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盲人足球队:于黑暗中奋力奔跑,在绿茵场勇敢逐梦
中国是国际上最早开展盲人足球运动的国家之一。2006年上海市成立了首支专门的盲人足球队。那一年我们便将摄像机聚焦于这些在黑暗中踢球的运动员。足球成为了这群视障人士生命中的指引,指引他们战胜内心的不安,以昂扬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二十多年光阴荏苒,当年的教练和队员们现在的生活怎样?他们的个人发展道路是否因此有所不同?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再次探访这支盲人足球队。
飞奔、拦截、攻门,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他们,丝毫不见与众不同。然而这些运动员们的目光里仿佛连一丝亮光都捕捉不到。他们都是视力障碍者。这是一支由视障人士组成的球队。
他们移动、传递球,完全依赖听觉,必须跟随特殊足球内藏铃铛发出的声音;同时需要分辨队友的呼号。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6年,核心成员均为盲人学校的学生。这支队伍,由教练张健执教将近二十年,每个队员练习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比如,踢球时,内脚面要朝向出球的方向,同时要绷紧踝关节,让脚底与地面基本保持水平。踢球前,用手触摸腰部,感受它在身体的后方位置,然后向前踢出。上海市盲童学校工会主席兼盲人足球队教练张健表示,这种足球不同于普通球类,不能仅靠示范后练习,每位队员都需要教练逐一指导。
这位37岁的队长宋虎,当初加入队伍时还是盲校的学生,那时他仅仅学会控球,就耗费了整整六年光阴,宋虎表示:“教练会将一套动作拆分成多个部分,逐步进行指导,接着我再慢慢消化,因此进度比较慢。”
张健教练明白,队员取得的每项微小的成绩,都凝聚着怎样的艰辛。以宋虎为例,他此前住在滴水湖,路程非常遥远。单程往返就需要两小时半到三小时,先乘坐公交车,再换乘三次地铁才能到达训练场。训练持续一个半小时后,又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回到家。
对于队员们而言,与足球的缘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了崭新的领悟。这些影像记录了他们参与首届全国大赛的时光,彼时队员们年纪尚轻,多数人不过十三四岁,许多人初次乘坐飞机,初次领略海洋的壮阔。
教练张健表明,正如他们所言,这里存在这样一个空间让他得以尽情驰骋,不论成败,这种感受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他们能够坦然接受失败,因此眼下这些学子十分独立。
出生于1999年的天佑,于2009年曾与盲人足球有过交集,2016年再度投身于普通足球领域。他表示,加入球队的经历,令他收获颇丰,个人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初参加竞赛时,在赛场上一度不敢移动,唯恐被他人碰撞,但后来竞赛过程中,即便你不主动冲撞对方,对方也会来撞你,与其这样,不如彼此相撞,或许这样还有胜利的微小可能,关键在于性格、思维及观念上的转变,会伴随一些自我挑战和突破的想法。
勇于挑战,敢于超越,成为了天佑的行动准则。他热衷于探索各种新奇的事物,不断寻求不同的感受。
天佑两年前成为中国首批盲人咖啡师,他品尝到儿子亲手制作的咖啡,父亲因此感到十分高兴,他总是鼓励孩子们勇于探索各种以前未曾接触过的新奇事物,只要他们自己感兴趣,通过不断尝试,孩子们就能变得更加自信和自主。
天佑无论从事踢球还是制作咖啡这类活动,都期望他那种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能为同伴们注入力量。他强调即便是个视力障碍者,依然能完成许多事情,必须树立这样的想法。
熊爪咖啡的创办人天天表示:天佑始终非常勤奋地向前迈进,他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他们持续为其他视障人士考虑,付出个人时间,勇于尝试开拓,以有尊严的方式像健全人一样生活,赚取自己的收入。
如今,即便早已离开学校与球队多年的前队员,也常会重返校园参与训练和竞赛活动。据他们反映,在参与者中,大约半数都和我相似,虽然已步入社会多年,却依然坚持回队训练。“当我在这里和他们踢球时,仿佛身体里又充满了能量。”
张健教练表示,只要还有队员愿意参与,他将继续指导球队。他明白,盲童们只要在比赛中勇于奔跑,他们的人生或许会获得更多机遇。他会一直支持,只要队伍有人,只要你们还热爱踢球,他就不会离开。
“足球对我来说,不光是快乐这么简单。”
看看新闻记者: 吴骥 戴晶磊 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