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5 部分热点单元电视体育解说之探析
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是节目单里的一种特殊板块,体育评论员在信息传递环节扮演着关键角色。北京奥运会以后,运动健身的思想慢慢融入社会,大众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掌握体育知识观赏体育赛事变成了日常休闲方式,能够提升个人修养丰富闲暇时光。精彩的评述能够帮助观众在欣赏体育赛事时,提升对体育的理解程度,传播体育的相关常识,并从中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和精神层面的愉悦。尽管参与体育竞赛的队伍持续增加,但水平良莠不齐的解说者众多,真正赢得观众赞誉的体育评论家却非常少见。
当今国内体育评论员的专业水准同快速进步的体育竞技活动以及众多观众的观赏期待,形成了明显的不匹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展的网络民调显示,公众对体育赛事评述的负面评价比例达到79.16%。伴随中国同国际交往愈发频繁,各类体育活动在国内的举行,都凸显了我们对众多杰出解说人才的迫切需求。怎样改善体育赛事评述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全面提升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能力,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包括做好赛事前的信息收集工作,从而切实增强体育赛事的解说效果。
CCTV-5体育比赛解说的历史与风格
体育比赛解说的历史
我国的体育赛事评述始于1936年的足球现场播报,此后历经六十余年的演进,传播渠道从最初的无线电广播逐步转向电视,并随着传播方式的持续革新而不断演变,与此同时,体育赛事评述领域也相继造就了众多风格鲜明、颇具影响力的评论员。这涵盖了广播电台独立播报时期,中国体育评论起步阶段的张之;涉及广播电视协同播报时期,宋世雄;还涉及中国体育赛事评论发展成熟时期,孙正平、韩乔生、黄健翔、张斌等人。
体育比赛解说经历了几个关键时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在1936至1951年,属于初步探索阶段,当时的解说还很不成熟,与专业水准相去甚远。从1951年到1966年,解说开始正式出现,虽然主要通过广播进行,但意义重大,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1966到1970年,受特定历史影响,解说领域出现了一段空白期,整体发展陷入停滞。1970至1978年,解说迎来了成长期,赛事的转播数量明显增加。1978到1994年,传播方式发生重要转变,电视逐渐取代广播成为主流媒介。1995年CCTV5成立后,电视体育解说进入专业发展的新纪元。在当前中国体育竞赛体系变革的大环境下,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职业化发展显著推动了体育评论领域的快速进步。
现阶段CCTV-5足球解说员典型风格探析
段暄是CCTV-5近些年相当出彩的足球评论员,他最突出的长处在于嗓音洪亮,吐字分明,音调富于变化,很契合足球赛事的解说需求。他的发声条件几乎无可挑剔,不过他的知识储备方面则略显不足。
贺炜目前担任CCTV-5知名足球评论员兼节目主持人。有观点认为他更为出色的同行是黄健翔,自从黄健翔离开CCTV-5之后,公众便开始留意贺炜的职业生涯。他对运动员的表现特点和技能水平、赛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比赛进程的解读都相当深入。他见识很开阔,时常援引古籍,构思奇特,将C罗视作绘图工具,把鲁尼看作圆桌上的骑士,在世界杯赛场把苏亚雷斯的手球动作比作排球的防守,把欧洲杯中席尔瓦的进球比喻成球杆击球,相信对足球很了解的观众们都会记得他那些精彩的比喻。
刘建宏于CCTV-5担当《足球之夜》的主持工作,同时进行意甲赛事的直播解说,还承担了部分国家队比赛的声音工作,他的解说语言颇具独创性,在这一点上,张斌算是少数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选。他调动赛场氛围的本事非常高超,时常能讲出既震撼人心又富有文采的话语,他最精彩的表现出现在2006年法国同西班牙的世界杯赛事,刘建宏在比分从1比1转为1比2的那段极度紧张的紧张时刻,用:“寂静,太寂静了,尽管场面看似平静,但仿佛能嗅到空气中焦糊的气息!”这句话把当时的情景烘托得淋漓尽致。另有他那段广为人知的“诘问中国足球”,尽管细究起来存在不少瑕疵,然而在当时的背景下,刘建宏是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批评了中国足球的整体状况以及既有的运行机制,其中“将责任全归咎于运动员并无益处”这句话,确实发人深省。
CCTV-5足球比赛解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新与传承不足
我国体育解说发展历程较短,人才培育和整体水平相对不足,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且定型的解说范式,较为令人钦佩的是宋世雄,他继承了张之先生以明晰流畅的语言、适度点评、宏观掌控比赛等解说特点,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解说范式,相比之下韩乔生和孙正平在精准、敏锐、才情及精炼等方面的风格继承有所不足。新一代和中生代体育评论员,虽然其中一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并未构成压倒性的优势,整体而言,目前CCTV-5体育解说,一方面在引进海外体育赛事评论模式时显得生硬,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也没有充分继承以往的优秀传统。
专业素质不高
足球赛事评述融合了众多领域的精粹成分,包括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信息传播、思维科学、文学创作、语言表达以及运动训练等,它是一种复合型的技艺形式,要求评论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运动领域知识储备,又要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底蕴。体育赛事评论员需具备多方面能力,包括评论与解说时间的分配,适时与听众交流,调控语言节奏,精准捕捉画面细节,以及运用恰当的措辞,这些构成了其专业水平的关键要素,但当前CCTV-5足球赛事的评论员在这方面尚显不足。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是导致评论员常出现表达错误的主要原因。另外,解说员在自身职责界定和主观倾向性上的管理不够到位,对解说时机的把握也不够精准。许多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成见和情绪化倾向,这也直接引发了观众的不满情绪。
提升CCTV-5足球解说水平的建议
加强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CCTV-5的足球赛事播报员,往往对各项知识都有涉猎,但都不够深入,专业素养亟待提升。相比之下,海外体育赛事的解说工作,则特别强调专业水准。专业素养并不仅限于掌握某些体育赛事的背景资料、历史沿革、战术分析以及比赛规范,还涉及体育传播学、体育行政学、体育社会学研究以及运动心理探析等多个领域。在主持体育节目时,CCTV-5的足球评论员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才智和出色的口语沟通技巧。这些技能的提升都需要建立在透彻认识体育竞赛内涵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系统学习体育竞技领域的专门学问,深入钻研体育理论的相关知识,同时要能在比赛过程中,依据快速变化的赛场状况,融合众多关键因素,进行详尽的阐述、剖析和点评,这样方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足球赛事评述专家。
做好赛前资料准备工作,用翔实的信息弥补自身不足
置身于资讯时代,足球赛事的评述工作同样被海量资讯所裹挟。身为CCTV-5的足球解说专家,掌握更加丰富的资讯和最原始的精准素材,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与足球领域的专业学识迥异,资讯更迭速度极快,因此要求解说人员必须实时更新和增补,构建起健全的资讯架构。解说员需要将足球领域的学识见解和众多赛场上的各种情况融合,推演后续发展,合理地剖析事物。以某个足球队为例,需要梳理其历史沿革和当前状况,考察球员的健康状态以及技术战术能力,分析教练的执教风格,探究队员、教练和管理层之间的互动模式,将所有相关数据整合成系统化的资料库并持续维护,确保信息完整准确。针对不同球队,每次解说都要确保传递给听众的是最新动态。
解说要富有节奏,张弛有度
足球比赛充满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把握解说节奏对渲染赛场氛围至关重要。当比赛变得激烈紧张时,解说员的语速需要加快,音调也要随之提高。老牌体育赛事评论员宋世雄,在解说惊心动魄的比赛时,语速曾经达到每分钟四百个音节以上。关键时刻运动员专注瞄准、跃入水中蓄力、站在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时,电视镜头的表现力足以牵动观众心弦,此时若解说词喧宾夺主,便会干扰观众沉浸感,破坏赛场氛围的和谐。所以应根据比赛进程调整解说节奏,该舒缓时则从容铺陈,该紧凑时则加快语速,掌握好动静相宜的平衡,灵活变通方为评论体育赛事的恰当方式。
总之,今后足球赛事的播报人士,需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素养,发挥迅捷的应变能力,提供精辟的见解,并形成个人化的解说特色,以此共同构建起赛事评述的交流平台,吸引听众,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足球活动创造条件。
(作者系宁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
注释:
魏伟探讨了电视体育解说员的传播成效,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电视研究》杂志上,具体是2009年第5期的内容。
冯然在《电视研究》2004年第9期发表文章《更新 更深 更精——电视体育评论走向小议》探讨电视体育评论的发展方向,提出要不断进行改进,增加内容的深度,提升评论的精准度,以此推动电视体育评论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