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展青春力量,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引发思考?
石榴花盛开时节青春活力勃发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比赛场地光明图片
一名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十二岁少年在进行踢球训练,主要练习射向球门,照片由新华社提供。
江苏南通市,小球员在足球夏令营中训练。袁俊夫摄/光明图片
贵州榕江县古州镇第六小学的孩子们,于“班超”足球赛场上激烈对抗,场面十分火爆,新华社报道。
新疆呼图壁县学校足球比赛里,参赛选手们热烈施展踢球本领。王俊伟供图/光明图片
今年夏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全国热议的赛事。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该赛事516名参赛选手里,来自教育系统的师生有275人。其中学生217名,教职工58名,他们占参赛总人数的53.3%。
校园足球的蓬勃活力席卷众多竞技场地,成为这个夏天引人注目的盛况,并且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热切憧憬。
当前及往后,怎样把“体教结合”当作关键点,主动促进学校足球水准的显著提升?又怎样建立更周全的少年足球人才培育机制?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琢磨。
筑牢发展根基优化校园足球生态
开始行动!迅速前进!在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的八人制足球场内,小队员们正积极进行训练。最近,该校足球队在第六届“侨心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上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从初出茅庐的新人蜕变为纪律严明的精英集体,其间的奥秘究竟何在?
我们球队的训练工作和技术提升,主要依靠少体校的专职教师来承担,日常的体育事务则由学校的体育教师负责处理,他们同时也要负责相关的支持服务。紫琅一小的体育学科负责人张银华谈到,该校拥有超过一万平米的体育实践区域,队伍每周会进行六次以上的锻炼,单次活动时间保证达到九十分钟以上。
紫琅一小体现了校园足球特色教育的发展状况。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表示,过去五年间,江苏新建了580块校园足球场地,修缮了超过600万平方米的运动场地,并且构建了“一校一品”的足球活动场所。
上个学期末,江苏盐城市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的操场上景象十分活跃,小队员们使劲地跑动、互相把球送过去、尝试攻门,在旁边激起了连连的喝彩声。此次“班超”足球交流活动持续了十天,全校有31个班级组成了队伍,371位小选手参与其中,一共举行了61场比赛。港城实验小学的足球教练刘嘉表示,该校把足球放进课程体系里,通过社团活动、每天一节体育课这些方式,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足球方面的学问和本事,并且增强身体素质,体验踢足球的趣味。
科学规范的日常训练,需要富有经验的指导者。江苏省运用“吸纳退役体育人才+现有教育工作者转型+外籍专业教练驻校”的方案,已经培养了超过一万名教练和六千多名裁判。
江苏各地从南京推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方案开始,常州、无锡随后制定了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苏州则致力于建立全面的青少年训练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政策扶持等途径,共同营造校园足球发展的优良环境。
江苏省已建立376家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785所足球特色学校,14个试点县区,6个“满天星”训练营,以及2个试验区,数量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另外,3所高校成功增设本科足球运动专业招生点。
打通成长“断点”,读书踢球两不误
九月份刚开始,苏州吴县中学的陆子皓、陈开忠、赵文锦即将前往苏州大学就读,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我们不会为了比赛成绩而牺牲文化课学习。苏州吴县中学副校长韦莉说明,足球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负责。这种“专业训练配合优质教学”的培育方式,促进了文化教育同足球训练的结合,让球员们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
青少年足球领域存在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即十二岁就结束踢球的情况,这需要找到解决方法,以减轻家长们的担忧,江苏省各市为此进行了多项有益的尝试。
苏州致力于消除主要教育阶段的阻碍,建立“631”升学连贯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全市在六个县区设立“六所小学、三所初中、一所高中”的足球特色学校,让足球特长生能够从小学阶段平稳过渡到高中学习。
在南通、盐城这些城市,青少年踢足球的孩子们,从上小学到上高中的整个过程,现在都经常能见到他们这样升学。
南通市教育局负责人孙剑波谈到,在南通当地,踢球与读书并非只能选其一,而是可以兼顾的。到2025年为止,南通已有53位足球爱好者通过高考进入了“双一流”大学深造。其中,如东县岔河小学培养出来的足球小将曹俊杰,成功被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方向录取。
为使每位足球专业学生能有多样化的进步通道,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期望。要解除“十二岁结束运动生涯”的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培养环境,在挑选有潜力的年轻人时,就应与家长商议孩子的长远规划:既要兼顾训练、竞赛与学业,助其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或代表国家、省级队伍,更关键的是塑造孩子成为能力全面的可塑之才,让所有选择足球的家庭能够安心。”江苏盐城东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崔新春说。
以赛促训,建立完善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每年有118支县区冠军队伍参加比赛,总共进行274场高水平的较量,参赛的顶尖球员数量达到2680人,在近三年中,大约有65%的这些球员曾经参与过市级联赛。这一情况充分展示了南通校园足球发展的高质量水平。
教体部门联合各县市区以及学校共同发起,组织了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南通市校足办副主任陆建表示,南通一直坚持开展“校超”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拔和培养流程,确保具备足球潜力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到专业的指导与训练。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家宏谈到,健全竞赛评估机制,促成校园足球基础普及与水平提升的相互促进,能使校园足球的层级结构底座更加扎实、顶尖部分更加显著。
自幼便加入“贝贝杯”,未来期望征战世界杯。源自江苏张家港的“贝贝杯”,是一项创办时间早、举办届次多、社会效应广的青少年足球赛事,同时它也是众多足球好手成名立业的发源地。
能和外国队伍进行一番切磋,即便输了球也是一次宝贵的积累。2025年,第二十六届“贝贝杯”青少年(12岁男子组)足球赛首次邀请韩国、泰国两支外国队伍参赛,张家港贝贝队小将周铭浩表示:“和不同国家、不同打法、不同实力的队伍交手,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实战本领。”
运用频繁且水准较高的竞技实战来取代部分常规训练,能够迅速增强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与战术素养,也能有效磨砺其心理品质,这是张家港贝贝队教练戴超杰所强调的,他进一步说明,在即将到来的2025“贝贝杯”赛事中,球队将针对每一场对决制定明确的竞技指标,并且赛事结束后会进行深入研讨,从而构建起“竞赛—研讨—演练—竞赛”的完整流程,达成以竞赛带动训练、以竞赛促进培养的积极态势,并借此不断发现和栽培足球领域的后备力量。
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整个园子一片春意盎然。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已经持续举办到了第28届,已经做到省市县各级学校全面衔接,涵盖了小学到大学各个教育阶段,每年吸引超过一百万名学生参与,已经成为促进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载体。这个充满活力和汗水的运动场所,同时也变成了培育人才的成长园地。
(本报记者 李健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