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足球城,青岛蕴含着怎样的热血基因?

日期: 2025-10-20 01:03:26|浏览: 5|编号: 16497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百年足球城,青岛蕴含着怎样的热血基因?

自1924年首支城市足球队中华足球队诞生以来,足球在青岛已经历经百年岁月。对于这座城市而言,足球并非单纯的运动竞技,而是已经深深融入城市文化之中的鲜活脉搏。

从1950年代四方机厂“街头足球”的萌芽阶段,到如今每万人配齐1.58片球场的充足配置;从邻里场地的日常气息,到顶级联赛中的“一城双胜”,城市业余足球三胜双乙五支业余队共同竞技……

青岛,享有“足球之城”的美誉,这座城市深受海风和啤酒的影响,以足球为纽带,塑造了城市的文化归属感,增强了社会向心力,展现着长久以来的激情篇章。

传奇与范式 田间街巷里的传奇

乡村足球赛市决赛火热开赛。 青岛市体育总会供图

2025年9月27日,青岛市乡村足球赛的市级决赛阶段活动在城阳区白沙湾足球基地举办。这项赛事获得了全市六个农业区市的热情响应和广泛参与,经过两个月各农业区市预赛阶段的激烈角逐,最终选拔出六个分赛区的六支冠军队伍进入市级决赛。从9月持续到11月期间,赛事将依照小组循环赛、半决赛双败淘汰赛以及决赛的赛制,总共开展十三场正式比赛。这些队伍在当地颇具影响力,比如莱西市海鑫队,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队,以及城阳博威队,它们都具备一定的竞技水平和较高的知名度。

实际上,青岛的民间足球、基层足球具备一脉相承的参与传统。2004年、2005年期间,若家中孩子参与城市联赛,常是邻里间最值得炫耀的话题。青岛市知名青少年训练导师、青岛四方小学的主管郝凯鑫向媒体人透露了这一情况。

三十四中学的校友们踢球呢。这是青岛三十四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提供的照片。

过去存在职工间的竞技活动,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内部也有车间级别的比赛,公交系统还设有线路对抗赛。那个年代场地设施远不如今天完善,但那些赛事依然让我难以忘怀。三十四中校队的主心骨尚卫坦言:青岛足球不设年龄门槛,只要获得出场机会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球员都会倾尽全力。而且青岛地区擅长培养擅长进攻的选手,在当年,四中、三十四中、铁中、十六中这些队伍都是实力非常突出的。

我记忆犹新的是,李沧区刘家下河社区很早就建起了一片社区足球场。1990年左右,社区党委书记傅大雨为喜爱踢球的孩子组建了队伍,这支队伍现在已是‘元老队’。而这支最早的队伍又发展出成年队、青年队、青少年队,构成了‘四代同堂’的足球传承体系。青岛金刚俱乐部总教练韩鹏长期服务李沧区,曾指导众多中甲和中超球员。他透露,刘家下河举办的社区杯足球赛参赛队伍增加了24支,已被列为山东省首批群众“三大球”优质赛事范例,并成为全国社区足球发展的重要参考样板。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乡村和社区足球的“青岛模式”实际上,源于二十年间联赛体系的不断演变和扩张。2005年青岛入选亚足联“亚洲展望”项目首批试点城市,随后本地联赛制度逐步健全,2012年原先的乙级联赛提升为甲级,同时最高级别赛事更名“城市超级联赛”,2014年将联赛调整为超级与甲级两个等级,2020年重新设立乙级联赛,2021年新增设40岁组与50岁组,最终构成包含四级联赛共69支队伍的竞技格局。

统计资料表明:青岛地区经记录在案的业余队伍及社区球队数量逾千二百支。每年举办的大众足球赛事超过六千场。青岛城市足球联赛已形成五档级结构(包括超级、甲级、乙级、丙级和五十分以上组别),并且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推广的“三大球”群众性体育项目。

2025年,青岛市成功举办了抖音足球嘉年华青岛站活动,全网关注度高达21亿。同时,创办了青岛城市女子足球联赛,开幕式当天新华社官微的阅读量突破100万。

鲲鹏俱乐部在比赛中。 青岛鲲鹏足球俱乐部供图

这种层级体系不仅使都市足球爱好者获得情感寄托且能自由抒发,同时也为平民球员开辟了晋升路径。诸如青岛鲲鹏俱乐部自地方赛事崛起,继而七年持续角逐足协杯,刷新了业余队伍参赛周数记录;青岛海牛俱乐部立足本土,凭借本地青训力量实现百年俱乐部构建蓝图;青岛西海岸俱乐部更是从社区业余赛场一路打拼,最终成功晋级职业联赛。青岛港的帆在迎风招展,追风少年们充满活力,半岛俱乐部等机构在迅猛发展之中……

坚守与滋养 草根和职业共生共荣

2025年9月27日,青岛迎来滂沱大雨,当天的50+组城市足球联赛上演了一场焦点对决。由老山东体育学院球员组成的天恒运动50+足球队,迎战青岛业余足球界享有盛誉的青岛君合泰足球队。

城市联赛50+组在雨中鏖战。  赵彭 摄

那天,天恒运动50+足球队的主帅李刚透露,今年城市联赛50+组共有16支队伍参赛,其中不少队伍的竞技水平相当高,这充分展现了青岛足球深厚的传统积淀。

通过比赛观察,双方在赛场上的对抗十分剧烈,完全无视了年龄差异和雨水的阻碍,多次出现职业比赛中的精彩场面,例如鱼跃争顶、滑行铲断、快速拼抢等动作。

天恒运动50+足球队在比赛中。  青岛天恒运动足球队供图

我们队伍在2025年的全国赛事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选拔的都是青岛本地的球员,队伍核心成员都是1972年和1973年出生的。这支队伍基本由山东体育学院的昔日学员组成。许多队员自小就一起踢球,从学生时代至今已经建立了30年、40年的深厚情谊。李刚谈到,队伍里既有从前专业队退役下来的老面孔,也有许多已经转行的工作人员。球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赞助商的支持,同时也有队员自己筹措的一部分。自组建以来已经四个年头,每年大概花费十万元左右。

三十四中校友足球队运用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图片由青岛三十四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提供

这些队员很多已是六十岁上下,彼此相熟已久,有些自七八岁便开始同场竞技,至今已携手五十载。尚卫表示,青岛人素来重视情谊,从事体育事业者更是如此。三十四中校友足球队持续活跃至今,并于2020年12月特别注册了青岛三十四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俱乐部建立起来,既为三十四中踢球的同仁们提供了联络、传承的基地,也为青岛足球前景开辟了崭新的方向。

显而易见,青岛足球已经实现了民间与专业层面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它源于基层,成长于社区,最终走向职业化,这与欧洲足球上百年的演变历程不谋而合:德国斯图加特把看台中心转变为市民公共空间,西班牙马竞从工人团体文化中汲取球队精神内核。青岛同样在模仿这种发展轨迹。从基层起步走向职业化,业余与职业的区分慢慢模糊,青岛足球蓬勃发展,足球变成几代人传承的生活习惯。

骄傲与梦想 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青岛这个地方,不论男女老少,凡是爱踢足球的,每天下班后都会收拾好东西赶紧离开工作场所或者校园;周末的早晚时间,作息也完全按照踢球来安排,非常有规律。市民张云飞是个资深的足球爱好者,同时也是球场上的老成队员。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虽然从事商业活动,但每周二和周六的两场足球赛从不缺席,周内还会打打羽毛球来放松身心。踢球这件事,有时实在没办法也得参与一下,甚至不顾家。今年我和几位老球友在人民路开设了聚友球迷酒馆,接下来打算进一步发展,成立聚友球迷组织。

城市足球火热上演。  青岛市足球管理中心供图

王晖显和张云飞岁数差不多,王家麦岛社区的居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显哥,他谈到:“这个称呼让我感觉不太合适,我实际上只是球队的负责人,要当好负责人,需要做好很多工作,比如挑选队员和教练,联系赞助商,组织比赛,还要和社区沟通协调,我虽然尽力了,但做得还远远不够。”

王晖显向记者表示,他们这些村民和队员都是麦岛村原有住户,以及后来迁入麦岛社区的居民。他们最初聚集在青岛大学,利用学校的场地踢球,后来也陆续和大学里踢球的朋友组建过一些队伍。那时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经常为了踢球与学校保安发生争执。如今,情况好转很多,在附近就有四五块11人制场地可供使用。

2016年左右,我们社区自行组队参与了崂山区社区足球联赛,当时队伍实力相当突出。近些年,由于那批主力队员大多年满四十,我们着手进行队伍调整,开始寻找实力和年龄相近的队伍进行对抗。另外,队内部分年轻球员依然能够参加符合年龄要求且对抗激烈的赛事,我们将他们安排到其他友队,促进彼此共同进步。这是王晖显的介绍。

城市足球精彩比拼。  青岛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供图

于毅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向笔者表示:他们队伍成员将近六十名,大都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多数人都有过青少年训练经历。这支队伍实行会员制,每季度收取两百元会费,比赛时所需装备费用由队员平摊。他们通常在周六上午安排一场十一人制的比赛。以往最大的难题是十一人制场地不足,直到前几年白沙河球场投入使用,这个问题才慢慢得到解决。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青岛已经连续十一年把建设贴近民众的足球场地作为市里的重点任务,目前已经建成了1651块足球场地。其中包括一座符合国际足联A级标准的专业足球场,六个能够承办职业足球比赛的体育场馆,以及三个足球训练基地,平均每万人可以享受到1.58块足球场地。2025年青岛市在原定计划中准备更新29处和新建35块足球场,另外还会额外建设7处15块具有多种功能的足球场地。

今日,工业园区的高楼之巅,高速公路的桥梁之下,山丘公园的边缘,河流旁边的草地……绿草如茵的球场在无人使用时宛若无声的诗句,草叶微微翘起朝向天空,仿佛在静候一场尚未启程的交流;入夜之后,灯火映照下,绿草被染成深色,但因光影交错,似铺展的星河,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汗水与呼喊,球鞋刮擦草尖的声音,是奋斗的节奏。当夜色渐浓,灯光球场便化作喧闹的剧幕。一场球赛下来人均花费二三十元,野球场里你来我往,友谊赛上激烈角逐,草根联赛中各显神通,青训营里挥洒汗水,小型杯赛接连上演。有人认为,青岛的幸福感受,源自球场上的默契配合与呐喊助威,还有进球时的热烈欢呼。

城市足球气息浓厚,近年来,青岛市足球协会着力完善社区足球服务网络,每年安排专业教练和杰出退役球员进行社区足球技能培训,累计达700多场。该协会还荣获5A级体育组织认证(地方足协中仅有成都、河北、青岛三家),并被评为山东省百强社会组织典范(体育领域仅此两家)。

传承与希望 校园足球场青春挥洒

青岛四方小学足球队队员在训练中。青岛四方小学供图

国庆节即将来临,青岛市传统足球学校青岛四方小学的足球场非常活跃。校长杯比赛每年都会举行,有300名小学生参与其中。郝凯鑫表示,学校举办这项赛事有两个原因,一是基于学校深厚的足球文化积淀,二是为了发现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近年来,青岛市小学阶段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数量持续增长,并且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青岛金刚足球俱乐部在训练中。青岛金刚足球俱乐部供图

青岛目前众多年轻球员,他们的成长路径通常始于校园或社区,随后进入城市联赛,通过逐级提升的训练,最终进入职业阶段。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在竞赛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韩鹏表示,与以往的选拔方式不同,如今针对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更加注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并悉心守护他们的天然才能。

通过青岛市足球管理机构人员透露,青岛地区共建立了四百五十六处具有足球教育特色的学校,其中属于国家层面的特色学校数量达到二百九十六处,每年举办超过两万项校园足球竞技活动,两千四百多名足球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成功进入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青岛是中国足协认定的男、女足青训重镇,全国仅此七地获此殊荣,本地青训教练团队中,职业资格教练员的比例高达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同时构建了包含四千余名青训球员的信息档案库。

青岛另外正依据“1+5”政策体系,构建由青训中心、职业俱乐部、社会青训组织、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等构成的“四位一体”青少年足球培养网络,分解了47项具体发展目标。自2022年起,已为各层级国家队推荐了35名选手,全市从事足球活动的人数总计达到80万。2024年,青岛获得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资格,选取6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开展“631”贯通培养模式。青岛致力于构建覆盖校园到职业、青训到群众赛事的足球发展体系,正不断丰富“足球之城”的建设内涵。

青岛鲲鹏足球队青少年训练营的学员们为赢得比赛而欢呼,相关照片由青岛鲲鹏足球队提供。

在职业足球队伍的培养工作中,青岛海牛俱乐部构建了从U11到U21的十一档青少年训练队伍,被确立为青岛市青少年体育人才库的核心基地。青岛西海岸俱乐部和青岛红狮俱乐部也分别组建了六档和五档的青少年训练队伍。另外,整个城市范围内共有社会性质的足球训练机构五十五家,其中青岛鲲鹏与青岛中青英联被评选为“全国知名的社会性足球训练品牌”。青岛的追风少年团队、乔伦机构以及半岛俱乐部等,都是本市杰出的青少年训练基地,他们为足球界输送了大量有潜力的年轻球员。

热血与激情 足球生态迎来新浪潮

值得留意的是,青岛作为培养“三超双甲”职业足球队的“足球城”,正借助创新环境改造城市足球特质。

诸如,借助“用奖励替换补偿”的制度,促使俱乐部拓展竞赛范畴,招徕六十一家单位借助资本扶持、开拓全新经营模式等多元途径全面介入职业足球进步。最近,青岛海牛队和青岛西海岸队接连获得新的战略合作方,为职业足球长远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立足青年培养,青岛西海岸俱乐部同甘肃光禾俱乐部完成合作协议签署。该活动由青岛西海岸俱乐部提供新闻图片。

深耕校园足球领域,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的足协杯种子项目抵达市北中学。该俱乐部提供相关图片。

行业进步进程中,职业足球队一直充满激情,着力促进技能支持向基层足球体系广泛渗透。借助举办开放性教学活动、开展明星慈善计划、给予专业能力援助等多元方式,使顶尖足球元素能够像及时雨一样滋养并促进地方足球生态的繁荣。

这充分说明,这种相互影响的“足球+”模式探索,正是青岛称作“足球城”的重要依据。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负责人申军谈到:“基层比赛里凝聚着纯粹的足球喜爱。”青岛海牛俱乐部另一位高管冯文静也提到:“基层和学校是青岛足球进步的基础。”

显而易见,青岛视足球为城市内在的传承,而非一时的风尚;业余足球是职业足球的补充,而非环境的点缀。网红苏超联赛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将日常生活的气息融入球场。青岛的探索表明:足球若深深植根于社区土壤,才能促进绿茵场的活力,使职业足球展现出“为城市拼搏”的风采,让业余足球保持“因兴趣而参与”的本真,这些共同构成了城市最生动的文化氛围。

青岛海牛女子足球队老将们在比赛开始前拍摄了集体照,照片由青岛三十四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事实证明足球产业正在迅速扩张:连续三年地方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足球发展核心城市、职业球队和活动举办。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吸引了三万七千名观众,带来了五十八亿元整体收益;社区及学校足球活动促进了交通、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六千四百万元;总体带动作用达到十二亿九千八百万元,活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

青岛在大型赛事运营方面表现出色:成功组织了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帮助中国队以2:1击败印尼队取得18强赛开门红,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称赞,评价其场馆条件优越、服务周到、城市风貌良好、赛事组织完善;同时圆满举办了东亚足联U15男足锦标赛,获得东亚足联与中国足协共同感谢,为建设国际赛事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从城市角落的空地到国内顶级竞技场,从民间组织的比赛到地方引以为傲的象征。这种跨越几代人的痴迷,比赛结果以外的体育风尚和家乡归属感的愉悦,就是无比宝贵的都市资源。在此地,足球从未间断,依靠痴迷而持续,凭借参与而欢欣。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