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观察:机器人越来越强,集体找活干,未来已来
8月8日起至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北京亦庄展开举办活动。自上个月起始,北京步入多雨季。8日下午,开馆首日当下着雨,然而展馆外的观众依旧在入口处排成了几近两公里的长队,等候着第一时间进入馆内“瞅机器人”。
这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创下了两项新纪录,其一,有20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机器人公司参与会议,此次会议展出了1500多台机器人产品,其规模在展会历史里是最大的 ;其二,在这200多家企业当中,有50家企业专注做人形机器人,这一数量创造了国内机器人类展会的最高纪录 。
馆内被各处机器人展台吸引来围观的观众挤得满满当当,以致水泄不通。在那不断攒动的人流当中,有四足的机器狗,它还时不时交错着穿梭走过。
银河通用机器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关于这款机器产品,其为机器狗,它运用了当下业界最为受人瞩目的VLA模型技术,也就是“视觉 - 语言 - 动作”这样一种模型技术,并且还配备了特定的传感器硬件,借助这些条件,它已然能够达成“无遥控、纯自动”跟随这一情况,哪怕要是处于扎堆的人群当中,它也能够精确识别特定目标,然后紧紧跟在工作人员的背后。
前面有一位身着黑色衣服、短袖的工作人员,机器狗在人群里,自动地跟随着他,这个图片的来源是界面新闻记者所拍摄 。
今年展会上,各家厂商纷纷让自家机器人“动”起来,展示了打拳击项目,展示了跳舞项目,展示了踢足球项目,还展示了更多高难度动作项目。肉眼能看到的是,机器人有了越来越多新能力,在运动控制基本性能上“越来越强”,在平衡稳定基本性能上“越来越强”,在续航基本性能上“越来越强”。
现场还存在另外一种更为显著突出的特征表现,那就是,自从在最近的几个月当中,整个行业针对“各种各样以花式手段进行整固作业的机器人究竟是不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开展工作”这一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呢,各个厂商纷纷都开始在展台之上布置起商店的货架、还有仓库包裹分拣的流水线、以及工厂的产线、甚至酒店吧台这样的真实场景,以此来展示未来机器人在“干活”方面所具备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
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强”
展馆内部,宇树科技的展台被最多的观众围满。今年5月,宇树科技联合央视举办了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之后,宇树科技在展馆内部再次搭起了拳击擂台。
分成红绿两组选手的宇树G1机器人,其高度是1.3米,重量为70斤 在人类操作员进行遥控操作的情况下 该机器人挥拳、踢腿 这一招一式得以灵活流畅地展现 其动作已然“接近于真人” 在比赛过程当中 被打中后保持平衡 倒地后起身 这些均展示了宇树针对机器人关节、躯干硬件的运动控制技术 现场还有不断的观众 上台去和机器人进行真人对打。
宇树机器人打拳击 图源:界面新闻记者拍摄
另一家公司的展台,其机器人加速进化,十分热闹。加速进化在展馆搭建了一个迷你足球场,用来举办“2V2机器人足球赛”。加速进化的T1人形机器人,高1.2米、重30斤,在比赛中带球,进行抢断,然后起脚射门,得分后赢得了围观人群的欢呼。
加速进化机器人踢足球 图源:界面新闻记者拍摄
众擎机器人的“钢铁侠”机器人在现场进行跳街舞表演,魔法原子旗下由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组成的“舞蹈方阵”,星动纪元的全尺寸机器人L7展示360度腾空跳,智平方的爱宝人形机器人打架子鼓,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打卡。
众擎机器人跳街舞 图源:界面新闻
不只动作“越来越像人”,各家的机器人也“越来越稳”。
在那众多逛展的人群里头,松延动力的创始人姜哲源,亲自操控着机器人上阵了,他在机器人背后猛地“爆踹”自家的N2机器人,如此来回一番,那机器人好几次都能够稳稳地保持平衡不倒下,期间偶尔被大力踢倒之后,被工作人员给扶正起来,居然还能够继续正常地行走 。
松延动力机器人的创始人,进行测试自家机器人稳定性的行为时,做出了爆踹的举动,图源是界面新闻 。
对于逐际动力的双轮机器人而言,它也在现场展示了极限条件之下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在现场招募观众上台去体验推倒机器人,即便被观众用力推到“弹射”出去可达一米开外的距离,然而机器人依旧没有倒地,在几秒之后就能够迅速地回到原位 。
除了运动里的控制以及平衡稳定等基础能力之外,有厂商还展示出了诸多机器人的新能力,鹿鸣机器人具备1秒弹射起身的能力,其双臂能够承重50千克负载,优必选S2拥有3分钟自主换电的能力,还有“7×24小时不间断续航”的能力。
机器人集体找“干活场景”
跟随着行业针对“机器人能否真干活”有着诸多讨论之后,在此次展会上,众多的厂商集合起来,为自家的机器人寻觅“干活场景”。
星动纪元现场展示的场景是模拟物流分拣包裹,其中呈现出了两台人形机器人即星动L7在包裹传输带上进行合作的情况,一台专门负责智能分拣包裹,它依据包裹的大小、形状、重量等特征来精准抓取并分类,另一台则专职进行智能扫码。展台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应用场景还运用了星动纪元自研的端到端VLA模型ERA - 42,该机器人不需要预编程,凭借少量数据就能快速掌握技能,搭配灵巧手从而实现精准抓取,以此高效完成物流工业的分拣工作。
这周才推出来的,医用康复疗养机器人GR3,被傅里叶机器人带到了会展的展示台上。
图源:傅利叶
这款有着一米六五身高,七十一公斤体重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其最大特点是在外形设计方面具备“亲人性”。据现场工厂人员讲,GR3的皮肤包裹着一层特殊的固特棉柔性材料,其卡通外形的造型灵感源自迪士尼与漫威合作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机器人。公司打算把它应用于康复医院的认知训练、宣教引导场景,未来还会推广到社区或者养老机构去提供必要的陪护 。
傅利叶机器人创始人兼 CEO 顾捷,在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告知了界面新闻这样一个情况,相较于机器人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也就是那种进入普通人家庭,达到“人手一个机器人”的场景而言,让机器人进入工厂、医院这类专业场景,才是行业优先重点探索的方向。而医疗本身属于一个特别大的场景,康养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傅利叶机器人期望借助应用在康养场景下的导诊咨询,还有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运动功能重建以及远程康复这些方面,逐步在特定场景之下,把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转化成“刚需”。
去年行业都在展示自家机器人,而今年大家变得更关注如何真实干活,如何实现真实应用,以及如何真实商业化落地。擎朗智能CEO李通也对面新闻记者总结了行业今年最明显的变化 。
于场馆现场的空间里,擎的这样一家公司,也将其今年所发布的,能够去进行调酒操作功能的,以及可以用来制作咖啡的人形服务器,也就是那个人XMAN-R1,进行了展示呈现 。
李通持有这样的看法,在当下这个阶段,于寻觅场景落地的进程里,去追求一台具备超级智能的全能机器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擎朗的机器人会在场景当中进一步地去探寻像酒吧的酒保这类特定的“岗位”,会在相对较为简单的功能场景里率先达成商业化。
现今,就国内机器人商业化的进度而言,国内最具热度的机器人公司全体都还处于寻觅场景的阶段,工业场景、物流场景、商店服务场景、医疗康养场景等诸多场景,皆是各家前去探索能够实现落地的方向 。
国际机构瑞银,在最新的报告里进行了预测,因规模化落地以及成本下降的缘故,到2035年的时候,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被预计会超过20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预计会首先在工业和服务场景开启,制造业会率先大规模采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臂为主的工业机器人转向更多人形机器人,成熟的汽车产业会优先采用改造自动化产线。
我们要是把“电动汽车时刻”界定为电动汽车技术所面临的瓶颈被攻克,并且销量在5年之内从100万台攀升至100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电动汽车时刻”或许不会在5年内呈现。瑞银证券中国机械行业分析师王斐丽对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作出了这样的判定。
在9日,于主论坛演讲期间,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也讲了,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干活”,彼时当下的机器人行业恰似“诞生之前的1至3年” 。
于此同时,经他观察,今年上半年时日,因国内机器人行业呈空前火爆态势,加之政策予以支持,整机厂商以及零部件厂商平均而言,皆有着“50%-100%的增长”。未来两到五年期间,智能机器人行业会重点朝着三大方向予以发展:构建统一的从端到端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供应链给出更低成本、更长寿命的硬件以及超大批量量产;探寻以分布式为主的低成本、大规模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