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十一点,中国队要跟阿曼交手,即便获胜,晋级希望依然渺茫,倘若败北,便意味着再一次冲击世界杯的努力要宣告失败了。
转移新浪博客上的文章,涉及三篇出自2006年世界杯时段的作品,它们追忆了从中学阶段开始的踢球与观赛历程,现发布于此以配合当前氛围。
(壹)
对体育充满兴趣,早在求学初期就已形成。那时家中配备一台收音设备,每日正午十二时十五分,必定收听中央台播报的体育资讯节目,从不间断。
热爱足球,自初中阶段便已萌生。那时学校对体育活动十分看重,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为自由活动时段,学生可向体育老师借用各类球类及运动器材进行锻炼。我经常向同伴借来一个尺寸较小的足球,这种球比常规足球要小些,呈黄色,然后利用砖块或书包设置球门,尽情地踢起来。
校园里只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运动场地,全校爱运动的学生常来这里活动,场地狭窄,多数时候只能占用一个边角区域。虽然空间局促,却也培养了他们比较精湛的运动技巧。
苏永舜时期的国家队
中场容志行和守门员李富胜
足球运动中,观看比赛同样精彩。1981年,世界杯亚洲和大洋洲区预选赛,最终进入决赛圈的有中国、沙特阿拉伯、新西兰以及科威特。科威特队以头名身份自动获得出线资格;中国队在最后一轮遭遇新西兰和沙特阿拉伯的联手阻击,结果中国队与新西兰队积分持平,双方净胜球数也相同,因此需要加赛一场来决定名次。
记得看过沙特和新西兰踢的比赛,比分是5:0,当时真是恨得牙痒痒。现在回想起来,人家打了个5:0,咱们再比试一场分出胜负,这想法也太不靠谱了。万一踢成了6:0,你就连进附加赛的资格都没有了。
如今我甚至不确定,多年以来我坚信的所谓“假赛”,究竟是否属实。年少时,分析假赛的思路是:在新西兰两队战平两球对两球,转战主场时,怎会变成零比五?其实,事后才清楚,若一方仍存求胜可能,另一方则胜负无碍,即便没有刻意操纵,比赛走向也可能出乎意料。
因此,我特别希望找到那个赛季的赛事记录,通过专业层面进行剖析,明确那场球赛是否作假。
附加赛的场地在新加坡,时间临近春节。考试次日,我仍赶往县委招待所,结果中国队以一比二未能晋级。
1985年国足519惨案
学生时代承受着考试压力,观看比赛的机会不多。记忆犹新的,有1985年5月19日中国队输给香港的那场球。那场比赛没看成,是听着收音机了解的,解说员是杨青老师。很多年以后,在中央台的体育节目里,杨青老师多次朗读过我的体育文章,每次听到的时候,我总会想起519日。
另有一场赛事发生在1986年世界杯期间。彼时正值准备高考的年份,能够观看的比赛不多,不过最精彩的一场还是巴西队对阵法国队的比赛,巴西队最终在点球大战中落败。
(贰)
1986年上了大学。在那里,我把自己培养成“足球权威”。
真正的权威,并非体现在踢球技术层面——我踢球也算不错,但比我踢得强、强很多的人,并不少见。真正的权威,在于对足球理论和规则认知的深度。
普拉蒂尼
某个夜晚,我们整个寝室都歇息了,具体时间无从知晓,毕竟我们这间寝室每天夜里都有“夜话聚会”,睡得晚是出了名的,这时,隔壁寝室的两位男生来敲了门,原来,他们那里也正举行夜话聚会,聊到足球,提及普拉蒂尼,其中一人认为自己是前锋,另一人则坚持自己是中场,让我来做决定。
那个时期,几乎没人不关注球赛。宿舍凳子数量有限,仅有两把,而住的人有六个,除了一个伙伴不太在意,其余四个都热衷观看。因此,我们准备了一根长木板,每当有比赛时,一个人负责搬运凳子,另外两个人合力抬木板,将木板的两头分别搁置在凳子上,这样大家就都有地方坐了。至于可能会遮挡后面观众的视线,那只能表示歉意了。
1987年欢庆胜利的中国足球队
四年间,最开心的时刻是1987年10月26日,中国队战胜日本队,成功获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那天晚上,我还记得在日记本里记录了一些内容;最令人沮丧的时刻,则是1989年岁末,新加坡举行的一场六强赛,两次“黑色三分钟”粉碎了高丰文带领的这支国家队冲击世界杯的梦想。
记忆犹新的是倒数第二场对阵朝鲜队,下半场时依然没有进球,没有取胜就等于彻底失去希望,当时感觉怒火在胸中燃烧。接着换上场的谢育新打入了进球,然而最终结局表明,那仅仅是延长了中国队绝望的时间两天而已。
那个年代抒发感受的方法是:往楼下摔碎酒瓶。赢了就摔,输了也摔。有一次,系里的雷老师正在楼下阻止摔瓶子,险些被瓶子击中。
大学四载光阴飞逝,倏忽间1990年世界杯来临。那首《意大利之夏》,注定化作我们心中最难忘的乐章。
世界杯于6月8日拉开帷幕,我们先前就高呼:“6月8日前搞定毕业设计”。许多人达成了目标,但观看赛事时却遇到了问题。
说明一下:通常电视房钥匙由学生保管,遇到重要赛事会开启门锁。我们这些人不仅关注“重要赛事”,各类比赛都观看,记得当年河北电视台有个节目叫“赛场风云”,主持人就是如今在央视发展的蔡猛,他已经从业十几年了,这人要是毫无进步,也算挺不容易的。),周二夜晚延迟播出,那时宿舍楼已断电,我们通过门上窗口攀入,接通楼道电源使用。
然而6月8日,向一些曾负责保管钥匙的学生组织干部询问,他们均表示不清楚钥匙由谁保管,而且更棘手的是,门上的窗户被加装了插销,显然有人故意阻止我们观看比赛。
回想起来,彼时我们临近毕业,师弟师妹们却正忙着应对期末考核。我们观看球赛时大声呼喊,加之多数赛事在夜间进行,为避免干扰他们学习,我们确实不该这样做。
意大利之夏
那时并非如此认为。开幕式即将举行,钥匙尚未寻获,唯有动用”特殊手段“了。我们动力系的宿舍位于一个转角楼,东侧楼层住男生,西侧楼层住女生。电视室位于东侧楼层最西头一间,西侧楼层最北头一间是女厕。看来,必须经由女厕前往电视室了。
通过女厕所的窗户攀爬出去,又从电视房的窗户挤进来。我们采取这种危险手段观看了开幕式,收听了意大利之夏,目睹了阿根廷败给了喀麦隆。
非法进入女卫生间,深夜大声喧哗,次日同门向系部举报。第二天上午,我们正观看现场转播,系里教师突然到访。
教师抵达时需有所预料,然而实际见到情形后难免会感到震动:部分学生拒绝经由女卫生间通行,便以杠铃在电视室后壁凿开一个通道出来。此事令教师感到焦虑,随即指示随行的几名学生会成员将电视机搬离现场。
此刻,有个人走上前直指那位教师:我们已经非常体谅你了,请不要得寸进尺。讲这番话的是我同寝室的一位伙伴。原以为作为学生干部的他不会介入,他这么做让我十分惊讶。
最终协商的结果:球还看,但不要影响师弟师妹。
观看比赛的时光飞逝,一个月后,当德国队与阿根廷队进行决赛时,我已在单位观看。
与同伴们一同观看比赛的时光,已然逝去;而和另一群伙伴共享球赛的日子,正缓缓降临。
(叄)
从1990年离开大学校园至今,一共观看了1994年、1998年、2002年以及今年的四次世界杯赛事,整体感受是越看越提不起兴趣,早已不复当年那种饭可以不吃但球一定要看的状态。1998年世界杯那年,刚完成研究生学业,凌晨时分法国与巴西的决赛进行现场直播,有同窗来叫醒我观看,我都没有动弹——认为为一场球赛而牺牲睡眠实在不值得。这算是步入中年的表现,但无法避免。
以前刚离开学校的时候并非如此,1994年世界杯期间几乎观看了每一场比赛,那时在职工大学任职,多数是深夜进行赛事,前半夜休息,临近比赛时李军会来唤醒我们,李军是学校一位教师的子弟,平时和我们一起踢球看球,年纪不到二十,精力充沛,前半夜参与打牌活动,比赛时间则负责挨家挨户敲门,将我们召集起来观看赛事,他常自嘲说自己是“一个报时工具”。
1994年的巴乔
那个年份特别盼望意大利队能够赢得冠军,这或许是因为多年来一直关注意大利联赛的缘故。当意大利队以逆转方式战胜尼日利亚队的那场比赛结束后,凌晨四点多,天色已经发亮,我兴奋得想要邀请几个朋友一起喝啤酒,但是附近没有一家餐馆开门营业。
很可惜,在最终决战中,意大利队以点球大战的比分败给了巴西队,前些日子观看了那场比赛的影像资料,客观评价,巴西队确实在场上表现更胜一筹。
在职工大学学习了五年,经常踢球喝酒看球,生活看起来和上学时一样,但心情却不一样。
这些年当中,记忆尤为清晰的是1992年6月,当时带领一个班级的学生前往唐山陡河电厂进行实践学习,那家电厂的发电设备规模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可观,属于领先行列,参与组织工作的是我和小吴,他如今居住在加拿大,我们经常很长时间没有联络,某天他毫无征兆地联系我,电话那头说:“曙明,我现在是法官。”
1992年丹麦队上演“安徒生童话”
恰逢欧洲杯期间,丹麦队上演了如同安徒生童话般的赛事,在我看来,那场赛事堪称最激动人心,即便是世界杯也无法超越,世界杯中不乏一些平淡的比赛,但那届欧洲杯每一场都扣人心弦。
观看比赛导致问题出现。我们那时生活节奏固定:前半夜饮酒,后半夜观赛。起初一切顺利,直到半决赛荷兰对阵丹麦,直播时间是凌晨两点五十分,那场比赛十分刺激,看到点球大战,央视租用的卫星传输时间用尽,节目未能完整呈现。当时没有网络,无法得知比分,心里一直惦记,幸好当晚有节目重播。晚上十点多,重播进行到关键时刻,突然断电。
学生们陆续从房间里走出来。住店的人指出,你们整天吵吵闹闹,影响到其他住客休息,从明天起,规定时间断电后必须就寝。这帮学生怎能接受,结果双方起了争执,最终闹到警察介入。
实习为期两周,期间已过去十几天,期间发生了矛盾,无法继续同住,于是决定搬离,然而此刻寻找住处变得十分困难,第二天召集所有人,我公布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即提前终止实习,允许他们各自去往任何地方,但明确禁止返回学校
回想起来不禁心惊,倘若有个学生遭遇意外,实在难以承受后果。万幸的是,平安无事。
我同小吴前往北京,在北京的旅店观看了决赛,丹麦以两球优势击败了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