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鸟羽上皇到北条时房:一场跨越时代的蹴鞠对决,揭秘日本中世权力博弈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在有着余音绕梁之感的世界杯以及奥运会足球比赛里头,日本男足那不俗的表现,让人多少生出些羡慕之情,还让人联想到颇具历史感的“蹴鞠”。“蹴鞠”虽说起源于中国,然而其文化并非中国所独有。要是去到京都御所述说有日本“故宫”之称参观,那这儿整洁又宽敞的“蹴鞠庭”相当惹人注目,恰似NHK大河历史剧《镰仓殿的13人》第46集中,后鸟羽上皇与北条时房开展“蹴鞠”对决时呈现出的画面感。不过呢,此次的“蹴鞠对决”并非是什么友谊赛,而是一种潜藏于水面之下的较量以及斡旋。能够这么讲,“蹴鞠社交”在日本古代便已然存在了。
记载蹴鞠相关情况的史书,在中国到处都是。《史记》里的“苏秦列传”,在描述临苗繁荣之时,将百姓玩蹴鞠当作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扁鹊传”中,扁鹊医治好病患后叮嘱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然而几天之后病人还是去世了,缘由是痴迷于蹴鞠,致使病情复发而身亡。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里也描写过“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那般的场景。相较于中国蹴鞠更具大众化的属性,日本的蹴鞠在早期无疑更多属于贵族的奢侈。在飞鸟时代,中臣镰足怀揣匡济朝廷之志,观察后认定中大兄皇子能成大事,进而与之接近。据《日本书纪》记载,中臣镰足曾陪其于法兴寺蹴鞠,蹴鞠时中大兄皇子鞋脱落,中臣镰足跪奉,中大兄皇子跪受,两人成莫逆之交。无人知晓,这看似平常的蹴鞠场上,一举一动成日后两人在腥风血雨中的彼此默契与惺惺相惜,且永久成为大化改新历史性的一部分。现如今,奈良县的谈山神社内,每年都会依照惯例举办祭祀活动,以此来纪念那段对时代产生了影响的君臣之会。在战国时代的战火纷飞之中,也存在《信长公记》所记载的,发生于1575年的织田信长与蹴鞠名手今川氏真进行蹴鞠会的场景。也许,这便是源于男人的单纯快乐。
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中,蹴鞠对于日本人来讲,是一项具备格调,并非老少皆宜的运动,蹴鞠兼备高度技艺以及优雅举止,它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宫廷文化,在院政时期,天皇与上皇成了蹴鞠最高阶的爱好者,后白河身为帝王,好奇心强烈,不遵循常规,他对蹴鞠的喜爱实实在在契合他的风格,并且成为在“蹴鞠庭”踢球的首个之人。
但是呢,若提及“达人”,那肯定非藤原成通不可。这位处于平安时代后期的“歌人”,在政治、文化方面有着杰出的表现,而且还是蹴鞠的高手,被称作“鞠圣”。《成通卿口传日记》记载,藤原成通在“蹴鞠庭”待的日子长达7000天,其中有2000天持续“作战”,当毫不停歇的“千日计划”完成时,还召集鞠友们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仪式。藤原成通能成为“鞠圣”,背后同样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曾有朋友笑着说,若把训练日记拿给正为足球而苦恼的国人,不知又会引发怎样的议论呢?我不太懂球,比起“日记”,我更倾向于推荐镰仓时代的《古今著闻集》,它好似一部故事书,为朝廷重臣、地位接近宰相的藤原成通塑造了有趣的蹴鞠大男生人设。
拥有浮世绘名师之称的葛饰北斋所绘的《北斋漫画》,是专门为其弟子们绘制而就的一本堪称经典的教科书,在这本书的第1卷当中,描绘的竟乃是身着便服的平民穿着草鞋去进行蹴鞠游戏的场景,蹴鞠这一活动呢,从贵族所参与的领域走向了平民大众,从原本极为讲究着装礼仪变为了随性且接地气的状态,它还承载着社会的历史变迁,就如同化作了一面镜子一般,讲述着“球场”之内以及“球场”之外的日本和日本人 。(2024年8月26日写于东京乐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