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U17执行教练王洪亮:留洋过早挺头疼,教练不能只懂足球

日期: 2025-09-10 00:05:23|浏览: 37|编号: 16032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女足U17执行教练王洪亮:留洋过早挺头疼,教练不能只懂足球

近日,《东方体育日报》采访了中国U17执行教练王洪亮。

上月末期,蒙古乌兰巴托举办的2023东亚青年运动会女足项目宣告结束。由2007至2008年龄段选手组成的中国U17女足国少选拔集训队在此次赛事中,取得了两场胜利与一场失利,最终赢得银质奖牌。

自脱离专业足球队以来,有一段时期未曾谋面,直到本次女子足球赛事。目前担当什么职责呢?

王洪亮,他原在足协关键城市的选拔小组任职,现被临时调往女足U15/U16队伍教练团队,从事指导工作,他最近正踊跃参与并着手进行相关的岗位竞聘事宜。

谈谈这次比赛的效果和意义吧,球队方面是怎么看待这次比赛的?

王洪亮:此次赛事为首届东亚青年运动会,同时也是该区域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囊括了八至十项竞技项目。赛事开展颇为不易,相关配套工作及赛前诸多资料搜集均面临挑战,特别是该年龄段队伍的竞赛统计资料与影像资料匮乏,因此组织机构以提升2007-2008年组别选手能力为宗旨,亦为备战2024年四月亚洲少年锦标赛和2025年U17世界青年锦标赛,着手进行初步布局。

这些年这些小队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这次是她们队伍组建后首次参加这类赛事,因此在比赛中难免有些许紧张,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接下来,我们会根据这几场比赛暴露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和总结。

如何评估当前团队成员的能力状况,她们若期望取得更大提升,需要在哪些领域加强学习积累?

王洪亮认为,暂时不论整体战术层面的东西,单从个人角度看,这支队伍在基础技能的实际操作以及首次触球(实战中如何停球)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当遭遇不同水平的防守球员时,对方施加的压力自然各不相同,因此在真实的比赛环境中,必须持续进行针对性训练,明确告知队员可以运用一到五种甚至更多种策略来应对和处置。最后,依据对手的差异化的压力和实力,并参照具体的环境,独立地开展恰当的选择,首先完成这个基础环节,然后再讨论调整,涵盖部分地带的调整和全部范围的调整等若干方面,如此或许能获得显著成效,起码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变化和提升。

我们注意到指导团队的组成以本地指导居多,这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经验丰富的指导引领新人的模式。以你个人经历来说,从职业联赛的团队转往不同的平台发展,本身也是一种探索性的转变。

王洪亮:首先,我们目前的年龄在国内职业教练岗位中算是比较年轻的,当然,在经验、经历、业务能力等关键方面的积累和锻炼,如果不在现阶段进行打磨,其实同样会远远落后于足球发达国家。能够观察到,欧洲以及日韩等区域,存在大量38岁到55岁的教练人员,这部分群体构成了该领域的主力军,因此针对此次赛事,队伍采用了这样一种人员组合模式,即由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搭配三位职责明确的年轻教练,并且再配备一名专职负责门将训练的资深教练,这种安排方式,或许也体现了对相关人才培养和锻炼的重视。我个人还是希望尽可能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努力为团队成员贡献一些力量。

做上海教练,其实职责在过去十年相当丰富,涉及过青少年培养,也负责过俱乐部行政工作,同时不断深入研究教练学问,如今已是专业级教练,这条道路是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呢?

王洪亮表示,他确实在退役之后,有过担任中冠、中乙和中甲联赛教练以及俱乐部主管的经历,还从参与管理社会青少年训练开始,逐步发展成专注于精英青少年培养的稳步推进(上海嘉定汇龙足球俱乐部),这些实践对于他个人而言意义非凡,他也对投资人提供的机遇和平台表示十分感激。其实,退役运动员能获得这样的机遇并非易事,我也盼望有更多退役选手,尤其是杰出的运动员、国家队成员等,能像我一样有机会逐步进行锻炼和完成转型。

对我来说,经过这十年的积累,我才摸索出一条符合个人志向和规划的道路,成为专业教练并非易事,这要求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拼搏,同时,参照当前世界足球“教练岗位”的进步方向,还必须拓展多元化的职业能力,诸如担任俱乐部体育主管、球探主管、青训主管、专项指导教师等职位,这些都需要积累多年的实践经历,预计随着整体环境向更职业化、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领域将涌现出更多杰出人才。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咱们国家足球的整体状况现在并不理想,我想了解,作为队伍的一份子,当持续在这条道路上努力时,内心感受如何?

王洪亮:首先,所谓的“低谷期”或者“冰河期”,关键点在于大家依然关注这个行业,这才是核心要素。尽管时常会有各种负面消息干扰,但显而易见,众多球迷喜爱并支持足球这项运动,这也就是足球成为全球首要运动的原因。

我们这一行当的人需要携手合作,从各个角度汇聚力量,致力于把这项事业推进得更好,把心思都放在深入研究专业学问上,每周有那么多国际性的比赛和顶尖的青少年赛事,根本看不过来,可以做些分析工作,制作相关视频,构思训练方案等,不必把精力耗费在关注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足球领域或许并非常有恒久的成功,也并非常有彻底的挫败,关键在于持续追求进步,正如一些教练所言,身为专业指导,须时刻铭记“每次指导亦是离终点临近”,以此自警自勉,对国家、对组织、对出资方、对协作人员、对所属队员、对支持者尽到本分,这方为专业教练的根本准则。

确实当前情形下,我们注意到众多本土青年教练群体逐步获得关注,其中不乏你这样的佼佼者,他们正在不同场合展现才能,例如周海滨、陈涛既在顶级联赛俱乐部任职,也在国字号球队担任教练,另有一些则在中甲或中乙俱乐部执掌帅印,还有像曾在申花效力的陶金,如今则投身青训机构工作……

王洪亮认为球员转为教练很正常,但能否优秀取决于学习能力和对足球的深刻认识。穆里尼奥说过,教练不能只懂球。分析问题、解决能力对教练同样关键。

当前行业状况下,长期发展机遇与平台最为关键,这一点无可替代,由于现阶段我们教练群体所面对的现实环境确实较为复杂,因此必须加强积累与深入探索,才有可能持续立足,首先要确保能够生存,这样才更容易融入当下的行业生态,应当注重倾听、观察与实践,这些做法更为重要。培养青少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能够将所学所见所闻传授给他们,并借此实现彼此的成长。

在结束Pro级教练班的学习后,你平时会通过什么方式去充电?

王洪亮:周末经常关注欧洲的比赛,还有前段时间的女足世界杯等赛事,当然国内的联赛也会抽空看看。基本上遇到精彩的场面都会剪辑下来,比如一些定位球和角球的打法。关键在于留意那些没有球的人的移动情况,这对年轻教练来说特别关键,他们需要关注和考察的是无球者的“活动”与“选择”。我指导的队伍,常常是在比赛过程和赛后复盘时找出问题,然后制定教学方案来纠正。总的来说,构思一个有明确目标的训练课比较简单,但设计出既精准又契合目标的课程则十分困难。

培养新人并非唯一途径,也有人认为趁年纪轻时尽早出国深造,对此有何看法?

王洪亮:现在出国深造太早的问题确实令人困扰,当前国内的联赛,特别是青少年赛事水平并不理想,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花时间来提升和调整诸多方面。十几岁的队员面临诸多挑战,涵盖生活、学业、语言等多个层面,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影响训练效果,进而关系到能否真正融入团队,我认为若能妥善处理这些基础难题,外出发展或许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这次比赛暂告段落后,下一步大概是什么计划?

王洪亮说,眼下需要等待足协方面的进一步消息,预计会持续关注和评估相关队员的表现,在此期间他还有足协讲师课程的(教练员培训班)任务要履行,同时也要关注国际足球赛事,并对现代顶级联赛的运行态势进行数据层面的研究,整体而言,他每天都很忙碌,也打算利用这段休整时间多陪伴家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