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选之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课件介绍
在1964年8月的时候,大江健三郎出版了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这部小说是以他个人经历作为蓝本而创作的,随后该小说获得了新潮社文学奖,小说的主人公是大学讲师,其绰号叫做“鸟”,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残疾儿,这个残疾儿有着先天性头盖骨缺损的情况,在妻子生下这个残疾儿后,他几乎快要精神崩溃了,最后人道主义力量战胜了他心中的恶魔,“鸟”走过了心灵的炼狱,从而达到了精神上的再生,同年10月,他的长篇随笔《广岛札记》在《世界》杂志上进行了连载。《广岛札记》真切地记载了广岛原子弹受害者令人触目惊心的凄惨状况,它倡导人们直面近代文明的痼疾,还展现出治愈社会病症的力量。残疾儿问题是大江健三郎一直关注的问题,核威胁问题也是大江健三郎始终关切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成为他在创作里着重呈现的两个主题——“个人的体验”以及“描绘现代人类的苦恼与困惑”。《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这部作品创作于1967年 ,还获得了谷崎润一郎奖 ,《为与冲绳共叹共怒》 ,创作于1967年 ,《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 ,创作于1968年 ,《冲绳札记》 ,创作于1969年 ,《核时代的想象力》 ,创作于1970年 ,它们都是表现上述主题的作品 。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大江健三郎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要对现代危机的本质予以把握,“必定要站在‘边缘性’那一侧,而不可以顺着‘中心指向’的思维路径。”大江所讲的“边缘性”大体涵盖两层含义。其一乃是地域层面的边缘。大江的作品常常会呈现出自身的故乡,也就是四国岛上默默无名的大濑村。这是一个位于峡谷之中的村庄,与繁华的东京相距甚远。要是东京处于中心位置的话,那么“峡谷村庄”便处于边缘地带。大江的诸多作品都对峡谷村庄里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描绘。他的代表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便是“边缘文化”的产物。
大江表示,促使他创作这部小说的最大动机,是他逐渐认识到的有别于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文化的地方文化,也就是边缘文化,其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人,在社会上处于劣势的人,特别是灾难的遭受者或者残疾人,都处在社会的边缘,属于边缘人,展现边缘人的生活,能够让人们习以为常的一切瞬间变得陌生,进而引发对既成社会文化结构的质疑与新认识。大江健三郎有诸多作品,像《饲育》呀,《广岛札记》呀,《个人的体验》呀等等,这些作品讲述的都是关乎“边缘人”的故事。
大江健三郎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便是“从边缘出发”,这能够发挥作家的特长之处,还能够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现问题的本质所在。故而他于斯德哥尔摩发表讲演的时候讲道:“我依旧在进行思索,身为一个处于世界边缘位置的人,怎样依据自己的意愿去展望世界,并且针对全体人类的医治以及和解给予高尚的还有人文主义的贡献。”
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依靠两部作品,一部作品是《个人的体验》,另一部作品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不管是从思想方面来看,还是从文体方面来看,《万延元年的足球队》都能够称得上是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
大河健三郎之作众多,其中《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受人推崇至极,小说问世震惊日本文坛,后被译为十几种语言,且成其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之一,万延元年日本大门被迫开启,引发大濑暴动及后续明治维新,百年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与美国签订安保条约,故而1860年与1960年乃日本历史上具不同象征意味之年。将历史跟现实予以重叠的《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描述了在1860年也就是万延元年发生的事件,并且描述了在1960年发生的事件。
小说情节
作品主人公有弟兄两人,哥哥是根所蜜三郎,也就是阿蜜,弟弟是根所鹰四,也就是阿鹰,阿蜜住在东京,以翻译为生计,他的妻子自生下白痴儿子后,变得郁郁寡欢,时常借酒消愁,成了酒精中毒者,阿蜜情绪也消沉,自从听闻大学时代好友惨死的消息后,更是提不起精神来。
曾参与反对日美安全条约斗争的阿蜜弟弟阿鹰,在斗争失败后流亡至美国,之后因厌倦美国流浪生活而返回日本,他表示“必须开始新的生活”,动员兄嫂一同回四国老家,阿蜜予以同意,于是弟兄俩一道回故乡,各自寻觅失去的自我 。
100年前,他们的曾祖父,以及曾祖父的弟弟,曾参与过“农民暴动”,并且是“农民暴动”的领袖,当年,农民无法忍受苛捐杂税,因而揭竿而起,农民暴动蔓延整个爱媛县,这场暴动持续了五天五夜,结果,农民的要求被接纳,“奉献制度”被一下子废除,而且向藩主呈递这个制度的儒者也被杀害了,然而暴动结束后不久,藩主马上秋后算账,农民暴动的骨干被残酷斩杀,唯有曾祖父的弟弟独自从森林朝着高知方向逃走。
作品主人公是弟兄两人,哥哥叫根所蜜三郎(阿蜜),弟弟叫根所鹰四(阿鹰)。阿蜜住在东京,靠翻译为生。他的妻子自生了白痴儿子后,郁郁寡欢,常常借酒浇愁,成为酒精中毒者。阿蜜也情绪消沉。自从闻知大学时代的好友惨死的消息后,更提不起精神来。
阿蜜的弟弟阿鹰曾参加过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斗争失败后流亡美国。后来阿鹰厌倦了美国的流浪生活,就回到日本。阿鹰说“必须开始新的生活”,动员兄嫂一起回四国老家。阿蜜同意了。于是弟兄俩一起回故乡,各自寻找丧失的自我。
100年前,他们的曾祖父和曾祖父的弟弟,曾参加过“农民暴动”,而且是“农民暴动”的领袖。当年农民不堪忍受苛捐杂税,于是揭竿而起。农民暴动席卷整个爱媛县。“这场暴动一直持续了五天五夜。结果,农民的要求被接受,‘奉献制度’被一举废止,而且向藩主进呈这个制度的儒者也被杀掉了。”然而暴动结束不久:藩主立即秋后算账,农民暴动的骨干惨遭斩杀,只有曾祖父的弟弟独自从森林向高知方向逃去。
阿蜜、阿鹰他们是兄弟两人,有着彼此不同的记忆,其中一个记忆是关于一个世纪以前,也就是万延元年,即 1860 年发生的农民暴动的英雄神话,他们不断地回忆着,尽管回忆内容存在出入,然而,就寻找历史认同点这件事而言,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特别是对于阿鹰他更有想法,他的期望是能够像自己的曾祖父们一样,去干出一番具有重大影响力,非常轰动的事业 。
一个大雪纷纷扬扬飘落的下午,阿鹰故乡的农民,因对超级市场老板盘剥行径满心不满,实施了抢劫超市物品的行为。阿鹰瞅准时机,领导了这次所谓的“暴动”,这场“暴动”持续了三天时间。没过多久,超市老板纠集暴力团,于是山村农民开始心生畏惧。阿鹰为了让农民不遭受屠杀,将全部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他朝着自己连续开了三枪,自此自杀死去,就这样,一场必定会爆发的厮杀由此平息了下来。超市老板见“暴动领袖”已然死去,便不再向村民讨要被抢掠走的日用品,不过,他却把货物的价格提升了两三倍 。村民们不得不仍到超市购买东西。
被称为阿鹰的对象死去,这件事对于名为阿蜜的夫妇而言震动程度极大,他们做出决定,要去好好养育保育院当中的那个孩子,承担起相应责任,进而开启全新的生活。
中心事件——“暴动”
一本杰作名为《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它把知识、热情、野心、态度集中于一炉,它深刻地发掘了乱世之中人与人的关系 。
围绕作品的中心事件“暴动”,作者写了几起“暴动”事件,其中万延元年的“农民暴动”如红线贯串全书,一个世纪以前,农民处于“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时代,“如果不举行暴动,山脚的农民就得不到拯救”,“暴动能动摇本地的政权”,暴动能改善农民的生活,于是阿蜜的曾祖父们组织了农民暴动,这场暴动持续了五天五夜,农民迫使藩主接受取消苛捐杂税的要求。“农民暴动”于后来被镇压了,然而农民的斗争意志并未消沉下去,曾祖父的弟弟躲过了藩主的追捕,他在地下室里持续“卧薪尝胆”达十年时间,之后他又领导了第二次“农民暴动”。
关于阿鹰这事,存在着一个情况,他先后参与了两次被冠称为“暴动”的行为的尝试情况。其中第一次的时间节点是在1960年5月这一时刻,在当时那个阶段,他的身份是学生群体之中起到领导作用的人物,以勇敢无畏的姿态引领众多学生展开示威游行活动,其目的在于对当时的日美安全条约表达反对的态度。而第二次的相关情况是,当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四国地区的时候,于当地展开行动,组织山区百姓参与到所谓的“暴动”行为之中,并且实施了抢劫超市商品这样的举动。
此外,还写了一回“暴动”,那是一场厮杀,是由以S兄作为代表的村民,和朝鲜人部落之间展开的 。
因为部落之间存在矛盾,那些以S兄作为代表的年轻农民,在村长的挑唆之下,对朝鲜人部落发起袭击,并且杀害了一名朝鲜人,朝鲜人由于报复的缘故,后来把S兄杀掉了。
一系列的“暴动”事件,被大江健三郎用以表达,他对于现实的看法,以及他对于历史的看法。
于乱世情形下,人与人之间,形成对立的两组群体。其一为统治群体,另一为被统治群体。统治群体用尽办法去压迫、奴役被统治群体,被统治群体常常不愿被剥削与欺压,起身反抗。然而反抗总会被镇压。像万延元年时农民“暴动”失利后,“暴动”的关键人物惨遭杀害。于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抗争里,众多学生遭受警察的暴力攻击。在对立的两组群体之间,人与人相互仇恨,彼此残杀。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这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事实表明,存在是荒诞的,“他人便是地狱”。
那些被称作“暴动”领袖的人,是有着正义感的人,这类人责任心很强,还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他们所秉持的“自由选择”原则为,要是处在邪恶与正义的情境里呢,那就要选择正义 ,要是在他人第一和自我第一这两者当中 ,需得选择他人第一 ,要是置于生与死的状况时 ,得选择死 。正像曾祖父以及曾祖父的弟弟 ,遇到横征暴敛与反横征暴敛这种情况 ,会站在反抗苛捐杂税的前列 ,当朝鲜人袭来的时候 ,S兄会主动承担责任 ,凭借自己的死去平息纷争 。
大江表明,他对于借助文学去参与政治,是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方才做出了选择文学的行为,并且对这一个选择满怀责任感,所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具备显著的倾向性。
作者身处民众立场,对起义发难之人、奋起抗争之人饱含同情,对于镇压起义行径、欺压百姓之举流露不满。字里行间时时显露出作者所秉持的民主思想以及维新思路构想。大江的这般理念,同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的观念呈一致性。萨特讲了这样一番话:“从当下开始算起直至50年之后,如果作家目睹世界之上发生了最为庞大巨变,然而表明保持沉默,如此一来作家会把自身肩负的责任转变成为罪行过错了。”他还说道:“一旦你着手开展写作,无论你心甘情愿与否状况是怎样,你已然参与其中了。参与其中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人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在于捍卫自由。”《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充分地、完整地表达了“保卫民主”的思想,同时,也还表达了“保卫自由”这样的思想。
人物形象
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塑造了几个“怪人”,这些“怪人”看似令人不齿,实际上,在关键时刻,他们闪现出人文主义的光辉。
作品之中的友人,是阿蜜自大学时代起最为亲密的朋友,阿蜜和他情同手足,这个人有着自我性虐待的怪癖,在夏臼的某一日,他上吊自杀了,自杀之际,他用朱红色涂料涂了一头一脸,全身赤裸,肛门插了一根黄瓜,这般形象使人作呕,然而,当我们清楚他为何走上这条路时,不但同情他,而且还会对他肃然起敬,1960年,他站在正义与民主那一边,参与了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政治斗争,结果被武装警察用警棍击中头部,精神出现异常 。于是,前往疗养院养伤,疗养院里,有一个分发镇静剂的人,此人乃是一个粗野的、会欺侮病人的男子,他常常会突如其来地猛击病人的腹部。
被阿蜜引以为友人的这个人,尝过那人施加之暴力,次数不止一回,故而对那负责分发药剂的男子,心内颇为惧怕。其余诸多病人,亦曾饱受此男子苦头,不知凡几。某一个时刻,这家伙再度妄图施展暴力行径,不想阿蜜此友人早有防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那人揍至半死状态。不言而喻,友人自身亦受了伤。虽其行为博得了病友们敬重,然而却遭院长逐出疗养院。离开疗养院之后,因难耐寂寞且深感无聊,竟养成自我性虐待之怪癖。友人强烈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对疗养院施暴者予以抗击。不妨说他称得上是一位抗暴英雄,只不过是一位结局失败的英雄罢了。他的离世,无疑是对暴力肆意横行社会的一种无声抗议。
疯子阿义在作品里是存在的,他白天会躲进到森林当中,夜晚出现然后游荡,呈现出神出鬼没、疯疯癫癫的状态。阿义究竟是如何变成疯子的呢?原来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那个时期,宪兵队到处去抓人。阿义曾经当过教师,属于是个有文化的人,他不愿意去当兵,所以逃进了森林。阿义是被宪兵队以及战争给逼疯的。
战后,有人告知他,如今战争已然结束,无需再躲于森林中,战战兢兢地度日,但他终究未有回到村子。阿义对日本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持有看法,选择逃避服兵役,这恰好是他对侵略战争的一种消极抵抗行为。战前人们将他视作疯子,战后人们把他当成英雄。当我们知晓他发疯的缘由之后,阿义的形象愈发高大,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作品主人公有阿蜜和阿鹰,乍一看也着实非常怪异,特别是阿鹰,是个有变态性欲情况的人,曾出现叔嫂之间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兄妹之间有违背伦理亲密行为,实在让人唾弃厌烦。可是倘若我们不被这类现象蒙蔽误导,再往深层次去探究观察,就能够察觉到阿鹰是自身带有民主思想理念、勇于承担相应责任义务的一位男子。在1960年社会形成的政治行动期间,他身为学生群体中的领袖人物,果敢无畏地引领着学生们进行示威游行活动;在其故乡停留居住的那段日子里,有一回,洪水突然来袭冲走了一个小孩子,那孩子生命处于极其危险紧急的状态 。不顾个人生死奋力抢救,阿鹰终于使小孩脱离险情;因山民对超市盘剥行为不满而自发“暴动”,阿鹰及时组织使其斗争持续三天三夜;“暴动”即将失败时,他主动承担责任开枪自尽,用自己的死换取众人的生;阿鹰兄长阿蜜是独眼龙,临死前阿鹰向阿蜜表示愿把自己眼睛献给兄长,希望阿蜜失明的眼睛重见光明。
阿蜜曾是大学讲师,且从事翻译工作,然而他遭遇了一系列不幸之事,刚出生的孩子是畸形儿,妻子是酒精中毒者,自己的右眼被小学生用石块打瞎,大学时代起的好朋友上吊自杀,阿蜜遭受这些打击后意志消沉、万念俱灰。他辞去了大学讲师工作,也不愿再搞翻译,把畸形儿留在保育院里不管不顾。阿鹰之死对阿蜜震动颇大,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对以前的消沉与冷漠深感痛心,决定做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益的人。他说道,“我所要从事的事情中,其一是尽力让妻子从保育院接回来的儿子再度回归到我们的世界”,“我打算前往伺伏于草原的动物采集队去担任翻译工作负责人”,并且还做出决定要将英语教师这份工作持续下去,“踏上一种全新的生活历程”。
“现代神话”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运用日本传统文学的想象力,把现实跟历史交织在一起,将城市与乡村巧妙交织,它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成功创造了现代神话,这一点为海内外诸多学者所称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选取作品中的一个场景举例给予好评,他讲作品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天夜晚,蜜看到弟弟在性兴奋的刺激下赤身裸体于新雪刚降的雪地上转圈奔跑,身子在雪堆上翻转滚动。”此时此刻,鹰是一个世纪前农民起义领袖叔祖父的兄弟,是现代暴动的煽动者,100年间风云变幻凝聚在此瞬间 ,接着有人评论说,有人觉得从这个场景能看出大江叙述精彩,他将发生在两条不同时间轴上的一系列事件精准推向悲剧顶峰,还有人认为这种手法运用是把过去交织进现在的例子,人物重新现身,情节展开变化,大江作品中,这种众多来自过去的挑战不断呼唤着新的回答 。把现实跟历史融合为一体,这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具备的重要艺术特征。
小说有双线共同推进,描绘出了两个处于精神困境之中的兄弟形象,哥哥是根所蜜三郎,弟弟是鹰四。作品规模十分宏大,情节极为丰富,其中充斥着畸形儿、暴动、通奸、乱伦以及自杀这类内容,既展现了现代日本的生活情形,又显示出作家对于人生问题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小说里的主人公蜜三郎身为大学讲师,和人合作进行翻译工作,在现代生活的沉重压力之下,他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残疾儿子诞生,友人离奇自杀,妻子因产下残疾儿陷入惊恐且染上酒瘾,这一系列打击让蜜三郎处于困境,酒精麻痹也无法改变其生存境遇及精神痛苦,为寻求解脱,为找寻一种“热切期待的感觉”,他与妻子、弟弟回到四国森林山村,那是他心中的理想国,可是经济意识冲击下的山村现实给他带来的仍是困境中的惶惑。此后,鹰四离世的这件事,使他体会到了奋争所具备的积极意义,进而否定了自身原本消极的那种生活态度,他下定决心去直面人生,就此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鹰四与蜜三郎生活态度全然相悖,他塑造出反叛者模样,其反叛具备多方面特性。于社会层面而言,他活跃置身社会生活其间,投身组织1960年那场针对日美安保条约的反对学生运动,甚至凭借暴力同维护现行社会秩序的警察实施对抗;于个人层面而论,鹰四满怀热忱,深得村里青年的敬爱,他以离经叛道之法反抗既有的文化及价值观念,且对自身行为直至死亡也不追悔。组织足球队进行暴动乃是鹰四反叛所达到的最高程度。这次发生的暴动,有一方面的缘由是为了挽救那受现代经济意识冲击的山村,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达成自身的价值观以及人生理想,此暴动是以哄抢超级市场作为起始的,仅仅短短几天时间,那些逝去的“乌托邦”得以再次呈现出来,如此一来现代社会当中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就受到十分巨大的震撼,然而,难以去面对的内心苦痛又造成了鹰四人格方面出现分裂,他不敢去承担导致白痴妹妹怀孕的责任,更加不敢直面妹妹被逼自杀这样的事实,在心灵所造就的地狱面前,他选择了逃避。遂,鹰四持续自虐,于美国之际蓄意染上性病,赤身露体在雪地上翻滚奔跑,将死于意外的山村姑娘说成是遭其强奸、被其砸死的,鉴于暴动最终失败,鹰四在极度心灵煎熬里选择自杀,在某种程度上,鹰四之死依旧是一种逃避,而此逃避以一种悲剧形式唤醒处于精神困境中的蜜三郎。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展现出大江健三郎有着独特文学理念,他以日本文学和文化传统为根基,积极拓展了存在主义文学观念,鹰四的反抗与逃避,蜜三郎的消极应对,使我们呈现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然而,蜜三郎最后的醒悟更是又一次让我们认识到,借助人自身积极地抗争,便能够摆脱心灵的地狱,实现对你自我认知思维的超越,从而脱离生存时所带来的重重困境;在面对由现代社会以及生活所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压力之际,唯独正面直视并且勇敢无畏地去面对生存困境,以积极的心态去自由地做出选择,才有可能去营造出契合自己此生所怀抱的人生理想的那个“乌托邦”。凭借与不幸展开抗争以此来达成人的重生恰恰就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所要表达的那个主题。
艺术特征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大江健三郎作品,这作品把日本民族文学跟西方文学巧妙融合,进而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其艺术特点主要展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凭借想象以及虚构,把虚幻跟现实、过去和现在、农村亦或城市、西方同东方相互交织,于迷离交错的景象中,在荒诞的情节里,揭示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大江健三郎特意把西方文学的精髓,与东方古老文化的传统有力地融合起来,在作品里,既着重把现实引入小说,又专注于非现实的虚构。小说里展现的各类神话传说,寄托着作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看法,也寄托着看法与感受,故乡是主人公理想的“乌托邦”所在之处,在这里,昔日的农民暴动被交织在一起,现代青年抢劫超级市场同样被交织在一起,作者借此揭示农村与城市共同面对的社会现代化问题,进一步显示了作品的主题,而主题是面对生存的困境,我们该如何进行选择 。
第二,于表现方法方面达成了东西方的交融,现代派的表现方法,同日本文学的表现传统,实现了有机结合。森林山村是荒诞的,其中有着现代化的超级市场的存在,同时还具备古老、奇异且怪诞的风俗,呈现出浓浓的魔幻现实主义格调,这里,人物的内心体验有着时空交错的特性,鹰N借助想象,使自己与曾祖父的弟弟重合为一人,当鹰四赤身裸体在新雪覆盖的白色大地上奔跑翻滚时,他这般感觉到,“一百年来所有的瞬间都重重叠合成了这一瞬间”,另外,小说也展现出精神分析学的一些特征,就比如对蜜三郎的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在机场等候鹰四时,蜜三郎做梦了,梦见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全是老人,其中有他自杀的朋友,还有残疾的孩子,他想要去接近,可是却怎么也办不到,这一梦境曲折地反映了蜜三郎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