得知科比有意愿到海外踢球的消息后,迅速将这一信息反馈给了国内,并且联系了山西男篮。经过一番努力,沈知渝几乎达成了CBA历史上最重大的球员交易,然而因为当时篮协对外籍球员的引进有诸多规定,这项合作最终未能完成。尽管如此,沈知渝因此产生了从事篮球经纪行业的念头,他在美国多年间建立的球员人脉关系,成为他从事这项工作的独特资本,随后他和搭档一起,促成包括布拉切、辛格尔顿、特尔费尔在内的十多位国际球员加盟CBA联赛。

除了沈知渝,体育界的另一位篮球记者史琳杰也在篮球领域声名鹊起,他目前担任山西肯帝亚篮球队的主管,上个月刚刚聘请了前NBA的顶尖新秀奥登。

许多从体育界转型的从业者,依然活跃在体育新闻行业,例如前《足球周刊》的总编刘晶捷,目前担任搜达足球的总编;前《全体育》的副主编陈明,现在负责《第五频道》的编务;英超分析家楼坚,笔名克韩,最近加入了乐视体育;曾是《体坛周报》的记者许绍连,后来成为腾讯体育的总监;前体坛网的首席运营官高姗姗,兼具综合体育记者身份,现在管理虎扑北京公司。

那个曾经称霸体育传播领域的机构为相关行业输送了成百上千的杰出从业者,无论身处何方,都难以忽视其在中国体育界扮演的关键角色。随着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该组织也正逐步从新闻集团转变为体育事业公司。在此表达良好祝愿,愿其发展顺利,让我们的年少时光得以留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