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足球蕴含大教育!兴塔小学探索具身体验式课堂教学
五育整合代表了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学校进步的关键要素。12月9日,国内举办了一场五育整合教学研讨会及第三届五育整合研究论坛,地点在上海金山。会议邀请了众多学者专家,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及减负政策下的五育整合教学改革”这一议题分享见解,目的是进一步提升金山的育人模式。
为了宣传金山区“五育融合”的做法,记者走访了当地不少中小学,和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既看到了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又了解了学校如何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怎样健全人才培育机制,从而推动学生品德、智慧、体魄、审美和劳动能力的全面提升。
进入金山区兴塔小学,经过一条足球主题的通道,你会有意外发现,学校的很多设施,比如花盆、吊灯,以及路灯、垃圾桶,外形都做成足球的样子。校长张国勤谈到,学校打造了上海第一个校园足球场地,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踢球,还包括让他们欣赏足球、描绘足球、创作关于足球的内容、讲述足球故事。这就是兴塔小学通过足球教育培养人才的独特方式。
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女足正处于成就巅峰的时期,兴塔小学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把中国女足当作典范,以女足为切入点推动校园足球活动,慢慢形成了以球育人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用足球培养品德,用足球增强体魄,用足球促进学习”。因此,学校围绕四个维度着手建设足球校园文化,分别是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家校协作、实施科学训练、拓展平台资源,从被评为“上海市女子足球特色学校”到成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兴塔小学只花了十年时间。2016年暑假期间,学校U11女足出席了被称为青少年世界杯的“美国杯”国际青少年赛,是该项赛事32年历史上首次参赛的中国队伍。2018年7月,学校初次参与了瑞典“哥德杯”赛事,并且U11女足夺得冠军,是首个同时赢得“美国杯”“哥德杯”两项赛事冠军的中国队伍。
怎样借助足球这项运动,切实达成“五育并举”的目标?兴塔小学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踢球增强体质,并且在此过程中塑造遵守纪律的习惯,树立团队协作的思想,磨砺奋勇争先的意志,激发热爱国家的情感。让足球活动成为开发智慧的有效途径,同时化作追求美感的流行方式,不仅如此,足球作为一种消耗体力的活动,使同学们能在比赛场地感受到辛勤付出的快乐。从(足球)这六个字符中获得启发,兴塔小学还设立了以杰出标识为亮点的考核办法,以分享心态、守则自律、奋斗心态、团队归属、配合技巧和杰出特质六个方面衡量学生。
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于课堂,从课前情境导入、互动活动,到实践(竞技)强化、调整收尾,足球活动为五育并举下的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诸多思路。为此,兴塔小学根据身体参与学习的理念,创建了“实践感受型”教学体系。身体参与认知理论指出,身体是思维的核心,不仅介入认知过程,而且左右思考方式、决定心智发展。
依照融合教育理念,兴塔小学针对教学目标、内容、情境、活动及评价,研究并实践了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教授《曹冲称象》这节课时,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安排了多种互动环节,包括圈画重点、指向关键、模拟称重实验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深入掌握文本中的核心语句,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最终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张国勤谈到,他们筛选出教学内容里能靠身体感觉和活动来呈现的部分,教学时特意加强身体动作的表现,让身体上的认识活动跟知识点产生关联。认识往往受到具体环境的限制,所以兴塔小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身体与情感的结合,比如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先通过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玩耍中体会规则的好处,进而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学生能从教室的墙上想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下棋时明白“下后不悔”的道理;从专用教室、图书馆等地方学习不同场合的规矩。
当前推行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环境中,兴塔小学秉持“通过足球培养人”的教育宗旨,大力传承学校特有的足球传统,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在所有课程中尝试运用“借助身体活动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张国勤指出:“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体验、获得认知、形成思考、得到领悟,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身体和思想协调成长的完整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