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反思:中国足球不是球员不行,而是教练不行?孩子如行尸走肉
最近,董路带领U11足球小将赢得了“白洋淀杯”上海国际少年足球赛的冠军称号,这个赛事是面向少年球员的国际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这支中国小队战胜了包括老挝、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强队。比赛结束后,董路进行了回顾和思考,他认为中国足球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存在于基础教育和教练团队的建设上。
董路指出中国足球人才众多,却缺乏有效指导,强调足球教学必须革新传统模式,20年的青训工作成效不彰,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国青队的表现都令人担忧,他认为应该深刻检讨,问题不在球员身上,而在于教练团队,必须先认清这一点。
中国孩子确实很有天赋,这点外国人都看得到,就连日本教练也对中国小孩赞不绝口,甚至流露出明显的喜爱之情。可我们为何没能将这些天赋好好培养呢?问题可能出在我们还在沿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要么就是死记硬背,要么就是缺乏灵活性。
中国足球的基层培养方向极其混乱。此外,我们过度仰慕外国足球,却仍旧采用国内最为陈旧的方法进行教育,这种做法就好比是西装革履、马裤加身、再穿双拖鞋,始终都是不伦不类。
董路指出教练们必须向中国孩子讲明踢球方法。中国孩子,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就会变得毫无生气。你不给他们讲透,他们就会似懂非懂。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天性使然。
日本国家队过去曾借助图像手段来分析赛事。董路透露他也有类似计划:他打算花一个月光阴,把球队最近与老挝、加泰联队以及日本队交手时的所有场面一一重现。他会把一台显示屏搬到训练区旁,逐段观看录像,接着当场模拟演示,并说明在此类情境下该如何应对。
借助图像展示,借助环境模拟,借助反复练习,这种成效惊人到超乎想象。如今多数孩子比赛结束后就不再继续。缺少回顾,缺少剖析,缺少进步,怎能提升?我们的孩子,只要讲明道理,他们就能做到。
董路立志表示:必须革新中国青训的现有模式,他从未参加过任何教练培训课程,仅凭观看录像就能判断球员的技术特点,中国青训培养的球员普遍存在技术或体能的单一短板,有的擅长技术却缺乏身体对抗,有的具备身体条件却不具备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