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裁判江湖风云:真瞎?还是另有隐情,名哨为何成盲僧?
开篇一问:你的主队获利多还是吹亏多?
开始讨论。一般来说,需要专门学问的工作,在拥有众多从业者的情况下,通常会依据工作水平自然形成层级结构,最出色的人员位于最高层。裁判也是如此,但并非完全如此。在足球裁判领域,存在一个特殊情况——受到最多批评的群体,通常是能力最强的一批,往往处于层级结构的顶尖位置。
如今英超的昏哨成灾,引发诸多非议,以刚晋升的裁判西蒙-胡珀为例,他的执法水平在英国裁判体系中究竟处于何种位置?是接近塔尖,还是靠近塔基?倘若胡珀的业务能力欠佳,是否应该将他降级,让英冠的裁判来执裁?那么倘若将英超那些备受指责的裁判撤换,换上英冠、英甲那些较少受到批评的裁判,这样做是否可行?
显而易见并非如此,之所以承受指责,主要源于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并且存在大量可供批评的实例,犯错次数少并不代表行为没有问题,或许仅仅是因为关注度不高。
裁判们的声誉与媒体相似,这个群体很难称得上出色。全球媒体数量庞大,哪家机构的工作水平最高?比如442杂志?足球爱好者杂志?马卡报?那些常被批评的报刊,比如臭名昭著的某报,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媒体,这是否正常?为何越是声名显赫,批评越多?又或者是因为批评不断,才使得名气越来越大?裁判群体也面临同样情况。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好裁判?】
重新审视一下,全球范围内,公正的裁判确实能够发现,但完全不带个人偏见的裁判却十分罕见,这种现象与裁判工作的独特性质密切相关。
第一,分内之事无需赞扬。球员在场上处置得当,众人会赞许,但裁判执行公正裁决,却无人称颂,毕竟那是裁判分内职责。裁判的职责就是在赛场实施准确判罚,准确本是应有之义,也是必要要求,而失误则绝不容许。由此便产生了处置妥当不被称道,出现偏差必定受责的现象,或许许多人在工作岗位上也碰到过类似情形。
另外,一点失误就能掩盖所有优点。某个裁判在常规时间内都判罚无误,但在加时阶段出现差错导致比赛结果改变,那么前90分钟的所有付出就变得毫无意义!并非球迷太过严苛,而是裁判职责的特殊性,即便有上百次正确判罚也无法弥补一次错误,而且多次准确判罚也并非球迷原谅那次失误的借口。匈牙利著名裁判考绍伊认为,一场赛事中裁判若有200次判罚,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一旦错判了决定胜负的判罚,人们便不会关注其余199次准确的判罚。
再次,应该多报告问题,少传递好消息。一个裁判在比赛结束后最盼望的是赞美吗?不是的,裁判最盼望的是被人们忽略。裁判执行比赛的最高水平,是让观众感觉不到裁判的存在,把整个场地都交给运动员。一场比赛之后,假如媒体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裁判身上,那么几乎可以断定发生了有争议的判罚,很少会有媒体在赛后主动表扬一个裁判。换句话说,一个裁判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被称赞呢?比赛裁判工作十分顺利,关键时刻的裁决既精确又迅速,此外,还妥善处理了临时的紧急状况。
此外,没有唯一的正确结果。足球裁判的决定并非只有绝对的对错,其中有很多模糊的空间,竞赛规则里包含许多“由裁判员判断”的表述,也就是“可做可不做,由裁判决定”。每当出现有争议的判罚,总会见到不同的权威人士给出不同的看法。这种情况下,观众往往带有偏见,一定会先认定自己这边是合理的。面对最初那个议题,假若有项相关测验,结果会怎样,是否会有支持者直言本方队伍收获丰厚?几乎每一支知名球类的拥趸都会认为自身蒙受了损失,由此便产生了足坛流传已久的疑问——那些判罚的益处究竟流向了哪些人?
其实,无论是场上球员还是教练,亦或是场边观众,对于公正的裁决都不会表示感激,毕竟那是裁判分内之事,然而一旦出现失误,便会遭到指责乃至谩骂。因此,在人们的思维深处,往往只记得裁判的差错,却容易忽略其准确的判罚。但裁判的执法精准程度,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准呢?
二零一八年世界杯首次应用了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引用相关统计资料指出:若没有视频助理裁判系统,裁判员判罚的精准度达到九成三,而采用该系统后精准度提升至九成九,这些确凿的依据使我们深信视频助理裁判系统有助于提升判罚质量。
2010年南非举办的足球赛事中,国际足球联合会首次正式公布了裁判工作的精确度数据,该数据为96%。然而,那届赛事期间却发生了若干个知名的判罚失误事件,比如兰帕德打出的进球实际已经越过了边界线却未被识别,以及特维斯踢进的球明显处于越位位置一米但最终被认定有效。到了2018年俄罗斯举办的另一届足球赛事结束后,国际足球联合会宣布,随着视频助理裁判系统的应用,裁判工作的精确度已经从95.6%显著提高到了99.3%。
【名哨的必备修养】
世界足球领域里,杰出裁判非常稀少,公认为本领域最优秀裁判的是那位来自意大利的科里纳。IFFHS评选的历史最佳主裁判(1987-2020)榜单中,科里纳(意大利)位居首位,默克(德国)紧随其后,尼尔森(丹麦)排在第三,韦伯(英格兰)位列第四,米科尔森(丹麦)第五,布吕希(德国)第六,恰基尔(土耳其)第七,库伊佩斯(荷兰)第八,奥斯卡-鲁伊兹(哥伦比亚)第九,里佐利(意大利)第十。
科里纳被视为足球裁判的典范,他目前担任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的负责人。这位知名的光头裁判执裁过1999年欧冠决赛和2002年世界杯决赛,目睹了诺坎普的奇迹时刻,以及罗纳尔多的辉煌加冕。科里纳的裁判生涯同样伴随着不少争议事件,例如2000年欧洲杯期间,他在荷兰与捷克的赛事中,判给荷兰队一个极具争议的点球,这个判罚引发了广泛讨论;在随后的韩日世界杯上,英格兰以1-0的比分成功复仇阿根廷,当时欧文在比赛中做出假摔动作,试图骗取点球,科里纳对此作出了点球判罚,而欧文本人后来也公开承认,他确实是在寻求获得点球机会。
科里纳为何能被视为著名裁判的象征?欧足联在将他列入影响足球发展的二十人名单时,曾这样称赞他:他备受推崇,是一位技艺精湛且执法严明的顶尖裁判,在比赛进行中,他始终是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科里纳是一位受球员敬重的裁判,他曾经这样表达过观点:在赛场上执行裁判工作时,失误难以完全避免,每个人都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感到畏惧,否则会影响到你的专注力。他只是拼尽全力去完成工作,绝对不会违背自己的良知行事,他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很坦荡。
科里纳也曾讲述过他的赛前准备工作,他提到当被指派主裁巴西与德国的决赛时,需要获取双方的比赛录像,随后独自待在房间里,一边做记录一边仔细研究。他认为裁判必须具备前瞻性,在事件发生之前就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状况。
科里纳身上展现出杰出裁判应具备的素质:他拥有令人敬畏的威势,保持着旺盛的体魄,做出过迅速的判罚,并且坚守着公平的良知。他在个人回忆录中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五秒钟,你踏上了通往赛场的台阶。可我置身于成千上万的人当中,体会到的唯有寂寞。”这句话道出了所有裁判内心的感受。
当前,足球赛事进展迅猛,对专业裁判的期待随之提升,对其心理状态和身体机能都形成了巨大挑战。一位负责高规格赛事的裁判,在一场较量中通常要移动10至13公里的路程,期间须进行40到50次全力疾跑,而频繁的攻防互换更要求裁判不断进行折返式奔跑。
因此,裁判必须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做好周密的赛前安排。比如英格兰裁判公司(PGMOL)会对裁判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两支队伍的发球特点,识别哪些球员倾向于犯规,哪些容易发生冲突,以及哪些队员容易失去冷静。
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根本,心理状态则是核心要素。裁判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品质,有效管理场上双方队员的情绪,平息比赛中的激烈氛围,妥善处理球员的质疑和观众的喝倒彩,即便出现失误也要坚守权威。通俗来讲,优秀的裁判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韧性,不能在球员和教练面前退让,当然,这种心理韧性旨在保障判罚的连贯性,而非追求个人不正当利益。
【英格兰裁判的国际表现】
世界杯历史上,英格兰有三位主裁判担任过决赛裁判,数量与意大利相同,分别是1954年的 Ling,1974年的Jack,还有2010年的霍华德-韦伯。欧洲杯决赛方面,英格兰同样有三名裁判执裁过,与意大利保持相同纪录,包括1960年的 Ellis,1964年的裁判,以及2016年的克拉滕伯格。
英格兰四位远古裁判先不论起,韦伯和克拉滕伯格在洲际决赛的判罚引发了诸多讨论。有趣的是,他们此前都主裁过当年的欧冠决赛,韦伯更是首位在同一年先后执裁欧冠和世界杯决赛的裁判。
2010年世界杯决赛进行时,赛前期望隐匿的韦伯意外担当核心角色,他出示了决赛阶段史无前例的14张黄牌与1张红牌。该场比赛屡次引发判罚争议,韦伯事后坦承存在两处失误,其一为未将恶意飞踹阿隆索的德容罚下并出示红牌,其二是在加时赛期间将荷兰队的角球误判为门球。
2016年,克拉滕伯格在两项重大赛事的决赛中都出现了失误。欧冠决战,他未能识别拉莫斯的越位得分。欧洲杯收官战,他在加时阶段误判埃德的手球为科斯切尔尼所为,并因此向后者出示了黄牌。
英格兰裁判在国际赛场上的一次出格表现,出现在2006年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中,英格兰的主裁判格拉汉姆-波尔向克罗地亚的西穆尼奇出示了三张黄牌,最终将他罚离赛场,这一事件成为了国际足坛的笑柄。赛事结束后,波尔因此受到了相应的处罚,无法继续执法淘汰赛阶段的比赛。波尔本人也宣布将不再参与任何国际比赛,他认为裁判必须为自己的场上行为承担责任,并表示那天晚上自己就是担任裁判的角色。这是我的错误,责任由我承担。”
波尔在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上担任唯一英格兰籍裁判,他自1993年起执法英超联赛,被视为那个时期英格兰最出色的主裁判之一。然而,那次失误最终终结了他长达16年的国际裁判生涯,并成为他留给世人最为人熟知的形象。
韦伯接替波尔之后,成为英格兰的顶级裁判。2010年和2014年两届世界杯期间,他作为英格兰仅有的主裁判身份,先后执裁了6场赛事。韦伯早年在南约克郡担任过警务人员,是裁判群体中另一位以威严形象示人的光头裁判。他曾表示,主裁判需要具备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此他还特意研究过多个国家的粗话。
2014年世界杯赛事结束,韦伯四十三岁时做出了退役决定,他后来在个人回忆录《中间人》中表达了强烈情绪,替足球圈内人士发声,指出职业失误在所难免,但他坚决否认裁判系统普遍存在公正问题,他向全球各地的同行咨询,他们普遍认为英格兰裁判的表现十分出色。
对于有人指责他偏袒曼联,韦伯回应称:自己从未和弗格森爵士睡过觉。老特拉福德球场外没有自己的塑像。孩子们的名字也不是里奥、韦恩或者克里斯蒂亚诺。屁股上没有曼联的纹身。他唯一拥护的球队,是罗瑟汉姆联。这些就是全部真相。
二零一八年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公布了参赛的裁判团队构成,包含三十六名主裁判以及六十三名助理裁判,但名单中竟无一位来自英国的裁判,这一情况在世界杯历史上是八十年来首次出现!彼时克拉滕伯格已经抵达沙特阿拉伯,因此未能参与世界杯的裁判工作,之后他来到中国担任裁判,执法了包括两场足协杯决赛在内的比赛。
克拉滕伯格是英格兰足球界继韦伯之后又一位备受瞩目的裁判员,他曾经公布过自己最不欣赏的五名足球队员名单,其中包括贝拉米、罗伊-基恩、佩佩、米克尔以及莱曼。在回顾2016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的执法工作时,克拉滕伯格表示,在比赛的下半场,他判给了马德里竞技队一个点球,当时是佩佩对托雷斯犯规。佩佩对此非常愤怒,并且用非常标准的英语对他说:马克,这个判罚肯定是不对的!我对他说:你们开场取得的第一个进球根本不该发生。他顿时语塞。
2022年世界杯期间,英格兰的裁判团队重新亮相国际赛场,迈克尔-奥利弗和安东尼-泰勒这两位英超知名裁判各自负责了小组赛阶段的两场比赛,其中迈克尔-奥利弗还执裁了巴西与克罗地亚之间的1/4决赛。自2010年韦伯之后,英格兰裁判在世界杯上的执法表现实现了自那以来的最佳突破。
迈克尔-奥利弗和安东尼-泰勒是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中最负盛名的裁判员,在欧足联的官方体系中,他们是从31名顶尖裁判中选出的仅有的两位英格兰籍人士,在广大球迷群体中,他们则被视为执法公正的典范,精英裁判是欧足联所设的裁判等级中最高的类别,象征着欧足联执法人员的最高水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安东尼-泰勒即将被提拔为高级别裁判,此前他因为欧联杯决赛结尾阶段错失了塞维利亚队的明显手球动作,导致穆里尼奥一直追到停车场对他进行严厉斥责,但这次判罚失误并未降低欧足联对他的认可,反而穆里尼奥因此被处以四场停赛的惩罚
确实,安东尼-泰勒此前也有过非常出色的表现。在2020欧洲杯的小组赛阶段,丹麦中场球员埃里克森突然失去意识,当时的裁判安东尼-泰勒行动敏捷,立刻察觉到事态的严重,并立刻出示了医疗手势,这一处理方式获得了威廉王子以及欧足联裁判长罗伯托-罗塞蒂的高度评价。事发之后,安东尼-泰勒还批准了埃里克森的妻子进入球场,也让双方球员返回更衣室,他谈到:“这确实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艰难的时刻,但也展现了掌控他人和情绪的关键作用,裁判常被认为无情,但根本在于体察人性并采取相应措施。”
【英超裁判的秘密:真瞎还是装瞎?】
英超裁判机构全称为职业竞赛裁判企业,即Game Match。2001年,英格兰足球总会率先在全世界运用职业裁判。该机构为非盈利性质,英超联赛、英足总以及英格兰足球联赛共同控股。PGMOL系统共设十级评定标准,目前登记在册的裁判数量逾三万,在四级职业联赛执裁的裁判接近四百名,而获得英超顶级联赛执法资格的裁判仅约二十名左右。
英超联赛的历史记录中,裁判执裁次数最多的是麦克-迪恩,他连续工作了22个赛季,总共吹罚了560场联赛比赛。英超历史上执裁次数居前的十位裁判依次为麦克-迪恩,他主裁了560场;马丁-阿特金森,累计执法462场;安德雷-马里纳,共有391场;迈克尔-奥利弗,执裁358场;安东尼-泰勒,主哨356场;格拉汉姆-波尔,执法329场;菲尔-多德,执裁307场;霍华德-韦伯,主哨296场;克拉滕伯格,执裁291场;李-梅森,执法289场。
业界普遍认为的足总杯四大裁判都在这个名单里,为何这些裁判执裁的比赛特别多?又或者,正是因为他们执裁次数频繁,才被称作裁判界的“盲僧”?
就裁判业务能力而言,确实,“四大名哨”堪称英格兰足球裁判界的翘楚人物。然而一个关键疑问是,他们标榜的“视而不见”是否出于刻意隐瞒?倘若真是这样,那么他们这样做的根本动机究竟是什么?
裁判圈里所谓的蒙眼执法,分为四种情况:受官方指使的裁判,接受贿赂的裁判,业务能力不足的裁判,以及缺乏经验的裁判。前国足裁判陆俊落网后曾详述操纵判罚的过程:在众多目光注视下,有电视直播,还有回放慢动作,裁判无法公然偏袒,只能从态度和严厉度上,尽量让受益队伍感到自在,体会心理上的轻松,从而帮助其提升表现力。陆俊透露,他会先通过言语提醒被照顾的一方,同时对另一方采取纵容态度,允许他们行为过火后再直接进行处罚。关于这个情况,存在一种广为流传的看法:水准一般的裁判员,根本无法做出假判,唯有技艺精湛的裁判,才有能力进行暗哨操作。
为何要操纵比赛结果?主要是为了获取钱财,还有权力结构中的各种好处。那么裁判们的薪水具体是多少呢?
根据马卡报的数据,2022年拿钱最多的足球裁判是声名显赫的西班牙籍拉奥斯,他仅靠裁判工作年收入就达到33.5万欧元。西甲的裁判每月能领到1.25万欧元,每判一场西甲比赛还能额外获得4200欧元,这样算下来年收入大约是25万欧元。相比之下,英超的裁判每月只有3700欧元,每执裁一场英超比赛能赚到1300欧元,全年总收入大约只有11万欧元,这个数额还不到西甲裁判的一半。这解释了克拉滕伯格为何在事业高峰期选择去沙特寻求发展机遇,同时许多英格兰联赛的裁判也会通过参与额外工作来增加经济收益。
执法层面,欧足联和国际足联主办的活动能产生丰厚收益。欧冠每场裁判酬劳为7000欧元,资深裁判单场可达1万欧元。世界杯中,主裁判基础工资为7万美元,小组赛每场裁判费3000美元,淘汰赛则提升至单场1万美元。
奥利弗和泰勒这类顶尖裁判,在执裁欧冠赛事和其它国际比赛时获得的报酬,几乎可以比得上他们在英超联赛工作的年收入。据马卡报披露,英格兰的顶级裁判年收入最高能够达到20万英镑。
英超裁判年薪达到20万英镑,这个数字与某些顶级球员的周薪相同。所以每当裁判出现错判,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猜测,裁判肯定是收受了贿赂。然而,尽管英国媒体非常敏锐,却始终未能发现英超知名裁判存在受贿行为的事实。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应用之前,裁判的失误尚可接受。但是,随着VAR技术的引入,裁判为何依然频频出错?本赛季英超联赛,曼联门将奥纳纳与狼队卡拉季奇相撞,裁判未判罚点球,利物浦队迪亚斯明显未越位进球,VAR系统介入后依然被认定无效,阿森纳队被纽卡进球,其中涉及疑似出界、越位以及犯规等多个争议点,但该进球最终有效,曼城队在补时阶段即将形成单刀机会,裁判却以进攻有利为由改为犯规在先,阿森纳队在与维拉队的比赛中再次面临连续的争议判罚。
因为此,英超裁判负责人霍华德-韦伯持续出来致歉,从上赛季到现在,英超裁判机构已经对外表达了歉意十四回!诸如阿森纳被纽卡攻入的进球,曼城被判罚的零星机会,以及众多有争议的判决定,都未包含在道歉事项之内。
足球比赛中的判罚难题,也就是那些模糊不清的情况,不会消失,即使有了视频助理裁判也是如此。2018年世界杯决赛,佩里西奇触碰球门时是否应该被判罚点球?2022年世界杯决赛,登贝莱铲倒迪马利亚的动作是否构成点球?视频助理裁判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于,不管监控设备多么完善,不管技术测量多么精准,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裁判手中。人类都有情绪反应,人类都难免会出错,足球比赛中的判罚不能机械地简单处理,而是要考虑比赛进程、比分状况、运动员心理状态,要给出让运动员心服口服的裁决,比如比赛初期尽量不罚红牌,同样的行为首次出现给予黄牌提醒,再次发生可以适当从宽,比分悬殊的比赛不要太严厉地控制补时时间。
但是裁判机构致歉的对象并非有争议的决定,而是另一方面的错判!这些错判严重削弱了主裁判的公信力,尽管运用了视频助理裁判,比赛的连贯性却并未得到保障,公平性也受到影响。即便不考虑那些未经证实的关于裁判收受好处以及英足总偏袒的传言,英超裁判的弊端或许源于英足总刻意制造话题,以维持关注度!
英格兰联赛的领先地位有待商榷,但它无疑是引发最多讨论的赛事,众多强队竞争的态势让球迷们非常尽兴,其商业收益在五大联赛中最为突出,远远超过其他联赛的表现。与德甲近些年独占鳌头,西甲呈现两强争霸或三队并立的局面,以及意甲的固定四强结构不同,英超始终没有一家俱乐部能够称霸,英格兰职业联赛长达135年的历史中从未有队伍实现四连冠,这正是英超吸引人的关键所在。从四大豪门扩展到六大劲旅,还有纽卡斯尔联队、阿斯顿维拉队和布莱顿队,几乎每一轮赛事都会出现几场备受瞩目的对决!
此外,唯英超将联赛前四的竞争推向极致。英足总不欲出现一家独霸,不喜悬念过早落幕,不盼赛事显得乏味。在英足总的操弄下,英超围绕矛盾、冲突、恩仇的情节从未间断,裁判与球员及教练之间的故事同样引人关注。英足总以为,纵使错判频发,球迷也不会流失,道理很简单,毕竟英超既富庶又精彩!面对绝对公正和公众关注度,英格兰足球总会明显更偏向商业价值更高的前者。
英超不乏技艺精湛的裁判,该联赛的某些争议并非仅仅源于裁判能力不足,其背后潜藏着难以察觉的利益关系网,人们无法看见,难以言明,也无法证实,却总感觉它无所不在,正在暗中左右局势。
公正性理应是体育竞赛所向往的境界,视频辅助系统仅是达成这一境界的工具。然而一旦公正性失去意义,一旦纷争掺杂私利,视频辅助系统便兼具了辅助工具与操控工具的双重属性。可以预见,今后类似的情况还将持续出现!对于所有的公开致歉,对于规则的更动,姑且旁观即可。
(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