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参加裁判员培训。受访者供图
中国足坛存在着这样一群人,她们未受到过多关注,可她们的出现便是风景,她们是足球女裁判,不一样的“绿茵法官”,然而成为裁判路途不轻松,女裁判更是这样,在日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编时,一级裁判黄丹讲述了自身的裁判故事。
裁判生涯从零开始
学规则就像看天书
黄丹是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黄丹走上足球裁判之路,并非是想象当中那种顺理成章的情况。
三年之前,北京市当中的足协以及丰台教委共同举办三级足球裁判员培训班,学校领导推荐黄丹去参加,那个时候她对于足球的了解并不多,仅仅是局限于知道于大宝,她表示“我原本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很少观看足球比赛”,来到培训班以后,没有基础的黄丹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学习过程,当时看有关的判罚规则“就好像是看天书一样”。
一直以来学艺都是师傅引领入门,黄丹碰到了一位好的启蒙老师,这位曾经执法过甲 A 联赛的老裁判颜世芳,极为耐心地去教导后辈人,比她父亲年纪还要大的这位老师,拿着手旗在球场上不停地奔跑,让黄丹跟在自己身后,最直观地告知她怎样去看角球、越位以及界外球,这是她记得最为清楚的一节课。
黄丹在老师指导下加强了实践,有件担任助理裁判时遇到的事令她记忆犹新,助理裁判职责不像外人想的那么简单,要时刻关注越位、界外球,做好协助主裁判工作,一场比赛中黄丹关注攻方球员是否越位时球在混乱中被破坏出边线,她表示没看清楚,这引起场上队员不满并询问是谁的球,她感觉很被动、很为难,幸好主裁判看清楚果断做出判罚,这件事给她上了一课。
黄丹执法北京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受访者供图
体能要求非常严格
产后复出难上加难
想要成为一名裁判员,仅仅有业务学习是不足够的,还有同样关键的体能训练。唱鑫鑫是目前于北京市足协注册的国际级女子裁判,她给黄丹分享了诸多经验,包括控制饮食,要让体脂维持在合理范围之内,每周开展力量以及有氧训练,间歇跑和冲刺跑,每一项的合格标准都精准到秒。
2018年,黄丹初为人母,那时她曾短暂告别裁判工作,复出之路对毅力是种考验,她体重增长了20公斤,刚恢复体能训练时,她表示自己每一步都跟不上且嗓子里像在“冒火”,脚底磨出了水泡,两个膝关节受伤,付出终会有收获,去年她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举办的中国校园足球裁判员初级班、精英班的培训考核。
这么拼的原因在于当初身为“门外汉”的人已然爱上了这个职业,在业务学习、体能训练之余,还得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黄丹的老师曾告诫她,作为一名裁判得有强大的心脏与自信心,如此方可应对赛场上的各类突发状况,不被任何外力干扰。
黄丹执法校园足球比赛。受访者供图
男女比例差异巨大
感谢单位家庭助力
相对男裁判而言,走上绿茵场的女裁判们存在不一样的优劣势,除去校园足球比赛这种情况,黄丹还多次完成中国足协以及北京市足协交予的比赛任务,这当中涵盖不少成人比赛项目,在女裁判面前,参赛的队员以及教练们大多会表现得更包容些,会显得更客气些,很少出现因某个判罚而纠缠不休的场景。
现如今女裁判当中依然人数不太多,北京市足协登记注册的裁判员现役各级别人数统计里能看出极大差异,各级别男裁判人数之和是2371人,女裁判仅仅有262人,黄丹跟新京报记者讲,家庭对裁判员们而言是需要面对的,工作单位对于裁判员们来说也是需要面对的,毕竟裁判员基本上都是兼职,要是工作单位不给予支持就没办法在比赛场上现身,“实际上我能走到当前这种状况,特别感激学校领导给予的支持以及同事们给予的帮助。”
黄丹有了宝宝后,亲友们曾劝她放弃裁判工作,这或许是女裁判们都会碰到的情况。黄丹称自己幸运,缘于家人与单位最终支持她的抉择。不少女裁判因工作、学业以及家庭因素无法常参加裁判执法,甚至最终舍弃了“绿茵法官”这一身份 。
还好女裁判如今正受到比过去更多的关注,除了北京市足协举办的裁判员继续教育课程培训之外,“传帮带”在这个群体有更多展现:好多有甲A、中超执法经历的男裁判会步入校园足球范围,用心指导年轻裁判;执法过女足世界杯的秦亮曾给同行传授经验;另一位国际级裁判唱鑫鑫时常给众人带回最新的学习内容……
中国足球女裁判,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