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公布 2021 年度纪律准则,哪些行为会被重点处罚?

日期: 2025-09-13 03:02:19|浏览: 47|编号: 16068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中国足协公布 2021 年度纪律准则,哪些行为会被重点处罚?

中国足协最近公布了2021年的纪律规定,这表明中超联赛的新赛季即将开始。由于上赛季联赛因疫情分区进行,对纪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球员们也都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行为,中超、中甲、中乙联赛中没有任何球员受到足协的纪律处分。在这一年里,足协纪委会主任王小平只签发了三张罚单。足球解说员此前指出,重申规章一方面是告诫参赛者需约束自身,另一方面也是为判罚者创造更顺畅的工作条件。

曾侃表示,他们这项赛事在近些年或十多年里,比赛时身体碰撞并不激烈,然而速度过快就会让人疲惫不堪,这是个严重问题。这种情况必须设法防止。假如在训练中不培养比赛时的心理韵律、身体韵律以及竞技韵律,那么在国际赛场怎么能够应对连续的比赛呢?还有资历较深的裁判,在竞赛进程的调控和秩序的维护,诸如与参与者的沟通,以及心态的引导,往往更具能力。然而此类职责并非全然依靠裁判承担,必须设定极为严谨的准则,在裁判的裁决之外,帮助参赛者缓解过激的心态,竞赛的水平才会更优。”

上赛季两个赛区选手被限制活动,加上冬季和春季的集中训练,他们基本上有三百多天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此外,赛会制的赛事强度很大、节奏很快,选手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压力,这容易让他们变得不冷静,2021年联赛在第一阶段可能还会继续使用赛会制形式,因此可以想到,选手们需要继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用专业的精神来处理赛场和赛场外的所有情况。知名足球媒体人马德兴称,强化对违背体育精神行为的惩戒,旨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管理心态,集中精力投入赛事。

马德兴表示,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球员的心理以及多个层面都受到了不良作用。当前中国方面遵循保证联赛可以顺利圆满(的宗旨),因此没有像往昔那样增强整个惩治的强度。这次纪律规范更新是持续性的,它向各俱乐部、运动员、指导员等相关方发出提示,说明2021赛季不能再像2020赛季那样,言行举止等各方面行为均需加强约束。

纪律规定里,往人身上吐唾沫的惩罚要重于动用武力的处罚。过去,中国足球比赛时,球员向对手或者裁判吐唾沫的情况并不少见。国外足球界,因为吐唾沫而受罚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1990年世界杯,荷兰队在与德国队进行八分之一决赛时,对手当时状态非常好。荷兰队在整个赛事中一直掌握主动权,然而里杰卡尔德无法忍受德国队的挑衅行为,一次犯规之后,他对着对手吐口水,结果导致他和对方球员都被红牌罚下,荷兰队失去了后防线上的关键球员,最终以1比2的比分输给了德国队。

确实,国际足联、国际足球理事会以及欧足联大约从2012年起便对非竞技行为设定了极为严苛的规范和惩戒措施。曾侃指出,中国足协此次对纪律处罚条款的修订与补充,是向国际标准看齐的表现,严厉的纪律要求既能对运动员形成规范,也能够对球员起到维护作用。

曾侃剖析:运动员,涵盖赛事相关人员,一旦赛场情绪失控,赛事便无法顺利开展,网络平台会引发舆论二次传播,这对体育事业和社会层面造成的冲击十分显著。足协对俱乐部及运动员的规范尚处初步阶段,但本人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必须将各项准则一一列出,清楚界定不可逾越的界限,明确违反规定会带来何种不良影响,务必做到界限分明。只有执行严格的标准,才能起到保护作用,倘若处理方式过于宽松,就等于是在姑息纵容。

只准禁止暴力举动,新赛季各俱乐部负责人和运动员都要管好“嘴”。在上赛季中超赛事里,对于比赛里出现的有争议的判罚,好几位运动员和俱乐部工作人员都在社交平台上发过言表明过不高兴。这一连串赛场外的言论,不但没能解决裁判判罚的难题,还影响了联赛的正常开展。依据相关规范第59条,若相关人员借助公开传播渠道或在赛场内外展现具有煽动性质及攻击倾向举动,且此类行为引发了不良影响,那么将面临至少停赛或被禁止进入替补区域18个月的处理,同时需缴纳不低于三十万元人民币的罚金。

曾经有位人士注意到,赛场之外的公众评论对于运动员和执法人员的困扰,普通人很难体会,这种压力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他说,其实在与裁判沟通时,裁判们都说在比赛期间运动员施加的压力并不算过分,但是比赛结束后,网络上的舆论带来的压力却相当沉重,这种压力会让人对自己的工作以及职业道路产生不确定感和动摇,这是相当令人担忧的。因此,只要能够防止这些状况发生,就能显著减轻裁判的工作负担。在足球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比如欧洲,比赛结束后会对裁判员的执法表现和判罚结果进行评分或评估。不过,在比赛进行期间,裁判始终是拥有最高权威的角色。

曾侃强调,不允许运动员及相关负责人借助公共传播渠道制造对立情绪,这既是为了保障裁判公正执法的条件,也是促使运动员、裁判及机构三者互动进入良性发展的动力。他指出:一旦对社交平台及比赛后言论做出明确规范,裁判承受的负担就会显著降低。如此他们才能更坚定、更安心地履行比赛中的判罚职责。因此关键是要加大场外违规的惩处力度,以此缓解场内判罚的压力,场内判罚压力得到缓解,场上的裁决才会更加精准。

惩戒是一种方法,能够对赛场上的不文明举动起到威慑效果。然而,规章制度从纸面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距离。不仅要求参赛者恪守规范,还要求中国足协在违规行为实际发生时,能够保持标准一致,依照规定执行。

资深足球界资深评论员赵震认为,裁判的判罚失误、判罚偏差、判罚疏漏都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国际裁判也不例外。提升裁判的业务能力、促进裁判行业化发展是其中一个途径,但更关键的是要构建健全的裁判监管体系。他表示:当前人们评价裁判表现主要依据主观感受,不过无论是球迷群体还是新闻媒体,对于裁判的判罚失误和判罚偏差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怎样界定裁判在职业道德方面出现失误?我认为职业联盟现在需要设立一个评审机构,建立评分机制,部分俱乐部亦可介入评分环节。裁判是否徇私舞弊作出比赛裁决,俱乐部最为明了,球队最为清楚。评分环节中,应执行末位淘汰制、降级措施,倘若问题依旧,可暂停职业赛事的判罚工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