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球射门凭耳听?盲人足球:学习训练靠手摸,别样难

日期: 2025-10-10 02:02:13|浏览: 2|编号: 16379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带球射门凭耳听?盲人足球:学习训练靠手摸,别样难

最近,亚洲盲人足球比赛的决赛在泰国举办完毕,中国盲人足球代表队第六次夺得该项赛事的冠军头衔。与此同时,在西安,也有一支盲人足球队经常参加各种比赛,但队员都是十来岁的青少年。这支队伍是由西安市盲哑学校组建的,是西安市以及陕西省内仅有的一个盲人足球队,不过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批队员的更替。现在在校的是今年9月刚刚开始接受训练的第四批队员。

这些孩子年纪尚轻,主要任务是读书,将来就业时还得承受生活重担,长期踢球并不可行。张毅教练向媒体人说明,在聋哑学校,这支队伍一般称作爱好团体,孩子们只要对足球有兴趣,愿意参与,就能够加入。如今,这支球队共有9名成员,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不足11岁。其中5名成员完全失明,4名成员尚存部分视力。

许多人或许感到疑惑,那些看不见眼睛的球员,即便在普通场合行走都很困难,他们怎样才能发现足球和球门所在,又如何能够控球移动呢,这需要先了解盲人足球与常规足球的区别,该队另一位教练王帅对此进行了解释,盲人足球内部设置了铃铛,球体滚动时会持续发出清脆的声响,队员们依靠这些声音,可以判断并寻找球的方位。

盲人足球竞赛的规章与五人制足球大致相同,参赛的每队有五名选手,除了门将,其余四名队员都必须是全盲选手,即完全失去视觉且没有光感,而门将可以是视力正常的选手,因为他还负责指挥本方的防守工作,在罚点球时,门将必须用木棍依次敲击球门中央以及上下左右的四个位置,发出声响,以便球员根据声音判断位置。

另外,竞赛期间,各队还会额外选派一名指挥员到对手场地三分之一的末端位置,通过口头沟通帮助队友进行进攻。而且,为了确保竞赛流程顺畅,盲人足球比赛设定了端线,没有设置侧线,侧线位置由超过一米高的围栏来充当。当球从围栏弹开时,可以继续进行踢球动作。

王帅表示,规则方面的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视障人士在踢球时的不足,不过要在缺乏视觉的情况下完成流畅运球和精准射门,并非易事。由于看不见,这项运动的危险性会相应增加。虽然参赛者会依靠听觉来定位,但是球场面积广大,声音传递容易受阻,导致队友判断不够精确,在激烈拼抢时,很容易发生碰撞或受伤的情况。王帅谈到,除此之外,铃铛足球的分量是常规足球的两倍,这对参与者是个考验。守门员在处理球和进行拦截时,受伤的风险也更高。

孩子们对这项运动充满热情,即使面临挑战和风险也不退缩。22日下午,在两位教练的带领下,9位小队员依次展示了各自的能力。这些孩子中,王嘉奇年纪最小,但训练时却格外用功,他在场上的敏捷动作,让人很难想象他是一位盲人。

吴佳程现年十二岁,泾阳人氏,是队中两位指导最为看重的选手之一。这个孩子双目失明,却拥有极高天分。教练张毅边说边将足球掷向挡板,球撞击板面时发出沉闷声响,他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吴佳程立刻朝着球飞来的方向冲去,随即控球、破门,动作连贯流畅。

这些小选手刚起步,基础动作尚可,但遇到对抗就力不从心。张毅指出,学校为盲人足球队安排了专项训练,不过因为各种限制,这类课程每周仅有一回,每回持续一个半小时。缺少整块的练习时段,训练时间难以稳定保障。这构成了我们训练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挑战。

关于盲人足球的学习与训练方法,张毅说明,对于这些丧失视力的学员而言,单靠口头传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很难领悟其中的关键。即便是再基础的动作,也必须依靠教练亲自示范,或者通过触摸教练的身体,反复体会其动作方式,才能够掌握。

盲人足球堪称挑战者的舞台,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收获成功。张毅表示,他们以前培养的队伍,在2015年全运会上取得了第六名的佳绩,期待这一届的孩子们,也能得到更多关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