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园足球体教融合,助力学子全面发展!班班有球队,人人有角色?
9月27日,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主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赛者——来自深圳多家中小学的足球小将们。这是首次为班级足球赛搭建起专业级别的赛场,配备的灯光、草坪和看台,无不展现出职业赛事的庄严与激情。对于众多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人生里第一次走进职业化的球场。在绿色的草地上,孩子们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球场外围,啦啦队、支援团队以及宣传队伍同样倾注了全部的热情。
深圳“班赛”少年上演激情对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摄
我很羡慕当今的孩子们,我们当年参加世界杯时,场地设施远不如现在。期待深圳校园足球这朵“足球之花”能持续繁荣,促使众多孩子借助足球得到发展。这位赛事特别来宾、前中国女足的队长高虹在观看比赛后深有感触。自2016年深圳市实施校园足球班级竞赛以来,参与足球教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此刻,都市里百分之九十八的中小学全部装备了班级足球队,足球已非单纯的游戏,而转变为全体参与的人生教育。
人人有角色 人人享快乐
在“春茧”总决赛的场地,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级别的比赛同步开展。报道显示,无论是场上主力选手还是替补队员,还有那些在场下为选手呐喊助威的学生,所有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融入赛事。
这项赛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团队整体参与,倡导孩子们不论性别差异或场上位置,都能融入足球氛围扮演相应角色。参赛班级能依据场地实际和学生偏好,自由选择五人、七人或十一人制比赛形式,还可以成立男女搭配的队伍,或者举办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的比赛,从而让足球运动成为所有学生共享的美好经历。
现在,深圳百分之九十八的中小学都具备班级足球队,一百多万学生借助班级比赛走进足球场。凭借广泛参与、职责分明的制度安排,这座城市确实实现了所有人参与、每个人快乐的目标。
完善体系 推动普及与提高并重
深圳是内地率先开展校园班级足球赛事的城市之一,从2016年开始举办市级层面的比赛,至今已持续十年。这十年间,深圳逐步构建起从班级到市级共四个层级的赛事网络,同时形成了将学习、训练、比赛和评价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这些做法都具备向其他地区推广的条件。
深圳现在构建了“学校层面—区级层面—市级层面”三个层级的“班级比赛”体系。学校层面的比赛侧重广泛参与,设置在体育课、课间活动以及课后辅导时段开展,目的是让全部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区级比赛是学校之间互动和遴选的场合;市级最终比赛则汇聚展示全市最顶尖的实力。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地方性赛事首次设立了层级变动机制,划分出顶尖组和常规组,既能促进广泛参与,也能激发竞技水平。
深圳在构建竞赛机制方面持续发力,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保证体育课程全面覆盖,将足球列为必修科目,推行训练比赛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足球进入学校课程。此外,深圳善于运用考核的引导功能,把足球列为可选考试科目,促使学校更加重视足球教育。
深圳现时拥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4所、省级推广校135所、市级特色学校281所。福田区已确立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罗湖区、宝安区亦建立了“满天星”训练营。深圳学子在省级以上赛事中共获得16个冠军,校园足球在普及与提升层面达成了良好平衡。
以球育人 塑造全面发展之路
足球给予孩子们的,远不止是运动和得分,它更是一种伴随成长全程的引导途径。新赛季已经启动,深圳校园足球迈入新的进步时期。
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这场“班赛”不仅是身体上的较量,也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在要求所有人参与的规则下,孩子们领悟了协作的意义,在紧张的竞争中懂得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足球是一项集体活动,在全面培养人的价值方面作用突出,无法替代。这项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疏导心理压力,尤其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遵守纪律和奋斗意识。足球是塑造学生完善品格、磨砺意志的有效途径。
从“每个班级都有足球队”转变为“每位学生都有相应职责”。随着新赛季的号角响起,深圳地区校园足球将不断在更深入的体育与教育结合探索中,持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