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超象征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那么欧洲“超级联赛”就是疫情过后少数巨头企业谋取利益的典型体现。
历史常有重演。二十九年前,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的部分决策者,在多次私下聚会中反复商议,最终决断脱离原有体系,着手创建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上个周日,欧洲足坛的十二家顶级俱乐部,诸如皇马、巴塞罗那、曼联、阿森纳、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等,在经过数月的秘密协商后,决定在周一欧洲冠军杯改革方案公布前采取行动,宣布创建一个全新的赛事,名为“超级联赛”,同时邀请德甲和法甲的著名球队参与其中。时运短暂,"反旗"仅树立两日,利物浦、曼联与阿森纳等六支参与"超级联赛"的英超球队,在巨大压力下再度宣告脱离。这或许印证了那句古语:初次亮相的往往是正剧,而重演的则可能沦为闹剧。
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日,英国,二十一至二一赛季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三十二场比赛,切尔西与布莱顿战平零比零,球队支持者集体上街表达不满,反对切尔西参与欧洲超级联赛,切赫亲自到场与民众交流。英超联盟的诞生,可视为九十年代全球一体化浪潮汹涌的催化剂,而“超级联赛”这一概念,在后疫情时期则象征着垄断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标签。新冠疫情对职业联赛造成了巨大冲击,观众入场费完全消失,电视转播收益急剧下降,这些因素促使一些实力雄厚的俱乐部脱离原有体系,组建新的联盟。摩根大通作为主要出资方,发放了32.5亿欧元的专项贷款,用于支持新联赛的构建开支。各参与球队均可获得两亿至三亿欧元的入盟补贴,这对于背负沉重债务的俱乐部来说,极具吸引力。而且新增赛事或许会带来40亿欧元额外电视转播收入,这对俱乐部经营者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潜在收益。然而,“超级联赛”刚一问世,便引来欧洲政界人士和足球圈内人士的一致批评,批评的焦点在于它试图破坏欧洲足球联赛“优者胜出、劣者淘汰”的基本原则:联赛中二十支球队里,有十五支是创始球队,它们将永久保留在联赛中,完全照搬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NFL)的做法,这样一来,创始球队就彻底不用担心会被降级,球队的所有者也能预期球队的价值会持续上涨。维护投资方权益,促使足球联赛转变为更注重商业效益的盛会,或许会忽视足球的传承,损害中小规模队伍和观众的利益,这种进步对足球运动整体而言是好是坏?
2018年出版的《俱乐部》一书中,由《华尔街日报》的约书亚·罗宾逊和乔纳森·克雷格合著,记录了英超联盟成长为世界体坛最火爆、最赚钱、最具冲击力的赛区的历程。当欧洲足球界竞争日益激烈之际,阅读这本书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为何体育竞赛能够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缩影。
那个年代,英国足球赛事虽是顶尖行列,却并非独占鳌头,到了九十年代,英超却脱颖而出,成为世界足坛的翘楚,这背后的原因在于1992年英国足球领域掀起了商业化的浪潮,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足球的格局,让英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此一马当先,引领世界足坛的风骚。可以说,英超率先实现了全球性运营,不再单纯依赖地域性团体提供支持,而是将世界范围内的观众都转化为了自身的支持者,由此成为全球观众付费观看的赛事,依靠全球电视转播权收益让各队获得丰厚回报,并因此成为资金全球流动的典范。
英国拥有历史最为悠久的足球传统,英国各队的比赛场地也因此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其中不少球场始建于二十世纪初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种弊端开始显现,球场的配套设施十分陈旧,卫生间条件差而且数量稀少,许多球迷只能随地解决生理需求,球场的整体环境和空气状况可想而知。由于条件有限,球队仅靠门票销售维持运营,球场缺乏资金进行修缮,最终酿成多起惨剧。1989年希尔斯堡球场观众席发生坍塌事故,造成近百人丧生,促使英国当局成立专门调查组展开工作。调查结果向球场方面提出多项整改意见:所有区域必须改建为设有座椅的观赛区,拆除隔离设施,不再保留纯站立区域。这份调查文件使得球队的商业化运作变得十分紧迫,毕竟为了实施改造乃至重建工程,俱乐部至少需要筹集大笔资金。
1989年4月15日,足总杯半决赛,利物浦对决谢菲尔德期间,发生了导致96名球迷丧生的“希斯堡惨案”。英国联赛历史悠久,俱乐部经营者多采用家族继承模式,他们通常不将球队视为牟利工具,而是视作对社区与球迷的担当,对传统的守护,亦是一种个人兴趣的体现。作为俱乐部掌门人,周六午后于运动场与地方名流把酒言欢,是难得的享受,董事会议事时与各界知名人士共品雪茄,亦是莫大的荣幸,这些便是他们最实在的收获。球类组织本质上是社交的载体,仅此而已。那个时代状况有了新动向,一些精于商业运作的人开始担任俱乐部掌门,并且持续增持股份以掌握控制权,他们洞察到美国职业联赛的丰厚回报,预见到电视转播可能带来的巨额收入,也看到了顶尖球队借助衍生业务实现商业价值的机会,这便是他们最终选择联手“造反”组建英超的根本缘由。另有一些俱乐部的主人在金融市场方面领悟更早,曼联和利物浦就早早就通过伦敦股市筹集资金,用以改善主场设施,促使球队从单纯的业余兴趣发展成盈利的商业实体。
英国足球联赛的商业化进程在九十年代初发生重大转折,起因是默多克在英国推出了卫星电视频道星空卫视,这一举措打破了电视市场的平静状态,为球队经营者带来了全新的盈利途径。
几乎无法想象,1985年以前,电视转播从未进入英国联赛队伍的考虑范围,一方面,由于门票收入是球队唯一的资金来源,勉强维持运营,从甲级到丁级联赛的92支球队都担忧电视转播会让球迷选择在家观看比赛,从而失去这唯一的经济来源。八十年代初期英国足球赛事的电视直播中,竟出现一种怪异现象,仅准许转播后半程,目的是促使铁杆球迷都亲临赛场观看,同时,这也是由于英国电视市场高度集中,当时仅由公营的BBC与私有的ITV两家垄断,俱乐部认为这两家联手压价,因而缺乏探索新模式的意愿。
默多克的卫星电视是市场中的关键角色,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观察到美国职业联赛的极高人气,非常明白获得英国顶级体育赛事的播映权,将成为电视业务迅猛增长的重要契机。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提出了四年支付四亿英镑的竞标方案,争夺英国足球联赛的转播许可。
巨额的转播费彻底改变了俱乐部主人的想法。英格兰联赛的顶尖俱乐部在1992年联合起来,从英格兰足球联赛中分离出去,单独创办英超联赛,一个关键的动机是他们不想把未来可观的电视转播收益平均分配给92支参赛队伍中的每一支。他们非常明白,只有顶级联赛的比赛才真正具备直播的价值。他们最后组建了包含20支队伍的英超联赛,仅与常规足球联赛存在年度升降级的关联。英超电视转播收益的分配遵循五二五方案。一半的收益平均分配给20家俱乐部,四分之一的收益按出场次数递减分配给各队,剩余四分之一则依据联赛最终名次进行分配。
每场比赛几乎能带来200多万英镑的收入,使得英超俱乐部迅速积累财富。资金充裕的球队更有能力邀请顶尖球员加盟,优秀球员的加入提升了联赛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转播,从而显著提高了英超的整体水平,整个体系由此进入良性循环,不断向前发展。
几乎无法想象,上一代人还活着的时候,英格兰足球联赛的运动员身份依然十分低微。他们和普通体力劳动者没什么两样,仅仅是为了谋生而踢球,从中学毕业被球队选中,便开始了漫长的见习期,需要为正式队员做各种杂事,比如跑腿、擦鞋等,经过数年刻苦训练,倘若真的积累了一定经验能够为球队出场,在顶级联赛获得的年薪大约是一万三千英镑,这个数目差不多是当时普通工人的两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通常较为短暂,进入三十岁后往往结束,他们攒下的钱财远远不够实现经济独立,因此必须重新寻找职业方向,假如无法成为教练(能够转型为教练的运动员数量极少),或许会经营一家小饭店,又或者从事出租车驾驶工作。
球场经过翻新,英超联赛得以成立,高额转播费带来的回报,直接促使球员市场变得异常活跃,球员的薪水也随之大幅上涨,英超赛场中的顶尖球员,收入极其丰厚,一旦他们被选入世界足球名人堂,很多人就能获得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球员追求胜利的欲望和俱乐部争取联赛奖金的愿望,两种动力相互推动,球队实力的增强让英超成为了欧洲最顶尖的赛事。
英超获得了更优厚的转播收入,吸引了更多企业赞助,实现了更可观的利润分配,创造了不断刷新纪录的球员转会价格,组建了更具全球视野的队伍,它的诞生正值冷战结束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及超长时间的全球经济旺盛期,在此期间,英超20支球队的总价值增长了150倍,从1亿美元跃升至150亿美元。英超赛事向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传播,英语语言使其比意甲更易于世界各地的观众接收,预估能够触达47亿潜在观众。
英国足坛的兴盛,使得本国俱乐部成为财富人士竞相争抢的“优质标的”。英格兰超级联赛及英格兰甲级联赛的四十多家俱乐部里,有二十七家落入境外资本囊中,这些买家既有俄罗斯的企业家,也有泰国的富豪,还有美国的新贵,当然,本地富豪也不少,比如哈罗百货的掌门人,就希望通过收购球队跻身伦敦的主流社交圈层。
这些巨头将美国最出色的职业体育赛事——橄榄球联盟视为典范。英国安全文件要求球场废弃站立区域,精明的俱乐部经营者随即把站立区域改造成独立包间,主要供应公司客户和富裕人士,售价是标准票的十倍。然而这些通常位于球门附近的包间座位,却受到运动员的强烈投诉。第一排座位最为经济实惠,尽管那片区域是球迷最容易发生骚乱、最为杂乱无章的地方,但它同时也是最为接地气、最能营造主场气势的场所。过去那些气势磅礴的球迷助威声,如今变成了各个私人包间里的吃喝谈笑,偶尔会瞥一眼比赛,却一脸茫然的样子,完全不明白足球的乐趣所在。在获取利润和对足球的热爱之间,天平首次向利益倾斜,而一旦发生这种转变,就再也难以恢复原状了。
足球联赛是全球性竞技活动走向商业化的典范,它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不过,有部作品在结尾处提醒人们,当前最大的隐患在于财力雄厚的俱乐部无休止地追逐更多的资金和话语权。
那些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欧洲足球界又竖起了反抗的标杆。此次,“超级联盟”的兴起揭示了后疫情时期少数资本家的势力范围。英超的众多俱乐部,诸如利物浦、曼联以及阿森纳,均已落入美国职业联赛某些老板的手中,它们先前纷纷参与这场“叛乱”,无疑也是为了采纳美国资本家们的盈利策略。他们期望让联盟成为不朽的财富源泉,既是彰显实力的凭借,又是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
全球流媒体在疫情后激增,情形如同三十年前默多克的星空卫视,为体育赛事引入更多新赞助商。亚马逊以创纪录的6500万美元,连续两年获得美国职棒NFL周四夜赛的直播网络授权。、苹果和迪士尼等平台,或许都会争相追逐新兴的顶级联赛。
然而,和二十九年前英格兰超级联赛的情形截然不同,如今的“超级联赛”正处在另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它的前景并非由全球化带来的广泛连接促成更长久的繁荣,反而是日益扩大的贫富鸿沟使得少数资本集团逐利的本性愈发明显。英超的兴盛已经让商业价值凌驾于体育精神之上,超级联赛则企图走得更远,力求变成类似美国职棒的封闭体系,以便预先确保资本的回报,如此一来便与体育精神渐行渐远,因此欢呼的人少,叹息的人多!
“超级联赛”很快胎死腹中,不见得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