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制足球课程教学大纲,你了解多少?
《五人制足球》教学计划编号:名称:学分:1学时:总学时32学时前提课程:基础体能、足球课程类型:专业提高课程学习对象:体育教育领域学生教学部门:教师教育学院学习学期:第2至第6学期一、课程内容与目的《五人制足球》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提高模块课程,学习性质为自主选择。学习五人制足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以及战术理念,可以加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增强足球技术和战术的教学辅导水平,同时具备五人制足球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的全面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刻苦、团队互助的体育风尚。该课程的教学宗旨具体包括:首要宗旨在于熟练掌握五人制足球的核心技术,并且能够在比赛过程中恰当施展。课程目标二:深刻理解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原理,熟练运用足球基本技术的主要展示方式,清楚了解基本技术教学环节中常用的训练方式和纠正错误的方法。课程目标三:充分发现足球运动的教育价值,能够在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等场合中实施教育。提升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能力,在训练和竞赛中锻炼其坚韧不拔、奋勇争先、团队互助的良好素养。二、课程宗旨与毕业标准之间的联系毕业标准要素一课程宗旨占比指标点3-1
运动技能
熟练理解“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技能要求,基本项目运动技能能够实现,专项项目运动技能表现优异。课程目标1H指标点4-2
运动技能指导能力
深刻理解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精通相关操作步骤的演示技巧,清楚了解主要训练方式和错误修正措施。课程目标第二项H点第六条第二小点
活动育人
认识到活动对于培养人的意义,可以借助各种活动形式,特别是体育活动,比如体育竞赛、课外体育练习、体育课程教学,来达成育人目标。课程目标3M,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一一对应支撑,具体内容如下,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五人制足球技战术剖析,包含五人制足球演进历程与技战术特点,五人制基础动作技战术剖析及教学与训练,五人制足球实战技战术剖析及训练,五人制足球技战术教学法关键点,学时分配,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需要认识五人制足球的技能战术特性,需要掌握五人制足球技能教学的过程和方式,需要精通五人制足球的基础技能战术特性。教学的核心是五人制足球基础动作技能的剖析以及教学与训练。教学的难点是足球技能的剖析和教法要点。课堂教学中包含三个目标,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二个教学目标,第三个教学目标。五人制足球比赛遵循规则,规则包括第一至第十七章。需懂得五人制足球赛事的安排流程,精通裁判工作要领,包括裁判的职责划分和判罚时运用手势及哨声,同时要精通足球比赛规则,特别是关于犯规与不正当行为的十二项条款,教学时需着重讲解犯规与不正当行为和任意球部分,而犯规与不正当行为的判罚是教学中的关键点。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包括,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五人制足球专项中,控球技术非常重要,具体包含,脚掌部位推球,脚背内侧拨球,脚背外侧扣球,脚底拉球等动作,还有拖拉球技术,基本要求有,首先,要熟练掌握静止状态下的控球,特别强调脚的不同部位如何推,如何拨,如何扣,如何拉球,其次,要准确掌握静止和运动中的拖拉球,教学重点放在,静止控球和拖拉球这两项技术。五人制足球的踢球与接球技术是教学重点,其中拖拉球技术是运动中的难点,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多种踢球和接球方法,具体包括用脚内侧踢球,用脚背内侧踢球,用脚背正面踢球,用胸部接球,用大腿接球,用脚内侧接球,用脚背接球。必须精通用脚弓部位踢球,用正脚背部位踢球,以及用脚背内侧部位踢球,触球位置要精准,传球动作要到位,整体协调性要好;必须熟练运用脚弓部位进行接球,同时掌握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接球的方法。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包括脚弓踢球,脚背内侧踢球,以及脚弓传接球配合。教学中的关键难点在于接住空中飞来的球。五人制足球的运球技巧和过人方法,包含多种基本运球方式,如用脚背内侧控球,用脚背外侧控球,用脚背正面控球,以及用脚内侧控球;还包括运球时改变方向的能力;同时教授假动作技巧,以及利用运球突破对手的方法。需要先学会足球晃人动作和带球过人技巧,比赛时要主动使用晃人动作,接着要掌握带球改变方向的方法,并在比赛里恰当运用,还要精通用脚背外侧和脚内侧带球。教学的关键是练习脚的不同部位带球和带球改变方向。教学的难点是晃人动作和带球过人。课堂教学核心要求26五人制足球射门技巧包含以下内容,脚背内侧射门,脚背外侧射门,脚背正面射门,脚内侧射门,脚尖射门,运动过程中脚的不同部位射门技巧。基础目标包括,先学会用脚背内侧踢球,能在竞赛时恰当使用该技巧完成射门,其次要掌握用脚尖踢球的方法,并在竞赛中合理使用,最后要精通正脚背和脚内侧踢球,比赛中要能灵活合理地运用这些技巧。教学中的关键点在于正脚背和脚内侧踢球。教学中的关键点在于正脚背和脚内侧踢球。教学中的难点在于用脚尖踢球。五人制足球基础战术包含进攻与防守两方面,进攻战术主要有传切配合和二过一配合,防守战术则涉及盯人防守和保护防守。学习基本要求是:能够掌握盯人与保护技术,同时熟悉区域防守方法,并在比赛过程中恰当运用;还需要熟练运用二过一配合,提高比赛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二过一配合、盯人防守以及保护防守这三个核心内容。传球时机把握,防守站位分配,是训练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特别关注,4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包含两个核心内容,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8五人制足球战术体系,涉及多种阵型,具体包括,1是2-2阵型,2是1-2-1阵型,3是3-1阵型,4是5-0阵型,基本标准要求,认识各种足球阵型特点,了解其优劣之处,熟练运用至少一种阵型,教学核心,比赛阵型选择恰当,教学关键,比赛阵型维持稳定,同时能够灵活调整,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达成以下几项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学习方向,其次要掌握核心技能,接着进行五人制足球比赛与裁判实践,具体包括识别足球犯规行为并执行相应判罚,熟悉裁判员的标准手势与哨声运用,学习比赛流程的安排,最后在教学对抗中灵活运用基础技术与战术策略。裁判员应熟练运用标准手势和清晰哨声,有效调控比赛节奏,确保判罚精准迅速,声音洪亮清晰;需要准确识别并判定足球比赛中的违规行为和不当动作。教学核心内容包含足球技巧在竞赛中的恰当使用,以及足球违规行为与不正当动作的判罚标准。比赛中合理运用技巧和策略,准确辨别违规行为,以及裁判执裁与跑动位置是教学中的关键点。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总计课时为三十二节。四、课程的教学方式依据课程特性、教学设施和学生的具体状况,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指导、课后任务布置、阶段性测评、课后自行训练、集体探讨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主要采取讲解、操作示范和修正偏差等方式进行。课后理论任务包含比赛回顾和技术剖析,以课程短文为载体,通过团队或个人完成,旨在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水平,促进团队协作意识,并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考核过程主要参照运动技能发展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学安排对核心知识点实施检测,检测结果计入总评成绩,以此引导学生加强课后训练。比赛活动、教学实训以及执裁实践等环节,旨在提升学生指导技术、教学组织与裁判工作水平。活动结束后开展讨论剖析,有助于增强反思归纳能力,通过修正错误和持续改进获得成长。学业评估与课程检测分为多种形式,具体规范如下,成绩评定包含日常检测、理论任务、竞赛与执裁能力检测及学期终考,各项占比分别为日常检测占十分之一,理论任务占三成,竞赛与执裁能力检测占两成,学期终考占四成。课程目标实现程度检验与评定环节教学内容课程目标1分数分配课程目标2分数分配课程目标3分数分配总分1日常测验学习任务竞赛与评判技能期末测试实践环节课程目标关联分数明细(二)检验与评定规范1日常考核检验与评定规范分数检测点100-90分90-70分70-60分60分以下课堂行为与出勤良好操作技能熟练,课堂气氛积极,能主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团队协作意识突出,在操作训练时乐于协助其他学员。基础能力运用得比较牢固,课堂表现较为突出,经常和同学们进行友好的交流,乐于和他人一同完成任务,在操作训练中会主动协助其他同窗。基础能力运用得中等,课堂表现尚可,和老师的交流互动也比较普通。愿意参与团队活动,当其他同窗遇到疑问时能够提供支持。基础能力运用得不够稳固,几乎从不参与课堂上的交流,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合作意愿表现冷淡,团队精神相对匮乏。理论作业评分标准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理论作业包含技术分析、战术分析、比赛分析与总结部分作业整体完成度高,格式标准,满足课程作业写作规范;内容主题清晰,契合课程教学目标,具备明确的综合分析核心观点。资料来源详实完备,能够合理运用个人表述整合材料,观点精准。整体作业成效不错,规范契合课程作业标准;中心思想清晰,与课程教学范畴相符,展现较强的综合剖析能力。资料来源丰富,多数通过个人表述整合材料,观点精准。作业整体完成质量大体达标,格式基本符合课程作业规范;主题大体明确,比较贴合课程教学内容,具备较为周全的综合分析论点。参考文献有所涉及,论点分析较为清楚。作业整体完成质量较差,作业格式不符合课程论文规范,能够部分展现主题内涵,结构存在欠缺,论点分析不够明晰,参考文献数量不多,格式完全不符合规范。比赛能力评估方式,依据具体情形划分小组开展竞赛,依据竞赛成果及竞赛期间展现的战术运用水平,由教师与2-3名学员代表联手实施分数判定;比赛能力打分规范,表现卓越者可获得8.5至10分。精神专注,方法得当,错误不多,单对单和争顶拿分效果显著,传球和射门的完成质量高,能和队友配合默契。优秀:7~8.4分。精神比较集中,方法比较得当,错误不多,能完成传球和射门,具备团队意识。中等:6~6.9分。精神一般,基本掌握方法,错误较多,能完成传球配合,有一定团队意识。差:0~5.9分。精神状态散漫,错误频发,难以执行基础的传球协作,缺乏协作意识。(2)裁判水平评估方法依据:依据对教学赛事的组织与裁判水平进行打分。裁判水平评分等级优秀:8.5至10分。判罚精准迅速,能够掌控赛事进程,手势规范,哨声清晰。中等:7至8.4分。执法基本到位,能够基本掌控比赛节奏,手势基本规范,鸣哨声音比较清晰。达到及格标准:6到6.9分。执法基本能够及时响应,手势基本规范,鸣哨声音一般。未能及格:0到5.9分。执法不够及时,无法有效掌控比赛节奏,手势存在较多失误,鸣哨声音不够洪亮。期末术科测试的评分准则第一条涉及脚内侧传球,满分为十分,具体操作如下:测试区域长度为六米,宽度为二点五米,要求两人一组,双方相距六米进行传球活动,在六十秒内统计脚内侧传球的总次数,传球落点超出指定区域不计入成绩,若脚进入限制区域一次则发出警告,两次则终止测试。评分标准如下表:脚内侧传球评分表分值次数66.577.588.599.510脚内侧传球(男、女)(2)运球绕杆射门(10分)测试方法:从五人制足球场对面第二罚球点开始,每间隔两米设置一根标杆,总共设置九根标杆。学生从最后一根标杆处作为起点,运球绕过标杆后射入球门,球开始滚动时计时,球进入球门时停止计时,若漏绕标杆则成绩无效。评分规范如下表:分数等级65成绩男性8分8分38分58分79分9分39分59分7分10分女性9分9分39分59分7分10分10分310分510分711分踢球精准度(20分)检测方式与等级评定:男性需在离五人制球门25米处横向延伸线上(女性需在20米处),采用脚内侧或正脚面踢向球门,球首次落点若在球门范围内,或落在球门线中点为圆心1.5米范围的圆弧内,可获4分,踢中门框或横梁也算作有效得4分,每人共踢6次,总分20分,12分及以上为及格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五人制足球活动指南》,丁斌,何吉福合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本。(二)参考资料1.《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比赛与锻炼体系理论及其建立探讨》,夏青撰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本。《五人制足球竞赛规则2020/2021》,经中国足协审核通过.由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发行.该版本于2020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