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实战揭秘:上证50、中证500与沪深300的套利分析
一、期货套利的基础信息
上证50、中证500、沪深300合约的说明如下:跨指数套利的手数分别是十五手、二十七手、二十二手。
这三种指数的期货合同都设定了相同的到期时间,并且都通过现金结算,合同的相似性减小了套利的风险。根据当前指数的价位,上证指数大约在3000点,中证指数大约在8100点,沪深300指数大约在4400点。相应的期货合约总价值分别是90万、162万和132万。如果运用跨指数的套利策略,期货合约的配置比例(上证、中证、沪深)应为15手、27手和22手。
上证50和中证500之间存在关联性,沪深300与中证500之间也存在关联性,上证50和沪深300之间的关联性则相对较弱;运用上证与沪深组合,可以从事中长期价差交易,从中获利;运用沪深与中证组合,则更适合进行中短期价差交易,以此获利;运用上证与中证组合,则可以实施基于大小盘股走势差异的投资策略
高相关性是进行跨品种套利的基础条件,我们分析了三个指数的60日滚动相关系数和日收益率之间的散点图,上证50与沪深300的相关性在日内和月度上都非常高且稳定,因此非常适合作为跨品种套利的组合选择,沪深300与中证500的相关性也处于合适区间,即0.7至0.9之间,当价差较大时,这个组合也适合用于跨品种套利。上证50和中证500之间存在0.5到0.7的关联度,这种方式不太适合进行跨种类的套利操作,不过相对而言,它更适合用来判断大小盘指数的运行态势,从而制定跨种类的投资方案。
上证50、中证500、沪深300在分红派息方面存在时间节点和分配比率的区别,这些不同点构成了套利活动的可能性
三个指数的分红时间大多落在五月至七月期间,即一百五十日到二百一十日之间,其中上证五十的分布较为集中,中证五百开始时间较早,沪深三百则较为分散。上证指数受分红因素干扰最为显著,在十四年时曾达到百分之三点五五的幅度。十四年沪深三百和中证五百的分红对指数点位造成的波动分别是百分之二点八三和百分之一点一二。因为分红时间点高度集中且占比相当可观,因此对指数期货价格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冲击。依据股息年化收益的计算结果,能够推算出一个较为公允的指数期货价位,同时可以借助其与市场价之间的出入,来执行组合套利操作。
二、期货套利的机会与时点
(一)单一指数套利策略:分红时机、短线期现价差、跨期价差
(1)分红月份的套利方法:持有期较长的期现套利
指数价格未将分红对股价下挫的作用纳入考量,所以分红会直接导致指数点位降低。分红的具体时间和数额难以预料,这为期货市场提供了高估或低估的机会,从而产生了期现套利或者期货合约之间的套利空间。以2010年至今沪深300期货四个不同月份的连续合约价格为例,尽管分红对不同月份的市场价格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但依然能够观察到市场存在一定的套利可能性。通过这四幅展示沪深300期货价与模型理论价差异百分比的图表,橙色和绿色标示了该月合约的套利可能,橙色象征期现套利,操作方式为购入现货并售出期货,绿色则代表期货合约间的套利,操作流程是买入某期货再卖出价格更合理的另一期货,灰色部分表示因分红因素受影响的期货合约无套利空间
短线期现价差:当偏离近月期货理论价达到1%到2%时,可以考虑分批介入市场,进行阶段性操作。
期货价格反映市场对未来行情的判断,价格易受市场心态和杠杆需求左右,所以近期合约价格或会暂时脱离理论水平。近期合约有较强回归现货价格的倾向,当期货溢价较明显时,可以买入现货同时卖出期货。根据2010年至今沪深300期货连续价格分析,我们认为在偏离理论价1%到2%的阶段性机会出现时介入。
进行跨期套利的机会在于,价差与理论值的差距最大或最小时超过百分之二,并且出现急剧的变化
近期交易频繁,价格易受市场信息左右,导致近期月份与远期月份价格变动可能出现不一致,从而产生获利空间。回顾2010年至今沪深300期货四种不同月份的连续价格,我们发现当月与次月,第一季月与第二季月的走向大致相同,因此进行跨期操作宜选择当月或次月,以及第一季月或第二季月的搭配。根据图表,沪深300期货市场与模型理论价格之间的最大偏差,我们认为当这个偏差超过2%时,就有可能存在跨期套利的空间,合适的入场时机应当是偏差值突然急剧增长的时刻。
(二)跨指数套利策略:选择两个偏离理论价最大和最小的合约
能够运用指数的价位来确立诸多期货的假定价位,依据期货市场价与假定价位的出入,挑选卖出时差距最大以及买入时差距最小的期货合同,鉴于各个指数的运作情形不尽相同,能够针对不同的搭配实施排序,首先处理上证50和沪深300的搭配,其次处理沪深300和中证500的搭配,最终处理上证50和中证500的搭配。关于出售时机,能够借助组合搭配和价格偏差反算作为离场节点,值得留意,此方法必须兼顾期货押金的补缴事宜,能够借助过往资料建立管控体系来测算组合的最高杠杆以及剩余资金占比