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即将开始,巴西作为足球领域的传统劲旅,在历届奥运会上的竞技状态却不太理想,目前为止仅赢得过三次该项赛事的亚军,这一成绩与其“世界杯五届冠军”的辉煌履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说法虽然能借助奥运足球赛事的规则约束以及人们对该项活动的重视来理解,却无法令人完全认同,毕竟足球早已成为文化符号,在长达百年的岁月里,已经融入巴西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巴西人认为,城市可以缺少市政厅,但必须有足球场;在任何版本的巴西代表性事物里,足球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喜爱技术风格的观众来说,“桑巴足球”灵活多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现出运动的美感。
足球是如何传到巴西的?
大家都知道,当代足球发端于英国,它怎样抵达巴西的?从约翰·米尔斯所写的《查尔斯·米勒:巴西足球之父》书名就能明白,是哪个人促成了这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查尔斯·米勒1874年在巴西出生,父亲是苏格兰裔,母亲是英国血统的巴西人。十岁那一年,米勒前往英国南安普顿接受教育,在那段时期,他开始接触并逐渐喜欢上了好几种体育活动,诸如足球、橄榄球和网球等。1894年,他重新回到巴西,随身携带的行李中装有两个足球,还有一本介绍足球比赛规则的书籍,另外还有一双专门的运动鞋、一件曾经穿着的队服,以及一个充气用的工具。这两颗足球犹如微小的火星,经由米勒的推广,足球运动开始在巴西逐步传播开来。
可是部分学者不认为米勒把足球带到南美那边去。确实有材料显示,早在米勒返程之前,大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巴西境内就已有人进行足球活动了。不过当时人们参与踢球主要为了消遣,对足球竞赛的规范条例并不太在意。米勒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积极普及足球活动,并促使其形成标准体系,同时引进了俱乐部作为运作载体,这些举措对巴西足球后续的进步产生了深刻影响。
查尔斯·米勒和《查尔斯·米勒:巴西足球之父》
从贵族运动到全民运动
足球于十九世纪末期传入巴西,但这并不代表这项运动刚到巴西就立刻受到全社会普遍欢迎。事实上,足球之所以能在巴西逐渐流行,背后存在特定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以及政治因素。19世纪末期,巴西刚刚彻底取消奴隶制,许多民众离开农村,涌向城市,这些人中有黑人、混血种人和赤贫白人,造成城市居民数量急剧上升,并引发了城市环境卫生的难题。进入20年代初期,随着咖啡产业兴盛和外国资金大量注入,新成立的巴西共和国便开始推动城市化的进程,目的是增加城市公共区域的面积。从巴西那个时期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开始,逐步延伸至其他主要城市,宽阔的马路取代了原本狭窄的街巷,居民们获得了能够进行社交互动和体育锻炼的室外场地,进而为体育活动创造了充足的场地条件。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巴西社会唯有精英阶层才能享有足球这项专属权利和特殊待遇:他们既经济宽裕又有充裕时间,运动用品完备且队服规范,纷纷效仿源自欧洲的这种时尚贵族运动,以专业球员身份参与上层社会举办的赛事。另一方面,巴西社会上层人士的这种活动倾向迅速在社会大众中传播开来,非裔、混血种人和低收入群体也开始举办自己的足球赛事,然而,这两个群体绝不会在同一片草地上竞技,富裕阶层在都市的俱乐部里角逐,身穿价格高昂的装备,而贫困人群只能在郊外或小城镇进行比赛,而且他们的穿着十分随意。
到二十年代中期,情形开始转变,俱乐部开始吸纳黑人及贫困人士参与运动,以瓦斯科•达伽马为例,他们不仅容纳了黑人及穷困球手,还向他们发放报酬。当时巴西社会提供给黑人的就业机会有限,而这份既能痛快运动又能赚取钱财的机遇,对他们更具诱惑力。部分学者指出,巴西足球的初始阶段,族群差异及阶层因素非但没有阻碍其独特风格的形成,反而起到了促进作用:竞赛过程中,拥有白皮肤身份的运动员若发生违规行为,裁判往往从轻发落,而属于黑人种群的运动员则被严格限制,不允许主动与白人竞争者发生身体对抗,一旦违例必将遭受重罚,这种境遇反而促使黑人运动员磨练出在狭窄场地中巧妙摆脱纠缠的高超技巧,尽可能减少与对手的肢体接触。1923年,瓦斯科•达伽马队的四名黑人选手踢得非常出色,帮助这支队伍赢得了里约市联赛的冠军头衔。这一成就引起了众多球迷的瞩目,巴西足球因此慢慢突破了种族和经济背景的界限,开始广泛地在老百姓当中流行起来。
早期的足球俱乐部和比赛
足球在上流社会日渐普及,促使众多知名俱乐部在世纪之交诞生,这些俱乐部如今已广为人知。这些足球俱乐部大多位于圣保罗州和里约州,诸如1898年诞生的瓦斯卡·达伽马俱乐部、1902年产生的弗鲁米嫩塞俱乐部、1904年建立的博塔弗戈足球俱乐部、1910年组成的科林蒂安俱乐部,还有1912年创立的桑托斯俱乐部,它们都在本州范围内举办联赛活动。
1907年,博塔弗戈队赢得里约热内卢州联赛冠军。
1914年,巴西出现了一场由里约州和圣保罗州联赛冠军参与的比赛——塔萨冠军杯。这个赛事仅举办了两个赛季,而在这两个赛季中夺冠的队伍都来自圣保罗州。1920年,科帕冠军杯(Copa dos Campeões)拉开序幕,与往届冠军杯有所区别,这次比赛首次接纳了里约州和圣保罗州以外的联赛冠军队伍参赛。
20世纪30至40年代,巴西国内足球赛事时断时续,塔萨杯、科帕杯及其他比赛屡次中止又重启。这些赛事中,塔萨杯和科帕杯最为重要:前者主要上演里约州与圣保罗州球队的对决,后者则吸引更多来自其他州份的队伍参赛。
黄金时代之始
二战期间,巴西原本维持中立立场,不过美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与资金援助,助其迅速实现工业化进程。从四十年代末期开始,巴西着手建设众多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为足球运动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核心场馆——马拉卡纳竞技场,即是在那个时期奠基动工,并且后来承办了1950年的世界杯赛事。
回顾那届世界杯,巴西球迷深感惋惜:依照赛事规则,只要巴西队在最终决战里与乌拉圭队打平,便能够首次捧起大力神杯。起初巴西队确实率先破门,领先对手,但没想到关键时刻乌拉圭队扳平比分,让巴西队与冠军擦肩而过。有当时亲临赛场的赛事人员表示,全场巴西球迷顿时呆若木鸡,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1950年代末期,巴西足坛冒出了一批杰出球员,诸如声名显赫的球王贝利、加林查、迪迪以及尼尔顿·桑托斯(Nílton )等人。这些球员带领巴西队赢得了1958年和1962年连续两届的世界杯冠军。这一时期被公认为巴西足球发展的巅峰阶段。
1958年,巴西击败瑞典队,首获世界杯冠军。
为桑托斯队效力的“球王”贝利。
1962年与1963年期间,贝利效力桑托斯足球队,该队在国内及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先后夺得了南美解放者杯与世界俱乐部杯的冠军头衔。
1967年,为缅怀巴西知名门将罗伯特·戈麦斯·佩德罗萨,一项全国性比赛应运而生,这就是“罗伯特·戈麦斯·佩德罗萨对抗赛”,人们常称其为“大罗伯特杯”。后来,大罗伯特杯慢慢替代了巴西杯赛,因为巴西杯赛有个明显缺点:仅限于各州联赛冠军报名,导致许多出色俱乐部,特别是里约州和圣保罗州这两大足球重镇的优秀队伍无法参与。与此不同,大罗伯特杯则允许巴西几乎所有顶尖俱乐部加入。而且,这项赛事通过积分联赛形式进行,排除了淘汰赛中的随机因素。大罗伯特杯便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巴西全国联赛的早期形态。1970年世界杯期间,巴西队转变了1966年世界杯时的低迷状态,第三次捧起了世界杯冠军奖杯。
1970年,巴西击败意大利队,第三次赢得世界杯冠军。
相对沉寂的岁月
1968年的大罗伯特杯将众多俱乐部的关注点完全从塔萨杯上移开,塔萨杯在次年便不再举行。1970年,第四届大罗伯特杯顺利开展,每场赛事的观众数量普遍超过两万人。自1971年起,巴西体育协会决定将该赛事的名称更改为巴西足球联赛,并将其确立为巴西全国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正式足球赛事。大家平日所说的巴甲联赛,就是这个联赛甲级组的比赛。
巴西的球队在国内及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该国在二十余年间始终未能再次赢得世界杯的冠军头衔,仅在奥运会赛场上,巴西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两次获得亚军。
平静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94年,随后发生了转变。由罗马里奥领导的本国代表队第四次获得了足球赛最高荣誉。需要关注的是,女子足球大赛从1991年开始举办,巴西女子足球队参与其中,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最好名次是亚军。
1994年,巴西国家足球队第四次赢得世界杯冠军,那时罗马里奥代表巴西参加比赛,他现在是巴西联邦的参议员。
足球何以成为巴西的名片
新千年刚开始,由大罗和小罗以及里瓦尔多领衔,巴西赢得了2002年世界杯的冠军,并且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五个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2002年,巴西第五次捧起世界杯奖杯。
即便如此,进入新纪元以来,巴西足球界内部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无遗,包括经济犯罪、管理不善、税务违规以及判罚争议等负面事件频发。同时,多数巴西足球队体财政状况堪忧:众多巴甲联赛俱乐部遭遇资金困境,有时不得不靠出售球员来维持运营,球员薪水拖欠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后来,从九十年代起,巴西的众多足球队员开始倾向于去海外俱乐部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其中吸引他们最多的地区是欧洲和亚洲。每年大概有八百名巴西球员会决定到国外踢球,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拿到更高的薪水,或者是有机会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巴西在足球领域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史进程中相关条件的支撑,这些条件涉及政治格局、经济实力以及基础建设等多个层面,同时,足球也自然而然地演变为该国在国际交流中展示形象的重要载体,其独特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与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其二则与赛事成绩的辉煌密不可分
首先,足球比赛的结果充满不确定性,偶然性影响很大。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战胜强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个小小的球体,将球员、教练、俱乐部和观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不仅形成了庞大的支持群体,也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许多依靠足球改变人生的机会。
接下来,巴西足球在多年演进中形成了独特风格:球员依靠本能和天赋比赛,赛事充满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技术以灵动多变和技巧丰富闻名。这种鼓励个人创造力的特质,让足球成为巴西人喜爱的活动,也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巴西足球走过百年历程,最初由米勒在19世纪末引入这项运动,同时展开组织工作,促使民众广泛加入,这个过程持续扩大参与范围,并最终催生出巴西独有的足球文化,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兴建球场,到50年代取得显著进步,整体发展呈现参与度逐步提升的趋势。巴西足球队在70、80年代的世界杯赛事中表现平平,90年代则再度崛起,在新千年伊始赢得了五座冠军奖杯。与此同时,巴西男足在奥运会上已经获得过三次亚军和两次季军,再加上在伦敦奥运会的亚军成绩,此次他们能否借助本土作战的优势,首次在奥运男足赛事中夺冠呢?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各国议会研究中心、巴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