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足协如此富有中超联赛竟拿走36%收入分成

日期: 2025-10-17 02:02:56|浏览: 2|编号: 16463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难怪足协如此富有中超联赛竟拿走36%收入分成

中国足协在中超联赛中获取高达三成六的收入份额,显著高于国际通行做法,这种分配方式持续压缩了俱乐部的运作空间,同时也反映出中国足球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根本性弊端。

中超机构从2005年建立开始,本意是借助“管办分离”来模仿英超联盟的运作方式。但实际股份分配里,中国足协占有36%的股份,其余16家俱乐部每家只拿到4%。这造成联赛版权、广告收益等经营性收入有36%直接进中国足协,而16支俱乐部总共分到64%。

参照国际规范,欧洲五大联赛(比如英足总、西班牙足协)以及日韩足协的分配比率一般不足5%,这些款项主要用于扶持业余足球等非热门赛事,而不是直接截留商业利润。

中超联赛每年的营收大约有4亿元,其中版权收入有1.5亿元,冠名收入有1.2亿元,还有其他赞助。但是,减去运营开销之后,每个俱乐部分到的钱只有大约1000万元。如果足协能把持股比例降到5%,每支球队还能多拿到大约500万元,这样就能大大减轻俱乐部的经营负担。

高分成带来的问题

1. 俱乐部的经营困境

近些年,俱乐部主要依靠外部资金注入,某个赛季的球员引进费用动辄突破十亿元大关。不过足协抽取的大额分成,并没有用于支持青少年培养或场馆设施改善,反而使得财务状况更加恶化,导致部分俱乐部陷入经营困境。

2023年中超联赛遭遇了严重的薪酬拖欠问题,球员被拖欠的款项高达7.3亿元,个别俱乐部甚至让运动员自行承担比赛所需物资的费用。

2. 联赛商业价值下滑

2025年夏天,国足状态不佳,加上曝出不少贪腐丑闻,许多赞助商选择退出。耐克中断了长达十年的协议,每年本该有1亿元赞助。蒙牛的产品销量也受球迷抵制影响,减少了18%。中国平安也解除了中超的冠名权,让联赛资金出现3亿元缺口。总赞助金额从44亿元骤降到6.5亿元。

3. 青训体系的崩溃

足协主要依靠联赛的收益分配,然而,这些资金并没有用于青少年训练体系的建设。2025年,我国13至18岁的注册球员总数仅有4763名,这个数字不到越南的五分之一,也远远低于日本的0.7%。青少年训练领域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试训资格,常常需要支付高达20万元的“入门费”。

改革的初步成效

1. 管办分离的实质推进

从2025年赛季开始,中超联赛及其三级联赛将由中足联(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管理委员会)单独负责运作,中国足协将集中精力处理国家队事务、青少年培养和社会足球发展。中国足协已经明确表示不再主导商业开发工作,广告经营权和版权谈判等业务将移交中足联管理。

2. 俱乐部分红的提升

中超机构于2025年公布了更新后的分配计划:各参赛队伍的基本分成额度上调为1.2亿元,该数值较往期增加了大约五成。同时增设了名次奖励(冠军可获额外2000万元),以此强化联赛的均衡性和竞技动力。

3. 俱乐部开源的探索初见成效

以大连英博为参照,2024年中甲赛季的投入是756万元,不过依靠观众购票所得的2460万元以及来自政府部门提供的场地、安全等援助,球队达到了收支相抵的状态,2025年目标升级后,预计营收将超过1.1亿元。伴随此现象,相关衍生品的收益同样在增加,国安在2024年相关衍生品的收益为1600万元,申花及蓉城等俱乐部的队服销售量提升了63%。

未来的关键:足协让利与系统性改革

1. 将持股比例降低至国际水平(5%)

中国足协若将股份比例从36%调降至5%,各俱乐部便能够筹措到500万元,此笔资金将专项用于培养年轻球员及维持俱乐部日常运作。足协自身亦可依靠国家队的商业合作(每年预计有3亿元收入)以及举办足协杯等赛事,达成收支平衡。

2. 构建良性的反哺机制

中足联今后能够将联赛增加收入的一部分,依据相应比例拨付给足协,这些款项将用于若干方面,包括:

- 青训体系的重建:扩大注册球员的数量,杜绝腐败现象;

借鉴英格兰足球总会的做法,有选择性地将部分资金拨付给下级联赛,以此支持其发展。

3. 俱乐部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提升俱乐部无形资产的作用。国内联赛每场比赛的平均观众数量已经超越日本职业联赛(达到2.39万之众),组织机构应当学习欧洲的跨领域合作与品牌授权经营手法(比如皇家马德里通过衍生品销售获取的收益高达16亿元)。同时,政府部门与商业公司可以携手促进球队管理,减少经营上的损失。东北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协作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结语

这个36%的收益分配方式源于中国足球的行政与业务混为一体时期,这项改革不只是股份数额的变动,而是涉及到足球管理体系的全面革新。2025年管理跟运作分离的实施和分配计划的改进,是中国足球变革的重要进展,不过只有足协完全放手(将股份减少到五成),中足联设立长久的支持体系,同时俱乐部增强自身的资金来源,才能确实引导中国足球摆脱“市场崩溃”,步入稳定增长的“培育收获”阶段。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