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足球真能推动大体育?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最近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和体育局与动吧体育达成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合作意向。这项合作围绕三个核心领域展开:首先是课堂教学的推进,其次是竞技赛事的组织,最后是青少年足球训练班的开展。照片展示了外国教练员与中国体育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此照片由樊世刚和郝文婷提供拍摄。
去岁,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新合村小学校长侯琳,度过了极为繁忙的时光。
她原本是中学语文教师,后来专心探究足球进步的法则,并且思考体育精神怎样和学校的指导思想结合起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就从对足球一无所知,变成了既学习足球又讲解足球,还负责足球训练,把足球理念运用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校长。
这一年的工作,我基本是围绕足球开展,通过学习、认知、推广校园足球。期望借助校园足球的推行,促进学校体育的进步,进而推动学校整体层面的提升。这是侯琳的表述。
就像一场及时雨
2015年开始,一项以增加足球爱好者数量、夯实中国足球后备力量为基础的“新版”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各个学校的范围内大规模地推行。
为迅速增强地方管理人员、教育部门工作者、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学人员的校园足球意识,2015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校园足球的专项研讨活动:分别组织了2000多名地市县教育机构的负责人、3000多名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5400名中小学体育老师,以及1000多名杰出的前运动员、指导员和裁判进行分阶段培训,整体参与人数达到11000余人。最近再次为8627所中小学特色学校校长及足球教师组织了新一轮学习活动。同时,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派遣240名教练员赴法国进修三个月。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范围内已累计培养各级管理人员、校长和足球教育工作者13.5万人。
如同季节中一场适时的甘霖,十分关键。既使我们明白了校园足球的目标任务,又使我们清楚了师资来源、场地不足如何解决等具体执行环节。在广东省中山市,参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行政人员及校长首期研修班的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副行政官员汪小平,在完成校园足球相关学习后对媒体人抒发己见。
福建省宁德霞浦市的副市长徐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以前她认为足球就是圆形的。参加培训后,她觉得足球不只是圆形的,还能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达成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的目的。
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副调研员牛洪亮对于校园足球的进步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校园足球最关键的是让孩子们活跃起来,只要孩子们开始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这就算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在法国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期间,北京市八一学校的黄雷老师对当地青少年足球训练模式感受颇深,认为这种模式十分规范,具体表现为:初级阶段的小球员每周参与两到三次训练,单次时长不超过九十分钟,并且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比赛,构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相比之下,国内许多学校急于在小学教育期间追求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做法暴露出明显的短视倾向。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对校长和教师来说,培训的关键在于帮助他们端正对足球的看法。需要让他们明白,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主要宗旨,是用足球作为教学工具,惠及所有学生,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完整的人格。他透露,针对某个体育项目开展如此广泛细致的层级化训练,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闻所未闻。此类“创新思维活动”对校园足球及学校体育领域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女性撑起校园足球“半边天”
根据掌握的情况,参与此次“思维碰撞”活动,由女性校长直接出席或主管的校长比例接近半数,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专业人士强调,为了让校园足球运动得以持续推广,促使女性校长的思想发生转变是关键所在。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共有54家中小学校,其中小学占了47家,这些学校里女性校长达到了70%。记者去该区了解校园足球情况时,接触到的校长绝大多数是女性。不过,对于这种情形,金水区教体局的邱云副局长并不感到忧虑,她清楚女校长们工作都非常出色。
金水区金桥学校的大课间时分,全校两千余名学子在操场上尽情挥洒汗水,足球竞技蔚然成风,场面十分壮观。校长冯宇向媒体表示,大课间是检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若组织不力将受到严肃评估。她强调,如今足球运动已经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邱云表示,通过参与校园足球培训以及组织校园足球培训活动,金水区的校长们已经达成一个看法,那就是缺乏体育知识的校长不能算作称职的校长。
中国教科院体卫中心主任吴键深有感触地表示,假如校长们都能像金水人那样理解,校园足球的发展将不再困难。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指出,女校长比男校长对孩子的关怀更多,更加留意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只看重分数,如果学校领导能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且积极投身于体育活动,那么女校长很可能会对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产生更显著的作用。
让更多人了解校园足球
内蒙古第二中学体育教师沈野始终不解,为何学校里不喜爱踢足球的学生也必须参与足球活动,这一点让他感到困惑。和沈野有相同想法的家长们也对校园足球的推广方式存有疑问,他们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踢足球。
王登峰向中国教育报讲述观点时表示,足球作为关键体育项目,其重要性堪比语文中的写作练习,无论个人是否具备天赋,所有学习语文的学子都必须掌握写作技巧。某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足球,不过其他体育项目也需涉猎。在以足球为特色的学校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体育动作,还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足球训练,这类学校每周的体育课程里,至少要有一节是关于足球教学的,这是王登峰强调的。
王登峰强调,培训旨在让众多人明白校园足球的实质内涵,以及其核心的三个层面目标。然而,单凭培训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必须进一步增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积极争取更多媒体的配合与协助。
王登峰表示,需要让大家明白,足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其他运动项目会失去发展空间。校园足球是推动学校体育变革的切入点,它作为先行者进行改革探索,之后会逐步扩展到其他体育项目,这构成了学校体育变革的整体方向和实施路径。
吴键认为,校园足球的根本是育人,然后才是比赛足球。这就是校园足球的根本任务。他指出,我们不能再有“校园足球是为了选拔人才”的错误想法,要让学生去踢球、去运动,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本领,塑造完善人格。当踢球的孩子数量足够多,技术水平足够高时,优秀的孩子自然会显现出来。校园足球除了教育功能,还能让孩子获得乐趣。只有体验快乐,孩子才会对足球产生爱好,会主动参与其中,会学习更多技术,会深入领会足球文化的内涵,会慢慢改善中国足球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