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的节目播出后,两位参赛球员公布的“足球史上最佳五人”名单迅速引发关注。格列兹曼和阿尔瓦雷斯各自提交了五人名单,许多人认为这些评选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其中格列兹曼的名单更是争议不断。
格列兹曼将齐达内、梅西、马拉多纳、克鲁伊夫、贝克汉姆选入他的顶尖五人行列。概括而言,真正配得上历史前五称号的仅有梅西和马拉多纳。梅西在当今足坛取得的辉煌战绩毋庸置疑,位居首位实至名归。马拉多纳同样常被列于前列,第二或第三的位置都合情合理。然而,这份名单中缺少了贝利,这一点令人难以理解。齐达内确实是法国足球的杰出人物,人们能够理解他作为法国人的身份,然而,硬要他争夺历史最佳的位置,就有些勉强了。约翰内斯·克鲁伊夫的历史地位相当崇高,不过,多数专家和球迷会将他放在历史前十的位置,但很少会认为他属于前十中的前五。大卫·贝克汉姆更像是一个公众明星和市场运作的象征,从历史评价的角度看,他其实很难进入前二十的行列。这份名单似乎掺杂了个人喜好和民族情感的成分,使得整体的专业性有所减弱。
阿尔瓦雷斯的榜单比较稳定,他将梅西和马拉多纳选为前两位,梅西排在首位,马拉多纳紧随其后,这样的排序很符合常理。然后阿尔瓦雷斯把迪斯蒂法诺选为第三位。这个选择也有人认同,因为迪斯蒂法诺在历史排名中经常出现在前五或前四的位置,但若要让他进入前三就会引起争议,许多传统榜单都会把贝利放在前三之中。第四位和第五位被安排为罗纳尔多以及C罗,这两位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球员,然而将他们纳入历史最佳前五,与普遍的评价标准不太一致,许多人更愿意将他们置于前十的位置,而不是前五。
将两位球星的名单纳入历史前十榜单中进行对照,可以更清晰地显现出彼此的差异。在广为流传的历史前十排名中,梅西与马拉多纳多数情况下位列顶尖位置,贝利也常常占据前三甲之一,迪斯蒂法诺则常见于前三至五名的区间,齐达内、克鲁伊夫、贝肯鲍尔同样频繁出现在这份名单上。至于当代的罗纳尔多和C罗,他们虽然经常被纳入前十之列,但进入前五的情况却并不常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可以理解为何众多人士针对两位运动员的名单表现出相异的态度。
现场气氛很简单,主持人提了问题,让两个人说出自己最看重的五位历史人物,两位都是现场当打的球员,回答时都透露着个人喜好。格列兹曼点了贝克汉姆的名字,能看出偶像崇拜的影响;他还选了齐达内,也包含着对国家的感情。阿尔瓦雷斯把同胞迪斯蒂法诺放在前三位,既是作为队友的情感流露,也和那个年代有关联。这种挑选方法,其实反映的是运动员自身的看法,并不等于学术机构或新闻媒体的正式评价。
榜单一经发布,网络空间便掀起热议。部分人认为,历史排名前五这类议题根本不存在唯一定论,各个时代、不同赛制下的运动员无法进行直接对照。另一些人则直接表达质疑,觉得作为圈内人士的评委,若能提供更为审慎的历史分析将更显专业素养。讨论中反复提及的一个现象是:贝利位列前三几乎已成公众舆论的普遍共识,倘若名单里缺少他,整体评价体系便显得不够完备。另有一些人认为,诸如贝克汉姆之类的名字,主要体现为文化象征,不该与那些革新比赛形式的选手,置于同一历史层面上进行衡量。
审视这两份名单,可以分成两个维度来解析。一个维度涉及个人崇拜和民族情感,比如贝克汉姆、齐达内这些名字,其中蕴含着对个人的崇拜以及国家的认同感。另一个维度则是成就和历史地位,这正是梅西、马拉多纳、贝利、迪斯蒂法诺等名字不断被提及的原因。这两个名单将这两个维度掺杂在一起,因而引发了诸多讨论。简而言之,赛场上积累的经验和历史评价的尺度并非完全一致,当运动员提及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凭借直觉来选择。
节目之后的交流还揭示了一个普遍情况:社会大众对于“历史前五”这类议题存在固有认知,一旦参与者给出的回应不符合这种认知,随之而来的便是质疑和探讨。对于观众而言,这些辩论中能够反映出两个关键点:首先是个体背景造成的观点分歧,其次是足球发展历程评估的内在复杂性。讨论由此不断深入,参与者持有相异见解,并且会持续进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