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国际级裁判到底有多难?先能跑下来再说别的
“陆俊出狱”引出的话题
陆俊出狱事件使原本备受关注的裁判争议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议题,中国足球裁判能力的提升是众多球迷关切的问题,国内足球界裁判人才的匮乏特别是高水准裁判的短缺是显而易见的,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了裁判队伍的建设和进步。
成为足球裁判需要经历三级、二级、一级等阶段,然后才能达到国家级和国际级水平,这个过程是否顺利?要成为得到国际足联认证的国际级裁判,究竟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足协主席辜建明以及前国际级裁判杨志强,了解他们关于怎样培养一名国际级足球裁判的看法。
体能关
先能跑下来,再说别的
足球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标准很高,不仅指参赛选手,执法人员的身体条件同样重要。各级别裁判的选拔程序中,体能评估都是固定环节。设想一下,足球场地范围广阔,主裁判需要不停在场上移动,若缺乏必要的体格能力将难以胜任。“自从杨志强不再担任裁判,四川省至今仍缺少一名符合11人制足球国际标准的裁判员。成为裁判的人,多数在体力和外语方面存在短板。辜建明在谈及四川足球裁判的培育情况时,特别强调了体力的关键作用。裁判属于特殊人才,培养一名高水平的裁判,其难度有时不比培养一名球星低。
关于这层意思,曾经担任国际级裁判的杨志强通过个人经历举例说明:国际足联设定45岁为裁判员退休年龄,这是对裁判群体的一种保障措施。由于年长之后仍需进行高强度的体能活动,这对裁判的身体会造成损害。杨志强补充说,裁判们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因此体能锻炼主要是在个人业余时间完成,部分裁判的训练设施比较差,经常在硬化路面上跑步,这样很可能导致膝盖等关节出现损伤。
心理关
质疑和谩骂,必须承受
跨过体能门槛,裁判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后续还有诸多关卡需要攻破,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心理防线。裁判这一职业本就难以取悦所有人,一旦出现判罚失误,极易招致狂热观众的情绪化指责,被扣上“黑哨”的帽子。
杨志强执法多年,自然经历过不少球员围堵、球迷辱骂的场面,谈及此,这位经验丰富的裁判还是不禁发出一声感慨:裁判也是普通人,难免会犯错,但很多人却总是抓住一个错误不放。老裁判们的忍耐力通常较强,毕竟不能和球员或球迷争吵对骂不是?这种情况下只能依照规则来处理,裁判就是规则的执行者。但并非每位裁判都具备足够坚韧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刚入行的裁判,一旦某个判罚引来争议,他们便可能承受巨大压力,最终甚至选择退出这项工作。
辜建明同样指出,裁判承受的负担比运动员更沉重,这种负担来自各个层面,包括队员、俱乐部、球迷以及媒体,现在似乎只要出现失误就会被指责为“黑哨”。实际上,中国裁判在亚洲地区的水平并不差,但为何在一些重要比赛中仍要从国外聘请裁判?有时并非因为外国裁判能力更强,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裁判缺乏信心,目的是为了避讳嫌疑。长此以往,对于中国裁判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时间关
升级靠积累,熬出来的
造就一名技艺精湛的裁判绝非简单之事,优秀裁判需要通过无数场竞技来积累经验,最终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业内流传这样一种观点,若非对这项工作怀有真挚热情,就不该选择担任裁判,毕竟投入的时间过于漫长,缺乏坚定信念恐怕难以维系。虽然从三级晋升到二级或二级升一级尚可逐级提升,但若想继续向上发展,则绝非一两年就能完成的目标。
国家级裁判和国际级裁判都需经由足协进行推荐,这项要求比低级别裁判考试更为严格。以国家级裁判为例,候选人必须拥有三年以上的一级裁判员资历,并且要担任主裁判身份,执法过不少于三十场省级或中国足协组织的赛事。杨志强表示,成为国际级裁判难度极大,许多人在达到国家级裁判水平后便停滞不前,毕竟担任裁判工作对天赋有一定要求。他本人从国家级裁判晋升至国际级裁判,耗费了整整八年光阴。
选拔裁判需要经过特定阶段,这解释了四川当前高级别裁判出现空缺,裁判力量非常匮乏。足协正增加选拔力度,重点扶持一些关键人才,期望迅速扭转这种状况。
金钱关
裁判非职业,全凭热情
成为专业裁判很不容易,更难接受的是这样一个情况:虽然费尽周折终于成功,但所得报酬与所付出努力极不相称。全球的足球裁判都是兼职,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执裁比赛常常要牺牲个人休息,有时还会干扰正常工作。
业余赛事中,裁判执裁一场比赛所得或许只有五十元或一百元,有时连路费都不够,所以如果不是出于兴趣,他们又怎会愿意担任裁判呢?辜建明这样表示。中超联赛的情况相对较好,特别是自从王健林设立了专项裁判补助之后,裁判的收入比较可观。然而在低级别联赛中,裁判获得的补贴却非常微薄。
说到裁判的薪酬情况,杨志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有时为了执法赛事需要向工作单位请休假,然而通常那样一场比赛的奖金,其实比不上他正常上班一天的收入,提升裁判的福利,对于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肯定会有促进作用,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昊皎
小知识
足球裁判入门 要从三级考起
足球裁判的资质划分,依据由浅入深的层级设定为五个等第,具体包含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以及国际级。三级裁判代表裁判工作的初级阶段,若期望达到国际级裁判的资格,必须从最基础的级别开始逐步考核。
依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若能熟悉并恰当运用该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具备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通过县级体育管理部门的培训及考核达标后,即可申请成为三级裁判员,其资格由县级体育管理部门核准。
以成都为例,考取三级裁判资格的流程并不繁琐。需要满足年龄及健康状况等基本条件,随后前往足协裁判委员会领取并填写报名表格。成都市足协主席辜建明表示,接下来会组织专门培训,由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辅导。培训结束后,应试者需参加考核,通过者即可申请成为三级裁判员。
辜建明另外谈到,三级裁判员中能力突出的,足协会进行特别栽培,并且安排到相应层级的比赛担任裁判工作。至于二级和一级裁判,除了要通过考核,还必须积累一定时长的裁判实践经历,负责审核的部门也会从县级体育管理机构,逐步提升到地级市和市级体育管理机构,乃至省级体育管理机构。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昊皎
立即评
当裁判易 当好裁判难
足球裁判,其实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习武的江湖好汉,最初都是些基础的内功心法,随便什么人都能学,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强身健体。但是想要把武艺练到炉火纯青,那绝不是三五年就能见成效的,天资好的还得用尽毕生精力去钻研,天资差的可能就只能达到中等水平,成为一个普通的高手。
中国足球裁判队伍不足的问题,并非完全源于想当裁判的人找不到途径。根据现有信息,申请三级裁判资格的流程并不繁琐,部分高校还会主动协助学生进行报名,并且地方足协也给予积极支持。然而人的心理往往比较矛盾,轻易得到的东西容易被人忽视,因此时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获得这项三级裁判证书究竟有什么实际价值?
有些人可能只是随意尝试,把考级当作消遣,但对那些真心喜欢裁判工作的人来说,这是进入这个领域的第一步。要想在这个职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基层裁判开始做起。当足球裁判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过程中还可能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遇到让人误入歧途的诱惑。费劲了未必有收获,这应当是许多人舍弃这份职业的缘由,不过,幸而存在一些人,他们倾心于此,并且为之倾注心血。
看客们对判罚向来不留情面,高声指责,说到底只是宣泄内心的激动。可那些只顾发泄情绪的看客是否想过,他们口中的不当判罚,要经历多少考验才能出现在场上,决定两队的胜负?多些体谅裁判,对看客自身也有益处,因为裁判心理负担减轻了,犯错的概率才会降低,对比赛的掌控也会更佳。(记者李昊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