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史上最年轻国际级裁判诞生!球迷缘何对上海籍嫩哨不买账?
国际足联官方网站于新年刚开始时公布了2018年的国际级裁判名单,令人振奋的是,中国足球协会的裁判中,达到国际级标准的有32人,除了部分大家已经认识的名字入选外,另外还有几位是刚刚获得国际级裁判资格的新人。
图说:沈寅豪,1986年11月出生在上海,是中超现任最年轻的国际级裁判
然而,这份名单里有一个名字,激起了众多球迷的关注,那就是沈寅豪,作为2018年刚晋升的11制足球男子国际级裁判,他已是中超中最年轻的一位,1986年11月出生的他,如今年仅31岁。
许多球迷的批评集中在他身上,因为他仅有两年的中超裁判经历,却迅速晋升为国际级裁判,这让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记者调查后发现,质疑者并非针对这位年轻裁判的资历,而是对他上个赛季执法工作的表现感到不满。
沈寅豪在上一个赛季,曾有过在山东队主场与延边队比赛时,未能判给郑铮一个头球的情况,也曾在辽宁队与富力队比赛时,对主队的犯规作出了错误裁定,还曾有过让腿部骨折的辽宁队球员詹姆斯提前站起的失误行为。裁判领域的专家张大樵,在一次引起争议的判罚之后,曾公开表示过:沈寅豪确实在经验上有所欠缺,看不清楚场上情况,判罚显得很没有道理,这是不应该发生的。年轻沈寅豪认为,成长本身很有价值,成长期间难免会犯错,这是足球裁判工作的一部分。
图解:沈寅豪执法过的部分赛事,偶尔会遭到部分观众的质疑。 图片出处:全球体育
沈寅豪在上赛季的中超联赛里,发挥比较普通。起初他确实赢得过关注,但后来因为几次失误,确实暴露了能力上的短板。客观地说,这位年纪最小的中超国际裁判,实际上也承担了整个联赛裁判水平不高的责任——毕竟他太年轻了。
近些年,中超联赛发展迅猛,但一个群体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那就是备受议论的裁判团队。连续几个赛季,裁判阵容频繁调整,却未能有效减少误判和漏判现象。
图解:随着中超竞技水平持续提升,部分联赛裁判的执法尺度,已难以匹配日益白热化的赛场对抗。 图片出处:国内国际足球观察
2017年的中超联赛情况相同,赛季刚开始时,让人费解的裁判争议不断发生,而且多次错误的判决直接影响了比赛进程,进而改变了冠军争夺和保级形势的走向。
回想过去一个赛季,中超裁判的错判和漏判主要出现在点球与越位认定上,几乎每轮比赛都有队伍因得分或失分而引出外界质疑。比如升班马权健,在这方面的经历既有收获也有损失。第7轮联赛权健主场迎战苏宁时,当值主裁王迪对苏宁球员在禁区内手球的事实产生误判,从而判给权健一个点球,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讨论。赛季后半段第21场比赛,权健在主场迎战国安,权健起初以两球占优,但对手最终将比分扳平,国安后卫在禁区内做出类似门将的扑救动作,裁判未能察觉,导致升班马错失全取三分的机会。
上赛季中超一共进行了240场较量,所有执法裁判合计颁发了1003张黄牌,折合每场比赛4.18张,同时出示了39张红牌,相当于每场比赛有0.1625张。我的看法是,目前中超球员的违规动作下,红黄牌数量确实偏低,尤其是红牌数量,上赛季很多恶意犯规未受应有惩处,这主要归咎于裁判执法过于宽松,部分裁判习惯于将犯规情节减轻,该罚红的判黄,该罚黄的可能干脆不判,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球员的恶意犯规倾向,并且很容易引发球员情绪波动。
图说:中超裁判其实并不好当。
实际上讲清楚,外面并非专门针对沈寅豪,而是不肯错过任何时机,去批评中超裁判。
不能只说“年轻裁判”,资深裁判也受到相同对待。上个赛季马宁再次获得金哨,成为中超裁判“公正判罚”的典型代表。但是马宁也经历过不少批评,甚至有人整理了他多年来引起争议的判罚记录。
图解:这位裁判勇于执法,作风刚毅,从不容忍违规行为,马宁是中国裁判队伍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不带个人感情去观察,就会发现,沈寅豪能迅速成为国际裁判,是有事实依据的。
沈寅豪毕业于国内首个体育类高等院校上海体育学院,后来在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门任职。他是中国足协重点栽培的年轻裁判,从2010年开始,经上海足协推举,入选了亚足联的青年裁判发展项目。2012年,沈寅豪完成亚足联未来裁判计划培训班的学业,因表现突出被选为学员代表,随团前往英国,与英超的专职裁判进行合作,互学互鉴,他还与沙特、日本、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另外四位裁判员同行。
2014年,上海市足球协会裁判代表团应美国2014“’”足球赛组委会之邀,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开展裁判工作交流活动。沈寅豪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在该赛事中荣获最高荣誉,被授予2014年度“美国杯”最佳男子裁判员“金哨”称号。同一年,年仅27岁的沈寅豪首次亮相中甲联赛的裁判岗位,成为执裁中甲联赛中最年轻的主裁判人选。他于2014年在中甲联赛荣膺年度裁判“铜哨奖”。2016年,沈寅豪年届29岁,正式开始执裁中超赛事。在其首次亮相中超的当年,业界普遍对其沉着稳健的临场表现和严谨的判罚尺度给予高度评价。
图说:沈寅豪获得了前往欧洲学习交流的机会,向大牌裁判请教。
沈寅豪的表现与外界预期存在差距,就中国足球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这仿佛是无法回避的环节。姚明在谈及CBA裁判问题时曾表示,裁判也是普通人,普通人难免会出错。任何事物的进步都需要时间,裁判职业化虽是解决方法之一,却并非根本性的答案。专业化是一种途径和方式,但绝不意味着终极目的,联赛的宗旨在于增强裁判的专业能力,为观众带来更出色的赛事体验。裁判的判罚尺度当然可以供人探讨,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裁判能力的进步。在中超联赛中,这个理念同样适用。
图说:本土裁判需要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准。
本国裁判的水平难以迅速大幅提升,幸运的是中国足协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正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最近中国足协内部举行了关于组织变动和内部干部选拔的会议,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员重组。这次调整,足协着重强调的是组织架构的变更以及新阶段内部负责人的任命,部门数量从之前的17个增加到了27个。中国足协在调整内部人员的同时,也在裁判工作方面加强部署。据《新京报》报道,2018赛季中超联赛正式启用职业裁判,引入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安排国内顶尖裁判与国外优秀裁判相互交流执裁,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足球裁判学院等机构。现阶段,中国足协已经聘请了十多位国际级优秀裁判,目标是每场比赛都能安排外国裁判参与,以便国内裁判和国际顶尖裁判有更多切磋和进步的场合。
图说:中国足协也计划改革裁判组织架构提升裁判水平。
新赛季中超的判罚是否还会引发争议,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中国足球的管理层正在切实行动,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说说而已,球迷们对此应当感到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