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日本与理性看待中国,你做到了吗?

日期: 2025-09-06 17:54:27|浏览: 45|编号: 15993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客观看待日本与理性看待中国,你做到了吗?

虎嗅评论:日本与中国相距不远,然而若论及近十年来该国的发展与变迁,似乎多数人对其并不甚明了,这篇文章系一位在日本生活近十年的中国作家所撰,让我们通过其笔触来审视日本,一个除却老龄化及城市整洁等普遍认知外,还拥有诸多真实面貌的国度。

这篇文章转自一个叫做“宁南山”的公众号,账号是空的,原标题是《日本真实社会和生活水平情况,有很多方面让人意想不到!》,作者是宁南山,读者们都很关注他。

一位中国籍80后男性,在国内的211类大学完成学业后,被国内企业派往日本长期驻扎,从事相关工作,从2009年持续至今,因工作职责要求,需与日本社会各层面广泛打交道,因此对日本当前状况有深入且及时的了解。

这篇文章的词句出自创作者之手,全部的图片亦由创作者亲自拍摄。文章立足于创作者的立场,全面呈现了2018年日本的真实面貌,尽管受限于篇幅无法详尽阐述,但整体状况的描述相当明确。

来信全文如下:

如今前往日本旅行的中国人数量持续增长,前往日本旅游的费用有时不比三亚或东北雪乡更高。二零零九年我初次赴日工作之际,几乎没什么朋友同行,而这一次在日本逗留将近两年,期间已经接待过几批来自国内的友人。2017年,单单来自大陆的访日人数就将近730万,较前一年增长了超过15%。这一数字超过了韩国的714万,使中国成为日本最主要的游客供应国。台湾和香港的访日游客合计也接近700万人。只要中日两国关系不出现剧烈冲突,中国赴日游客总数突破千万大关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若非福岛核事故发生,现在可能已经达到千万级别。

中国人目前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这一点毋庸置疑,欧美澳等地相距较远,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国家虽文化相近且旅游资源丰富,却并非人人适宜,相比之下日本对许多旅行者更具吸引力,并且常有游客再次前往,从实际情况来看,日本是令大多数中国游客称赞不虚、心生向往的目的地。许多中国游客初次访问日本时,无不赞叹其环境井然有序,景色宜人,公共交通系统高效便捷,而且服务态度真诚公平,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实际上,部分跟团游客在日本购物时遭遇不公待遇,被同行者欺骗,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人之间存在的不诚信行为。我的不少朋友第一次到日本后,都连连称赞,觉得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东京新宿御苑

东京台场海滨公园

雪中的东京街头

雪后的东京

东京夜樱

东京某建筑工地,看起来比较整洁井然

北海道螃蟹

幼儿园运动会

东京稻荷神社

这些确实都是实情,以中国游客的角度看,日本几乎堪称理想之地,根据我在日本居住数年的体验,那里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然而我们观察到的往往只是片面,日本还存在许多普通旅行者难以察觉的层面,更不同于网络上那些过度美化的日本相关报道。

先谈谈日本目前比国内更突出的地方,再谈谈日本存在的致命弱点,既要看到彼此的差距,也不能失去自信。

中国旅客抵达日本后,立刻感受到街道的洁净有序,即便在路边也寻不到一个废物箱。一个月不擦皮鞋并非戏言,而是确凿的情况。当人们置身于如此干净井然的环境,大多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部分朋友出于维护国家形象的心态,格外小心在日本有哪些行为规范需要遵守,比如仔细学习当地的垃圾处理分类规则。

在日本定居的华人多数都能遵循当地垃圾处理规定进行投放,每周一和周四的清晨投递可燃废物,到了周五则处理玻璃制品等资源性垃圾,大家并不觉得这个过程特别复杂,时间久了就变得很顺理成章。

东京街头的可燃垃圾回收点

当前国内众多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持续提升,回顾过往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日本在此领域确实是值得借鉴的典范。

长远角度观察,我国垃圾分拣回收工作不宜继续依赖拾荒者进行初步处理,需要尝试构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促使废弃物转化为有用资源。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了洋垃圾禁令,过去日本等国部分被视为可回收资源的洋垃圾被引入国内,如今正是我国全面处理本土废弃物之际。

有朋友来东京时,我常带他们去高处欣赏城市风光,在东京最热闹的涉谷附近,有一座高耸的烟囱,那是涉谷区的垃圾处理设施。一座垃圾处理设施竟然建在市中心最繁忙的地带,而且几乎看不到烟囱排放烟雾,这个设施已经完全融入了周边环境,几乎没人觉得它有什么不协调的地方。

这件事让我想到国内经常发生因垃圾焚烧厂建设而引起的群体冲突,这中间的差别在哪里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信任程度。国内新建的垃圾焚烧厂在理论上技术非常先进,但为何无法获得周边居民的支持,我认为民众并非怀疑垃圾焚烧厂的技术能力,而是对其是否真正按照政府所说的那样严格遵循环保规定运行表示怀疑。

日本在几十年前兴建垃圾焚烧设施时,确实遭遇过民众的强烈反对,但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成功消除了公众的抵触心理,部分处理厂更转变为环保教育基地,允许市民和学生参观学习,这表明在处理社会关注议题时,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在日本行走的中国人常感街道分外清静,车喇叭声极为罕见,驾车者大多从容不迫,道路交通井井有条。此情此景令人赞叹不已。坦言而言,在日本驾驶确属轻松,无需时刻提防有无车辆强行加塞,懂得适时礼让,对方也会报以让行,变道时双车道车辆总是轮流交替,反观北京早晚高峰则堪称煎熬。

部分人认为日本司机开车如此守规矩是因为监控设备多,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东京街头的监控设备数量与北京相比明显不足。一些路口偶尔会出现警方用于寻找交通事故目击者的指示牌,这正是因为监控设备无法追踪到嫌疑车辆。不按喇叭也成了当地司机们默认的行为准则。

东京道路,一般都不怎么堵车

日本路上亡故者数量逐年减少,前年不足四千,且多数事故由年长者驾驶造成,二零一六年七十五岁以上司机致人死亡占比达整体百分之十三点五。电视上时常播放七八十岁老人驾车撞死撞伤学龄儿童的事件。日本除对年长驾驶者实施严格检查外,警方亦劝导他们自行交还驾驶执照。

日本当前情形是城市年轻群体较少驾驶汽车,乡村老年群体却更常使用车辆出行。日本75岁以上长者中大约有500万人考取了驾驶执照,虽然交回驾照更安全,不过这对许多老年群体造成出行困难。年轻人多聚集在城市圈,那里公共交通很便利,即便汽车售价不高,但使用费用却相当高,所以日本年轻人对汽车兴趣不大,日本的新车销售持续减少,能够卖到500万辆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二零一七年,国内汽车销售量将近两千九百万辆,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三,再次创下纪录,并且第九年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今后,日本汽车制造商将更加依赖中国的市场。在电器、电子产品等领域遭遇全面下滑后,汽车及其关联产业担当起日本经济的支柱作用,有力支撑着国家经济的运行。

如今前往日本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民宿,因为其费用较酒店要低廉许多,因此,相当一部分中国人选择在日本经营民宿,并且还有不少人购置东京等地的房产,用于出租或是开设民宿。近日有报道提及薛蛮子购置了京都某条街区的十一座古式建筑,他透露计划在一年之内,以购置或租赁方式获取该地一百座町屋,从而成为当地町屋持有量最多的企业之一,此举也促使中国资本对日本房产的投资行为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内房价持续攀升,相比之下日本房价显得较为容易负担,尽管东京奥运会临近,东京房价近年也上涨了超过十分之一。近年来通过在日本购房进行投资的中国人数量不断增长,目前五千万元日币(约合二百九十万人民币)在东京郊区大约能购置八十平米左右的房产,而同等价位在北京只能考虑六环附近的房源。

如今出行便利,从东京近郊前往山手线区域内的池袋、新宿、品川等站点,往往半小时即可抵达。因此,部分东京职业人士选择在横滨定居,这好比是从燕郊前往北京工作,尽管居住地距离上班地点较远,但每日往返的便捷程度却难以与东京相提并论。

北京应当积极拓展公共交通网络,将周边城市如廊坊纳入一个小时内能够到达的范围内。日本的房产拥有永久的所有权,不存在建筑面积这一概念,仅有实际可使用的空间大小,并且所有住宅都是预先装修好的,因此在日本购房不需要具备装修方面的专业知识。日本的房产税不同于中国,需要缴纳固定资产税和都市计划税,这两项税收的计算方式相当复杂,大致的税率在千分之四左右,以价值5000万日元的房产为例,每年大约要支付20万日元的税款,折合人民币大约是296万,那么价值约296万的房产,每年需要承担的税费大约为1.18万元。

换言之,在深圳、上海或北京生活的人,若住价值600万元人民币的房产,每年须支付3.37万元人民币的税费。

日本官方数据显示在日华侨数量大约七十万,再加上每年访日的七百多万中国内地游客,尽管华人在日本积极购置房产,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也推高了当地房价,然而众多闲置房屋却给日本带来了严峻的社会挑战,东京地区就有八十万套空置房产,占全国空置房总量的十分之一。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指出,预计到2033年,日本国内的空置房屋数量将接近2150万套,这种状况几乎等同于每户家庭拥有三间闲置房间,充分反映了日本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东京市区的废弃房屋,马路对面就是威斯丁酒店

日本每年新增人口数已连续两年少于百万,每年逝世人数则比出生人数多三十万至四十万。日本当前总人口约为1.27亿,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分析,五十年后该国人口将降至八千八百万左右,仅为现在的三分之二。

许多旅客游览完日本的都会景点后,开始憧憬日本的乡村之旅,网络上也能找到一些将日本的农村比作世外桃源的文章。日本确实是城乡差异非常小的国家,乡村的环境甚至比城市更为干净整齐。

北海道农村

日本富士山附近农村

日本农业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都相对较高,部分地区的农民因掌握投票权而受到政党的重点关注,自民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派,持续致力于保障农业群体的权益,使得日本乡村地区被视为该党关键的选票来源地,然而即便风光旖旎的日本乡村,也无法吸引日本年轻一代,人口向三大都市圈聚集的现象持续不断,众多乡村区域日渐衰败。

日本政府为防止首都过度集中,打算限制东京核心的二十三区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并且设立新的资助计划帮助地方上的大学。不过,这一方案遭到了东京都知事的否定。

日本农林水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数量大约为209万人,较五年前降低了百分之二十,这些劳动者的平均岁数达到了66.3岁,根据日本自民党机构在2016年完成的一项调研,预测到2050年,日本全国总人口数或许只能维持在1亿左右,从事农业的人员会进一步萎缩到100万人,而在这些农业工作者中,年龄超过八十五岁的将占据总人数的三成这个数目令人不安,许多地区会陷入人口外流的恶性循环,人口越涌向大都市,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生机就越发匮乏,越加剧人口外流的情况。

日本乡野地区或将逐渐消亡,前景黯淡。中国乡村同样遭遇困境,只有年长者继续耕作。我已许久未归故里,两三年前夏日返乡时,几乎只见老者留守田埂。但中国农村若能实现土地顺利流转,在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下,必将产生巨大效益,这是日本乡村难以企及的。

日本农业生产受限于自然条件,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持续实施的农业保护措施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有时在冬季遭遇恶劣天气时,单个大白菜的售价会高达八百日元(折合约四十六元人民币),因此日本零售商通常将白菜预先分割成半块或四分之一出售。夏日里,超市售卖的西瓜价格通常在1500到2000日元之间,折合约90元至120元人民币,同时由于都市中单身人士众多,西瓜也常被切成块状出售,每块售价大约为2、30元人民币,在日本能够享用价格实惠的国产西瓜,是许多在日华人的一项奢望。其他日式蔬菜瓜果价格也普遍偏高,米类每袋五公斤需两千日元,折合人民币一百二十元,黄瓜、马铃薯、胡萝卜等,单个售价多在三元人民币左右。

国内市场进口商品价格普遍偏高,日本情况则不同,多数进口货(豪车及奢侈品除外)价格较为低廉,所以日本商家常把“国产”作为宣传重点。比如日本价格较低的水果多为菲律宾输入的热带品种,香蕉单枚仅需一两元人民币,菠萝单个也只要二十多元。肉类产品同样来自进口,有巴西鸡肉、澳洲牛肉、美国猪肉以及智利水产品等。中国出产的农产品价格比日本同类商品要低得多,比如一个日本产的蒜头,其价格相当于好几个中国蒜头的费用。中国产的花生,其售价也显著低于日本本土的花生。

进口香蕉,100日元一袋,非常便宜

日本民众普遍对中国货品心怀疑虑,十多年前毒饺子丑闻给中国食品声誉带来重创,日本媒体又时常揭露中国的食品安全乱象,导致许多日本消费者对中国食品避之不及,然而依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二零一七年前五个月,中国对日本出口食品的总额大约在三十五亿五千万美元。

这个数目看起来很大,但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实际碰到的中国产品并不多,主要是因为“业务店”,也就是日本餐饮业是购买中国食品的主要群体,而日本个人购物时不太愿意选择中国产品。

提及价格水平,不得不提及日本人的经济状况,该国国民的平均年薪大约为4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男性职员所得均值(521万日元)显著高于女性(276万日元),两者比例接近两倍,而且正式雇佣与派遣用工之间的薪资待遇存在明显差异,东京地区的平均年薪相对较高,约为6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5万元

日本人的薪资水平多与其工作年限相关,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年入多不足三百万日元,三十岁上下的群体平均薪酬常超四百万日元,五十岁左右的员工平均年收则突破五百万日元,与中国人的年均收入相比,这个数目算不上低,不过对多数日本工薪阶层而言,经济上并不宽绰。

汽车、服装、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与中国相差无几,甚至更低,然而日常开销的物价却相当高昂,男性去理发店通常要花费4000日元(折合约240元人民币),最经济的选择是那种收费较低的理发场所,那里的价格是税后1080日元(折合约64元人民币),这个价位相对便宜一些,短途乘坐电车的费用大约是200日元(折合约12元人民币),若要前往较远的地方,车费则可能高达数百日元。日本的通讯费用十分昂贵,我的苹果合约机使用两年后每月需支付将近一万日元,折合约590元人民币,而在东京租房,每月开销则轻松达到十万日元,约合5900元人民币。

日本国内生存艰难,促使部分年轻人移居海外,电视频道曾播出他们前往菲律宾等南洋地区谋生的报道,尽管薪酬仅及日本本土的三分之一,但生活品质却显著提升,多年以前日本NHK电视台就推出过一期深度报道,聚焦日本青年在中国寻求发展并努力扎根的经历。

日本正遭遇人口结构剧变,最为显著的表现是,街头常见老年群体,而怀孕女性却十分罕见。去年该国新生儿数量仅94万,这个数字甚至少于人口超过8000万的四川省。尽管政府持续多年投入大量资源,但至今仍未取得明显进展。

日本在健康与寿命方面表现突出,该国居民整体寿命较长。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该国男性平均生存年数为80.98岁,女性则达到87.14岁。与上一年相比,男性平均寿命提升了0.23岁,女性则增长了0.15岁,这两个数据均刷新了历史记录。日本男女的寿命水平紧随香港之后,位居全球第二位。日本百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已经超过250万,这使得养老服务行业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知名企业,比如索尼和松下,纷纷投入大量资源拓展这一领域,开设养老机构,并将其当作主要的利润增长方向。

松下开设的养老院

日本国债负担在全球范围内堪称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去年岁末该国公共债务总额逼近1086万亿日元,折合约10万亿美元,折合人均负债高达78600美元。日本的公共财政因债务负担沉重而面临困境,特别是在养老金发放方面压力显著,政府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被分配给负责社会服务的厚生劳动省,导致养老费用的占比过高,从而使得对子女抚育的扶持显得“非常有限”。日本政府对于女性抚育子女给予部分帮助,比如发放42万日元(折合2万5千人民币)的生育补助,以此减轻生育带来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还每月提供1万日元(约合590元人民币)的儿童补助,直至孩子升入初中;即便我是外国人,在日本就读的孩子也能享受每月1万日元的儿童补助。这些开销在庞大的养育子女教育开销面前微不足道,对于提升生育水平的实际帮助甚微。

日本若想显著提升生育数量,需要推出更有力的经济支持措施,比如网络上流传的一种说法,即生育一个孩子可获得1000万日元(折合59万元人民币)的奖励,然而,由于财政状况不佳,同时老年选民占有一定比例,日本政府不敢轻易减少养老费用来补贴养育子女。日本政府实际上并不会减少任何群体的福利待遇,反而持续提供各种承诺,否则将无法保住选票,比如自民党最近宣布的承诺是提供免费高等教育机会

我国生育率或许会低于日本1.41,年轻人生育欲望不强,少子化状况并不比日本好,最近有专家建议生育二胎给予3万元补贴,不过网友却戏称这钱不够支付一年的幼儿园费用,或者不够购置半平米北京房产,因此看来,与当前高昂的生活开销对比,这点育儿奖励只能算是画蛇添足,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日本生育率降低,欧美多数先进经济体也面临同样状况,生育率下降是文明进步到某个程度后的常态,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完全避开这个发展趋向。

日本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数,日本人口已经在持续下降

日本人口减少的现象,年轻人选择单身是关键原因之一。大约每四个日本男性中就有一个在五十岁之前没有结婚,每七个女性中也有一个同样如此。根据日本知名广告企业博报堂2017年的一项研究,该国公民的“终其一生保持单身状态的比例”会继续增长,到2035年,男性这个比例将快要达到30%,女性则将近为20%。日本正形成两个新称号,一个是“超单身社会”,另一个是“单身大国”。预计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里单身的人大概有4805万,而结婚的人大约是5279万。这意味着日本大约有一半人口会经历单身状态。

日本2035年的人口构成图示如下,预计人口数量将比当前减少1500万,总数降至1.12亿,50岁及以上的公民比例将超过55%,国家正快速转变为老龄化社会。

经济活动出现停顿,钱袋子瘪了,是造成许多人不想或无力成家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那些打零工和挣钱变少的男性,他们确实难以组建家庭。在日本那边,有些人干脆不结婚也不生孩子,还有些人一次生育两三个,据我所知,我孩子在日本学校的同窗们,大多都有亲兄弟姐妹。

日本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情况,与国内对比起来,个人体会要优越许多。本国居民的健康保障计划覆盖了小儿的医疗费用,完全无需支付,孩子身体不适时不必前往大型综合医院,就近去儿童专科诊疗所就可以,医疗费用与诊疗费是分开核算的,医师的收入仅来源于诊疗部分的结算,因此不存在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问题,每次在儿童诊疗所就诊后,医生开具的处方单通常只包含少量药剂,甚至不会开整板药剂。日本和国内情况不一样,在日本孩子从零岁就可以进入保育所,而国内通常要等到三岁才能上幼儿园,这主要是因为在日本一般没有祖父母帮忙照顾孙辈,孩子大多由父母亲自抚养,我曾经在保育所里亲眼见过几个月大的婴儿还包在襁褓里。

日本传统家庭中,男性负责工作,女性负责家务,不过受经济状况影响,日本夫妻双方都参与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目前有大约1100万对夫妇同时工作,而专门从事家庭事务的女性家庭大约有660万,这个数字与1980年相比几乎完全相反。因此对养育机构的需求随之增长,养育场所不够用造成了“等待孩子”的现象,也变成了日本的一个显著社会难题,日本政府想要增加育儿场所的尝试一直进展缓慢。

两种家庭类型的发展情况,一种夫妻双方均就业,另一种是女性专职家务,前者用蓝色线表示,后者用橙色线表示

中国游客如果短暂前往日本旅行,确实能体验到一种非常接近理想的日本景象,那里空气纯净,商品物美且价格低廉,部分物品甚至比在国内购买还要便宜,服务堪称典范,尽管部分人觉得服务水准有所下滑,环境极为整洁,尽管少数繁华区域并非一尘不染,但拾金不昧的风气盛行,偷窃现象极为罕见,遗失物品找回的可能性非常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门票费用也十分亲民,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不显著。中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确实存在显著差异,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日本是一个经历高速发展后步入衰落的国度,而中国的发展势头正猛,未来仍蕴藏着巨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许多了解中国的日本人感到羡慕的原因,他们从中国的发展中发现了五十年前日本当年的景象。

除了严重的少子化和高政府负债以外,日本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

日本经济原地踏步20年

1995年前后日本经济总量突破五万亿美元大关,此后二十余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迟缓,2017年数值仅在四万八千八百亿美元左右。同期中国自2010年经济规模超越日本之后,七年之内GDP增长迅速,2017年总额达到八十二点七万亿元,是日本经济体量的两倍多六成五。

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时的全球第三的位置急剧跌落,现在已经降至世界第25位。

早些年,中国的平均收入水平与日本相比,差距极大,大约只有对方的百分之一,换言之,日本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百倍之多,到了2010年,日本的人均收入依然是中国的大约十倍,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已经降至四倍。预计今后,中日两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会持续收窄。

过去十几年间,不少中国人曾梦想前往日本从事“研修生”工作,实际上就是到那边打工,但现在国内就业岗位变多,收入水平也显著提升,因此选择去日本的中国研修生数量已减少到八万五千人左右,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高达十五万人,尽管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但庞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富裕人群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海外购物力依然强大,令其他国家十分看重宁老师先前针对中日两国经济状况的差异,已经撰写了多篇内容详实的文章,这些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统计数据,因此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松下电视机的生产线

日本科技和高等教育水平在不断下滑

英国知名杂志《泰晤士高等教育》最近公布了2018年亚洲高校的排名情况,与上一年相比,日本只有东京大学能进入前十,但位置从第七名下滑到了第八名,这种情况在未来亚洲前十名中没有日本大学将成为很可能发生的事情,东京大学的排名下降也反映了日本整体科技水平在减弱。东京大学始建于1877年,在亚洲高等教育领域长期稳居顶尖位置,在日本社会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该校培养出11位诺贝尔奖得主,数量位居日本高校首位。此外,东京大学还输送了15位日本首相,这一成就同样领先于其他日本著名大学。自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榜单以来,东京大学曾连续三年排名最高,但在2016年和2017年跌至第七位,今年又下滑到第八位。据日本媒体报道,随着中国大学实力的增强,东京大学目前第八的排名今后也可能无法维持。

这份榜单显示,日本高校在前100名中的数量为11所,比前一年减少1所,其中包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院校。与此同时,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数量增长至大约40所。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的主编费尔·巴蒂指出,这份排名反映出中国近些年对教育领域的持续投入已经逐渐显现成效。自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榜单以来,东京大学连续三年夺冠,名副其实,但在同一榜单中,该校为何在2016年之后表现急剧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高校相比,在教育科研方面的资源投入较为欠缺。

有人认为这些标准对日本大学存在不公,比如东京大学在“全球视野”方面不占优势,其国际化氛围不如香港和新加坡高校,部分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多发表于国内刊物。然而,日本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式微,是该国自身既清楚又深感忧虑的问题。二零一八年二月十日,日本《东洋经济》期刊刊登了一期专题,名为《大学颓败》,其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日本高校所遭遇的困境,强调该国科研水平在近十多年无论品质还是数量都出现了严重滑坡。在众多发达国家里,仅有日本的科技论文国际地位出现下滑,其排名从1993年的第二位降至2013到2015年的第五位,同时高被引论文的位次也从第四位跌至第十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这两项指标均实现显著提升,到2013至2015年期间已位列全球第二。

日本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成就关注越来越多

近些年与早先时候对比,当前在日本新闻界关于中国的经济科技内容明显增多,其中《日本经济新闻》对中国相关报道相当中立且信息完整。诸如中国的航天领域进步,歼20等新型军事装备正式部署,中国成功发射量子通信卫星,中国移动支付快速推广促使现金使用减少,中国共享单车开始进入日本市场等事件,都成为报道焦点。

先前那些源自日本的尖端技术,如今却屡屡在中国出现,日本人反倒显得落伍了。就连素来对中国持批判态度的《产经新闻》,也迫不得已承认日本与中国的差距非常显著。

《产经新闻》最近披露,中国科学院堪称全球规模最大的科研智库,其研究人员数量几乎达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二十倍,年度经费投入更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十倍之多。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迅猛,与科技实力明显下滑的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零一八年二月十五日,日本《读卖新闻》刊登了一篇关于深圳科技变革的报道,内容聚焦于当地创新产业的迅猛发展。

日本实力强大,不过国人需要慢慢习惯日本在若干方面已经比中国滞后的情况

国内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赞颂日本科技高度发达的文字,这些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一部分源于对日本缺乏认知,从未踏足该国,在数十年来形成的日本奇迹光环影响下滋生出盲目敬仰的心态,虽然战后日本确实能取得这般瞩目成就,足以称道,但当前时代背景已然不同。

另有一种人非常熟悉日本,比如部分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等,他们之中有些人甚至和日本人一样,无法接受中国迅速赶超日本,对于日本人自己都承认的失败和衰落他们却不肯承认,在他们看来日本不会遭遇失败,永远都是中国的榜样。

在日本,实力雄厚的本土电子企业,在销售终端方面遭遇了显著挫折,日本民众选购的智能手机中,苹果品牌占据了超过半数的比例,苹果与华为生产的平板设备,在日本市场也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

部分日企作为零件供应方处境艰难。比如日本显示器公司(JDI)作为该国唯一量产显示面板的企业,14日公布了2017财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显示其净亏损达100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0亿元),这家公司有可能会被京东方公司接管。

近些年,不少日本企业于全球竞争中遭遇挫败,因而被迫将部分业务转让予中国公司,诸如东芝,NEC,富士通,高田气囊,夏普等。

日本社会的保守化,在新产业方面落后中国

日本缺乏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仅有的可称道网络公司是日本雅虎,其去年的营收收益不足二十亿美元。当前仍有许多日本人使用老式翻盖手机,近日台湾发生地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台湾表达鼓励时,桌上就摆放着一部翻盖电话。日本国民最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应用LINE并非由日本人开发,而是韩国网络企业NHN在日本的分支机构所推出。在中国街头巷尾的摊贩处都能运用扫码完成交易之际,日本民众在日常消费中依然习惯使用现金,现金支付比例仍占据半数以上。

2017年末日本一项调研显示,不赞成取消现金支付的人超过半数,达到51.4%,这反映出日本社会存在较强的守旧和迟滞特点。社会整体的老化趋势导致日本在创新方面表现得比较谨慎,进展迟缓。

本田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于2017年的岁末,与中国商汤科技达成了五年期的合作研发协议,目标在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之所以选择与这家2014年才崭露头角的中国初创企业联手,主要原因在于商汤科技掌握了本田所急需的技术领域,而日本国内暂时未能寻获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有资料曾统计过2012到2016年间,世界各国研究机构与高校等撰写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被引用频次。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相关高校等机构的论文引用量增长迅猛,美国微软和谷歌等企业以及麻省理工等高校则位居前列。美国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前百强中占据30席,中国有15家机构入围,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日益显著,相比之下,日本仅有东京大学位列第64名,其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水平明显滞后。

《日本经济新闻》最近披露的消息称:在涉及风险投资和并购的金融科技公司投资金额方面,美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该数额约为150亿美元;相比之下,欧洲各国及中国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而日本的投资额尚不足美国的百分之一,确实令人惋惜;预计到2030年,美国仍将保持领先态势;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科技投资影响力正显著增强。金融科技的全球最新榜单公布,阿里巴巴集团属下的三家公司占据了前三甲位置。进入前十行列,中国企业同样有五家入选。

日本在汽车,文化和旅游产业依然有强大优势

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7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中国入榜企业持续增加,总数达到115家,仅次于美国,美国入榜企业为132家,位列第三的日本则有51家企业上榜。丰田企业位列全球第五,其营收总额为2547亿美元,实现的利润为169亿美元,本田集团尽管仅排在第29位,但它的营收规模达到1292亿美元,盈利额也有56.9亿美元,排名第44位的日产集团营收大约为1081亿美元,其利润也接近61亿美元,这个排行榜的前三十位里,日本仅有丰田和本田这两家企业上榜。

日本最有利可图的几家企业包括三家汽车制造商以及电信行业的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和软银公司。日本邮政虽然位列全球第33位,却是在亏损状态。尤其是三家汽车制造商对产业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另外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半导体、材料等方面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部分了解中日两国情况的日本人表示,日本的规模远不及中国,日本不该与中国相提并论,而应专注于打造精巧的日本,与中国携手共进而非互相对抗。

日本的文化吸引力,日本的文化娱乐产业的传播力不言而喻,日本的历史底蕴、动漫创作、日式餐饮等在全世界依然备受青睐,日本政府计划在2020年迎来4000万名外国游客,旅游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显著。日本观光厅在1月16日公布了一份关于外国游客在日消费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显示,2017年外国游客在日本的总花费比前一年增长了18%,累计达到了4.4161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2628亿元,并且这是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为了方便中国游客消费,日本商家积极引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服务。

日本当前面临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经济进步变得缓慢,已经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未来可能还会继续这样,这是日本民众自己也认可的明显情况,然而却有不少人称赞日本“行事隐秘得惊人”,“实力强大得令人压抑”,“正在推动产业变革”,“为长远发展做准备”,“在国际上依然有影响力”,“财富掌握在民众手中”,等等,这些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我们必须承认日本这个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国家多年来取得的显著进步,那些日本表现突出的方面都是其深度发展后的体现,然而也要正视日本正经历人口老化国际竞争力减弱的严峻现实。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优秀的人口素质为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然而也必须正视国内面临的类似日本那样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困境,可以说日本的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是在其社会高度发达之后出现的自然现象,而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则是长期以来人为因素干预造成的后果,日本的生育率下降问题已无回旋余地,我国如何避免陷入日本的类似境地,是一个亟待全社会共同探讨并找到解决方案的重大课题,这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