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超迈向中超,全民足球燃动青岛,多层次生态释放活力

日期: 2025-10-06 22:03:10|浏览: 11|编号: 16342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网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

从青超迈向中超,全民足球燃动青岛,多层次生态释放活力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刘文超

每逢周末到来,青岛的各个球场都变得十分活跃。9月14日,青岛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即将举行,届时将决定最终的冠军归属。这项已经持续了二十年的业余足球比赛,是本地业余足球领域最顶尖的赛事,同时也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首批群众“三大球”中的优质赛事,从举办开始就吸引了大量不同背景的人参与,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学校学生以及退役的足球运动员。

到2025年为止,青岛城市足球联赛已经吸引超过1200支业余队伍加入,为青岛足球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今年有69支球队参加超级、甲级、乙级和丙级四个组别,这些队伍分布全市各个地方,让足球活动深入城市各个角落,充分展现了“足球城”的独特魅力。

这项运动的激烈角逐也反映出该地的足球狂热。最近刚收官的国内顶级联赛里,青岛的青春体育场馆吸引到三万一千三百三十位观众,其中四千多名是专程赶来的上海申花队的支持者;青岛西海岸这支队伍的主场大学城运动场也人声鼎沸,两万零一百一十三位的观众到场率不断刷新纪录。

每一张票据之下,涵盖了出行、住处、饮食和观光的关联消费环节。外来观众的到来,不仅增加了赛事的关注度,也为本地文化旅游支出带来了新的活力。青岛正在努力尝试将赛事带来的关注转化为持续的影响力,借助体育品牌与极地海洋乐园等景点的合作,开发“一张入场券+多种消费”的文体旅游结合新模式,慢慢建立起独具青岛特色的票据经济体系。

足球展现出多元发展、广泛普及的旺盛势头。国内“一城双超”的模式极为少见,而诸如西海岸球队1980这类跨区域参加青超的草根队伍,则生动反映了青岛社会足球的活跃程度。职业比赛与业余联赛彼此促进,合力使足球运动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项赛事反映了整个城市对足球的真挚情感和长期支持。每年举办超过五千场的民间足球活动,超过五十万人常年参与其中,其中青少年占三十万,以及日益健全的青少年训练体系和相关政策,共同支撑起青岛作为全国足球发展重要城市的根基与生机。足球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既有专业的竞技场地,也有普通的社区场地;既有国际性的重大比赛,也有老百姓参与的业余联赛;这项运动已经完全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并且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

草根赛事燃情:青超争冠悬念与业余足球活力

九月份的青超联赛末轮比赛宣告结束。1980队以一球小胜追风少年队,虽然因为排名规则处于积分榜第二位,但这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使球队依然紧随领头羊崂山港帆之后,把冠军争夺战悬念留到了联赛的最后一轮结束之时。

这支球队扎根西海岸新区,1980队成立于2008年,是当地成长起来的队伍,在2024年赢得了青岛西海岸新区足球甲级联赛的冠军头衔。为了参加在城阳区举办的青超比赛,队员们每周都要乘坐大巴,长途跋涉超过一百公里前往赛场。通常情况下,他们白天先要完成孩子的家庭作业,然后才和队友们一同出发,赶往比赛地点。韩虎这位队伍里的老队员说的话,反映了众多平民级球员的共同感受,虽然上场机会不多,他每个周末还是坚持守在球场外边,现在还能和毕业后就一起踢球的伙伴们在草地上追逐足球梦想,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最宝贵的足球岁月。

2025年青超联赛的冠军归属将于9月14日公布,目前1980队和崂山港帆的积分相同,都是31分。最后一轮的两场关键比赛将同时进行,崂山港帆要和排名第三的五月的风队交手,1980队则要迎战排名第五的青岛樱花队。依照比赛条例,双方队伍都赢得了在国家级中冠联赛登台表演的机会,不过,无论是位居榜首的崂山港帆,还是初次参赛的1980队,都热切期盼着赢得球队历史上的首个青超联赛冠军头衔。

回顾青岛业余足球二十多年的成长轨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队伍并不少见。像即墨英联、平度永大、胶州松远、崂山港帆、青岛1980队、城阳壹众、城阳FC这些民间球队,都曾在业余比赛场上崭露头角。根据青岛体委发布的信息,本地经常参与踢球的人总数量已经突破五十万(青少年占三十万),其中,众多在社区场地踢球的业余足球发烧友构成了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地区举办多项足球比赛,例如社区级别对抗、市直单位五人制比赛以及胶东城市足协杯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参与愿望。这些比赛既体现出竞技特点,也带有休闲性质,使足球真正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青岛共开展超过五千次群众足球活动,日均举行十五场,这一指标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

城市中的众多绿茵爱好者,组成了青岛足球广泛的参与群体,奠定了其深厚的根基。1980队在新区联赛夺冠后进入青超,青岛西海岸队(原中创恒泰)也曾在青超联赛中磨练成长,这些实例有力说明:来自民众的足球热忱,一直让城市足球风气保持活跃,同时也为青岛职业足球进步和青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职业足球引领:“一城双超”格局与多方助力发展

青岛足球的独特局面,拥有“一城双超”的显著特点,对社会足球的进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2024年,青岛地区同时有青岛海牛和青岛西海岸两支中超队伍参赛,此外还有女甲、中甲、五超等不同层级的职业球队,充分体现了当地足球实力的全面性。五家职业俱乐部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构建了从U11到U21的完整人才培养系统,目前已经成功输送了755名优秀球员。青岛海牛建立了十一条层级的青年训练队伍,被确立为青岛市一级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中心,是国内青年训练体系最为周全的机构之一。

政府运用奖励措施替代资金补助,成功提升了俱乐部的积极性,2024年拨付了5700万元支持资金,促使俱乐部自身增加了1.54亿元投入。这种根据比赛结果和青少年培养成果进行调整的奖励办法,一方面减轻了俱乐部的经营负担,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推动了青少年训练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职业俱乐部的稳步进步也带动了社会资本的积极融入。现阶段,已有61家公司借助赞助、产业联合等途径支援职业足球。海尔与巴黎圣日耳曼、利物浦等世界级俱乐部建立了深度合作;海信担任了2026世界杯的全球冠名伙伴;青岛啤酒不断扶持青岛海牛队,体现出地方企业对本地球队的鼎力相助。当前,“中超海牛甄选好物”直播间持续开展,青岛西海岸和青岛地铁合作推出的盲袋地铁票,还有西海岸俱乐部在海信广场设立的快闪店等新颖做法,持续扩大“足球+”的消费范围,增强球迷的参与感受。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足球活动,更加充分地展现了“足球经济”的丰富内涵。

青训与产业共兴:夯实根基与迈向国际的青岛足球

青岛有着深厚的足球传统,这种特质已经深深扎根于城市的文化之中。青训工作承载的不仅仅是比赛中的胜负,更代表着城市对未来的共同期望。全市共有54支青少年训练队伍,超过2000名正在接受训练的年轻球员,以及42名专业指导(其中有3位是亚足联B级讲师),这些共同形成了青岛足球的人才基础。“半小时训练圈”的全新探索,使六个区市的年轻球员能够便捷地参与高水准训练,同时,规范化的选拔准则与训练指南,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育奠定了统一标准。

足球发展得益于周密的规划与有力的措施,这片土地因此展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2024年,各项足球活动促进了消费,总额接近13亿元,资金利用效率显著。职业足球方面,5700万元的专项支持,促使俱乐部追加投入1.54亿元,同时吸引了39万球迷亲临现场。在基层足球领域,600万元的资源投入,也有效激发了6400万元的市场需求。本市共有1651片足球场地,每万名居民可使用1.58片,已超额达成“十四五”规划指标,为足球运动发展奠定了可靠的设施基础。

青岛足球正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力,以包容态度迎接全球目光。借助成功主办世界杯预选赛、东亚U15锦标赛等顶级赛事,这座城市让足球成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2026世预赛期间,中国队在此击败印尼队,赢得“场地卓越、服务周到、活动圆满”的一致称赞。每次国际赛事结束后,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报名人数都会大幅增加,同时业余赛事的参与热情也明显高涨,由此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促进。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市青训中心为各级U队伍提供了38名后备人才,不少新秀在欧洲球会青年队立足,在山东省足球联赛中赢得了四座冠军和两枚银牌,创下历史最佳战绩。借助整合的青少年选拔档案,已覆盖超过四千名选手,同时运用了国际足联认证的数字化监控设备等手段,显著增强了训练的规范程度。

足球,早已不再局限于竞技范畴,它已经演变为一股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生活潮流。职业赛场和民间场地,专业选手和普通爱好者,都因这项运动而紧密相连。这项运动饱含着都市的活力与期盼。每逢周末,城市各处的草地上总能看到许多人在活动,他们通过奔跑和付出努力,传承着城市的足球精神,也为中国足球的进步贡献着“青岛模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实用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