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评中国足球!马云、王健林、王兴、柳传志谁更懂?
柳传志曾表示,谈及中国足球,令众多中国男性深感沮丧。此言饱含失落,亦道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中国人口超过十亿,从事足球工作的人员为数不少,至少几百万,然而为何始终未能打造出一支出色的足球队?究其原因,亚洲人的体能条件及足球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局限性,至少在未来半个世纪内,亚洲足球很难与欧美足球相抗衡。中国是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国家,足球至少应该统治亚洲,这才算正常,然而现实令人沮丧。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国力远不如我们,发展足球甚至比我们晚几十年,但他们却很快称霸了亚洲,并且经常参加世界杯,这说明要搞好足球,光有钱是不够的,还得找到正确的方法。
王兴经常拿国足开玩笑,时间已经不短了,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国足连3000米都跑不过清华的普通学生,把国足说得一无是处,许多足球界人士纷纷加入战局,连北大的学者也参与进来了,中国足球从20年前开始走职业化道路,但发展一直不顺利,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然而在那种情境下,国足却集结了将近三十年以来最出色的球员队伍,即便在世界杯赛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依然实现了让十三亿国人圆梦的目标。紧接着,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相继挂靴,导致国足很快跌入发展困境。十年之前,许家印掌控恒大,掀起了中国足坛的金钱驱动时期,众多俱乐部竞相挥霍巨款,引援众多高水平洋将,运动员的薪酬福利持续攀升,促使管理机构制定薪酬上限规定。但同期,国家队的竞技水平不断下滑,已跌至亚洲中下游行列,甚至无法战胜泰王国队。
实际上,率先投入足球事业并付出诸多心血的商界人士并非许家印,而是王健林。早在20世纪90年代,王健林便担任了大连足球的形象代表。他不仅向俱乐部提供资金支持,还亲自介入球队的管理运作。凭借王健林及其团队的积极推动,大连足球得以迅速发展,不仅在中国足坛占据领先地位,也在亚洲范围内的赛事中展现出卓越实力。真让人遗憾,王健林未能赢得裁判认可,在整体环境不佳的背景下,他被迫离开足球界,直到近些年才再度复出。王健林亲身见证了我国足球从职业联赛诞生,到国足闯入世界杯,再到陷入低谷的整个演变,他堪称最了解中国足球发展轨迹的人。王健林坦率指出:中国足球匮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体系构建和规则革新。
柳传志对此观点表示非常赞同,他是一位资深的足球爱好者,对中国足球抱有极大的喜爱,同时也对其现状感到十分不满。他认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足球的氛围还算可以,但后来逐渐变差了,因此他对足球也失去了信心。尽管如此,柳传志对王健林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戏称,如果王健林真能让中国足球变得强大起来,他愿意在家中焚香祭拜王总。马云说他非常敬重王健林,王健林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从事足球运动,并且倾注全部精力,这种精神确实令人钦佩。马云说,他投资恒大是为了了解中国足球的真实情况,了解后才知道,并非企业家不够努力,而是足球发展真的存在困难。
马云觉得,要想提升中国足球水平,首要任务是进行改革,光会踢球没有意义,全国至少有五百万足球爱好者,但他们不清楚怎样推动足球进步,使中国足球能够真正成长起来。王健林对此非常同意,中国足球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真正了解足球的人,非常遗憾,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并不懂足球,这是中国足球最令人遗憾的地方。马云阐述了一个核心看法,中国足球即便取得进步,赢得奖杯,也仅是表面上的成就,唯有足球运动普及开来,国人才能切身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国内虽拥有众多优势体育项目,但其中绝大部分都侧重个人竞技,一旦面临团队配合的考验,中国队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在中国,民众似乎已忽视协作共赢的价值,然而足球本质上是集体项目,即便是球界泰斗王健林倾囊相助二十余载,亦未能扭转这种风气。众多权威人士仅限于口头探讨,最终形成共识,中国足球已陷入困境,振兴之路异常艰难,但彻底恶化亦非易事。总之,期待中国足球不断进步,不要再成为国人心里难以释怀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