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乙专刊:青岛中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青岛中能在迎来25周年时,立下未来目标,希望创建百年俱乐部,并重振青岛足球发展。作为职业联赛最早成立的俱乐部之一,青岛中能“往昔”遭遇连续降级,让人感到惋惜;但“当下”他们拥有健全的梯队建设,以及完善的青少年培养机制,令人赞赏。一个拥有长久历史、深厚积淀且青训体系完备的俱乐部,正通过其发展历程,展现着独特的历程故事。
雄关漫道成就百年—青岛中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青岛中能在中乙俱乐部中显得与众不同,它曾是中超的常青树,曾发掘出姜宁、邹正、郑龙、刘健等多位国家队成员,也曾夺得足协杯的冠军头衔。尽管如今身处中乙联赛,但俱乐部始终坚守本心,其稳健的运营理念和重视青训的态度,使得中能成为本土球员比例最高的中乙队伍,并且持续稳定地处于联赛前列。一家非国有机构在专业足球界打拼十五载,始终以建立长久基业的球队为目标。该组织坚持认为,中国足球既需要能在顶级联赛中激烈对抗并在国际赛事上代表国家夺冠的强队,也需要像青岛中能这样扎根基层培养人才、稳步前进、坚持不懈的普通队伍。
历史——曾经的中超中甲岁月
青岛中能是一支底蕴深厚的队伍,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中乙北区,几乎所有球队的主教练在与中能交手后,都会在发布会上表达类似看法。这并非是刻意恭维,论及历史积淀,中能俱乐部在整个中乙联赛中确实当之无愧地处于领先地位。
青岛海牛队曾是中超联赛的创始成员之一,后来发展成为青岛中能队,1994年通过甲B联赛夺冠成功升入甲A联赛,2002年作为颐中海牛,球队还赢得了中国足协杯的冠军,2004年岁末,中能集团收购了颐中海牛,组建了“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使得青岛足球的传统得以延续。青岛足球曾有过一段非常出色的岁月,由于人才众多,战绩斐然,这座城市被誉为“足球城”。在那个年代,足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球员,要么是辽宁人,要么是青岛人,而中能在这些球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2011年赛季,青岛中能在中超积分榜上排名第六,表现优异。球迷们正期待着中能开启亚冠征程的时刻,然而严寒却突然降临。
青岛的球迷们永远记得2013年,那一年球队曾有过一段极好的表现,连续七轮未尝败绩,在中超积分榜上名列前茅,但好景不长,在解雇了主教练张外龙之后,又送走了关键球员郑龙,球队的表现急转直下,成绩一落千丈。连续十三场失利之后,这支队伍在北京市工人体育场面临关键战役,那个午后中能队以零比一的成绩输给国安队,遗憾地掉入了低级别联赛,球队老板乔伟光当时捂着脸痛哭流涕,一同前来的中能球迷们也纷纷落泪,在那个时刻,在场的所有人似乎都认定,这是中能队发展历程中最糟糕的一天。黑暗并未因此结束,中甲首个赛季,中能因刘健的合约争议被扣5分,与升级资格失之交臂,中甲第三年,中能失去了邹正、姚江山和宋文杰等核心球员,表现急剧下滑,2016年那个秋天依旧在北京,依旧是客场作战,这次中能1比1战平北控,仍然未能躲过降级厄运,从2013年险些触达亚冠,到2016年末沉沦中乙,中超从此再无“不死鸟”之谈。
青训——中乙俱乐部成中超模板
虽然这支队伍已经很久没有参加中国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了,不过青岛中能俱乐部依然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他们具备出色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现在很多俱乐部更关注球队的短期表现,经常通过引进外援来快速提升实力,但即便是在中乙联赛中,中能仍然是目前本土球员比例最高的队伍,几乎所有的队员都是通过自家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七十多位经验丰富的指导团队,一百二十多所校园足球培训基地,以及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参与足球活动,这些成就都得益于中能每年高达千万的资金支持。中能的投资者乔伟光曾表示,倘若用这些用于青少年培养的经费来帮助一队争取升级,或许早已达成目标,但成功之后又如何?足球之城所追求的是持续的人才供给和长远的发展,而非短暂的辉煌。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强调要增加对青少年足球的扶持力度,职业联赛的入会条件也规定俱乐部必须建立完善的年轻球员培养体系,这一让众多中超中甲俱乐部感到棘手的难题,对于中能而言却毫不费力。根据中国足协2015年公布的正式数据,青岛中能、山东鲁能、长春亚泰、大连一方以及杭州绿城,是中国足球界仅有五家拥有完整后备队伍的职业俱乐部。俱乐部目前拥有U11至U19共13支队伍,囊括了所有年龄段,每队人数大约为26人,队伍层级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由于增设了各年龄段锦标赛和分区赛,只有中能、鲁能、大连、杭州四家俱乐部能够全部参与。青岛中能U14在2017年全国锦标赛中成功跻身全国前六强,U13在2017年百队杯赛事中摘得亚军桂冠,U12梯队也在贝贝杯赛事中表现出色,U11梯队更是捧回了全国少儿锦标赛的冠军奖杯。这种成绩在整个中乙联赛中堪称独一无二,即便放眼中超联赛,也是出类拔萃的典范。”俱乐部总经理黄健这样强调。
今年青超联赛,青岛中能队依据其青训优势,选派了四个不同年龄段的梯队参赛,分别是U19、U17、U15和U14队伍,共计170名小将参与角逐。非常难得的是,本只面向中超队伍的U19赛事,中能也获得了参赛许可,是足协破例批准的,俱乐部发言人薛杰说明。当初我们根本没有参赛资格,后来主动联系了中国足协,足协领导从培养年轻球员、推动俱乐部青训建设等角度考虑,在比赛日程几乎确定之际,特意给了我们参赛机会。
今年足协首次设立了U23联赛,青岛中能作为中乙队伍中青训的出色代表,是仅有的两支报名参加的队伍。足协要求每队人数控制在18到30人之间,中能派出了28名选手参赛,这体现了俱乐部青训培养的人才实力。中能的U23参赛阵容里,有八名球员出自中能的一线队伍,孙旭、张华楠等都是队里的关键人物,另外还有六名小将是从中能U19和U17的队伍里选拔上来的。“参加这次比赛主要是为了培养年轻球员,希望能从中挖掘出有潜力的好苗子,将来能够加入一线队,其次也是通过比赛来强化训练,帮助球员在休赛期间保持竞技水平不下降。”俱乐部发言人薛杰这样解释。
在中国足协关于投资人的商议、俱乐部资格的研讨以及联赛事务的协调会议上,中能青少年培养的方式被反复提及,一家参加中乙联赛的队伍,其运营方式成了众多中超俱乐部的效仿对象,这确实是中国足球界一个相当独特的现象。
文化——球队建设历史悠久
在乙级联赛的赛场中,青岛中能的观众人数可能并不引人注目,不过就支持者的传统而言,拥有24年历史的中能是许多新兴球队难以企及的。球队从足协杯冠军跌落至中乙,境遇急转直下,但仍有球迷不离不弃,将中能的橙色视为精神支柱,每个客场之旅都有他们身影相伴,每场主场对决,看台上必定飘扬着盛腾和海啸球迷俱乐部的两面旗帜,每当球队攻破对方球门,或是新球员登场亮相,中能贴吧里便会掀起热烈讨论,这大概就是俱乐部吸引力的一个体现。
谈及球迷群体,海牛球迷组织负责人周正便兴致高昂,他介绍道,青岛球迷团体在老海牛征战甲A联赛期间就已建立。1993年,青岛市球迷团体宣告成立,次年便向中国足协申请备案,彼时全国范围内仅有上海、重庆以及青岛这三个球迷团体获得官方认定。巅峰时期注册成员超过九百名,部分人自发组织了铜管乐队,为球队赛事进行助威,"鼎盛时期的盛腾球迷协会刘鹏透露,当前中能的球迷群体主要是由中超时期延续下来的老粉丝,他们对于俱乐部依然抱有坚定信念,"中能的主场比赛无需多言,但客场地址较为偏僻,协会成员们会乘坐飞机再换乘火车,个人出资前往,目的只是为了让球队在客场也能感受到如同主场般的氛围。”
我们经营这家俱乐部长达十四年,是国内投身足球事业历史最为悠久的私营企业之一,自创办以来始终是青岛的代表性符号。俱乐部着力推行球迷会员制度,健全球迷团体架构,培养稳固的球迷基础,合力构建城市足球蓬勃发展的良好风气,从而增添青岛足球文化的底蕴。俱乐部另外拨出专款,与合作机构一同再度搜集和整理青岛足球过往,编辑并发行名为“百年足球梦”的青岛足球历史大型画册,制作历史性纪录片,围绕旧照片、旧影像、旧传闻、旧物品等开发系列附属商品,全面展现青岛足球的传承脉络与文化底蕴,将其提升为城市文化遗产与象征,俱乐部总经理黄建这样说明。
赛区——全力提供有力保障
中能在中乙赛场的优异表现,也得益于青岛市足协的鼎力相助,青岛足协多年来持续为俱乐部营造文明观赛氛围,提供赛事区域相关服务,确保了中能主场赛事的顺利开展。从 2015 年度到 2018 年度分区赛收官,中能主场始终维持着零差错的安全稳定局面。青岛中能赛区协调员孙震这样表示。近些年,青岛足球管理机构依照全国足协关于赛事的安排标准,组建了包含青岛足协以及公安、医疗、体育、宣传等单位的职业足球赛事青岛区域组织机构,持续优化提升活动安排水平,青岛区域三次赢得全国足协职业联赛“卓越区域”评定,还多次荣获职业联赛“出色活动策划奖”“最佳市场开发奖”“优良场馆评定奖”等荣誉。2017年,青岛赛区获得了中乙联赛北区最佳组织奖的荣誉。
在服务层面,青岛市足协给予中能便利使用训练场馆的安排,发布了《观众文明倡议书》,引导球迷文明观看比赛。对待客队方面,始终秉持不施加压力,全程提供服务的理念,开辟了客队球迷专属看台和休息场所。针对客队球员及比赛监督裁判,安排他们在球场周边就近居住,并保障交通顺畅,我们的服务不仅让中能团队安心参赛,也赢得了客队的一致赞赏。孙震这样说明。
未来——重返顶级联赛
作为一家私营企业,专注于职业足球已经十四年,每年将数千万资金投入其中,中能是如何维持运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职业足球主要依靠投资人的资金支持,缺乏自身的稳定盈利模式,尽管投入持续增加,但缺少可靠的收入来源,而中能能够经营十四年,自然有其独特的经营方法。中能董事长乔伟光表示,近些年,中能集团开始分离俱乐部内部分设的部门,将其与文化旅游、功能饮品、文化宣传、场地管理、网络销售、体育教学等相关产业合并,最终形成了12个自主经营的公司,面向市场开展业务活动。中能文化传媒公司统一管理俱乐部门票销售、商业合作、球迷服务、品牌推广、文化活动以及主场事务;合并文化旅游与场馆管理企业,专门负责体育场馆的建造、翻新和日常管理;创建体育培训专门机构,负责在学校推广足球运动和青少年队伍的人才培养,形成了以训练、比赛、考核、支持、文化、品牌六大培训框架为后盾,以100多所校园足球合作学校和各地精英队为根基,以覆盖U9至U19各个年龄层的14支队伍为引领,全面培养并逐级选拔的青少年训练体系,中能队伍向一线队和其他俱乐部输送了大量杰出足球选手。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推动制度革新,健全围绕足球比赛和体育教学构建的体育产业价值链和整体环境,慢慢建立起足球产业架构,让足球作为平台,经济作为主角。
球队志在速升甲级,短期重返中超赛场。青岛中能作为联赛创始单位,长期是青岛足球的代表符号,近年经历波折,却始终坚守重返顶级联赛的初衷,这体现为一种担当和使命。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健全安全机制,吸纳顶尖人才,提升训练水准,扎根青年培养,贯彻本土化、年轻化方针,以职业队伍为引领,精英组别为支撑,校园足球为根基,运用科学得当的投入方式,力求培养出更多优秀选手,迅速提升竞技能力,确保俱乐部的稳定进步。黄建提出,要首先关注职业足球,接着把足球事业和体育产业一起推进,同时大力发展体育培训、场馆管理等体育核心业务,还要让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大健康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最终建立长久的俱乐部。这是黄建的看法。(文/邢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