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学院能否破解12岁退役尴尬?| 新京报快评
杭州市建德市寿昌第二小学作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每年暑期都会举办足球夏令营项目,针对有爱好的学生实施二十天的集中训练。图片来源于杭州发布平台。
新闻报道显示,旨在推进“关键足球城市”建设的会议最近于杭州举行。会议期间,位于杭州师范大学的“杭州足球学院”正式亮相,该学院计划于次年启动足球专业人才的招生工作。
作为足球学院,未来构建足球人才从基础到高等的完整培养通道,是势在必行的目标。教育部门在2024年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清单中,已将足球运动专业列为新增的二十四类专业之一。由此可以推断,往后会有众多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投身到足球教练工作中。
学历并不代表能力。足球学院的核心任务是以足球专业的高等教育为引领,促进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活跃起来,经由初中、高中、大学阶段连贯衔接,构建人才发展的完整路径,从而消除足球训练中“十二岁就结束”的问题。
长久以来,“12岁结束踢球”是足球青少年培养机制里的一个难点。升入中学后,那些曾经在绿茵场上奔跑的孩子们,都要做出一个选择,承受着学业重担和考试压力的他们,不是倾尽全力参与足球训练,力求进入专业队伍,就是退出赛场,把更多时间放在课本知识上。
在这个节点上,一些尚未显现出踢球才能或者自我感觉才能不够的少年,被迫提早结束练习生涯,由于现在职业足球队的青年队名额非常少,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通过更宽阔的途径,而不是狭窄的通道,从这个角度看,“十二岁结束踢球”其实也是一种明智的决定。
足球学院的建立,让许多家长消除了担忧。孩子们可以兼顾学业和训练,这样准备更加周全。这种结合,将显著推动体育和教育在足球领域的融合,完善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的基础设施,促使学校足球和俱乐部训练相互促进。
近些年,日本足球在国际足球界的进步最为显著,中国球迷对此感受也很深刻。说到日本足球取得的成就,就必须提到日本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学生比赛体系。
中国足球在职业化开展之前,曾经依靠体校来培养人才,但是体校学生仅有的中专文凭已经很难满足现今的就业要求,如今,在足球俱乐部以外,所有与足球相关的专业训练都在逐渐衰落。
二零一五年三月,发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意图推动学校足球活动,彰显足球教导作用,不过该计划在执行层面遭遇诸多困难。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之后,会发现许多学校缺乏真正会教足球的老师。部分学校,足球教育甚至变成了走过场的“足球操”。创办足球学院,培养一批既懂足球又有学历的专业人才,能够很大程度缓解足球教练不足的问题。同时,足球学院和足球班广泛招生,不仅能够留住踢球的年轻人,还能促进全社会对足球的关注。
足球人才的造就还有诸多途径,在兴建足球学院的同时,还须强化对社会训练的援助,我国足球是一项高度社会化的体育项目,众多球迷构成蕴藏着可观的发展潜能。
众多商界翘楚、社会名流以及体坛明星均对青少年足球培养抱有浓厚兴趣,诸如马明宇、孙继海等一批前职业球员,已投身于青少年足球教育工作多年。他们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艺,也为各大职业足球队提供了众多优秀后备力量。
足球学院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连贯的人才培养路径。中国足球接下来要着力消除横向障碍,促进学校足球、职业体系和社会训练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人员交流,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开辟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总之,道路越宽阔,通过的人就越多。中国足球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扩大青少年训练的规模,这样才能建立起中国足球的坚实根基。
撰稿 / 沙元森(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