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绿茵场,听风驰骋,踢向光明的未来?|视界
在视线之外的草地上,感受风的速度,奋力奔跑并将球踢向目标区域,整个过程持续四分钟五十四秒
看不见的绿茵场上,听风驰骋踢向“光明”|视界
立夏节气刚刚过去,清远地区刚刚经历了一场降雨,恒大足球学校的场地仍然保持湿润状态,教练许宇飞带领广东盲人足球队的成员来到此处进行训练活动。他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当天有新成员前来进行试训,队伍目前正迫切需要一名能够胜任中后卫位置的优秀球员。
训练完成后,盲足队员们集体拉伸腿部肌肉。
这项运动非常不易,请你一定要坚持住。他向选拔的选手说明——视障人士会戴上专门设计的遮光罩,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活动,通过足球中装置的铃铛发出声响,凭借听觉判断方位进行踢球。
近些年,这支队伍表现突出,屡次在国内大赛中摘得桂冠。目前,他们正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承办的全国残运会积极训练:目标是争取在本土赛事中夺冠。
享受“风呼呼吹过耳边”的自由
什么也望不见,球该怎样踢?当广东省盲人足球队伍刚成立时,教练和队员都在尝试。
许观生是队伍里最早加入的一员,他回想起初期练习控球时,脚稍微一动,球就立刻滑走,根本无法控制。他深受黑暗的惊吓,即便站在比赛场地中央,也不敢随意移动,唯恐会撞上障碍物。
队内训练中,许观生摆脱防守人后,朝着引导员声音的方向射门。
学习方式与练习方法始终不理想,当时感觉自身缺乏才能,萌生了放弃的念头,这是许观生当时的想法。
组建团队初期,训练活动如同参与游戏,参与者被划分成两拨进行竞赛,他们一边进行娱乐活动,一边认识场地布局,同时训练运球、传球等基础技能。
2014年,前女足教练许宇飞加入后,球队训练更加规范。他主动探索训练方案,一个基础带球技巧,他逐个指导队员:让队员触摸自己的脚,找准发力点,再逐项分析动作要点,反复示范动作。
得益于省残联的扶持,广东盲人足球队组建后的次年便加入了全国盲人足球联赛。赛场上的激烈拼抢、快速移动令队员们深深着迷,这成为了他们持续训练的动力。许观生回忆起首次破门那一刻,他在场上机智地晃过防守队员、然后射向球门,当时感觉"耳边风声呼啸,无比畅快、激动"。
在省残运会中,清远队的省队选手宁敬任(左二)接到引导员指令后,突破肇庆队防线,远距离踢球。
开“心”眼听风辨位赢下冠军
踢球技能不等于比赛能力。2018年,许宇飞带领中国盲足参加马德里盲人足球世界锦标赛期间,观察到巴西队运用了成熟的技战术体系,这更加深了他的认识:需要从实战中学习,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以此来提升队伍的训练水平。
每一场竞技都是掌握谋略、增长见识的宝贵时机。自二零一五年始,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连续三届将盲人足球设为省残运会竞赛项目,促进了全省各地盲人足球运动的普及。
队伍在二零一六、二零一七年度赢得全国残疾人足球竞技赛盲人足球赛冠军头衔,二零一七、二零一八年度夺得全国盲人足球大赛最高荣誉,二零一九、二零二一年度获得全国残疾人体育赛事盲人足球赛第三名。
省残运会比赛即将开始,裁判事先仔细查验每位选手佩戴的眼罩是否严密,以此保证竞赛的公正性。
我们无法仅凭个人蛮力,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精湛的战术配合。许宇飞强调,他针对盲足比赛特性,结合每位球员特点,制定了周密的战术方案。经过反复训练与磨合,球员们能在场上形成清晰的战术意识,明确不同情况下如何协同防守,如何组织传球配合,如何创造得分良机,从而以最少的体力消耗赢得每一次得分。
场上,视障球运动员反复呼喊"来来来",协助队友识别彼此所处方位,每个人运球节奏、发声方式都不一样,经过长期刻苦练习,他们完全掌握每位队友的个性特征。许观生与队长张家彬搭档多年,配合极为融洽,有时在比赛过程中,当张家彬控球时,他只需简单一呼,许观生就能立刻领会意图,提前移动到预定战术点位,准备接收传球。
“在场上,不管做什么,跟队友在一起,就不会慌。”许观生说。
习惯奔跑让他们摆脱“盲态”
球队初创时期,许宇飞多次搭乘中型公共汽车,前往省内各处发掘有潜力的运动员,却多数时候空手而返,偏远地带的许多家庭认为这些孩子前途渺茫,常常任由他们独自在家,对此,他也感到相当失落。
而盲足为视障青年的人生增添了另一种可能。
赛场上,张家彬表现得十分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然而,刚加入队伍的时候,他常常独来独往,很少和队友交流。由于天生眼睛有病,他内心很敏感,总是担心别人会盯着他的眼睛看,害怕受到非议。
队训期间,队员们参与了“抓捕小动物”的抢球活动,资深队员张家彬面带微笑,邀请15岁的年轻队员林显晴执行截球任务。早在14年前,15岁的张家彬初次涉足盲人足球领域,时至今日,他已晋升为盲人国家队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世界杯的顶尖得分手。
球队让张家彬找到了归属感,球场历练让他变得从容自信。
2018年,他代表国家参加盲人足球大赛,个人攻入七粒进球,荣获“最佳得分者”荣誉;2019年,作为中国男子盲人足球队领军人物,他带领队伍赢得亚洲盲人足球大赛最高荣誉;2021年,他再次担任国家队领军者,参与东京残疾人运动会。
踢球让他们身姿挺拔,不再有“盲目”状态。队员陈俊坤表示:“我们已适应在昏暗中活动,日常行走时也能充满自信,多数人无法察觉我们视力障碍。”
盲人足球成为部分视障人士的职业方向,为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支持。梁仲志和他的两个兄弟都曾参与过盲人足球训练,最初目的是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这些年,他一直将获得的运动补助金积攒起来,前几年和兄弟们合力筹集资金,为家里建造了新的居所。
吃饭时,视力较好的队友会帮助全盲队友们夹菜盛饭,气氛融洽。
憋着一股劲 迎接家门口的比赛
刻苦训练中的朝夕相伴,促使视障健儿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于无光环境中锤炼,伤痛对他们而言十分寻常。为备战2016年里约残奥会期间,张家彬在意外撞击中导致眼球破裂流血,不得不紧急接受手术摘除眼球。他的鼻梁曾骨折,面部留下淤痕,嘴部同一区域反复受击,致使嘴唇至今略有变形。
蒋志雄担任队伍的守门角色,与引导员类似,在盲足赛事中充当了能够看清局势的角色。在竞赛过程中,他既要负责把守球门,又需要提示后卫留意对手队员的动向,以便进行有效防守。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队友们的“眼睛”。
在盲足竞赛中,守门员和引导员是唯一拥有视力的两个人,他们借助呼喊来指导队伍的进攻与防守。
训练结束之后,运动员们常去健身房使用器械,期间,蒋志雄总是担心队友受伤,不停地提供帮助,有时跑去调整杠铃位置,有时协助增加负重,这些行为对他而言十分平常。
2025年将举行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残运会,是队员们眼下最核心的奋斗目标。墙上的训练安排已经分解成十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设定了具体执行内容。每天训练结束后,老队员陈俊坤会与队友们继续研究战法,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新队员谭浩泉在比赛中勇往直前,但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他选择每天晚上进行额外练习来弥补不足。
队内力量训练中,小队员林显晴尝试完成深蹲动作。
视障选手的前途并非一帆风顺,不过对于在本国举行的这次赛事,他们内心都积攒着强大的动力。
【文字】吴晓娴 余嘉敏
【摄影】梁钜聪
【剪辑】徐昊
【设计】谭唯 潘洁
【统筹】祁雷 李细华 尚黎阳
【审核】张由琼
【校对】洪江
【作者】 余嘉敏;梁钜聪;徐昊;吴晓娴;谭唯;潘洁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