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超联赛:球员年龄不小于40岁成唯一参赛门槛?

日期: 2025-10-21 23:02:34|浏览: 0|编号: 1652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北京老超联赛:球员年龄不小于40岁成唯一参赛门槛?

自2016年起,“老超40+50+”足球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八个赛季;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是必须年满四十岁,这是这项赛事唯一的要求条件。

“老超”联赛:以赛代练 享受快乐

8月26日清晨7点半,北京市大兴区某足球场,一些球员开始陆续抵达,进行比赛前的准备活动。由于夜间降雨,场地上的草皮有些潮湿,部分球员两人一组练习传球和接球,另一些球员三人一组练习团队协作,还包括远距离射门和点球练习,大家都非常投入。仔细观察,这些参与者看起来并非职业选手,甚至有些头发已经发白,眼角也布满了细纹——这是北京地区一项专为年长者设计的业余足球竞技活动。

现在,“村超”“村BA”在各地依然很受欢迎,在北京,这项“老超40+50+”足球联赛(简称“老超”联赛)也点燃了运动者的兴趣。这项赛事跟其他足球比赛不一样,它唯一的要求是参赛者必须年满四十岁。2016年至今,“老超”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赛事,参赛选手背景多元,涵盖了众多领域人士,比如已经退休的员工、经营饭馆的业主、开出租车的从业者,同时也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今年,报名参加这项赛事的人超过四百名。在中场之上,中年群体构成了比赛的主力军,而年轻一代则主要在观众席上为选手们加油助威,这确实是一项专门为“四十岁以后”“五十岁以后”乃至“六十岁以后”的人士举办的足球活动。运动员们在草地上活动、变向、进球……虽然年纪渐长,但他们对这项运动的钟爱愈发深厚。

“特制”的比赛规则

8月26日,是“老超”联赛启动比赛的日期。清晨7点半,参与首个赛事的两支队伍——航天神箭和燕联风云,已有选手陆续抵达场地,队员们三三两两地聚集成团,开展准备活动。

今年已经55岁的封勇,他既是航天神箭队的成员,还负责管理球队的纪律规范。第一天,封勇就在群里告诉我们,要求大家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场,进行热身和一些准备工作。一名球员一边说着,一边给小腿贴上防护用品。

此刻,已换上队服的封勇背着行囊步入草皮场地,将物品安置妥当之后,他从行囊中取出一个专业摄影机,"赛事开始前为各位拍摄些集体照,作为留念。"

虽然这只是一场业余足球赛,但它的裁判和助理裁判都具备职业足球联赛的裁判资格,只是他们平时有各自的工作。其中一位助理裁判同时也是社区团购的负责人,他表示自己平时也踢球,但因为只有38岁,还不符合“老超”的年龄标准,所以先选择做裁判,等到后年再参加比赛。在当天首场比赛中,还有另外三名实习裁判到场。

清晨八点半,当裁判吹响开始哨声,2023年“老超”联赛宣告启动。依据赛事规定,“老超”联赛采用八人制足球模式。为使中老年球员们赛中有乐,"40+"组赛事每半场时长设定为40分钟,"50+"组赛事每半场时长则定为35分钟,这两组比赛时间均较职业比赛有所缩短。此外,竞赛允许无限制地更换选手,离场的参赛者还有可能重新加入。这一规则确保了绝大多数参赛者都有参与的可能。

比赛刚开始,航天神箭和燕联风云的球员对抗都非常激烈,移动活跃、射门坚决,控球转身、争抢、拦截,根本不像“叔圈儿”选手在较量。“刘哥,再主动点,冲上去”“中场盯紧对手”“边路没防守,往边路跑”……两队没有专职指导,队员们互相高声指挥,共同参与战斗。上半场进行到十几分钟,航天神箭更换了五名队员。紧接着,替补登场的6号选手赵辉首先攻破了对方球门,这位选手今年已经53岁高龄,是队伍中的关键人物。

赛场观众席中,航天神箭队现年六十四岁的队员石锋手握纸笔,认真记录着比赛进程,其神情专注,颇有几分研究态势的模样,石锋表示,这是他个人创作的赛事记录,人到中年,常对过往岁月充满怀念,他期望日后能通过这些笔记,重温与队友并肩作战的宝贵时光。

年过花甲的参赛者

首场比赛里,航天神箭足球队的守门员金勇穿着1号球衣上场,面对对方球员在球门前持续发起的强力抢攻,他多次下蹲进行拦截,成功把守住了本方球门。他发挥出色的状态,完全不会让人察觉到他已是65岁的年纪。

北京友联足球队的郭凤林,北京理工大学校友足球联合会的成森,航天神箭球队的金勇,他们今年均已年届六十五岁,这三个出生于1958年的人,是本届赛事中最年长的运动员。

郭凤林和成森自打小学起就玩起了足球,先是在小学队,后来加入青年队,再后来到了中年队,即便如今已过六十,他们依旧乐意在草地上奔跑。然而,这看似顺遂的足球生涯也并非没有遗憾,年轻时带球过人、罚点球都毫无压力,可过了四十岁,身体状态就大不如前了。郭凤林谈到,他是北京友联足球队组建时的首批成员,队友们彼此支持、互相加油,帮助他重拾了许多自信,队友们常邀请他参与活动,他的信心就是这样逐渐增强的,虽然现在体力不如从前,但心情非常愉悦。

郭凤林大爷在街坊邻里印象中,是个乐于助人的“老顽童”。社区里年轻人数量不少,爱好踢球的人也很多,郭凤林有大把空闲时,就常去小区运动场和年轻人交流踢球技艺。他凭借深厚的功底,65岁的郭大爷虽然体力方面稍显吃力,但踢球的技巧、专业水平,一点儿也不输给年轻人。郭凤林认为,或许可以在社区成立一个足球队伍,他找到一个热心的小伙子帮忙组织,如今社区里的球队已经有二十多位成员了。此外,小区的孩子们放学后常在社区的运动场地踢球,郭凤林也喜欢和他们一起踢,孩子们喜欢这个能和他们一起玩的郭爷爷,人多的时候,他们还能举办一场老少同场的足球比赛。

五十岁时,成森的右腿半月板遭遇损伤,使他无法继续参加比赛,两年的时间里,他只能偶尔参与一些活动。近些年,北京地区中老年足球比赛逐渐流行起来,成森身边的中年足球爱好者们便自行组成了球队。成森退休后,牵头创建了北京理工大学校友足球组织,该组织按年龄分层设立了“三十余岁组”“四十五余岁组”“五十五余岁组”三支队伍,成森主要在“五十五余岁组”踢球。几乎每个周末,他都和队友们约其他队伍进行对抗,以此结识新球友,同时也为参加“老超”赛事做演练。

过去社会层面多举办青少年足球比赛,几乎不涉及中年及老年群体的赛事。而成森认为,"老超"联赛为这些"60+"岁的球员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竞技机会。

以赛代练摸索技战术

“老超”联赛的参赛队伍都是业余性质的球队,但是日常的训练活动和比赛,各支球队都坚持开展,没有中断。

周三下午五点半至晚上七点半,房山合众俱乐部的队员们会聚集进行训练,这个时间段是他们固定的集训时间。在球队建立的微信交流群中,无需提前提醒,每个人都会自觉出现在场地。对他们而言,参与训练和比赛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习惯。

8月23日傍晚五点,离训练开始尚有一段时日,房山合众俱乐部的众多运动员已先行抵达运动场进行基本功练习。这既是运动员们的例行锻炼,也是为“老超”赛事进行的赛前演练。

房山合众俱乐部的队长张雪松对“老超”联赛充满期待,今年44岁的他,在队中算是比较年轻的成员,因为队伍里年龄最大的选手已经65岁高龄。在40岁之前,张雪松是以观众和助威者的身份参与“老超”联赛,直到符合参赛年龄条件,他才会从旁观者转变为场上选手。

他视作,“老超”赛事补齐了中老年足球活动的缺环,更令人激动的在于,“年岁尚轻之时只能于电视荧屏目睹的专职球手,如今得以在运动场上直面,并且有机会与之并肩角逐。

集训启动时,运动员们先沿着场地缓行两圈,然后是准备活动、专项练习,最终进入实战演练环节。遗憾的是,训练活动刚开始,天色骤变,滂沱大雨打断了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队员们被迫中止了场地上的活动。

每次进行周度集中训练,队员们都会格外重视,在业余队伍里,特别是以四十岁以上选手组成的队伍,更注重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每周三既是一起锻炼的时间,也是大家加深了解、探讨战术方案的机会。

“老超”联赛的足球队成员多数仍在工作,能聚集进行集中训练的时机不多,最普遍的锻炼方式是用比赛来替代训练。“与职业队伍不一样,“老超”的球队大多是通过约定来安排比赛,除了联赛,大家还会进行联谊赛,这样既能促进团队配合,也能实现日常锻炼的目的。”“老超”联赛的发起人刘佳这样表示。

张雪松认为足球能带来健康、友谊和快乐。业余球员比赛时,家人常到场观战助威。训练期间,球员们常带孩子去球场感受足球魅力。老球员的家属看到他们在绿茵场生龙活虎,也感到十分骄傲。

这个由中年人组成的队伍里,球员们的踢球技巧和足球认知都发生了转变。郭凤林总结出了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比赛方法:接球后要迅速传给队友,避免持球,减少个人控球,注重观察场上形势。他在日常训练中频繁与队友进行协作,以此培养团队配合意识,逐步建立起彼此间的默契关系。

成森认为,年轻时踢球更在意输赢,在“老超”比赛中更看重技巧,从中得到乐趣,不太在意身体碰撞。在他眼中,足球是思维和体力的融合,生活不能过于单调,老年人进行一定强度的活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状态,偶尔在球场上活动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踢开心了,安全完赛,这就够了”

封勇觉得,没有什么比踢球更快乐的事了。

封勇是一名航天领域的专业人士,经常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这让他保持着强健的体格。“我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体重一直很稳定,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谈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封勇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作为一个经常在实验室里思考问题的中年人,他不仅维持着年轻时的体重,而且持续着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成为大学生之前,封勇热衷于篮球运动,依靠出色的移动才能在球队能够活跃。然而,同那些篮球高个子相比,身高相对较短的封勇越来越感到些许失落。进入大学阶段,足球似乎为封勇开启了一条崭新路径。在足球场中,封勇无需顾虑身高问题,他具备迅猛的速度与灵活的移动,和队友之间协作无间,他初次体验到了足球的独特吸引力。那个时期,除了用在学习上,封勇的时间要么用来锻炼身体,要么用来参加竞赛,他坦言自己比起篮球,更喜爱足球,认为这项运动能带来极大的愉悦,他并没有经过正规途径学习足球,不过他非常善于研究,模仿电视里足球名家的踢球技巧练习,同时阅读大量体育类书籍,踢球的本领因此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步入职场以来,封勇承受的工作负担相当沉重,连续半月工作至凌晨一点半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在二三十岁时他能适应,但如今已届五十五岁,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遇到困难时,封勇会找时间踢球或者跑步,这样精力就能恢复过来。通常人们感到疲惫会好好睡觉、吃饱饭,但封勇不同,他选择痛快地踢一场球,“踢球的感觉非常畅快,踢完之后,人特别有活力。我对年轻的同事讲,今晚又得忙到很晚,我陪大家一起。”

二零二零年,封勇和本组织代表队航天神箭足球队初次参与“老超”联赛活动,在年龄相仿者聚集进行球赛时,彼此的强项与弱点基本一致,比赛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酣畅淋漓。

中年人参与足球活动最注重体验愉悦感,咱们队伍的最高名次是第五名,队员们对此感到相当满足,封勇这样表示,每当赛事开始前,他都会向队友们强调一个观点,就是要牢记踢球的初衷,他强调说,不刻意追求胜负,运动场上不采取不正当手段,踢得尽兴了,保证安全地结束比赛,这样的结果就已经很理想了。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实习生 高宏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