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真务实态度,科学推进足球青训工作
足球青少年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障碍,这些障碍长期阻碍了我国足球的进步,并且与足球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紧密相连。要巩固足球发展的基础,必须准确理解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核心特点,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自然规律,同时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以严谨务实的作风推动足球青少年工作科学化发展。
发展青少年足球训练事业,必须融合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青少年体育与成人职业体育存在差异,其核心是围绕个体成长的教育使命。因此,在改革进程中,既要充分运用市场活力,也要关注人才培养选拔的社会价值,同时发挥国家新型统筹机制的作用。事实上,纵观全球足球优势国家的经验,以青少年培养和选拔的社会价值为基础,对足球青少年训练给予扶持,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方式。去年,国家体育委员会等十二个机构公布了《关于中国青少年足球体系优化的行动方案》,其中清楚说明,“中国足球协会将建立以国家足球训练基地为引领的‘国家级、区域级、省市级、县级’四级训练网络。在2025年,要设立二十处省级男女足球青少年训练基地,并持续向各市、县扩展,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层级网络;到2030年,确保省级青少年训练基地实现全面覆盖。8月19日,足球青训中心体系建设推进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强调各地需全面执行全国足球工作会议精神,充分理解青训中心建设的关键作用,依照政府统筹、体育部门负责、其他单位协作、足协执行的具体方案,将省级、市级、县级青训中心的建设摆在当前及未来足球工作的首要位置,集中力量处理核心事务,强化组织支持,保证青训中心实现高水准建设、高效率运作、高规格人才培养。
足球青少年训练工作需科学展开,要关注当代年轻群体的发展特点,大力促进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增进相互支持。这些年,伴随我国教育水平不断进步,多数年轻人在完成基础义务教育后,选择以普通中学和大学为主要生活场所的进步方式越来越常见。推动体育与教育深度结合、共同培养,既是顺应当前人才成长特点、满足青少年自身需求的做法,也是充分发挥足球教育作用的途径。近些年,认真实施《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许多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已经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模式,这些经验模式值得推广学习。
比如上海市普陀区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逐级联动的教育体系,在2024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模式创新示范区之后,更是从已形成的连贯培养网络中,选出1所高中机构、3所初中机构以及6所小学机构参与先行先试,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具体措施有划拨专项经费,为试点队伍安排专业医疗人员、心理辅导教师,聘请高水平训练指导,并且制定了人才流动与补充的管理办法。成都构建了“631”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为球员发展开辟更多路径,在全市九所普通高中分别开设男女足球专项班,面向全市选拔初中毕业的足球苗子,此外还在六所小学、三所中学和一所高中实施一体化培养试点,同时还在研究“3+4”的教育模式,将成都体育运动学校打造成现代化的足球学府,并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统筹安排和扶持下,促使该校与成都大学足球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中职衔接本科”的培养通道。成都市足协一位负责人表示,与其他足球学校的学生相比,他们遇到的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困难较少,大多数球员除了能签约职业队,基本上都能进入大学就读,从而消除了他们的长远顾虑。
要有效发展青少年足球培养,必须同时注重踢球技巧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准确地借助竞赛来检验和改进训练的合理性,中国足协正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着手构建青少年比赛的技术分析机制。借鉴国际足坛的“TSG”运作模式,借助有序观察、规范解析、体系化呈现,将赛事转化为足球界的知识财富,将单纯观摩转化为深度理解,进而推动从参与竞技向运用竞技的升级。赛事技术分析报告必须包含该年龄段整体战术特点、技术动作执行效果和成功率,同时要对比分析该年龄段与日韩欧洲在重要数据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研究入库球员的位置分配和角色变化情况。通过实际比赛来精确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而不是泛泛而谈差距,这样才能为科学改进训练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发展方向。2025年时U15和U17组别的赛事已经率先开展,2026年计划逐步将U16组别纳入其中,从而建立持续关注U15至U17选手成长的体系,这几个年龄段是球员从初中升入高中,从校园足球迈向专业或职业道路的重要过渡期,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育工作,既要着力提高科学训练的标准,也要重视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最近于贵州兴义举办的2025中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期间,河南省济源市太行路学校队在开幕式比赛中击败了对手,获得了第一场胜利,比赛开始前,球队替补席旁边摆放的一行训练用鞋引起了众多人的注意,很多人表示,在自己还是学生并且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时,这种情况就已经存在了,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做法球队助理教练王雨涵表示,她现已借助足球单招途径,成为了一名在校大学生,这一转变充分展现了足球对队员成长的积极影响,它引导大家恪守规章,培养良好习性,并促使个人不断进步完善。青少年球员在技能成长和思想观念塑造的重要阶段,借助足球活动养成正确的动作模式、行为准则、守规态度和团队配合意识,并且借助竞技活动的互动沟通,还能将这种乐观进取的精神扩散开去。
发展青少年足球训练,需要不断扩充和改进少年足球比赛架构,为优秀选手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
近些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与中国足协通力合作,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变革进展迅速。通过设立全国青少年球类运动会,与教育部共同制定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时间表,以及改进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竞技框架,这些持续推行的改革措施,正使核心赛事的带动效果、骨干赛事的稳固作用更加明显。今年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与十五运会U18组别合办,今后将每年举行一届,旨在促使各地方重点培养U15至U18年龄段青少年训练队伍,持续提升,切实增强青少年人才库建设。(转自9月17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