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制足球的意思是什么?怎么发音?
基本解释
五人制足球属于足球运动的一种变体形式。这种足球比赛每队派出的参赛选手仅有五名,与常规足球的十一人阵容有所区别。五人制足球在比赛场地、球门大小、用球规格以及赛程时长等方面均与标准足球存在差异。比赛场地相对较小,球门高度和宽度都调低,采用更小号的足球,并且比赛总时长也相应压缩。这类比赛多数情况下在室内场馆举行。
详细解释
这项五人制足球活动,得到了全球足球权威机构国际足联的正式认证,该组织全称为FIFA,即Fédé de 。
五人制比赛正规性
五人制足球竞赛多数时候比较随意,所以竞赛规范比较松散,偶尔会在竞赛开始前临时商定;这种情形和规则由国际足联正式拟定公布的室内足球大相径庭。
竞赛性的或半正式的五人制比赛通常使用通用的一般规则。
五人制足球起源
五人制足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南美洲,当时是底层贫困儿童的主要消遣活动。用四块砖头搭两个球门,大批赤脚的穷孩子,在街道角落,在每片空旷地带,在沙滩上激烈角逐,他们尽情体验足球带来的快乐,心中也怀揣一个美好的愿望,盼望将来能成为职业球员,能够享用牛奶三明治,可以穿上长裤。
这个环境就是如此,许多才华横溢的球员接连涌现,例如贝利、加林查、肯佩斯以及马拉多纳。
五人制足球发展
五人足球虽然历史不长,但比赛形式很有健身作用,又因为好玩、善变,能让闲暇时光更充实,也能让人性情得到培养,五人制足球主要看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技术的高超,场面丰富,战术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攻防转换迅速,比赛过程跌宕起伏,十分精彩,输赢很难判断,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转折,这就是五人足球吸引人的地方。
如今,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等地的众多运动爱好者,都对这项活动抱有浓厚兴趣,就连欧洲联赛的各个俱乐部,在赛季中间的休息时段,也会投身于欧洲五人制室内足球的赛事之中。
这项运动自出现以来, 在南美大陆广受欢迎, 其中巴西更是狂热追随者, 地方性职业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
这种小型足球赛事逐渐风靡全球,足球运动随之迅猛发展,国际足联(FIFA)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1989年,国际足联正式将五人制足球(弗特塞尔)纳入其监管体系,并承担起管理职责。为了让五人制足球(弗特塞尔)更能展现选手的水平,同时增强赛事的趣味性,国际足联拟定了一系列针对五人制足球(弗特塞尔)的革新性规范,通过国际足联与各成员的协作,五人制足球(弗特塞尔)的资讯和资料正逐步在更多国家扩散。五人制足球(弗特塞尔)拥有无与伦比的特点,它的名气因此显著增长,紧接着,众多团体开始欢迎并喜欢上这项活动。
如今许多国家不再将五人制足球(弗特塞尔)视为非正规、非正式的迷你足球活动了。它已转变为全球传播最为迅速的体育运动之一。全球已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大约有三千万人参与这项运动。
五人制足球发展历史
1936 首套适用于五人制足球的通用规则在巴西圣保罗公布。
1949 首届五人制足球少儿锦标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1954年,五人制足球的最初官方机构,即五人制足球城市联盟,于里约热内卢建立起来。
1955年,圣保罗组建了五人制足球组织。195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了首届五人制足球大赛,有42支队伍参赛。
1958年,巴西体育联合会将五人制足球确立为官方体育项目,并在巴西各州范围内展开普及工作。
1959 首届巴西五人制足球全国锦标赛举行.
1965年,首届五人制足球国际赛事举办,巴拉圭队赢得首个美洲杯冠军。
1971 五人制足球在南美洲迅速传播,人气持续攀升,巴西由此成立了专门负责这项运动及赛事的组织机构,该机构就是如今广为人知的国际室内足球联合会,其名称源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国际室内足球联合会的首位负责人,后来担任了国际足联主席的乔•阿维兰热。
1965年到1979年这十五年间,共举办了六场美洲杯赛事,每一届的冠军都被巴西队收入囊中。
1980年,巴西队在五人制足球赛场上延续着他们所向披靡的传奇,赢得了首届泛美洲杯的冠军。
1982年,国际室内足球联合会在巴西协助下,举办了首届五人制足球世界锦标赛,巴西队再次夺冠。许多后来成为11人制足球明星的球员,例如贝利、里维利诺、法尔考和济科,在该赛事中展现了精湛球艺,而这些球技都毫无例外地是在五人制赛场上磨练出来的。
1983 美国五人制足球协会成立。
1985年,于西班牙举办的第二届五人制足球世界大赛中,巴西队夺得世界冠军头衔。
1988年的第三屆五人制足球世界錦標賽在澳洲舉辦,巴拉圭最終奪冠。
1989 五人制足球迅速传播开来,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室内足球联合会难以继续处理复杂的事务,国际足联及时接手了相关管理职责,成为五人制足球的最高管理机构。国际室内足球联合会的多数成员国都顺利加入国际足联,成为其会员,并同意采用新规则将各种小球类型整合为如今广为人知的五人制足球形式。真正意义上的五人制足球由此诞生.
同一年 1989 年,国际足球联盟承办的首届五人制足球全球大赛在荷兰举办,万众瞩目的巴西队再度捧杯。
1992年的国际足联五人制足球世界锦标赛在香港举办,最后的冠军归属于巴西队。
1996年国际足联五人制足球世界锦标赛在西班牙举办,最后的冠军还是巴西队。
2000年第四届国际足联五人制足球世界锦标赛在拉丁美洲的危地马拉举办,西班牙队赢得了冠军,击败了巴西队。
2001年,欧洲足球协会联盟举办第二届五人制足球欧洲锦标赛。
2004年举办的国际足联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在台北进行,西班牙队蝉联冠军。
2008 五人制足球将会在中国得到全面推广 。
2009年,一场室内五人制足球的国际邀请赛在杭州举办。参赛的队伍包括中国、日本、伊朗以及荷兰。
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1、接触球的机会多
五人制足球场地面积不大,参赛人员也不多,让每位选手都能频繁触球。队员彼此距离近,导致对抗更加尖锐,攻防转换节奏更快,战术运用也更灵活多变。因此,运用脚尖触球、脚底控球、快速短传和低平球配合,以及个人控球能力的情况很多,这对增强球员的实际比赛水平非常有益。
2、射门多,比分高
五人制足球竞赛中,每场角逐,每方能够攻门二十六次以上,进球数通常比十一人制多出一倍以上,射门手法主要有传球配合突破攻门、个人控球超越射、侧翼传球中包抄射、补射等等。因此,比赛不仅对抗凶猛,对技术精细迅捷的要求很高,而且进球频繁。所以,既有不错的观赏价值,又有助于提升队员的射门技巧。
3、攻守转换的节奏快
场地狭窄且参赛人员不多,导致双方球员距离很近,防守时多采取贴身紧逼和断球反击的方式,进攻时则借助突然启动和虚晃动作等手段突破对方防线,双方时常陷入近距离的激烈对抗,攻守转换频繁迅速且对抗激烈。这种快节奏的攻防策略变化多端,对球员的速度和耐力要求极高,因此场上选手必须确保体力充沛。
4、实战能力要求较高,竞争性强
竞赛过程中选手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战,这对增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十分有益。五人制比赛场地狭小,球员密集,防守时多采用一对一策略,这能激发队员利用场地的宽度和长度,制造空间,借助短传实现向前推进,通过向前推进后的回传或横向传递,让对手阵型混乱,从而获得射门的机会和空间,对锻炼、提升球员快速精准的攻防技巧的运用水平,增强战术观念有显著效果。
五人制足球规则
一、球场
(一)球场尺寸
比赛场地必须是长方形,边线长度必须长于球门线的长度。
长度:最长42米,最短25米
宽度:最长25米,最短15米
根据相关规范,竞赛场地可以灵活设置,例如采用三十米乘以二十三米的规格,或者三十五米乘以二十五米的布局等等。
(二)场地
场地地面务必平整,坚实程度恰当,要确保运动员不受伤害,也不妨碍球的正常弹跳和运动员的活动。通常采用砂泥混合土进行压实,表面铺一层约五厘米厚的细沙,比赛前要向场地适量洒水,保持地表湿润。
(三)界线
比赛场地需要标明边界,这些线的粗细都是8厘米宽。边界包括外围线,球门横线,场地中心线,中场圆圈,罚球区边界和替补球员活动区域边界。连接两个球门的那两条短边线是球门横线,连接球门横线那两条长边线是外围线,穿过场地正中间并连接两条外围线的线是中心线。在中心线的正中央有一个显眼的标记点,以这个点为圆心,以3米为距离画一个圆形区域,这个圆形区域叫做中场圆圈。
(四)罚球区
在两个球门柱之间找到球门线的中点,以这个中点为中心,用6米长的线段画出一段圆弧,这段圆弧的两端分别与球门柱相接,并且与球门线构成一个扇形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罚球区。如果场地宽度超过25米,圆弧的半径可以改为7米,如果宽度在15到20米之间,半径则用5米。
(五)罚球点
在两根立柱的中间位置,于球门线上确定一个中心点,从此点向罚球区的弧形边线引出一条与之垂直的直线,这条直线与弧形边线的交点即为罚球点,需要做上标记
(六)替换区域
在球场的一侧边线上,以中线为基准,向两边延伸3米的位置,垂直于边线分别画出两条长度为80厘米的线段,每条线段分为两段,其中40厘米位于场内,另外40厘米位于场外,这些线段共同界定出运动员替换进出场的指定范围。
(七)球门
球门位于两条球门线的正中间位置。它由两根内侧相距三米的直立门柱和一根距离地面两米长的水平横梁组合而成。门柱和横梁的宽度都是八厘米。球门后面悬挂着网状物,这个网和门柱、横梁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隙,目的是为了让守门员活动时不受阻碍,并且方便观察球是否进入球门。球门既可以固定在原地,也可以移动位置。
(八)灯光
夜间竞赛,场地沿线端线往外1.5米的位置,要竖立3到4根照明柱,这些柱子的高度都超过6米,灯泡的功率要达到500瓦以上。
(九)拦网
球场外部,距离球六线和边线各1.5米的位置,要竖起杆子,上面挂着拦网,其高度需超过6米。
(十)座位
若球场边线设座位(或固定座位),均需离边线1.5米以外。
二、球
本次区域竞赛统一采用四号比赛用球,但基层赛事的球类规格需遵循组织方的具体章程。一旦比赛用球选定,非得主办方许可,否则不能更改球体。比赛过程中,非得裁判员批准,也不得调换球体。
裁判可以核对比赛用球,确认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球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破损,裁判将依照规定更换新球,并重启比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赛应准备1到2个备用球。
三、队员人数
一场竞赛必须由两个队伍参与,每个队伍参赛选手数量不能超过五个,并且必须包含一名守门员作为队员。如果竞赛开始前任何一方队伍的选手数量少于五人,或者在竞赛过程中选手因被罚下场导致场内选手数量少于五人,那么参赛选手数量较少的队伍将被视为放弃比赛,另一方队伍以三比零获胜,如果对方队伍的进球数超过三球,则按照实际进球数来计算比赛结果。
(二)替换队员不得超过5人。
(三)替换队员次数不受限,可以重复替换上场。
比赛期间可以更换选手,但门将不能被替换,换人时离场和入场的球员都要前往指定区域,先离开后进入。
守门员有权与其他任何场上球员互换站位,不过在此之前需要通知裁判,而且必须在比赛暂停的间隙完成位置调整。
第六条规定,当替补队员未等原有队员完全离开场地就进入比赛时,裁判员必须暂停比赛,让提前进入的替补队员退出场地,同时要对其出示黄牌进行警告。比赛暂停时,应由对方队员在球所在位置踢间接任意球。如果球当时在禁区内,那么这个间接任意球应该从比赛暂停时球距离最近的禁区内边线执行。若球员调换时不依照规定在换人区域操作,当比赛暂停时,执法者可以对违反规定的替补球员以及被换下的球员出示黄牌。
裁判在裁决违规换人行为时,需要权衡给予违规方不利的处分措施。
四、队员装备
参赛者不可以采用或穿戴任何可能危害自身及同伴的物品或饰品,诸如各类首饰。
第二项是运动上衣,和短裤,上衣有号码,颜色一致,短裤也是同一颜色。门将的上衣颜色要和队员不一样,可以穿长裤。
(三) 帆布面胶钉鞋,帆布面胶平底鞋。
(四) 违反上述规定裁判员可令其更换,不更换不准上场。
五、裁判员
每场比赛安排一名裁判员负责,该裁判员拥有对比赛相关竞赛规则进行全部执行的权力。裁判员的权限和职责,与十一人制足球规则的要求一致。
裁判员在记分台那边的边线旁进行判罚,有时需要进入场地里面执行工作。
(三) 只有裁判员才能向违规队员出示黄红牌。
裁判员在执行任务时,需要配备的工具有哨子,还有手表,并且要持有黄红牌,同时备有园珠笔,以及记录卡。
(五) 裁判员的裁判服应区别于队员的服装颜色。
六、助理裁判员
每场竞赛必须指定一名辅助执法者,该人员需在场地两侧边线外对峙主裁判,必要时可进入比赛区域履行职责。其具体任务范围由主裁判最终裁定,包括:
1、指示哪一队开角球,球门或界外球。
2、把握替换队员的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3、掌握被红牌罚出场2分钟补充队员进场。
4、用哨音协助裁判员按照规则判罚队员犯规,控制比赛。
不能妨碍裁判的裁决,若裁决有分歧,需听从裁判的决定。
裁判员可以更换表现不佳的助理裁判,另派其他人选接替,同时需将情况通报给赛事组织者。
(三)若主办方觉得需要,可以安排一名记录人员,帮助外部管理,同时负责监督队员被罚下场后的两分钟惩罚时段。
七、比赛规则:
比赛在长45米、宽28米的场地上开展,这个场地就是萍中新篮球场。两端的防守地带距离为11米,中场地带距离为23米,场地正中间有一个开球位置,球门横向宽3米,竖向高2米,比赛建议采用4号球;比赛的两个队伍各自派上5名参赛选手,不安排专职守门员,每支队伍每场可以替换无限数量的队员,能够互相替换进行短暂休息;整场竞技活动持续50分钟,前半场和后半场各持续25分钟,两半场之间有10分钟的暂停时间;比赛不设有越位规则,角球和任意球都可以直接尝试得分,假如某个选手被出示红牌,需要暂停比赛5分钟后才能重新回到竞技中。其他规则与大场足球相同。
八、比赛时间
比赛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场,每场25分钟。每半场中因各种原因损耗的时间都要减去。半场结束时,如果执行罚点球,可以继续增加时间,直到点球罚完为止。
(一)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二)每场比赛时间和休息时间按可根据主办比赛机构规程定。
(三)裁判员依据场上实际状况判定,需扣除延误时长以补足赛事规定时间。
九、比赛开始
决定场地通过抛硬币进行,硬币正反面决定归属权,胜方挑选场地,然后对手执行开球动作,第二半场时开球权和场地位置进行调换。
(二)开球时双队员站在半方场内,开球的对方站在中间。
(三)中圈开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
(四)违反比赛开始的有关规定的判罚按11人制足球规则相同。
十、比赛进行及死球
任何球体完全穿过端线或侧线,不论来自地面还是空中,或者裁判员已经吹哨判定的情况,都算作比赛终止。
第二项规定,如果参赛者已经犯规但裁判没有吹哨,或者球从门框、横梁以及场内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的身上弹回场内,都算作比赛在继续进行。
(三)出界后场上的违规行为依据规定进行惩处,惩处结束后依照出界时的初始状态重新开始竞赛。竞赛过程中发生的违规行为按照规定实施并恢复竞赛。
十一、计胜方法
只要球的整体穿过对方球门横梁两端立柱之间,并落入球门线范围,就算成功破门得分,符合竞赛规则要求。
两队竞赛,以进球数量决定胜负,进球多者获胜,若双方均未得分,则判定为“和局”。
十二、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裁判员指出,当球员在队友间争抢或者对方控球时,若轻率地、不加考虑地,或者动用超乎必要的力量进行铲抢,则构成重大违规行为,将判给对手直接任意球,视违规程度可能给予黄牌警示,甚至逐出赛场。这一规定是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规则的主要差异,表明在五人制比赛中,任何方向的铲球只要动作过于激烈、力量运用不当,都会受到判罚。原则上不允许铲抢。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规定之外,其他方面的违规行为,以及不正当的举动,都和十一人制足球比赛的规则一样。直接任意球是怎么判定的,间接任意球是怎么判定的,球员会被出示红牌的情形,球员会被出示黄牌的情形,这些情况都遵循十一人制足球比赛的规则。球员可以按照这些规则进行比赛,裁判员也会根据这些规则来做出判罚。
(三)没有越位犯规的判罚。
四同一场赛事中若一名选手获得两张黄牌,则应立即被红牌罚下离场。红牌罚下的选手无法坐在替补席上。同时不得再次参与比赛,且下一场比赛暂停。该选手所属的队伍需在选手被罚下场两分钟后,再安排替补选手上场。替补选手需到达替换区域,经助理裁判示意或记录员允许后才能进入场地。
十三、任意球、球点球、角球、球门球、界外球
(一)任意球
任意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任意球,另一种是间接任意球,直接任意球直接射入球门即可得分,而间接任意球直接射入球门则不算得分,只有当球在进入球门之前碰到对方队员或本方队员时,才能算作有效进球。
罚球程序:
1、将球放定在犯规地点。
2、对方队员距球到少5米。
3、在裁判鸣哨或示意4秒钟内将球踢出。
踢球时主罚队员必须用一只脚固定住身体,然后用另一只脚去踢球,不可以有助跑或者跨步的动作。
5、球被触动后即算比赛开始。
罚则:
球被踢出去之前,如果对方球员进入到距离球5米范围以内,裁判员应当让比赛暂停,等距离恢复到符合规则要求后,才能继续比赛,同时要对进入5米范围的对方球员进行口头警告。
足球离开场地后,若未与己方或对方球员接触,然后踢任意球的人再次触球,就属于犯规行为,裁判会判给对手在相同位置执行间接任意球。
3、超过4秒钟才将球踢出,判给对方在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在本方罚球区域内执行任意球,球需越出罚球区后比赛才正式进行。在对方罚球区域内执行任意球,球应放置在犯规点与罚球区线最近的一处位置上。
裁判员认定足球系借助前冲或跳跃触发的,决定由对手于该区域实施间接界外球。
(二)球点球
罚球程序:
1、球放在罚球点上。
主罚选手除外,其他同队成员须撤离罚球范围,且与投篮点保持五米以上距离。
3、对方未踢球前,守门员必须站在两门柱之间的球门线上。
主罚选手在罚球地带举起手臂与裁判沟通,待裁判发出指令,主罚选手需单脚固定位置,然后运用另一只脚将足球向前踢送出去(即不允许有跑步或跳跃动作)。
5、球点球直接入门算得分。
点球比赛因犯规而延长,补踢的点球,只要没有其他违规行为,进球就算有效,即使球在进入球门前,碰到过立柱、横梁、守门员的身体,或者先后接触了这三者之后才进入球门。
罚则:
1、守方队员犯规,球未罚中应重罚。
2、踢点球以外的攻方队员犯规,罚中无效,应重罚。
主踢队员完成射门之后,若球未与任何一方球员接触,对方球员又再次触碰了球体,这将被认定是连续触球行为,裁判会判罚给对方执行间接任意球。
(三)界外球
球整体越过了边线,可能是从地面经过,也可能是从空中飞过,这时比赛需要中断,由最后接触球的对方队员,在球出界的那个位置,用界外球的方式来重新开始。
踢球程序:
1、将球放在球出界处的边线上。
2、对方队中必须距球5米。
一名守门员单脚稳稳地踩在界线外,另一只脚负责把球踢入场地之内(不可以有助跑动作或者跨越界限踢球)。
4、必须在4秒钟内将球踢内。踢界外球直接进门不算得分。
罚则:
1、踢球队员违反上述规定,由对方在原处踢界外球。
2、踢球队员的对方违反上述规定应重踢。
足球员将球踢出后,若未与对方队员接触便再次触碰,则构成二次触球犯规,裁判应判给对手在犯规地点执行间接界外球,若该行为发生在禁区之内,则应判罚点球。
4、在本方罚球区内踢任意球,球可放在罚球区内任何一点执行。
(四)球门球
球的整体完全越过了球门柱外侧的球门线,并且最后接触球的是进攻方的球员,那么这个进球无效,将由防守方的守门员执行球门球。
罚球程序:
守门员在本方罚区内用手把球扔出界外,但不可越过中线,这样就算比赛有效开始。如果球扔出去后,被对方半场内的任何队员踢到或碰到,无论哪一方,球落在任何半场都算有效。
踢角球时,对方球员在球还没飞出罚球区时,应该待在罚球区外面。
罚则:
1、球未出罚球区,任何队员踢或触及无效,重新掷球门球。
球越过了中线,并且没有被己方半场的球员踢到或碰到,那么就构成犯规行为,对方球队有权在球穿过中线的地方执行一次间接任意球。
球被门将从罚球区域抛出,期间无人触碰,当门将再次接触球时,需判给对手在门将触球点执行间接任意球,若是用手或手臂触碰则判为直接任意球。
守门员在罚球区域里,可以用手去挡对手踢过来的球,也能接队友从高空传过来的球。不过,不能接队友故意用脚传回来的球。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定,就会被判给对方,在离球最近的罚球线那里,踢一个间接的任意球。
(五)角球
当球的整体完全越过了球门柱外侧的球门线,并且最后接触球的是防守方的球员时,那么就由进攻方执行角球。
踢角球的程序:
1、将球放定在球出线所在的球门线与边线的交点上。
守门员单脚稳住身体,另一只脚用来把球踢出去,期间不可以有助跑或者跨越动作。
3、必须在4秒内将球踢出。
4、对方队员要距球5米。
5、角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
罚则:
角球发出后,若未经队友触碰,踢球队员再次接触球体,将判给对方在犯规位置执行间接任意球,若用身体上肢部位接触,则判给对方在犯规位置执行直接任意球。
角球若已符合规则放置,但执行方球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球踢出,则需由对手在相同地点执行间接任意球。
十四、互踢球点球决胜的规定(淘汰制点球决胜办法)
互踢球点球程序:
1、由裁判员选定一个球门。
2、裁判员召集双方队长以投币选踢,猜中一方先踢。
比赛全部队员要依次上场踢球,人数不够的用替补来补齐,直到每队都有五人参与。只要没有踢满五次,如果有一方已经遥遥领先,比赛就到此为止,进球多的队伍获得胜利。
进行第一轮比赛后若未分出胜负,则比赛继续,由参赛选手交替进行射门,若双方射门次数相同,则以进球多者作为获胜方,无需完成全部五次射门。
5、场上队员均有权与守门员互换位置。
6、除轮到踢点球的队员外,其余队员均站到中圈内。
7、裁判员确定守门员外,可由场外替补队员补上。
8、裁判员确定队员受伤,可由场外替补队员补上。
十五、相关的数据要求
第二罚球点:距球门线10m。
角球弧:每个角以半径为25cm 的1/4圆;
距角球弧5m的标记线 ;
换人区标志线5m-80cm(40cm /40cm);
始端距中线5m;
球门:球门宽:(内侧距)3m 高:(横梁下沿至地面)2m。
球网:上端80cm/下端100cm。
四号球:直径为二十厘米,重量介于四百克到四百四十克之间,气压范围在零点四到零点六个大气压。
球在2m处坠下,弹起高度应在50-65cm之间。
国际足联决议
场地决议
这个场地球门线的尺寸介于十五到十六米之间,而罚球区弧线的宽度仅三米多些。在这个场地上,罚球的地点不在罚球范围的边缘,它依然位于两球门立柱连线的中心点六米处,同时和两个球门立柱的间距一样长。
比赛场地通常铺设天然草坪、人造草坪或泥土表面,但这些场地不适宜承办国际赛事。
在球门线的外面,离角球区的圆弧有5米的距离,那里要画一条垂直的线。当踢角球的时候,守球员必须保持这个距离。这条垂直线的宽度是8厘米。
各队替补区域坐席摆放于边线之外,紧挨着计时裁判台正前方那片空地。
比赛用球决议
1.国际比赛不可用毛毡制成的球。
球的回弹力,从两米的位置掉落地面后,最初的弹起高度不能比65厘米多,也不能比50厘米少。国际足球联合举办的赛事以及各大洲足球管理机构组织的比赛,所用的足球必须带有以下三种标识中的一种
·正式的「国际足联核准合格」标志(FIFA )。
·正式的「国际足联检验合格」标志(FIFA )。
·「国际比赛球标准」证明( )。
足球上印有这些标记,证明已经通过审核,不仅满足本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满足各类标记的技术标准。这些标记的技术标准由国际足联制定。负责审核的单位由国际足联指定。各国的足球管理机构可以决定其竞赛采用带有这三种标记之一的球。所有其它比赛所用的球,都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足协要求赛事必须选用带有国际足联认证标识的足球,同样认可无商业附加费用的标志足球。国际足联组织的赛事,以及各大洲足联和各国足协承办的比赛,所用的足球不能印制商业广告,但允许包含赛事主办方标志和官方授权生产商的标识。规则允许对上述标志的尺寸和数量做出具体规定。
队员人数决议
1.比赛开始时,每队上场比赛球员人数至少5人。
场上出现红牌选手,假如某方队伍成员不足三人(含门将),该场赛事须终止。
当裁判与第二裁判同时就一次犯规鸣哨,且两人对受罚队伍的裁决存在差异时,应以裁判的裁决为准,作为最终决定。裁判与第二裁判均有权对球员进行黄牌警告,或判罚其离场,当两人的处置决定不一致时,裁判的裁决将具有最终效力。
3.在国际比赛中,必须委派一名第二裁判员。
4.国际比赛必须指派一名计时员及一名第三裁判。
5.国际比赛使用的定时器与计数器,须具备各种必要功能包括:
·要能精确计时;
·能够同时对4名判罚离场的球员各计时2分钟;
·能够显示两队在上下半场比赛的累计犯规次数。
比赛进行及死球决议
1.在室内球场比赛时,球意外碰到天花板:
比赛需从最后触球一方队友发起,通过界外球或门将掷球的方式恢复进行。
进行界外球攻门或发球门球时,位置应选在球触及顶部后方的垂直点,对应于边线或球门线的位置,然后执行踢或掷的动作。
五人制足球的联赛、杯赛
五人制足球同11人制足球一样,拥有自己的世界级赛事和区域级赛事,并且存在加入奥运会的可能性,国际足联与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在就此进行沟通,争取将其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亚洲足球联合会正在积极在亚洲地区推广五人制足球,目的是提升该项运动在全球化足球格局中的影响力。中国五人制足球在亚洲地区相对落后,足协已深刻意识到其广阔的市场价值,正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发展,于200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五人制足球职业联赛,同时组建了全国室内五人制足球专门机构,今年全国五人制足球顶级联赛已成功举办了第四届。
五人制(盲人)足球的项目特征
五人制盲人足球是一种同场对抗性运动,通过攻入对方球门来获取分数。比赛队伍由场上五名队员和五名替补组成,包含一名门将和一名替补门将。除门将外,其余选手均为视力障碍者。只有门将能在指定区域用手接触球。进攻方的任务是射门得分,防守方的目标是阻止对方进球。
比赛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25分钟,中间有休息时间,持续10分钟,哪个队伍累积的分数高,那个队伍就是赢家,如果分数一样,就是平手结果。在关键的场次,比如半决赛和决赛,如果经过50分钟比拼还没有分出高低,就要增加10分钟的额外时间进行较量;如果还是不能决出胜负,就要用点球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胜者。
每支队伍都安排一名联络员在对手球门位置,通过沟通来支持本方前场进攻;教练和门将分别是中线和后线的沟通协调者。比赛由一名裁判和一名副裁判负责,同时配有计时人员和第四官员参与工作。
受队员视力所限,比赛中他们只能借助球滚动时发出的声音来判定球的方位,因此时常发生队员无法发现球的情况。在组织进攻时,还经常需要教练员进行指导,队员彼此间的联络交流比较频繁,所以攻防转换的节奏不如标准的五人制足球那样迅速,传球和接球的动作相对也少一些,失误的球会多一些。
五人制(盲人)足球的历史沿革
残奥会中的五人制盲人足球项目,是为视力障碍者设立的竞赛活动。国际盲人体育协会下属的足球部门,负责管理这项运动,并推动其进步。
五人制足球在70年代时诞生于德国。最初是该国职业球员为在休赛期保持身体状态而开展的技术战术训练活动,随后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在室内进行的体育竞赛。这种比赛因为攻守转换迅速,个人控球频次高,对技术要求精深,表现手法更丰富,从70年代起就在欧洲和南美地区广受欢迎。
五人制足球的兴起,让喜爱足球的视障人士得以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1986年,西班牙率先开展了本土的五人制(视障人士)足球赛事。此后,这项运动在众多国家普及开来,并且发展迅猛。如今,视障足球在西班牙已经相当流行,设有八个地方性的联赛。足球实力雄厚的英国也拥有四支视障足球队。不少国家(地区)还拥有了国家队(或地区代表队)。
欧洲于1993年便成立了五人制盲人足球赛事体系。自1998年起,每两年会举行一届盲人世界杯,早期两届的冠军都被巴西队摘得。2002年盲人世界杯在巴西本土进行,最终排名前三的队伍分别是阿根廷队、西班牙队和巴西队。2004年盲人足球大赛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有来自阿根廷、巴西、英格兰、西班牙和希腊的五支队伍参加,为了争夺盲人足球界里的最高奖杯而展开比赛。
当前全球已有二十一个以上国家与地区开始实践这项活动。亚洲区域里,日本和韩国是比较早涉足这项活动的两个国家。
2004年雅典残奥会首次设置了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这一项目,这对五人制盲人足球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年雅典残奥会共有6支队伍参赛,分别是巴西、阿根廷、西班牙、希腊、法国和韩国。赛事在奥林匹克曲棍球中心举行,历时11天。比赛最初以循环赛形式每天轮流进行,第一阶段排名靠前的两支队伍将展开金牌赛,第三和第四位队伍则比拼铜牌,末两位队伍也需较量以决出五、六名归属。结果巴西队摘得金牌,阿根廷队获得银牌,西班牙队战胜希腊队赢得铜牌,韩国队位列最后一名。中国方面没有组建队伍参加这次赛事。
2008年举行于北京的那届残奥会,首次亮相的中国五人制盲人足球队,在决赛里以一比二输给了巴西队,最终获得了亚军。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的场地、器材、设施
比赛场地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在露天场地进行,场地长度在38到42米之间,宽度在18到22米之间,地面铺设天然草皮或者人造草皮。如果遇到持续下雨或者大风天气,比赛可以移到室内场馆进行,地面可以使用木质或者橡胶材质。球场的边界是由高度大约在1到1.2米之间的围栏构成的,并且围栏外沿向场外倾斜10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比赛节奏,同时帮助场上的运动员更好地判断自己的位置。比赛场地中圈横跨6米,球门高度2米,横向跨度3米,球门内区域长5.16米,宽2米,罚球区域由两个以球门柱外沿为起点、半径6米的四分之一圆形区域,以及一条与球门线平行的3.16米直线段组合而成。在两球门柱连线中点两侧,分别设有相距6米和8米的两个罚球点。
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的外壳可以是皮革,也可以是特殊的合成材料,球体周长大约在60到62厘米之间,重量介于510到540克之间,内部气压维持在0.4到0.6个大气压的范围内,球内还装有发声装置,以便运动员能够感知它的动态。
比赛服装
球队的所有成员都穿着统一的服装,涵盖上衣、下装和袜子。门将的装备色调须与队友、主裁及副裁有所区别。参赛者务必佩戴护胫装备——该装备采用塑料或其它柔软材质打造,并置于球袜之中,旨在保护小腿。此外,必须穿着专门的足球鞋。门将需套用手套,既能护手,又利于控球。比赛期间, 非门将选手, 需要戴上内含吸湿材质的眼具, 配合防护头套, 这样能确保赛事的公正性, 同时保障参与者的安全。
参赛运动员的分级
五人制盲人足球对参赛选手的资格有明确的要求。比赛每方会派遣五名选手上场,其中守门员与其他四名球员有所不同。非守门员的那四位选手必须属于B1级,意味着他们完全失去视力,或者仅有微弱的光觉但无法辨识物体轮廓。而守门员则可以是B2级或B3级的视力障碍者,即视觉存在缺陷的选手,亦可是视力正常的人选,并且会担任领航员的角色。因此,在竞赛过程中,唯有门将拥有较好的观察力,不过这个人最近五年内不可以是国际足联的注册选手。
五人制(盲人)足球竞赛规则要点
比赛期间,选手不允许触碰自己的眼罩或头罩,否则会被认定违规。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也不得故意制造噪音,或利用言语和声响干扰对手。否则,同样会被判罚犯规。当选手在争抢球权时,不可以明确表示“这是我的”。否则,也会被认定犯规。某个选手个人犯规次数累积到五次,将被换下场,该选手在本场比赛中不得再参与。
守门员若越出本方界限会被判违规动作。开球时,禁止将球直接踢向对方半区,否则对方将在中线附近任意位置获得间接界外球机会;并且守门员不得参与除门球外的所有定位球掷踢。当某个队伍在半场内犯规次数少于三次时,对于判给的点球,他们可以设置人墙进行防守;一旦犯规次数达到四次,对方球队将在距离球门八米的第二罚球点执行直接任意球,此时不允许设置人墙;其他参赛选手必须待在八米线后方,并且与球保持至少五米的距离;如果犯规位置比第二罚球点更靠近对方球门,也可以在那个位置执行直接任意球。
每支队伍更换选手的数量不受限制,替补选手能够进入比赛,并且被换下的选手还有机会再次参与比赛。在盲人足球的竞赛规范里,不存在越位的情况。
观赛礼仪
观赏五人制盲人足球赛事,和通常观看足球赛事大相径庭。在这种赛事里,观众必须保持完全的肃静。由于这些运动员完全依赖听觉来参与比赛,因此在比赛过程中保持安静,既是尊重运动员的表现,也是确保赛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比赛里,五名队员里仅门将能享有少许视线,场上这扇窗几乎承担所有守卫任务。一次精妙配合,一次绝妙突破,执行者必定是全盲的选手,他们没有丝毫光感,所以踢失目标在竞赛中十分普遍。万一发生这样的情况,大家不要发笑或指责,这是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