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一晨专栏:奥运奖牌榜之争,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又到了奥运会时刻。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争论,例如关于奖牌排名的纷扰。
自1984年新中国体育代表团初次加入奥运会以来,不论官方统计还是媒体排行,奖牌榜的先后顺序始终由金牌数量决定。
这种排序方式十分恰当,因为金牌的价值最高,金牌的多少更是关键因素。国际奥委会倾向于这种安排,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持相同看法。
但是,确有少数国家会将奖牌累计数量作为排序依据,例如美国,其官方机构与新闻媒体都采用这种方法。
因此,对于惯于依据奖牌数量判定胜负的中国民众而言,美国人的这种非常规方式显得十分狂妄,也带有几分无礼,透着不合常理、标新立异、强词夺理以及与己无关的意味。特别是当美国队的奖牌总数逊于他国时,金牌榜首的位次便会被视为心胸狭窄、居心叵测的象征。
根据我的了解,美国人向来是以获得奖牌的多少来决定名次先后,像奥运会、泛美运动会、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都是这样安排的,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也都是采用这种排名方式。
从精确角度讲,名次的确应当依靠金银铜奖牌的总和来决定先后顺序。假如仅仅依据金牌数量排定名次,那么银牌和铜牌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这可以类比为英格兰超级联赛的最终积分排名,联赛头名肯定是通过总积分的多少来判定,而不是以获胜场次的多少来衡量。
通常情况下,历次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都会公布好几个不同样式的奖牌统计表格。以最近这一届巴黎奥运会为例,官网首页的奖牌排名页面主要按照金牌数量排序。这种排序方式是国际奥委会最常采用的统计方法。不过,官网也提供了另一种榜单,它是根据奖牌累计总数来排列顺序的。如果需要了解详情,可以自行上网查询相关内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何仔细观察下来,似乎只有美国人的名次是根据奖牌累计数量来确定的呢?
大约可以这样理解,这份榜单本就一样,没什么对错之分。排名之所以不同,完全是因为每个人看法不一样。我们更重视金牌,因为它的价值和意义特殊。美国人则认为站上领奖台的都是杰出人物,不能有所偏袒。
或许存在其他缘由:美国向来标榜自己是新大陆,既然是新大陆,自然要展现出与旧大陆的差异,因此目前多数国家采用公制单位,一米两米十米,一公斤两公斤十公斤。而美国人则使用英制单位,一英里一英尺一码,一磅一盎司一加仑。迈克尔&乔丹的身高是六英尺六英寸,换算成公制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