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足球、大教育:南京校园足球培养22名苏超球员,实践成果斐然
为促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现发展,南京市教育局颁布《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星级认定办法》,以此推动足球特色教育质量得以提升。仅仅在近5年的时间里,全市展开新建、扩建学校运动场地的行动,面积达到133.3万平方米,还新建了大约180个校园足球场地。除此之外,南京市每年投入将近100万元,为该市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35万名师生购置市级校园足球专项保险,从而解除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如今,全市有将近20万名学生,常年参与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孩子们在绿茵草地上尽情地奔跑,充满着活力,足球运动切实成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在南京市铁心桥小学操场上,“苏超”南京队9号球员陈运涵正带领学生进行技战术训练,他喊着“快,动作加快!”,还提醒“注意脚下传球!” 陈运涵介绍说,正是学校的培养,让他从雨花台中学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2023年,他成为南京市铁心桥小学专职足球教练,把所学专业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带领他们从足球运动中收获更多快乐。
“苏超”第九轮,南京队与盐城队进行比赛时、交锋里、对战之际,南京队球员戈伟凭借两枚头球、两个头槌、两粒用头顶进的球扭转比分,帮助南京队获取胜利。二零零三年,戈伟刚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足球首次被他拿起时,学校足球队助理教练曹晨轻声对他讲:“别急,足球会给你回应。”二十多年来,教练的这番叮嘱,戈伟从未忘却,这话成了他在赛场拼搏的无尽动力。“助力孩子们于足球里达成成长,一直是我们的坚守。”曹晨告知记者 。
说这话的是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其所表示的是,足球作为“以体育人”的关键载体,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意志品质锤炼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聚焦于“小足球、大教育”的综合育人观念,南京市的各个学校持续深入挖掘内涵、精心提炼特色,以使孩子们借助足球获取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每位孩子,在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都有一个定制足球,还有一套球衣,这套球衣上的学号以及姓名,是孩子们的“专属”标志。该校是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年以来,坚持“班班有球队、月月有赛事”,全校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上场参赛。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围绕校园足球,构建起学科融合课程体系、足球文化课程体系、运动实践课程体系这三大类课程体系,使得学生们于足球课程里启迪全新思维,在足球运动实践中进一步强健身体、锤炼意志。南京与徐州对战的这场比赛,存在一份专属于“雨中人”的骄傲和自豪,首发阵容中有3名雨中毕业生。他们代表南京在赛场征战,熟练运用技术技能,这既是他们个人的成长勋章,又是学校多年来深入耕耘校园足球、坚持“五育”并举的成果展现。”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说。
在青春洋溢的赛场上,热血在翻涌,力量在沸腾。先是有少年的那令人惊叹的“凌空一射”,而后又有在“苏超”赛场之上的极限冲刺,每一回挑战,皆是用尽全力去书写的青春篇章。为了探索出能够培育更多优秀足球人才的路径,南京市的教育部门以及体育部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还构建起市级校园足球体教融合系统培养体系。现在,南京市已然构建生成了以“校长杯”,以及“校际杯”(幼儿足球嘉年华)、“区长杯”、“市长杯”四级联赛体系作为核心的,联合精英杯、青训中心联赛、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南京赛区)等高水平赛事的市级校园足球杯赛活动体系,与此同时,创新推出了具备“升降级”性质的“南京市校园足球周末联赛”,打算在两年之内覆盖全市所有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人、财、物、力共同投入之下,南京市的校园足球,底盘雄厚,梯队完整,普职融通,人才辈出。2024年5月,江苏青年女足代表中国二队出战,获得首届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冠军,且石欣芮等5名球员来自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在2024 “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职组、高职组)里,南京市一举包揽所有组别冠军,实现全满贯 。在2025年举办的“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里,南京市有22支学校代表队参与其中,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在此次赛事中,荣获小学男子甲组冠军,达成了蝉联的目标,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浦口分校则斩获小学男子乙组冠军。在全市范围内,许多优秀运动员被选入各年龄段的“国字号”球队,还有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被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在2021年时,南京市率先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的批准,到了2023年,南京市又接着获批了“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就在今年,南京成功入选了教育部第二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的名单,进而成为整个全省在足球这个领域当中唯一实现“三挂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