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超联赛:球员年龄不得小于40岁,这是唯一门槛?
自2016年起,“老超40+50+”足球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八次;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为必须满四十岁,这是这项赛事中唯一的要求条件。
“老超”联赛:以赛代练 享受快乐
8月26日清晨7点半,北京市大兴区某足球场迎来球员,他们开始进行热身活动。夜间降雨导致场地草皮湿润,部分球员两人一组练习传球,部分三人一组练习协作,还有球员进行远射和点球训练,态度非常专注。凑近观察,这些参赛者并非职业球员,不少人的头发已经发白,眼角也布满了细纹——这是北京地区一项专为老年运动爱好者设立的非职业足球比赛。
目前,“村超”“村BA”在各地依然广受欢迎,在北京,这项“老超40+50+”足球联赛(简称“老超”联赛)也点燃了运动爱好者的热情。这项赛事与其它足球比赛不同,它规定参与者的最低年龄限制为40岁。自2016年以来,“老超”赛事已成功举办八届,参赛选手涵盖社会各阶层,包括退休人士、餐馆经营者、出租车驾驶员,以及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等。今年,超过四百人踊跃报名。其中,中年群体构成了赛场上的核心力量,而年轻一代则主要在场边助威呐喊,这确实是一项专为“四十余岁”“五十余岁”乃至“六十余岁”人士设立的足球活动。运动员们在草地上快速移动、灵活变换方向、奋力攻门等等,虽然年纪已经增长,然而他们对于这项运动的痴迷愈发深沉。
“特制”的比赛规则
8月26日,该届“老超”联赛正式启动。清晨7点半,首场比赛的两支队伍——航天神箭和燕联风云,已有队员陆续到达场地,队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进行准备活动。
今年已经55岁的封勇,他既是航天神箭队的成员,同时还承担着管理球队纪律的职责。第一天他就通过群聊告诉我们,要求大家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场,进行热身以及做一些准备工作。一位球员一边说着,一边正在给小腿贴上防护用品。
此刻,已着队服的封勇拖着行囊步入草皮地,将物品安置妥当,他从行囊中取出一个专业摄影机,说:“赛事开始前为众人拍摄张集体照,作为留念。”
这项业余足球赛事虽然并非职业联赛级别,但裁判团队具备相应资质,主裁和助理裁判均持有裁判员证书,只是在比赛之外的时间里,他们各自从事其他职业。其中一位助理裁判同时负责社区团购业务,他表示自己平时也参与踢球,不过现年38岁,尚未达到参加比赛的年龄门槛,因此暂时以裁判身份参与,计划两年后再正式参赛。当天的首场比赛还邀请了三位实习裁判到场协助。
清晨八点半,当裁判吹响起始哨,2023年“老超”联赛宣告开始。这项赛事采用八人制足球规则。为使中老年选手们能尽兴参赛,“40+”年龄段的比赛每半场设定为四十分钟,“50+”年龄段的比赛每半场则定为三十五分钟,这两个年龄组的时长均短于职业比赛。此外,竞赛允许无限制地更换选手,下场的人还有可能重新登场,这种规则确保了绝大多数参赛者都能获得比赛机会。
比赛刚开始,航天神箭和燕联风云的队员对抗都异常激烈,移动频繁、射门坚决,控球、回转、夺球、拦截,一点也看不出是“老将组”队员在较量。“刘哥,再主动些,冲上去”“中场盯紧对手”“边线没人,往边线跑”……两队没有专职指导,队员们互相高声指挥,共同参与战斗。上半场进行了十多分钟,航天神箭更换了五名选手。紧接着,替补登场的6号选手赵辉率先取得进球,这位选手今年53岁,是队伍中的关键球员。
观众席中,航天神箭队的石锋老师手握笔和纸,认真记录着比赛过程,那样子颇似在从事技术工作,他解释道,这是他亲手完成的比赛笔记,年岁渐长后,他总爱翻看往昔,借助这些记录,便能重温与队友们并肩作战的时光。
年过花甲的参赛者
首场比赛里,航天神箭足球队的守门员金勇穿着1号球衣上场,面对对方球员在球门前发起的连续猛攻,他多次下蹲进行拦截,成功把守住了本方球门。他如此积极的发挥,很难让人相信他已经65岁了。
北京友联足球队的郭凤林,北京理工大学校友足球联合会的成森,航天神箭球队的金勇,他们今年都年满六十五岁,这三个都是一九五八年出生的人,在这一届赛事中是年纪最大的参赛选手。
郭凤林和成森自打上学起就喜爱踢球,他们从小学阶段的队伍,逐步升入青年队伍,后来又加入了中年队伍,即便如今已六十有余,依然乐意在草地上奔跑。然而,这看似一帆风顺的足球生涯也偶有遗憾,年轻时带球过人、罚点球都不在话下,可过了四十岁,身体状态就大不如前了。郭凤林谈到,他是北京友联足球队组建时的首批成员,队友们彼此鼓劲,令他重拾了许多自信,队友们常邀请他参与活动,他的信心就是这样逐渐增强的,虽然现在体力不如从前,但心情十分愉悦。
郭凤林大爷在街坊邻里印象中,是个爱运动又乐于助人的“老将”。社区里年轻人居多,不少人都对足球情有独钟。郭大爷一有空闲,就常去小区的场地和年轻人一起踢球。他从小练就的球技非常扎实,虽然年满六十五岁,体力上略感吃力,但踢球的动作和技巧,一点儿也不输给年轻人。郭凤林萌生了在社区里成立一支足球队伍的想法,他找到了一位同样充满热忱的年轻人协助筹备,如今这支社区足球队已经发展到二十余人。此外,小区里的孩子们放学后常在社区运动场踢球,郭凤林也喜欢和他们一起踢球玩耍,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能和他们一起玩的郭爷爷,每当人比较多的时候,他们还会组织一场老少同场的足球比赛。
五十岁的时候,成森的右腿半月板遭遇损伤,使他无法继续参加比赛,在随后的两年间,他仅能偶尔参与一些活动。近些年,北京地区中老年足球比赛逐渐流行起来,成森身边那些中年球员们便自行组成了一个足球队。成森退休后,牵头创建了北京理工大学校友足球组织,该组织按年龄分设了“30+”“45+”“55+”三支队伍,成森主要加入“55+”队伍参与活动,几乎每个周末,他和队友们都会与其他队伍进行比赛,借此结识新球友,也为“老超”赛事做铺垫。
过去社会上多举办青少年足球比赛,针对中老年人的赛事几乎没有。在成森看来,老超联赛为这些“60+”的球员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比赛机会。
以赛代练摸索技战术
“老超”联赛的各个队伍都是业余性质的球队,可是在日常的操练和对抗中,各支球队都未曾懈怠。
周三下午五点半至晚上七点半,房山合众俱乐部的队员们会进行集体训练,无需特别提醒,他们总能在群里约定的时间准时参加。对他们而言,参与训练和踢球,早已融入了日常生活的节奏之中。
8月23日傍晚五点,离训练时刻尚有半小时间,房山合众俱乐部的众多球员已先期抵达运动场开展技术练习。这既是队员们的一项常规活动,也是为“老超”赛事进行的赛前演练。
房山合众俱乐部的队长张雪松对“老超”联赛充满期待,今年44岁的他,在队中算是较为年轻的成员,因为队伍里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已经65岁高龄。在40岁之前,张雪松是以旁观者和助威者的身份参与“老超”联赛,直到符合参赛的年龄条件,他才能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赛选手。
在他眼中,“老超”赛事填补了中老年足球活动的空缺,更令人激动的是,年轻时只能在电视里见到的职业球员,如今可以在球场上见到,甚至还能和他们一起踢球。
集训启动后,队员们先绕着场地慢跑两圈,然后进行热身活动、练习基本功,最终进入实战演练环节。可惜的是,刚开始训练不久,天空突然飘起大雨,密集的雨滴打断了活动,正玩得尽兴的队员们被迫提前离开活动场地。
每周一次的集中训练,队员们都十分重视,在业余球队,特别是以四十岁以上球员为主的队伍里,更注重队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每周三既是大家锻炼身体的时间,也是彼此加深了解、探讨攻防策略的时机。
“老超”联赛的足球队成员多数仍在工作,能够聚集进行集中训练的机会十分有限,最普遍的锻炼手段就是实战演练。“和职业队伍不一样,“老超”的球队大多是通过约定比赛来参与活动,除了联赛之外,大家还会进行交流赛,这样既能促进团队协作,也能实现日常的锻炼目的。”该联赛的发起人刘佳这样表示。
张雪松认为足球能带来健康、友谊和快乐。业余球员比赛时,家人常到场观看并给予鼓励。训练期间,球员们也常带孩子到球场感受足球魅力。老球员的家属看到他们在绿茵场上的活力,也感到十分骄傲。
这个以中年人为主体的队伍里,球员们的踢球技巧和足球认知发生了转变。郭凤林总结出了适合这个年龄层的方法:接球后要迅速传给队友,避免长时间控球,减少盘带动作,同时加强观察。他还强调在训练时多与队友进行配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成森回忆,年轻时踢球更在意输赢,在“老超”比赛中更看重球技,从中得到乐趣,不太在意身体碰撞。他认为,足球是思维和体力的融合,生活不能过于单调,老年人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状态,偶尔在球场上活动一下,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踢开心了,安全完赛,这就够了”
封勇觉得,没有什么比踢球更快乐的事了。
封勇是一名航天领域的专业人员,经常在运动场上活动,因此他的身体十分强健。“我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体重一直很稳定,这让大家都很羡慕。”谈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封勇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他虽然是个中年人,并且长期在实验室工作,但不仅维持了年轻时的体态,还继续坚持着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成为大学生之前,封勇热衷于篮球运动,依靠出色的移动才能在球队能够活跃地参与比赛。然而,同那些篮球场上的高个子选手相比,身形相对矮小的封勇越来越感到些许失落。进入大学阶段,足球似乎为封勇开启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在足球竞技的场地上,封勇无需担忧身高劣势,他展现出迅猛的行进速度和灵活的跑动技巧,并且与队友们形成了融洽的协作关系,他初次领略到了足球运动所蕴含的独特吸引力。那个时期,除了用在学习上,封勇要么在锻炼身体,要么在参加竞赛,他坦言自己更爱足球,认为这项活动特别让人兴奋,他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踢球,不过他非常用心,模仿电视里球星们的踢法反复练习,还阅读大量体育书籍,球技因此也提高了很多。
步入职场后,封勇承受的工作负担非常重,连续半月工作至凌晨一点半是惯常情况。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在二三十岁时他能承受,然而对于如今五十五岁的他,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遇到难题时,封勇会找些空闲时间踢球或者跑跑步,这样精神就能重新振作起来。通常人们感到疲惫时会好好睡一觉、大吃一顿,而封勇累了就喜欢痛快地踢一场球,他觉得踢球特别有劲,踢完之后整个人都感觉非常清醒。他经常对年轻的同事说,如果今天又要加班到很晚,他会陪着大家一起。
二零二零年,封勇和本组织代表队航天神箭足球队初次参与“老超”联赛活动,在年龄相仿者集体进行足球运动时,彼此的强项弱项大致相同,因而比赛过程也变得更为酣畅淋漓。
中年人喜爱踢球,主要在于体验其中的乐趣。他们队伍的最高名次是第五名,对此大家感到相当满足。封勇表示,每次比赛开始前,他都会对队友们强调一个要点。这个要点就是牢记踢球的初衷。他并不追求谁输谁赢,也不希望在比赛中采取不正当手段。只要大家能够尽情享受踢球的过程,并且安全地结束比赛,这就已经非常理想了。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实习生 高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