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制足球与11人制足球,究竟有哪些区别?
五人制足球场地、器材、队员人数和队员装备
1、场地:
五人制足球的赛场是长方形的场地,它的长度在42米以内,25米以上,宽度在25米以内,15米以上。场地的长要比宽大。国际比赛用的场地,长度在38到42米之间,宽度在18到22米之间。场地要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这些线的宽度不能超过8厘米。场地中长的那两条线是边线,短的那两条线是球门线。场地正中划设一道穿过整个场地的界线,这条线被称为中线,在场地正中心设置一个醒目的记号,以这个点作为圆心,以三米为距离,画出一个圆形区域,这个圆形区域叫做中圈。
罚球区界限划定如下:以每个球门立柱内侧作为中心点,围绕画出半径为六米的半圆弧;弧线的一侧连接球门底线,另一侧则通向一条长三米且与球门底线平行的直线;由这两段弧形线和那条直线共同与球门底线所包围的空间,即为罚球区范围。
罚球点的准确地点位于两条球门线正中间的位置,垂直于场地内部,距离为六米,那里应该画上一个明显的记号,这就是罚球点应有的设置方式。
替换区域需布置在替补席每半场的边线位置,应划出两条垂直于边线的线段,每条线段总长80厘米,其中场内部分40厘米,场外部分也是40厘米,并且这两条线段要位于每半场距离中线3米的地方。球员在执行替换动作进出场地时,必须在这两条80厘米长的线段之间活动。
球门需要安放在两条球门线的正中间位置,它由两根竖直的门柱和一根横木构成,门柱内侧相隔三米,横木下方距离地面两米,横木和门柱的宽度一样,都是八厘米宽,厚度也是八厘米厚。
2.队员人数及队员装备:
一场五人制足球比赛需要两支队伍参与,每支队伍的参赛人数不能超过五人,并且必须包含一名守门员。如果在比赛过程中,任何一支队伍因球员被罚下场导致场上剩余球员少于两名,那么这场比赛将被视为放弃。在正式的比赛中,允许使用替补球员。但是,每支队伍的替补球员数量不能超过七人。
五人制足球的换人方式不同于十一人制比赛,可以在比赛未处于僵局状态时进行换人,这种换人方式被称为"流动换人"。实施"流动换人"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a.离场队员必须从边线上的替换区内离场。
替补队员只能通过换人区入场,并且要等被换下选手彻底离开场地边界才能进场。
c.替补队员无论上场与否,裁判员均有权对其行使职权。
换上场的队员立刻成为比赛参与者,与此同时,被换下的队员就不再是比赛参与者,到此为止,换人动作完成。
替换次数不受限制,下场球员有机会再次被选派,去替换场上的其他队友。
违反规定时,若参赛方执行“人员轮换”,当替补队员在被换下者尚未完全离开场地时进入,裁判需即刻中断赛事,由主裁判示意离场者退场,同时给予入场者黄牌,并由对手在停赛瞬间球所在位置罚出界外球,以恢复竞赛。倘若球处于禁区内,则应在停止比赛时,以距球最近六米边线执行。如果球员更换未在规定区域进行,裁判应立刻终止比赛,由主裁判提醒该球员注意,然后由对手在比赛暂停时球的位置罚一个间接界外球来继续比赛,如果球当时在禁区内,则应在暂停时距离球最近六米线处执行。
更换门将:根据规定,调整门将位置必须在比赛暂停时进行。门将能够和任意其他球员互换站位,不过需要提前告知裁判,并且这个动作也必须在比赛暂停时完成。
规定要求,队员不允许佩戴,任何可能危及队友的物品。
队员一般穿的运动服包括上衣、下装、袜子、护膝和运动鞋。运动鞋必须是帆布或软皮材质的训练用鞋,鞋底需采用橡胶或其他相似物料。比赛时必须佩戴运动鞋。
b.队员球衣上必须有号码,同队队员不得使用相同的号码;
守门员能够穿着长筒裤,球衣的色调必须和其他选手以及裁判的服装有显著区别。
护腿板需选用具备防护性能的材质打造,例如橡胶、塑料、聚氨酯等同类材料,同时搭配球袜进行包裹。若竞赛过程中缺少计时员,则由主裁判承担起计时职责。在此情形下,教练可以请求助理裁判实施暂停。
五人制足球比赛有暂停环节,根据规则可以申请暂停,每队每半场有一次机会,暂停时长为一分钟,使用时需遵循相关规范,暂停期间需注意相关事项,具体要求如下:
a.只有各队的教练员才有权向计时员提出暂停;
比赛一旦僵持不下,计时裁判能够借助与裁判员发令方式不同的哨声或其他声响装置来中断竞赛,
暂停期间,所有参赛选手需留在场地范围内等待指令,选手不可离开场地,只能待在替补席正对的边界线上,同时指导人员也不得踏入赛场之内。
上半场如果没有采用暂停,那么下半场也仅能申请一次暂停请求。国际足球理事会通过相关决定表明,当整场比赛最终比分持平,依据赛事规定必须实施加时赛阶段,此阶段内不允许进行暂停。这是五人制足球竞赛的规则条款。
1.比赛场地
场地尺寸:
长方形:长度38~42米;宽度18~22米。(国际比赛)
场地标记:边线:40m±2m;
球门线:20m±2m;所有线宽度:8cm;
中线/中点;中圈:半径r=3m;
罚球区:1/4圆半径R=6m;
罚球区线:3.16m;
罚球点:距球门线6m;
第二罚球点:距球门线10m。
角球弧:每个角以半径为25cm 的1/4圆;
距角球弧5m的标记线 ;
换人区标志线5m-80cm(40cm /40cm);
始端距中线5m;
替补席;
球门:球门宽:(内侧距)3m 高:(横梁下沿至地面)2m。
比赛时要固定。
球网:上端80cm/下端100cm。
2.球
四号球:直径是二十厘米,重量介于四百克到四百四十克之间,气压范围在零点四到零点六个大气压之内。
球从两米高的地方掉落,反弹起来的高度需要达到五十厘米到六十五厘米的范围。国际足联规定。
球的更换:须经裁判员许可,视比赛中/死球时分别处置。
终止竞赛,在原处实施坠球;若竞赛期间出现球体损坏情形,则当开球、掷球门球、角球、任意球、罚球点球或踢界外球等环节发生破损,需重新开始。
3.队员人数
上场队员不得多于5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
替补队员每队最多七名,换人次数不受限制。球员下场后有机会重新被替换上场。比赛进行中或者出现死球状态时,都可以随时进行换人操作,需要遵循相关规范:离开场地的球员必须从本方的换人区域出去;进入场地的球员也需从己方的换人区域进来,并且必须先让队友离开再让新队员进场。具体来说:只有当离场的球员完全越过了边线,替补的球员才能开始进场。门将可以和场上的任何一名普通球员互换位置,不过前提是他们的服装颜色要能够区分开来。终止竞赛/出示黄牌/对方执行定位球。若因球员被罚离场导致场上人数不足三人,必须结束比赛。
4.队员装备
只可以穿橡胶底鞋,守门员服装的色调必须不同于其他参赛选手和执法人员的着装。更衣的选手重新进入场地,需要向裁判通报,只有在比赛暂停的时候才可以进场。
5.裁判员
裁判员10项职责,手势信号/哨声。
6.第二裁判员
第二裁判员2项职责:(略)
7.记时员/第三裁判员
记时员6项职责/第三裁判员5项职责:(略)
8.比赛时间
比赛分作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持续二十分钟。在每一阶段中,各队指导人员有权利请求一次时长为一分钟的停顿,但要求参赛选手不得离开比赛场地。
9.比赛开始和重新开始
决定进攻路线的投币胜者,将指定对方队伍发球。球员需在本方区域活动,与球保持三米以上距离。将球放置于场地中央。连续触球即为犯规,判罚间接界外球;球员倒地,或比赛进行中球出界,则执行暂停。发球可以直接得分。
10.比赛进行及死球
球完全越出场地范围时,包括离开边线或球门线的情况,裁判会终止比赛进程,此时球触碰天花板或顶棚也算作比赛暂停状态,这构成了判罚"死球"的三种状况,其他所有时刻比赛都处于有效进行阶段,无论球如何弹跳回场内。
11.计胜方法
进球得分是指球完全穿过球门柱和横梁下方,并且越过球门线。这需要确保球是整体通过,而不是由防守方球员,包括守门员,通过手掷、携带或故意用手臂挡入的方式完成的。
12.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出现踢击或试图踢击时,会被认定犯规,包括绊倒或试图绊倒,还有向对方球员跳跃,撞击对方球员,即便使用肩膀也不被允许,实施打击或试图打击,推搡对方球员,这六种行为都属于犯规,拉扯对方球员,朝对方球员吐口水,进行铲球拦截,有意用手触球.
以上属累计犯规之列,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直接任意球。
赛事进行时,只要球员在本方罚球区,无论球处于何处,若触犯前述任一犯规行为,都应判罚主罚点球。
犯规情况将导致对方获得间接任意球,包括守门员接球后,球未越过分界线,或未经对方球员触碰,再次被同队球员回传;用手接触或掌控队友故意踢给他的球;用手接触或掌控队友直接传来的界外球;在对方半场以外区域,用手或脚触碰或掌控球超过四秒。
动作存在风险性,球员不参与控球却故意阻碍对手,拦截对方门将无法正常处理球权,触犯了规则第十二章未明确列出的任何其他违规行为,因此裁判必须终止比赛,对违规者进行告诫或驱逐离场。
纪律处罚:
七项可警告的犯规:
出现不文明举动;通过言语或动作表达不满;反复不遵守规章;耽搁赛事正常进行;在用角球、界外球、点球或门球重启比赛时,未到指定位置;未得裁判允许就擅自进入场地或再次进入,或违背其他替补规定;未得裁判允许就擅自离开场地。
队员违反上述犯规时,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若违规行为发生区域位于罚球地带内,需在离违规位置最近的那条罚球区界线处执行球门球。只要不存在性质更恶劣的违规行为,这名球员只会收到黄牌的警示。
七项罚令出场的犯规
一旦参赛者出现以下任意一种违规行为,裁判将给予红牌并令其离场,包括:出现性质恶劣的违规动作,实施攻击性行为,朝对手或其他任何人吐口水,恶意用手触球从而破坏对方即将得分或明显能得分的情况,此规定不适用于门将在本方禁区内,故意用犯规动作阻止对方进攻并导致明显得分机会,裁判可判罚直接任意球或点球,发表不文明、具有侮辱性或谩骂意味的言论,以及在单场比赛内累计两次收到黄牌警告。若参赛者仅触犯第六条或第七条规定且未涉及其他违规行为,则裁判应暂停赛事,并判定对手在犯规位置执行间接界外球。若违规行为发生在禁区内,需在距离犯规点最近的禁区边线处进行掷球。
13.任意球
分直接任意球和间接任意球两种。
任何一种情况下,踢球都要先把球固定好,然后必须在四秒内把球踢出去,踢球队员在球没被其他队友碰到之前,不能再次碰球。
直接任意球可直接踢入对方球门,判为得分。
间接任意球只有当球进门前触及到另一名队员才可得分。
任意球的位置要求,对方所有球员,在球被触碰到之前,必须与球保持五米以上的距离,比赛从球被踢出或触碰的那一刻开始算作正式进行。
14.累积犯规
累积犯规属于规则第十二条所界定,需被判罚直接任意球的情况。每队在半场内累积的前五次犯规,都应记入比赛记录。这前五次犯规允许设置人墙,人墙与球的最小距离为五米,可以直接射门得分。从每半场的第六次累积犯规开始,任何一方都不再允许设置人墙。此时必须明确主罚球员,防守方门将需在本方罚球区内,且与球的最小距离同样为五米。
15.罚球点球
在本方罚球半场内犯规,触犯了可判直接任意球的规则,对方球队应执行罚球点球,这个点球可以直接帮助球队得分。
球必须固定在罚球位置上,确定主罚人员,守门员要站在两门柱之间球门线上,其他防守队员需在场内,不在罚球区外,不在罚球点后方和两侧,且与罚球点的距离至少保持五米。
主罚队员向前踢出球点球,且在其他队员触及前不得再次触球。
犯规与处罚:(攻守两方各类不合规行为的应对:门将/受罚者/队友)
16.踢界外球
掷界外球是比赛重新进行的一种方式,掷界外球无法直接帮助队伍得分。
球完全离开了场地或碰到了天花板;从球离开场地的位置执行界外球;由最后接触球的对方球员执行开球。
从球越出边线的地点开始执行界外球,必须将球放置在边线之上;可以将球踢向场地内部的任意方位,
进攻队员拿到球后,必须在四秒时间限制内把球传出去;在球碰到其他队友之前,他不能再次接触球。防守队员在球被踢离脚之前,至少要和球保持五米的距离。
主踢队员再次触球,判间接任意球
17.掷球门球累计犯规
用门将将球掷入场内是比赛重启的方式。这种掷球方式无法直接帮助球队取得进球。
球的整体完全越过了球门线,最后碰触到球的人是进攻方的球员,这种情况不算作进球得分。由防守方的守门员,从罚球区域内的任意一个位置将球扔出去;对方的球员们需要待在罚球区域以外的地方;守门员在其他的球员碰到球之前,不可以再次去碰球。
球没有直接从罚球区掷出,需要重新掷球;守门员在其它队员碰到球之前再次碰到球,应判给对方进行
18.角球
角球是重新比赛的一种方法。角球可以直接射入对方球门而得分。
球的整体完全越过了球门线,最后接触球的人是防守方的球员,因此这次不算作进球得分。
球位于端线附近弧形区域内;对方球员与球保持五米以上距离;主罚角球的球员,在队友尚未触球时,不能再次接触球。
再次触碰球:裁判认定对手在违规位置执行间接界外球;掌控球权后,四秒内未能送出皮球,则由对手在禁区线外开间接界外球。其他违规行为:需重新执行角球。
附:
裁判员的信号(手势)
1. 比赛开始和重新开始(开球)
直接任意球,裁判员举起单臂,呈水平状态,指向球将要发出的方向。如果这次犯规是累积犯规,裁判员会抬起另一只手臂,用食指指向地面,以此通知第三裁判员或者其他比赛工作人员,表明这是累积犯规的情况。
间接界外球:裁判员将一只手臂举过头顶,并且维持这个动作,直到足球被踢出,接触到其他场上球员或者变成死球为止。
4. 踢界外球
5. 有利
6. 暂停
7. 4秒计时
8. 第五次累积犯规
9. 警告
10. 罚出场
区别点:
场地尺寸为二十米乘以四十米,球门规格是三米高两米宽,比赛用球为四号球,每队参赛人员限定五名,比赛分两个半场进行,每半场持续二十分钟,场上配备两名裁判员负责判罚,比赛期间允许每队申请一分钟暂停。
替补:换人区/替补次数、时间不限制
犯规:没有越位;不可铲球;不可冲撞;
规定退出距离:5米。 开(罚)球时,有四秒规定。
踢界外球:对方退出距离:5米,有四秒规定
掷球门球:对方退出罚球区等
红牌:被处罚的队伍在两分钟之后,能够增加队员人数。 11人制足球1.比赛场地规格:比武场所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超过120米,也不低于90米,宽度不超过90米,也不低于45米(国际赛事的场地长度不超过110米,不低于100米,宽度不超过75米,不低于64米)。无论如何,场地的长度都要比宽度大。比赛场地需依据平面图绘制明确的界限,界限宽度不能超过十二公分,不可以形成倒V形凹口。场地内较长的两条界线称为边线,较短的则称作球门线。场地正中需划一条穿过场地的线,此线被称为中线。场地核心位置应设置一个显著的记号,并以该点为圆心,以九点一五米为距离,画出圆形区域称为中圈。场地每个角落都要设置一根高度至少1.50米的平顶旗杆,每根旗杆顶端悬挂一面小旗;场地两侧,与中线平行的边线外侧,至少1.50米的位置,也要各竖立一根旗杆,并且在其上同样系一面小旗,旗杆和旗帜的样式可以相同,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球门区的划定方法如下,首先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离球门柱内侧5.50米的位置,于球门线上画出一条长度为5.50米且与球门线垂直的线段,这条线段的一端与球门线相连接,另一端则延伸出一条与球门线平行的连接线,这三条线段共同围成的区域即为球门区。罚球区划定方法如下,首先在比赛场地两端,从球门柱内侧起沿球门线测量16.50米,然后向场内画出一条垂直于球门线的线段,这条线段的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则连接一条与球门线平行的线段,这三条线段共同围成的区域即为罚球区,在两个球门线的中心点,垂直于场内地面各标记一个清晰的点,这个点距离球门线11米,被称为罚球点。以罚球点为中心,以9.15米为距离,在罚球区外划一条圆弧,这条圆弧被称为罚球弧。5.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汇处为起点,以1米为范围,向场地内部分别画出四分之一圆弧,这个区域叫做角球区。球门要安在每条球门线的正中间,它由两根柱子和一根横木组成,柱子之间相隔7.32米,横木离地面的高度是2.44米,柱子和横木的宽度与厚度要一样,不能超过12厘米。柱子要和两面角旗点到西面的距离相等。固定式的球门和可以移动的球门都必须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以免发生危险。球网固定在球门立柱和横梁上,同时延伸至地面部分。球网需要保持适当的张力,以便守门员有足够的移动范围。制作球网的材料包括大麻、黄麻或尼龙。采用尼龙绳时,其粗细不得小于大麻绳或黄麻绳。国际理事会规定如下事项:比赛场地尺寸的上限为某个数值,下限为某个数值。各国家体育组织必须严格遵循比赛场地尺寸的相关规定。举行国际赛事期间,务必于事前告知受邀方比赛场所,或是场地规格。本理事会审定的竞赛规则中的单位换算对照:130单位:120单位8单位:2.44单位,120单位:110单位5单位:1.50单位,110单位:100单位28单位:0.71单位,100单位:90单位27单位:0.68单位,80单位:75单位9单位:0.22单位,70单位:64单位5单位:0.12单位,50单位:45单位3/4单位:0.019单位,18单位:16.50单位1/2单位:0.0127单位,12单位:11单位3/8单位:0.010单位,10单位:9.15单位14单位:396单位,8单位:7.32单位16单位:453单位,6单位:5.50单位8.5单位:600单位,1单位:1单位15.6单位:1100单位,球门线需绘制成与门柱及横木的尺寸相仿,以此确保球门线与门柱的前后端边界完全吻合。画球门范围和罚球范围的5.50米及16.50米测量点,都要从门柱内侧开始计算。场地各个区域的边界宽度都应算作该区域的一部分。所有足球组织都必须配备规范化的器材,特别是在国际赛事中,球的大小、规格及其他器材必须满足标准要求。如果不达标,就要向国际足联申报。所有依照竞赛规范开展的正规赛事,倘若球门横梁出现位移或损毁,必须即刻中断或结束赛事,除非将横梁整修至初始状态或安装全新横梁,并且确保不再对参赛者造成威胁,绝不能以绳索充当横梁。对于非正式的对抗赛,若双方参与者达成共识,在将横梁移除且确认无威胁后,无需复原横梁便可继续进行。此种情形下,允许使用绳索替代横梁。如果没有绳索,球从门柱中间穿过并且越过了底线,裁判员判定这个高度低于横木时,应判进球得分。当比赛暂停后重新开始时,裁判员应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的位置执行坠球来恢复比赛。如果球当时在球门区内,遇到这种情况,则应在暂停时球所在位置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进行坠球来恢复比赛。各国家协会能够依据规则第一章所界定界限,自行决定横木与门柱的厚度及宽度规格上限与下限。门柱和横木需以木材、金属或得到国际足球理事会认可的其它材质打造,其几何形态可以是方形、矩形、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不允许采用其它材料或构造其它形态的门柱与横木。门柱必须呈现白色。国际赛事前的表演活动,需在赛事当天,经参赛双方代表与该场裁判商议场地状况后,方可决定是否进行。各国的足球管理机构,尤其在国际比赛期间:务必控制场边摄影记者的数量。应在每条球门线后方划定一条界限(摄影区域限制线)。此线须与边旗保持两米以上距离,球门界线与门框的交汇处需有三点五米以上间隔,门柱的净空距离应达到六米。摄影工作者严禁逾越指定界限,也不得运用闪光设备及其他人造照明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