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还是免费?一座乡镇足球场引发的开放之争
最近,广汉市向阳镇的某些住户借助四川日报全媒体问政四川渠道和民情热线表达意见:镇上体育运动文化广场的公共足球场一直封闭,居民只能在场地外活动,若想进入必须缴费。“足球场明明是公共资源,怎么不让公众使用?”部分民众提出疑问。
向阳镇的公共足球场,在广汉市乡镇范围内是独此一份,围绕它的不同看法因何产生?乡镇公共体育设施怎样才能既规划完善又发挥作用?四川日报全媒体民情记者前往现场进行了考察了解。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余如波 文/图
开门之争
足球场需付费使用,部分居民误会是外包给私人“圈钱”
向阳镇那个体育文化广场在去年年底完工了,它坐落在108国道和广汉市湘潭路的交叉口东北边,是我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的一个项目
向阳镇体育运动文化广场配备的设施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一个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七人制足球场,另外设有三个篮球场,还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供人锻炼的场地以及儿童玩耍的区域,同时也有公共厕所和绿地景观供人使用。
向阳镇党委副书记杨宏达谈到,向阳镇中心地带以及附近居民区,过去一直缺少相应的公共健身场所,当地民众只能在假期时借用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进行活动。许多居民反映,盼望向阳镇能够参照城市居住区,增设公共体育场所。为此,向阳镇体育运动文化广场得以建立。然而,杨宏达等人未曾料到,这些公共体育场所的运营模式,在本地民众间引起了不同看法。
冯先生表示,他日常有踢足球的爱好,了解到向阳镇新修建了七人制足球场地,前些日子,他领着孩子去那里踢球,却发觉场地被封闭了。
有人反映,足球场被“委托给个人运营”,使用时需要缴费。这个消息让冯先生感到非常不高兴,他提出疑问:“在项目启动和推广阶段,从未提及过收取费用。公共体育场地理应提供公益服务,免费供大家锻炼身体,怎么可以转交给私人去盈利。”
最近,记者分三次,分别选在上午和下午时段前往向阳镇体育运动文化广场考察,看到该足球场周边有数米高的护栏,足球场入口一直紧闭,场中没有人在踢足球或其他体育项目。但旁边的篮球场等运动场所都免费供人使用。
这个足球场是“委托给民间运营并收取费用”?依据场边“足球场管理准则”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络了广汉市城市管理局执法队向阳分队。
中队负责人彭辉表示,向阳镇体育运动文化广场建成使用以来,一直由该中队与向阳镇向兴社区、向阳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负责维护管理,足球场并未租借给个人经营。
过去有组织尝试租赁足球场开展有偿教学活动,但基于体育设施公益属性的考量,我们最终婉拒了请求。足球场经常处于封闭状态,是由于场地需要周期性修缮,因此采取封闭式运作模式,若要包场或举办赛事,必须提前一天向场地负责人申请预约,或许这样导致部分民众产生了误解。
记者在场地外围张贴的“活动区域使用准则”上,确实发现了彭辉所指的提前登记办法、登记方式、使用须知等事项。
收费之因
“低收费开放”为政策允许,用于反哺运营开支
彭辉确认,足球场并非免费,需要事先安排。场地使用需收费,按每场比赛两小时计算。下午时段,每场比赛收费300元。晚上时段,每场比赛350元。彭辉解释说,晚上费用较高,是因为使用球场灯光要产生电费。
对于这个情况,冯先生以及周边的一些住户感到困惑:既然旁边的篮球场地、乒乓球台等公共体育项目都不需要花钱,那足球场单独收费是否与公益性质相违背呢?
调查得知,部分公共足球场确实无偿使用。比如德阳市区的德阳体育公园,里面的人工草皮足球场不收取费用。
然而,并非所有设施都必须免费使用。四川省体育局一位负责人说明,公共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大众健身,通常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开放,不过政策也允许采用预约制或低收费方式,不一定非要完全免费。
经调查发现:国家行政机构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说明,提供相关服务时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也指出,公共体育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若不增加额外资金投入和配备专门服务人员,则应无偿使用;若需配备管理人员,并产生成本消耗及设施维护费用,则可以收取费用,不过不能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2016年,四川省公布了一份关于足球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中也明确指出,要推动公共足球场地以较低费用或者不收费的方式向公众开放使用。
维护足球场需要支出不少开销,这是决定要收取入场费的原因,彭辉解释道。记者向一位体育行业人士了解情况,对方表示,假设不考虑场地本身的损耗,一个七人制人造草坪球场每年的维持费用大约是七万元。
另外,向阳镇体育运动文化广场的维护工作打算依靠足球场地租金解决。彭辉表示,此刻有两名清洁工专门负责广场的清洁,每人每月工资是1800元,再加上劳动保护用品,一年差不多要花掉5万元。如果按照每场比赛收费350元来算,必须踢超过140场才能补回人工开支。但之前足球场每周的收费开放场次只有一两个,收入远远不够覆盖运营开销。
但是,对于足球场的费用缘由、定价依据以及资金用途等细节,向阳镇当局在场地启用之前并未进行公开通告,这种现象加剧了部分民众的困惑,少数人因此采取了极端举动。彭辉指出,经常有居民蓄意损毁围栏,强行闯入运动场地。而且,由于人为损坏,场边的水喷装置已经修复了五回以上。
应对之策
公共体育设施“下沉”,应根据需求因地制宜
农村地区民众对公共健身场所的期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乡镇财政状况拮据,难以实现“无条件保养和免费使用”,因此被迫对民众设置“参与限制”,导致民众产生不满和质疑。“产生这种状况,是我们当初未曾预料的。”杨宏达表示。
这也引发人们思考:社区体育场所延伸至乡镇之后,如何才能规划得当、管理有效?
因为要满足民众普遍健身、乡村发展以及中考体育分值加大的需求,所以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规划需要更多地延伸到乡镇地区,这将来会成为主流方向,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休闲学院的舒建平教授这样认为。
建造方式要因应地方特点。舒建平表示,乡镇财政能力不足时,配置哪些场所、哪些设备,需要在事先了解当地民众的偏好和需求之后,配合全民健身项目的推广,选定最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设施,不必追求包罗万象,这样场所的使用效率也会增强。例如,某些区域居民对武术和太极拳兴趣较浓,那么建设过多足球场地就不够恰当。”
对于众多乡镇来说,足球场地这类体育设施属于比较新的项目,从建成到发挥作用,需要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廖冲绪这样表示。在他看来,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当尽可能提前安排相关事务。比如修建足球场的原因、收费的必要性、收费标准以及管理维护方式,都可以事先向村委会和相关部门进行说明、公示和听证,这样做能够充分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廖冲绪指出,这也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政府包揽一切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型。事先清晰界定各方职责范围,能够促使政府部门从被动应对转为社区成员自觉维护,从而有效降低有意的损害行为。
四川省体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在开展工作之时,措施与方式能够更为多样,可以实施“按时段划分”,譬如上午不收费用,下午及晚上收取少量费用,以此促进民众参与体育锻炼。
这也是很多地方采用的策略。浙江省从今年1月1日起推行的《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就有规定,收费的公共体育设施在法定节假日和全民健身日要向公众免费开放,其管理单位要采取分时段定价等方式,对老年人、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给予优惠,还要根据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和特点,选择特定时间段进行免费开放。
最新进展
向阳镇足球场运行方式调整 部分时段免费开放
发稿前,杨宏达告知记者,向阳镇新出台的《足球场管理办法》已经拟定,并且已经公布给居民知晓。依照这项办法,足球场不再沿用以往的统一开放方式,而是采用按时间分段进行管理。每周一至周三,场地会对公众收取少量费用,而每周四到周日,场地则对公众免费开放,但依然需要提前登记预约。记者把关于足球场收费的缘由等信息告诉了冯先生等本地居民,他们之中多数人对这个安排表示可以接受。
但是,冯先生表示,新规定里“至少需要10人提前约定”这一点仍存有疑问,因为年纪小的孩子等群体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他提议,在当前免费对外开放的时间里,把夜间和周末的部分时段单独拿出来,采取“完全接纳”的方式,以便让家长带着孩子踢球,并且同时指派工作人员管理现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