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居然都是业余的?你没听错,事实确实如此
今天,中国足协召开了通气会。
(感觉此话一出,就是满满的信息量)
这一次,足协将目标锁定到了裁判身上。话不多说划重点:
或许会在二零一八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里采用专业裁判,实施裁判队伍的专业化转型。
足协视情况会斟酌采纳视频助理裁判等前沿的裁判手段,并以此为目标,向足球强国协会看齐。
黄诗薇 中国足协新闻官
我们将扩大裁判员学习渠道,邀请国际一流裁判和体能专家,偶尔来华开展裁判业务教学和指导工作。同时,提升裁判员学习次数,加强日常体能状况跟踪。还要健全裁判监督相关准则,改进裁判执法评价体系,增强对裁判人员的监管,持续强化裁判人员的品德修养。
此事披露后,众多旁观者纷纷指责:原来当前赛事的裁判系非专业出身,所以表现如此糟糕!
业余裁判奇葩事
其实,我是警察
巴西伊塔乌迪米纳斯的业余赛事里,一名球员对裁判判罚点球表示强烈抗议,随后动手攻击了主裁判。遭到攻击的裁判立刻冲向场边,拿走了手枪和手铐,导致比赛场面失控,最终被迫中止。
这位执法界服务了十九载的裁判,在遭受攻击后出面回应,他声称自己是一名警察,并进行了辩解,理由是,
我的举动并非过度反应,之所以这样做全因对方球员的行为。我必须为赛事安全负责,必须想办法稳定现场秩序。我选择以执法者的身份行动,去将那个攻击我的公民拘捕。
看到这里,前几天掌掴裁判的董卿是不是应该庆幸一下。
巴西的业余裁判在两个职业赛事间迅速转换令众人震惊,不过裁判属于业余身份而非职业身份,因此批评中国裁判其实是个极大的错误认知。业余身份不代表缺乏专业性,所有能够执法正式比赛的裁判都必须具备相应资格。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足球裁判同样是以兼职形式参与工作。
国内众多国际级裁判和知名裁判同时也是大学教授,例如孙葆洁任职于清华大学,谭海在北体大任教,一般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都相当高,他们或许还是教授或副教授。
国际上,公认史上最出色的足球裁判,光头科里纳原先从事的是投资顾问工作。这位意大利人经济专业毕业,且成绩优异,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他在裁判领域开创了新方法,并且了解到裁判可以签订商业合约,凭借经济学的知识,他还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仅次于科里纳的评分排名者,是执法过2004年欧锦赛决赛的德国籍裁判马库斯·默克,他其实是一名牙医。默克将医生所特有的严谨作风也融入了裁判工作中,6次荣获德国年度最佳裁判称号,并且是德甲联赛执裁场次最多的人。他的裁判生涯可以说没有任何污点记录。
在英格兰超级联赛中,一位以光头闻名的裁判霍华德·韦德,曾是南约克郡警务人员,担任过警长职务。
但是,英格兰超级联赛那些知名裁判的职务都需要他们专注,直到达到最高级别。英冠、英甲、英乙这三个级别的职业联赛里,多数裁判是兼职身份,他们根据执裁的比赛数量获取报酬,单场比赛能够赚取两百多英镑。自从2001-2002赛季开始,英超联赛推行了裁判完全职业化的制度,要求裁判每月必须去训练基地参与两次训练活动,同时进行比赛录像的研讨分析,基本上已经不再接纳兼职裁判。此外,既然已经依附英超这棵大树,就不会缺少资金……(每个英超裁判的基本工资为9万英镑,判一场国内比赛能获得450英镑,而执裁一场欧战或国际赛事的收入有时甚至能达到4000英镑。)在英国,一个普通警官的年收入大约是七万元,医生大约是八万元,大型公司的企业高管平均是十二万元,而前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年收入也仅仅只有十四万二千五百英镑。)
但是,并非所有英超裁判都将全部精力用于判罚比赛。早些时候,克拉滕伯格在球场之外经营企业,从事商业活动本来无所谓,但他却遭遇了亏损,亏损本身不奇怪,但他进一步选择恐吓自己的合作者,最终因此被举报。英超有相关条款,指出财务状况存在瑕疵的裁判将无法继续担任执法工作,克拉滕伯格几乎因此失去了裁判生涯,幸而英足总采取了较为宽缓的处理方式,对他处以禁赛八个月的处罚。
克拉滕伯格经历了生死考验,去年他达到了职业生涯的最高点,是首位在同一年里,先后负责过足总杯、欧冠以及欧锦赛决赛裁判工作的裁判员。
后来,克拉滕伯格去了沙特联赛发展,裁判也可以转会去中东地区寻求发展了。他是少数令双方球迷都感到畏惧的英超裁判……可以想象,当得知他要远赴沙特,英超各队球迷会搁置矛盾,共同表达祝福。
克拉滕伯格
我感到非常疲惫,沙特阿拉伯的情况比这里更糟糕,我必须去健身房,逐渐适应这种状态。
身体感到疲惫,沙特联赛的赛程安排比英超更为紧凑,我需要去健身场所进行强化训练,以便能够适应这种节奏。
专业英超裁判需要参与体能锻炼,进行业务钻研,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测试。每场球赛结束后,都会有资深人士对裁判进行等级评定。表现不佳者或许会收到告诫,甚至被暂时停止执裁工作。暂停执裁期间,裁判需要重新接受培训。倘若在被告知后依旧状态低迷,那么很可能会被调往低级别联赛担任裁判。至于有争议的判罚,倘若裁判的说明无法让人信服,那么就要准备好接受组织内的相应惩处了。
英格兰裁判在16年前转型为职业身份,本意是借助相应的薪酬待遇来提升裁判工作水准。但结果却并非如此,英超联赛成立后的前十年间,每个赛季的误判次数平均只有40次,折算下来每10场比赛仅有1次失误。而到了上个赛季,这一数字已经大幅攀升到每4场比赛就有1次错误。(当然,英超裁判的素养与中超裁判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裁判能力好坏跟是否专业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不过足协在致力于提升裁判的业务能力,这当然是件值得肯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