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微型机器人进行足球对抗、家长孩子共同参与足球竞技、不同学校互相进行“班超”比赛……9月27日下午,伴随着赛场上的热烈呼喊,北京市“校园足球主题月”活动在北京学校正式开展。
本学期班级竞赛首月将以足球作为重点项目,围绕“京彩足球,梦想启航”这一主题展开,以此响应北京市“身心健康二十条”“体育八条”的相关要求,正式拉开新赛季的序幕。这次月度主题活动从九月十九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三十一日,囊括了城市内所有的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以及特殊教育机构,并号召幼儿园也积极参与,目的是借助足球这一媒介,强化教育的育人作用,寻找校园足球“新方向新特色”的发展方式。
足球特色“班超”开战
活动伴随着纯真动听的儿童歌谣拉开序幕,众多教职员工与学子们手举硕大的北京学校旗帜向场地核心行进,周围响起阵阵欢呼,旗帜前,孩子们立刻冲出,展开带有足球图样的伞……现场到处是孩子们生龙活虎的身影。
孩子们手持绘有足球的伞,与机器人共同参与演出活动。照片由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拍摄。
启动仪式期间,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当月专题活动的具体安排。全市范围内,以足球教育为特色的“班超”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今年十月上旬,学校将举办“班超”联赛,各校可组织班级参赛,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趣味足球活动,场地不足的学校可选择颠球、运球等个人技能比赛,十月中旬到下旬,各区教育局会安排各校冠军队伍进行区域比赛,十一月初,北京市少年宫将负责组织区冠军队伍的交流活动,为选手提供更广阔的展示机会。
这次比赛覆盖范围很广,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竞赛中懂得遵守规则、敬重对手、认识胜负,进而塑造他们热爱体育、刻苦训练、勇于参赛、力争上游、协同奋斗的体育态度和锻炼方式,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确保班级比赛的顺利开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专项工作计划和相关经费支持措施,每所院校都能获得专项财政拨款。自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各中小学需遵循市教育委员会的统一规范,结合本校具体条件制定详细执行计划,并以学期为周期实施阳光体育班级竞赛活动。如今,市里、区里、学校、班级这四个层级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且运作得相当成熟,各个区域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每所学校都打造出了自己的标志性赛事,每个班级都定期举办体育活动,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加入其中,这种状况也使得青少年体育比赛变得更加普及,更加经常,更加有影响力。
主题月期间,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将协同市足球协会以及国安足球队举办“班超”参与“中超”的特别项目,打算安排学生在工人体育场国安队主场的半场休息阶段举行校园“班超”比赛,同时邀请四百名中小学生到场观看,使青少年能够亲身感受职业足球的吸引力。
引导家校社花式玩转足球运动
表演时段,机器人与学生们同步欢乐共舞,兴致高涨之际更即兴表演了若干个俯卧动作,引得台边听众阵阵发笑;运动场另一端亦有机器人参与活动,3对3足球赛事同时展开,场外观众的小学生们技艺娴熟,操控着红蓝两方的小型机械选手直奔中央皮球,模样十分可爱。
观众席掌声笑声一片。 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王攀表示,本月活动特别融入了“人工智能+足球”的新思路,倡导学校开展智能环境下的互动体验,借助科技手段强化足球教学和训练,并运用机器人举办科技足球赛事,包括无人机足球、微型足球车、水上足球等项目;此外还启动了“足球小记者、小裁判培养计划”,借助专业指导让青少年参与赛事的采访与裁判工作,以此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技能。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这个月的主题活动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把足球的内涵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项活动里,“足球主题班队会”会是关键的教育平台,需要各班级围绕“我与足球”“足球伴我成长”“团队的作用”等主题举办深入探讨的班(队)会——引导学生讲述练习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分析“个人才能和集体配合”的相互关系;“亲子足球欢乐日”会邀请家长充当志愿者、裁判,在周末及放学后举办亲子游戏和亲子足球比赛,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足球主题创作活动”会向所有学生征集图画、文章和照片,鼓励加入鸟巢、中轴线等北京特色,现在已经开始使用“丘瑞斯”微信小程序投稿,各区及学校会通过官方账号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开展以来,各中小学会把相关安排放到本学期教学工作中,制定符合学校情况的方案,联合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训练、艺术培养等板块,寻找足球教育中的好例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乐趣,实现个人进步。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中小学会借助官方信息平台等途径,不断公布以月为单位的活动中的精彩赛事回顾、杰出的文化创作和有关培养人的成功案例,以此加大校园足球的社会效应,促成全社会关注并援助校园体育进步的良好环境。
全市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已达494所
启动仪式上,来宾们一齐为“班超”启动,在观众的热烈喝彩声中,北京市“校园足球主题月”宣告启动。胡欣棠同学,北京学校四年级(3)班学生,谈到足球比赛时说,团队配合非常重要,她为自己是团队的一份子感到自豪。她表示,比赛胜利时非常喜悦,失败时更能激发自己的决心,也让她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生们向赛场中的机器人足球队员们大声鼓掌,为他们呐喊助威。这是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拍摄的画面。
北京教育部门消息显示,北京市校园足球以培养品德和提升素养为核心宗旨,运用创新思维丰富足球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将其视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构建广泛参与、班级组建队伍、每所学校开展比赛的活跃场景,使足球活动成为增强团队意识、展现校园生机的重要载体。到目前为止,本市共建立了四百九十四所国家层面的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在上半年里,足球班级活动累计举行了超过四万五千次,大批年轻学子开始走进足球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提升身体素质,完善个人品格,磨砺意志品质,并且结交了众多朋友。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李奕在讲话中强调,校园足球是实践“健康优先”教育思想、促进体育与教育结合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塑造青少年集体观念、奋斗品质及完善人格的关键平台。比赛结束铃音响起之际,不论胜负,他们皆被视为集体中的佼佼者——胜利时,大家共同欢呼雀跃,共享属于整个团队的成就;失败后,彼此安慰拍背,承诺再度较量。在班级足球联赛的比拼中,这些青少年挥洒汗水展现着集体奋斗的信念:把集体当作自己的阵地,视团队协作为保护自身的武器,在跑动配合里,描绘出属于年轻一代和团队的激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