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盲人足球队:于黑暗中勇敢奔跑,在绿茵场全力逐梦
中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盲人足球运动推广工作。2006年上海市成立了首支盲人足球队伍。当年我们便将摄像机聚焦于这些在黑暗中舞动的人。足球成为了这群盲人生活中的希望,帮助他们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了更广阔的社会。近二十年光阴荏苒,昔日的教练和队员们如今的生活怎样?人生道路是否因此出现了转折?请跟随我们的脚步,重新探访这支盲人足球队。
飞奔、截球、进球,在运动场上活动的那些人,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但是这些运动员们的眼里甚至感觉不到一点亮光。他们都是视力障碍者。这,是一支视力障碍者组成的足球队伍。
他们奔跑,他们传球,完全依靠听觉,必须跟随定制足球里内置铃铛发出的声音,同时还要准确分辨队友的呼喊。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6年,核心成员都是盲人学校的学生。这支队伍,教练张健已经执教将近二十年,每个队员练习每一个动作,都要得到他的亲自指导。比如踢球时,内脚面要朝向出球的方向,脚踝要绷直,脚底基本与地面保持水平。踢球前,用手摸一下腰的位置,它应该在身体的后方,然后才能把球踢出去。上海市盲童学校工会主席兼盲人足球队教练张健表示,这种足球不同于普通足球,不能仅靠示范和练习,每位队员都需要教练进行一对一的详细指导。
这位现年三十七岁的队长宋虎,当初加入队伍时还是盲人学校的学生,那时仅仅掌握运球技巧,就耗费了整整六年的光阴,他解释道:教练会将一套动作拆分成多个环节,逐步进行指导,随后我再逐步消化,因此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
张健教练明白,队员取得的每项微小成绩,都凝聚着他们的巨大努力。比如宋虎,他原先住在滴水湖那边,路程非常遥远。单程往返就需要两小时半到三小时。他先要乘坐公交车,再换乘三次地铁才能到达训练场。训练持续一个半小时之后,又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回到家。
对于队员们而言,和足球的缘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全新看法。这些照片记录了参加首届全国大赛的情景,当时的队员们都年纪尚轻,多数人只有十三四岁,许多人初次乘坐飞机,初次领略大海的壮阔。
张健教练坦诚表示:他们所言非虚,这片区域使他能无拘无束地驰骋,无论成败,此番感受实属难得,常人难有,学生们能从容应对逆境,故而显得格外独立自主。
出生于1999年的天佑,于2009年尝试过盲人足球,2016年重新回到普通足球领域。他谈到,加入球队之后,个人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初参加竞赛时,其实完全不敢在赛场奔跑,唯恐被他人撞到,但后来竞赛过程中,不主动撞击对方,对方也可能会来撞你,与其这样,不如彼此相撞,或许还有赢的机会,毕竟关键在于性格、思路以及观念的转变,会有一些自我挑战和突破之类的想法。
勇于探索,敢于面对,便成了天佑的行动准则。他总在寻求各种新奇的经历,不断尝试新鲜事物。
天佑两年前成为中国首批盲人咖啡师,他品尝到儿子亲手制作的咖啡时,父亲内心充满喜悦。父亲鼓励孩子们勇于探索,去接触许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新奇事物,只要他们真心喜爱,通过持续不断的尝试,他们就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独立。
做任何事,比如踢球,又或者冲调饮品,天佑都期盼他这种不受拘束的生存方式,能令同伴有前进的动力,他总是这样说,即便身体有视力障碍,依然能完成许多工作,必须树立这样的心态。
熊爪咖啡的发起人天天表示:天佑始终在持续地向前迈进,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他们一直为其他视障人士考虑,付出自己的空闲,去承担风险、开拓道路,以有尊严的方式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赚取属于自己的报酬。
如今,即便早已离开母校和运动队多年的往届学员,也时常重返校园参与训练及竞技活动。据他们透露,在这些人当中,大约有一半像自己一样,虽已步入社会多年,却依然坚持回来踢球。他们表示,每当与这些人一起踢球时,都能感受到青春活力的重燃。
张健教练表示,只要尚有队员愿意参与踢球,他将持续指导下去。他明白,盲童们只要在赛场上勇于奔跑,他们的人生或许会因此增添更多机遇。只要队伍中还有成员,他就会不断努力,只要你们依然热爱踢球,他就必定在你们身边。
“足球对我来说,不光是快乐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