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足球:中国队为何急需一个永久主场?

日期: 2025-10-18 03:02:13|浏览: 1|编号: 16475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中国足球:中国队为何急需一个永久主场

中国队又要选主场了……

中国队为什么永远在选主场?

中国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永远在选主场的吗?

北京先农坛、工人体育场,曾经是中国队一直使用的固定主场,但1985年5·19事件之后,中国队便踏上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主场的漫长历程。

三十年来,中国足球队先后在三十余座城市举行过赛事,包括深圳、西安、长沙、合肥、昆明、武汉、沈阳、大连、成都、上海、广州、南京等,这些城市排列不分先后,次序各异。然而,一个颇为费解的现象是,自1997年大连金州和2001年沈阳之后,再无任何一座城市能够连续承办两场“主场”赛事,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次12强赛选择主场的场面非常离奇,听说有四十多个城市递交了申请,里面甚至有个位于偏远地区、被称为“入滇锁钥”的“小地方”——云南的曲靖古城。

中国三次参加世界杯后,首次闯入十六强赛事,使得这次在本土举办的决定变得格外引人注目。申报期限定在五月五日,首个对手是伊朗的比赛日期为九月六日,最晚须在五月底前确定场地,时间紧迫。然而,那些一直不明确的“四大潜规则”似乎预示着,中国队的五个主场依旧会是一场“持续进行”的“迁徙”。

哪“四大潜规则”?

不可以待在北京市区,要考虑怎样让竞争者处于被动状态,每次只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活动,城市与城市之间要展开非体育项目的较量。

1985年5·19事件之后,中国国家队仅在1990年亚运会、2004年亚洲杯以及一场对阵越南队的赛事中在北京进行过比赛,其余时间均在外地举行。一个未曾披露的原因是,北京市域的安保开销巨大,同时其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利用自家场地给对手制造障碍的方式比较明显,例如2008年40强赛对阵澳大利亚时,将比赛地点选在昆明,目的是让对手不适应高原环境,同时增加其长途飞行的疲惫感;2010年亚洲杯预选赛面对伊拉克,考虑到阿拉伯队不擅长水上作战,便把主场设在长沙。

后续两条“潜规则”的形成,源于前两条“潜规则”,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既损害竞争者、又波及自身的愚蠢行为。

昆明拓东体育场由于长时间未举办足球赛事,现已转型为高尔夫球场,尽管只是临时用途,场地状况依旧不佳,坑洼遍布且质地松软,中国队虽比对手早到数日,但在适应1900米的高原环境方面,并未获得明显优势,面对这一挑战,邵佳一能否凭借对某个极其熟悉且多次罚入点球的球场优势,帮助中国队保住那关键的3分呢?长沙阴雨连绵,合肥阴雨不断,武汉阴雨连日,阿拉伯队不习水性,中国队员都是游泳健将,中国队变成了祈雨使者?

安徽体育场馆多少时间未曾举办足球赛事?然而,这反而使其作为国家队主场更具广泛影响力,武汉多少时间缺乏顶级联赛球队,但该市正筹备举办东亚四强赛,迫切需要通过球场来检验其条件。

中国队的主场变成了怎样?古城曲靖纷纷响应?这究竟是“城市形象展示”、“旅游盛会”,抑或是“足球助农”?

变换场地如同转移阵地,偶然在某地取得胜利,便称之为“宝地”。然而即便数年、十数年后再次来到同一座城市,早已不是原来的场地、原来的草坪。沈阳“五里河”曾是国足初次闯入世界杯的至高“宝地”,却因无力抵挡楼市冲击而消失殆尽。倘若国足重新前往沈阳,又能获得什么幸运?那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球员们必须重新适应环境,这还能称作主场优势吗?

实际上,也一直有中国足球必须打造自己“魔鬼主场”的呼声。英格兰的温布利、法国的圣丹尼、巴西的马拉卡纳、伊朗的德黑兰等球场,都见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传承,球员们对场地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仿佛闭着眼睛也能精准行动,观众的助威声浪如同海啸般汹涌澎湃,既增强了国足的自信心,又让对手感到胆寒,这种氛围就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彰显着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中国没有这样的主场吗?这次就应该选这样的主场,不是吗?这样的主场,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北京,对吧?鸟巢,你们报了吗?

要听清楚,这次国足挑选的是固定主场(如果11月25日北京天气太差就另选一个),不是临时过渡的场馆,根本不需要40个城市来竞标,也不让曲靖去别的地方比赛,更不能把金钱当作前提条件。要彻底摒弃那些不公开的规矩,一切以能否成功晋级12强赛为最终目标,要像当年选择主场时那样,充分尊重戚务生和米卢的看法一样,首先认真听取高洪波的意见。

精心挑选并充分准备稳固的“魔鬼主场”,是赢得12强赛的关键前提。必须牢记,这一环节绝不能出现失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