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盲人小伙到足球悍将,27岁的刘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日期: 2025-09-20 08:01:46|浏览: 57|编号: 16154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从盲人小伙到足球悍将,27岁的刘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叮铃、叮铃、叮铃……”

二零一九年十月五日,泰王国芭堤雅市,当年亚洲视障足球锦标赛半决赛激战正酣,中国与日本两队战成二比二平局。

尽管,两队的运动员们都汗流浃背、筋疲力尽,然而,他们分秒不敢懈怠,在草地上互相竞争。

刘猛身穿红色队服,佩戴眼罩,在特制足球发出声响时,拼尽全力将球踢入球门,中国队因此夺冠,成功获得了日本东京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提及那次赛事,刘猛至今仍十分振奋,他追忆道:在那场比赛中,每一位队友的表现都极为英勇,每个人都奋力拼搏。

刘猛何许人也?

他担任中国盲人足球国家队三号位置的后卫,同时是一位完全丧失视觉能力的视障人士。一次偶然的契机,他开始接触盲人足球这项运动,从一名盲人青年成长为足球队中的关键球员,27岁的刘猛究竟经历了哪些挑战和转变?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盲人足球这项运动独特的规则和玩法。

01、绿茵场上的“拼命三郎”

盲人足球发端于欧洲大陆。2004年,雅典的残奥会首次为视力受损的选手设置了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我国在2006年成立了第一支盲人足球国家代表队。

盲人足球和普通足球区别明显,盲人足球采用五人制比赛,其中守门员除外,其他四名参赛者均为视力障碍者。

他们借助定制足球的声响来确定球的方位;队友必须持续呼喊“喂、喂、喂”来沟通协作事宜;此外,场边设有指导员配合他们展开攻势。

踢盲人足球比踢常规足球更加艰难。

即便经验丰富的国际足坛名将梅西,在参与一场与视障人士的竞技活动时,也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多次未能成功把握足球,然而那些视障运动员们却始终沉着冷静,协调地完成接球、转移和攻门动作,目睹视障选手们的出色发挥,梅西等人纷纷表示赞赏,感慨视障选手所付出的努力与面临的挑战。

盲人运动员们必须克服的最初障碍,同时也是最为严峻的挑战,是战胜胆怯,开始奔跑——迈动双腿。然而对于在黑暗中行动,通常依赖盲杖才能前行的他们而言,这简直如同攀登山峰般艰巨。

刘猛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教练要他跑步,他内心极为恐惧,既担心会撞到队友,又害怕会撞到护栏。在反复权衡之后,他才勉强挪动脚步,小心翼翼地小跑前进,不料教练突然大声喝止道:“你是在做什么抬腿运动?”

教练的激励下,刘猛与队友们起初在原地比划石头、剪刀、布,逐步培养出挪动脚步的意愿,接着从缓行过渡到疾跑,最终达到全速冲刺。他终于战胜了障碍,踏上了盲人足球追梦历程的初始阶段。

踢足球需要奔跑能力,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停球、运球、传球、射门的多种技术,这些看似基础的技能,需要教练亲自示范教学,并引导球员们用脚去体会每个动作的要领。

刘猛把教练传授的每个动作细节都铭记在脑中,并且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无论刮风下雨都不间断,直到动作运用自如。其中,接球这个动作,他独自练习了两三年时间,重复了数万遍。

为了维持良好体态,他遵循指导方针,在65分钟内能完成12公里行程,他表示:“起始阶段会感到疲惫,如今已经习惯,跑起来愈发省力。”

盲人运动员的每一个行动,都凝聚着非凡的胆识和坚韧的意志。盲人足球运动较之普通足球,受伤风险更高。专为盲人设计的足球,中心部位嵌有金属圆片和钢珠,因而球体比标准足球更重,击中人体时疼痛感更强。所有参赛者均无法视物,因此时常发生身体冲撞或被踩踏的情况。

起初,运动员们的前额和眉骨区域常常空旷,鼻梁也时常偏斜,脚踝扭伤、脚趾翻出更是频繁发生。

刘猛没能幸免于伤病的侵袭。里约残奥会期间,他的脚部遭到对手的踢击,骨头出现了细微的断裂,即便如此,他依然完成了全部比赛。

岁月流逝,每逢活动量超乎寻常,他的脚踝总会传来微弱的不适感,然而刘猛从不让身体上的小毛病干扰他的锻炼计划。

有人说:“苦而不语是一种成长,痛而不言是一种历练。”

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刘猛于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队,担任中国盲足国家队3号后卫,堪称不畏艰险的奋斗者,他的理想实现得更加真切。

关于足球,刘猛总是自豪地表示:世界如同一个昏暗的房间,唯有在运动场上奋力驰骋之际,他才会体会到自己与普通孩童无异,能够领悟生命的亮光。

作为一名视障者,他是怎样走上盲人足球之路的呢?

02、从盲人小伙到足球小将

1995年7月1日,刘猛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水塘铺村出生,他的双亲都是普通的农民,整日辛勤劳作,耕耘土地,刘猛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尽管家境一般,但四口之家相处融洽,生活美满快乐。

但是,刘猛呱呱坠地之际,母亲便察觉到他与寻常婴儿迥异,刚出生时他的双眼就布满血丝,眼白部分显得异常苍白,而且眼屎也明显增多。

医生检查后确定,这个刚来到人世的男孩患有先天性的角膜发炎,这预示着他今后将无法看见光明,无法欣赏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听到这个噩耗,父母悲痛万分,倾尽所有疼爱这个残缺的孩子。

年幼的刘猛并未察觉到双亲的哀伤,他以为世间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无忧无虑。长辈们刻意隐瞒实情,为他构建了一个未受波及的世界。

有次他随姐姐一同前往学校,同学们都能看见黑板上写的内容,唯独他无法看见,从那时起他意识到自己与别人存在差异,他的眼睛失去了视觉功能。

了解到令人心寒的事实,刘猛并未因此变得难过和自惭形秽,他仍然每天快快乐乐,尝试通过手去探索世间万物,借助脚去体察大地。

三年级时,刘猛更是闲不下来,妈妈问他:“你为啥闲不住呢?”

他回答:“妈妈,我的眼睛看不见,只有摸摸才认得啊。”

刘猛性情乐观,谈吐诙谐,他经常自嘲是家乡的“最忙(盲)人”,他一方面积极探求外界,一方面竭力实现独立生活,以免父母挂念,另一方面,还协助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田间事务。

作为撒尼族儿女,刘猛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斗牛表演。

每逢那个日子,大家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鼓声一响,斗牛就进场了,两只强健的公牛马上开始较量。虽然,刘猛看不到斗牛时的激烈场面,但是人们的欢呼声、尖叫声,牛奔跑追逐时的吼吼声,牛角碰撞的声音,这些都让他对比赛的所有想象得到了实现。

刘猛渴望像牛马那样无拘无束地奔跑,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然而他只能在幽暗的环境中,谨慎地逐步移动。

刘猛家生活相当困难,2003年全家一年所得只有两三百块钱,为了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学习,双亲四处借钱筹集了六百元,将他送入昆明盲校,这个选择最终彻底改变了孩子的前途。

2008年,北京残奥会拉开帷幕,我国首个盲人足球国家队首次在国际赛场亮相,经过一番紧张角逐,这支仅组建三年的队伍斩获了亚军。

赛场之上,视障运动员们奋勇争先的气势,让人们明白盲人同样能够参与足球运动,从此,踢足球的渴望在刘猛心中萌发。

2009年,刘猛已经14岁,是个精力充沛的少年。有一天,他和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踢矿泉水瓶,瓶子在地上滚动,发出清脆的响声,尽管大家看不见瓶子,但刘猛总是一听声音,就能迅速确定瓶子的位置。

他的动作神态引起了体育教师关注,认为“刘猛或许适合从事盲人足球运动”。接着,便将他引荐给了云南省的盲人足球队。

老师对刘猛说:“既然你想踢,那我就带你出去走走。”

不曾料到,许多年后,那位体育教师担当了云南盲人足球队的指导,刘猛则成为了中国盲人足球队的关键球员。

即使没有翅膀,也要学会努力飞翔。

刘猛丧失视力,只能沉浸于无光的世界,然而足球化作他精神世界的光芒,指引着他独特的生命轨迹。

03 、“不用眼观天地间,心中自有明灯亮”

“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为国争光,加油、加油、加油!”

这曾是刘猛和队友们参加赛事时反复呼喊的标语,这个标语难道不正是他们实际情况的体现吗?

他们虽然无法看见绿茵场地,无法目睹进球时那漂亮的轨迹,无法辨认奖牌的色泽,甚至无法看清自己的容貌,不过凭借一股不甘示弱的劲头,他们在昏暗中奔跑,在昏暗中争抢,在昏暗中搏斗,反复地站在盲人足球的颁奖台前。

2006至2021年,仅历时十五年,中国盲人足球便取得了辉煌成就:赢得亚洲杯六次桂冠,获得残奥会亚军一次,夺得世界杯季军一次,众多闪耀的金色奖杯,以及分量十足的奖牌,都堪称盲足队员们卓越贡献的见证。

中国盲人足球队的队员们都展现出高超的踢球本领,并且勇于争抢,因此受到网友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最值得敬佩的中国男足队伍”。中国盲足之所以如此强大,刘猛的功劳非常大。

刘猛和足球结缘十三载,他最为推崇的一句箴言是:无需观察世间万物,内心便能洞明事理,犹如明灯高悬。

赛场中,刘猛如同渴望高飞的鹰隼,为赢得盲人项目的奖牌,倾注了全部的汗水与力量。日常间,刘猛则像一只无忧无虑的林鸟,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的美好,在蓝天中自由翱翔。

他通常一边轻声哼唱,一边从容不迫地迈步前行。若不仔细观察,他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刘猛坦言自己相当幸运,因为在足球这项运动里他觅得了属于自己的非凡,然而多数视障人士却只能在幽暗中艰难探寻。

全国范围内有1731万盲人,刘猛是极少数无需依赖盲杖的人,他游历过众多国家,使许多人认识了他,也让许多残疾人士获得了信心。

他期盼着那些与他相似之辈,也能迈出家门,寻觅到个人的理想,倾心于生活,品味人生。

他另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愿望,就是国内能够成立专门的盲人足球组织。刘猛不参与踢球活动期间,与队友们一同创建了音乐团体,借助旋律汲取前进的动力。

歌曲《孤勇者》最后一句是这样唱的:

“去吗、去啊、以最卑微的梦,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刘猛就是孤勇者,是黑暗中的英雄。

刘猛,加油!

为你的梦想,拼搏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